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开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6820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2 大小:10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2页
亲,该文档总共1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开Word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开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开Word文档格式.docx(1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开Word文档格式.docx

2、看图说话,复习旧知

逐一观察六幅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

小结:

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足稳。

学生练习毛笔的执笔方法,教师巡视,检查,纠正。

二、出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析

1、一起看四幅作品

2、朗读作品内容

3、小结读法:

读的时候,如果是竖行,应该从右往左读,如果是横行,可以从左到右读,也可以从右往左读。

4、讲解行款要求

5、赏析作品,看了四幅作品后,你有什么感觉呢?

我们在写书法作品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6、注意事项:

(1)养成按行款要求写毛笔字的习惯。

(2)每行的字数要尽量相同,最后一行可以少几个字,但不可以多写字。

(3)竖行和横行的字要对齐,字的大小要一致。

(4)要学会折格子。

(5)写字时要注意整洁,字墨未干,不能碰字,且尽量站立,悬肘,写字的手不要碰纸面。

四、指导看图,学习站立悬肘写毛笔字

1、指导观察右下角彩图,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

他的写字姿势与我们平时写毛笔字有什么不同?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具体要求。

3、学生模拟练习,训练写字姿势,教师巡视指导。

五、练习站立悬肘,书写作品

1、长城和运河

教学内容1、长城和运河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电子白板ppt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理解词语

(4)齐读出示的词语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四、课堂总结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一、复习

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1、2节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

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

(板书:

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

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

连绵起伏、蜿蜒曲折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西到……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

几千年来她谱写了……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

(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

(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

(运河)

引读:

运河像……(板书:

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

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

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7)背诵全文。

三、作业

1、多音字组词

行 

曲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奇迹(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2、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内容:

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6/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体会,“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词语,注重对学生的积累。

体会,“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词语,注重对学生的积累。

一、导入

1、看地图,解说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2、出示投影:

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3、指导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词语的意思。

(2)认真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

广大。

浩淼:

形容水面辽阔。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2、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

同桌互猜字,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五、作业

抄写生字三遍。

教学内容2、美丽的南沙群岛

1、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一、检查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

(指名回答,并相应板书)

二、精读感悟

1、过渡:

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

“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了什么?

(2)还从哪儿看出岛屿的多?

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

(3)指导读1、2两句。

(4)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

(指名说)

(5)指导朗读第3句话。

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

4、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学,思考:

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2)四人一小组讨论。

结合理解“蕴藏”“用之不竭”。

(3)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生自由试读,再比赛读。

5、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

我们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2)这些句子你们都读懂了吗?

试着用彩色笔画下来。

(3)指导学生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4)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这样画?

(5)指导朗读。

(6)看图,试背第3自然段。

1、摘抄课文中的妙词佳句。

2、仿段练习。

以“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板书:

3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

庐山的云雾)

3.谈话导入:

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

3、庐山的云雾

4.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

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

“秀丽”是什么意思?

(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

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

“尤其”是什么意思?

(“特别”。

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

(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

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

(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云多)启发想象:

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

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

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

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

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

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读书回答)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

(打比方)

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

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小结:

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讨论学法:

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读、议、背。

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读全文。

2.小结:

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教学板书:

3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习作一看图作文

1.看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意的。

2.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3.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

教学重点;

1.看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意的。

2.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图上有几个人物

2.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图简洁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阅读例文

1.指名分段读例文,图文对照,说说每段分别写了哪幅图?

2.由例文的安排段方法,你知道了可以如何安排段落吗?

5.教师小结:

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组织讨论,学习写法

1.读提示语,结合例文看图,自主思考这些问题。

2.学生围绕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明白多幅图的基本要求

a.仔细观察。

看懂每幅图,弄清每幅图的意思和联系。

b.展开想像。

图上看到的可以写,没有的内容可以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来写。

c.层次分明,每段写一幅图。

d.重点突出。

几幅图中选一两幅写具体些。

3.你认为还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向大家推荐。

三、学习写法,尝试写作

(1)看图选择内容。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进行重点细致的观察。

(2)学生自由说说四幅图意,小组交流,班级交流。

评议。

四、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1.同桌先看图口述

2.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

3.师生点评

4.学生练写,师指导。

五、指导誉写

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

1、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

2.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

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

方法:

