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专题2 细胞的结构基础和跨膜运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6978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专题2 细胞的结构基础和跨膜运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专题2 细胞的结构基础和跨膜运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专题2 细胞的结构基础和跨膜运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专题2 细胞的结构基础和跨膜运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专题2 细胞的结构基础和跨膜运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小专题2 细胞的结构基础和跨膜运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小专题2 细胞的结构基础和跨膜运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小专题2 细胞的结构基础和跨膜运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专题2 细胞的结构基础和跨膜运输.docx

《小专题2 细胞的结构基础和跨膜运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专题2 细胞的结构基础和跨膜运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专题2 细胞的结构基础和跨膜运输.docx

小专题2细胞的结构基础和跨膜运输

1.(2014·大庆二模)图a、b、c分别是三种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三种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B.a细胞有细胞壁,而b、c细胞没有

C.a、b细胞内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D.具有a细胞的生物是自养生物,具有b、c细胞的生物是异养生物

解析:

图中a为植物细胞、b为动物细胞、c为原核细胞,三者共有的结构和物质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RNA等,A正确;植物细胞和原核细胞(除支原体外)都具有细胞壁,B错误;生物膜系统包括真核细胞中的细胞膜、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C错误;原核生物中的硝化细菌、蓝藻等生物也是自养生物,D错误。

2.(2014·厦门期末)如图表示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据图分析,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的离子为( D )

A.K+和Cl-B.Na+和Mg2+

C.Na+和Cl-D.K+和Mg2+

解析:

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必须是逆浓度梯度进入,所以从图分析是K+和Mg2+。

3.(2014·武汉调研)将甲种伞形帽伞藻的A部分与乙种菊花形帽伞藻的B部分(如图)嫁接在一起,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是与甲相同的伞形帽。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D )

A.甲、乙两种伞藻细胞均含有多种具膜的细胞器

B.中间类型可能同时含甲、乙两种伞藻的蛋白质

C.若再次切除帽状体,长出的帽状体仍为伞形帽

D.该实验证明了帽状体的形态建成只受细胞核控制

解析:

根据图示中伞藻含细胞核可知其为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多种具膜细胞器。

分析题图和题干信息可知,重建的伞藻的细胞核来自甲种伞形帽伞藻,细胞质来自乙种菊花形帽伞藻,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说明帽状体是细胞质和细胞核共同作用的结果;切除这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与甲相同,说明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4.(2014·北京朝阳区二模)如图分别为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C )

A.图a表示线粒体,[H]与氧结合形成水发生在有折叠的膜上

B.图b表示叶绿体,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膜上有色素的分布

C.两图所示的结构与ATP形成有关的酶都在内膜和基质中

D.两图代表的细胞器都与能量转换有关并可共存于一个细胞

解析:

有氧呼吸过程中,[H]与氧结合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叶绿体中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并在此膜上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所以叶绿体中与ATP形成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叶肉细胞内既有线粒体也有叶绿体,两者可共存于一个细胞。

5.(2014·吉林九校联合体二模)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溶酶体的存在使水解反应局限在一定部位,不会破坏整个细胞

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C.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小于外膜

D.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板的形成有关

解析:

溶酶体是单层膜结构,内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的细胞结构及外来物质,使水解反应局限在一定部位,A正确。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加工的场所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等,B错误。

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膜的功能越复杂。

线粒体内膜功能比外膜复杂,所以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要大于外膜,C错误。

人体的高尔基体有分泌作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板的形成有关,D错误。

6.(2014·宁德质检)如图为电镜视野中某动物细胞的一部分,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结构1、4中一定有水生成

B.结构1、5不含磷脂并与细胞分裂有关

C.结构3、5、6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结构1、2、6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有关

解析: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过程脱水,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过程产生水,A正确;结构1和5都没有膜结构,不含磷脂,核糖体与分裂过程中蛋白质合成有关,中心体与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有关,B正确;5和6中不含有核酸,所以不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C错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有关,D正确。

7.(2014·唐山二模)如图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示意图。

其中

的个数代表分子(离子)的浓度。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此细胞,需要消耗ATP

B.葡萄糖被运出此细胞的速率受O2浓度的影响

C.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此细胞,不需要消耗ATP

D.人体的体温发生变化时会影响钠离子进入细胞的速率

解析:

图中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顺浓度梯度需载体协助出细胞,所以进细胞方式属于主动运输,出细胞方式属于协助扩散;钠离子通过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不受氧浓度限制。

温度会影响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协助扩散吸收钠离子的速率。

8.(2014·保定一模)如图为平衡时的渗透装置,烧杯的液面高度为a,漏斗的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m=b-a。

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以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观测指标,正确的是( B )

A.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则平衡时m增大

B.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平衡时m将减小

C.若向漏斗中滴入适量等浓度的蔗糖溶液,则平衡时m不变

D.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平衡时m将增大

解析:

m高度取决于漏斗内和烧杯中的溶液浓度差值,浓度差越大,m越大。

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漏斗内液压变小,水分通过半透膜向漏斗中渗透,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变小,m减小,A错误。

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蔗糖溶液浓度变小,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变小,m减小,B正确。

图中由于水分进入漏斗内导致平衡时蔗糖浓度小于实验初始时的蔗糖浓度,若向漏斗中滴入适量等浓度(实验初始时的浓度)的蔗糖溶液,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变大,m增加,C错误。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烧杯内水分渗透入漏斗内,蔗糖溶液浓度变小,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变小,m减小,D错误。

9.(2014·泰安二模)下列图表为浆细胞中抗体的合成、加工、分泌过程及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a、b、c、d表示细胞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细胞器

蛋白质(%)

脂质(%)

核酸(%)

67

59

39

28

40

0

微量

0

59

A.R型肺炎双球菌没有细胞器a

B.抗体形成过程中在b中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C.表中细胞器甲、丙分别是d、a

D.浆细胞中a的形成与核仁密切相关

解析:

图中细胞器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d是线粒体,这四种细胞器中,核糖体和线粒体含有核酸,且核糖体中核酸的含量高。

肺炎双球菌唯一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A错误;多肽链在内质网中加工成较成熟的蛋白质,具有了一定的空间结构,B正确;根据表中核酸的含量可知细胞器甲是线粒体,丙是核糖体,C正确。

细胞中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

10.(2014·泉州质检)将洋葱表皮细胞放置在不同浓度的物质M溶液中,并测定洋葱表皮细胞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图。

对结果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C )

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细胞吸收M需载体蛋白的参与

D.细胞吸收M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解析:

由图分析,外界物质M溶液的浓度高低没影响到吸收的速率,则判断不是自由扩散;通入空气前后,吸收速率不变,则判断与细胞呼吸无关,与能量多少无关,所以应是协助扩散,需载体蛋白的参与。

11.(2014·龙岩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DonalParsons和他的同事最先建立了分离线粒体内膜、外膜及其他组分的方法如图所示。

请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低渗溶液中,线粒体外膜破裂,原理是 。

 

(2)含F0-F1颗粒的内膜小泡的形成依赖生物膜的   特点。

 

(3)在适宜条件下,图中各离心成分中可能产生二氧化碳的是  。

 

(4)线粒体内膜上的F0-F1颗粒物是ATP合成酶。

为了研究ATP合成酶的各部分结构与合成ATP的关系,请在图示实验基础上和含有ADP、Pi等适宜条件下,完善下列实验设计方案:

对照组

实验组

自变量

①    

②    

③    

因变量

ATP合成量

实验结果

及结论

若    组能合成ATP,    组不能合成ATP,说明F1颗粒的功能是催化ATP的合成 

解析:

(1)把线粒体置于低渗溶液中,线粒体会吸水,原理为渗透吸水。

(2)含F0-F1颗粒的内膜小泡的形成反映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由于二氧化碳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基质来源于线粒体内膜及基质。

(4)由于该实验是研究ATP合成酶各部分结构与合成ATP的关系,自变量为ATP的各部分,可以分为含F0颗粒的内膜小泡、F1颗粒和含F0-F1颗粒的内膜小泡三组,若F1颗粒与ATP的合成有关,则F1颗粒、含F0—F1颗粒的内膜小泡都能合成ATP。

答案:

(1)渗透作用

(2)(一定的)流动性

(3)线粒体内膜及基质、线粒体基质

(4)

对照组

实验组

自变量

①含F0-F1

颗粒的内膜小泡

②含F0颗粒

的内膜小泡

③F1颗粒

因变量

ATP合成量

实验结果

及结论

若①③组能合成ATP,②组不能合成ATP,说明F1颗粒的功能是催化ATP的合成

对照组

实验组

自变量

①含F0-F1颗粒

的内膜小泡

②F1颗粒

③含F0颗粒

的内膜小泡

因变量

ATP合成量

实验结果

及结论

若①②组能合成ATP,③组不能合成ATP,说明F1颗粒的功能是催化ATP的合成

12.(2014·北京东城区二模)科研人员对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进行了相关研究。

(1)将红细胞置于    中,细胞膜破裂释放出内容物,这时的红细胞仍然保持原本的基本形状和大小,这种结构称为红细胞影。

科研人员为研究红细胞膜上相关蛋白质的功能,用不同的试剂分别处理红细胞影。

结果如下:

(“+”表示有,“-”表示无) 

实验处理

膜蛋白名称

处理后

红细胞影

的形状

血影

蛋白

蛋白

带3

蛋白

带4.1

蛋白

肌动

蛋白

血型

糖蛋白

试剂甲

处理后

-

+

+

+

-

+

变得

不规则

试剂乙

处理后

+

+

-

+

+

-

还能

保持

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测,对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起重要作用的膜蛋白主要是         。

 

(2)下图是红细胞膜上的Na+、K+—ATP酶的结构示意图。

由图可以看出,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膜上Na+、K+—ATP酶的主要功能是把红细胞    呼吸产生的ATP水解,通过    方式排出Na+吸收K+,从而维持红细胞内高K+低Na+的离子浓度梯度,由此可知Na+、K+—ATP酶具    的作用。

 

解析:

(1)利用渗透作用原理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置于清水(或低渗溶液)中可获得纯净细胞膜。

比较表中膜蛋白种类对红细胞影形状的影响,可知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对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起重要作用。

(2)根据图示中红细胞排出Na+吸收K+消耗能量且逆浓度梯度进行,此运输过程为主动运输。

Na+、K+—ATP酶不但催化ATP水解,还存在Na+、K+的结合位点,起到载体的作用。

答案:

(1)清水(低渗溶液) 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

(2)磷脂双分子层 无氧 主动运输 载体和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