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

小组讨论,互提建议。

修改效果自评办法:

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

互评办法:

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练习一

1、按笔顺正确书写“隶”“族”“嘉”3个字。

2、读一读,区别几组音近字的读音。

3、区别同音字、字形相近的字并练习组词。

4、认识打比方的句子,体会打比方的表达作用。

5、熟记8条成语。

6、回忆过春节的感受,并按要求根据图意做口述。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一、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认读“隶”“族”“嘉”3个字。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让学生按照书上的笔顺练习书写,了解笔顺。

(4)说说哪个字难写,难在哪里?

(5)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嘉”字。

3、练习

学生练习,根据情况及时小结。

4、反馈

1、展示好的作业,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强化练习。

二、第二题

(1)学生自由轻声读8个词语,注意区别。

(2)指名读词语。

(3)学生讨论交流每组加点字读音的区别。

学生边读边记,读准容易混淆的字音。

将词语打乱顺序读,注意集体纠正。

三、第三题

(1)指导分别读一读这四组字,注意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字音。

(2)要求学生从这四组中找出同音的一组字。

(3)分别引导学生比较同音字的异同。

(4)要求学生找出另外三组字的异同。

(1)学生尝试填写。

(2)学生分组练习口头组词。

(3)选择最有把握的最合适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

(4)自由读一读。

四、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第四题

(1)自由读,分别找出句中表示比喻的词语。

(2)指名读,想一想,两句中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了?

(3)小黑板出示,体会打比方的句子的效果。

(4)让学生考虑,是否句中带有“像”就是使用了打比方的手法?

出示:

小红长得像她的妈妈。

反复朗读,加深印象。

二、第五题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

(1)学生自由练习读。

(2)同桌练习读。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第三课时

一、第六题

(1)谈话揭示话题:

快乐的春节

(2)指名读要求

(3)进一步明确要求。

(1)分小组讨论:

今年的春节,你过得好吗?

(2)出示教材中的图,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五幅图的内容。

(3)选择其中任一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准备进行口述。

(1)引导学生按照顺序,抓住重点来说。

(2)学生分小组口述。

(3)上讲台练说。

(1)对学生的口述,进行适当的评点。

(2)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地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同时明白前进道路上的一些困难看似不可战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超越的时候。

二、教学重点:

了解刘翔的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体会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三、教学难点:

能从刘翔的故事中获得启示。

四、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配套光盘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时目标:

认知目标:

掌握本课生词新词。

能力目标:

能正确书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初步感知刘翔不断进到,不断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

一、视频引路、导入课题:

1、播放刘翔跨栏的视频。

2、你们认识他吗?

谁能介绍一下他?

(,教师适当补充)

3、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变成“跨栏王”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

翻越远方的大山)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课文。

(3)思考如下问题:

①“大山”指的是什么?

②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刘翔是怎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跨栏田径决赛希腊雅典国际隐隐成绩纪录呐喊当初祝贺遥不可及风驰电掣

读音注意:

掣字形区分:

纪记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相机指导读易错、难读的句子。

文中有两处问句,要读好疑问的语气。

4、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1)谁能说说“大山”指的是什么?

(2)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3)刘翔是怎么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

从这你体会到了什么?

5、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三、再读课文,继续感知。

1、播放录音。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读得最好段落进行朗读。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了解刘翔成功的过程,感受他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够从刘翔身上得到某种启示。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跨栏呐喊纪录

背影风驰电掣遥不可及

2、同桌互批,订正错字。

3、说说由第一行词语,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个人物?

第二行词语又让你联想到了文中的哪个人物?

为什么?

下面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去了解刘翔的心路历程。

二、研读文本,感受历程。

1、自由读全文,说一说,文中的哪一句话点明了题目?

2、出示:

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

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地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1)这段话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主旨的作用)

(2)这句话后面的“!

”表示什么?

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这句话?

(激动、欣喜)

3、“远方的大山”指的是什么?

你是从文中哪儿找出来的?

(1)把约翰逊比作大山,说明了什么?

啊个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

(奢望)

(2)“遥不可及”是什么意思?

(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