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一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7054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一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一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一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一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一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一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一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一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一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一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一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一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一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一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一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一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一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docx

浙江省宁波市学年高一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

宁波市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试卷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请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卷规定的空格内,做在试卷上无效。

2018年9月,美科学家称,由提供的地表特征数据表明,目前火星表面存在流动的液态水。

下表示意火星和地球相关数据,完成1、2题。

第1、2题表

自转轨道面与黄道夹角

质量

体积

平均密

度g/cm2

大气

密度

表面

均温

自转周期

公转

周期

地球

23º59′

1.00

1.00

3.96

1.00

22

23时56分

1年

火星

23º26′

0.11

0.15

5.52

0.01

-23

24时37分

1.9年

1.与地球相比,火星的

A.公转周期较短B.表面均温较高C.体积质量较大D.平均密度较大

2.与地球“液态水存在”密切相关的是

①昼夜更替适中②质量体积适中③宇宙环境安全④日地距离适中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下图示意宁波李岙村屋顶光伏(利用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直接发电)项目,该屋顶采用光电陶瓷瓦片。

完成3、4题。

3.光伏项目利用太能辐射能中能量最大的是

A.红外线B.可见光

C.紫外线D.太阳风

4.与普通瓦片相比,采用光电陶瓷瓦片的优势是

A.可隔热B.可防水

C.可发电D.成本低

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图中数字各代表一种辐射。

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各辐射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能量最强部分是长波辐射

B.②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C.③在白天不能起到保温作用

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短波辐射

6.有人提出向空中喷洒海水,通过增加海盐颗粒实现增加云量进而实现降低大气温度。

这种做法的直接效果是

A.到达地面的①减弱B.大气吸收的②减少

C.射向地面的③减弱D.射向宇宙的④减少

2018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震源(地震的发源地)深度20km,给周边地区造成重大危害。

下图为本次地震震中及周边区域,完成7、8、9题

7.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A.上地幔

B.下地幔

C.地壳

D.地核

8.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A.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C.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D.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

9.此次地震造成的直接危害是

A.工厂停工B.扰乱社会C.疫病流行D.房屋倒塌

下图为美国亚利桑那州荒野沙漠中的神秘“石浪”,层层累积的岩石形成于距今1.9亿年前(中生代)。

顺着纹路触摸,仿佛可以感受到亿万年前沙暴的精心设计和雕刻。

完成10、11题。

10.构成“石浪”的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

A.侵入岩B.变质岩

C.沉积岩D.喷出岩

11.“雕刻”出“石浪”的地质作用可能是

A.风力侵蚀B.海浪侵蚀

C.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

为亲身感受海陆风,宁波某同学夜晚到海边骑行。

下图示意该同学骑行路线,完成12、13题。

12.若仅考虑海陆风的影响,该同学在图中丁位置时,他所感受到的风向是

A.东风B.南风

C.西风D.北风

13.在骑行中,该同学发现某一路段风向变换较大,该路段是

A.甲—乙B.乙—丙

C.丙—丁D.丁—戊

下表为北京市2018年11月天气状况表,完成14、15、16题。

第14、15、16题表

11月28日

12月3日

12月7日

12月10日

天气情况

能见度

风向风力

无持续风向

北风5—6级

无持续风向

北风3—4级

注:

霾是指大气中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14.霾日时,能见度变差,主要是因为

A.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B.霾反射了太阳辐射

C.霾增强了大气散射D.霾吸收了太阳辐射

15.重霾天,人们期盼冷空气来临,是因为

A.降温能消霾B.干冷能消霾

C.高压能消霾D.大风能消霾

16.该时段,北风频繁影响北京,其主要原因是 

A.亚洲高压较为强大B.印度低压明显减弱

C.东北信风成功北移D.副高位置明显偏北

下图示意三圈环流模式中某一环流圈,其中a、b、c、d代表气流运动方向,完成17、18题。

17.有关a、b、c、d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和c都由密度大流向密度小

B.b和d都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C.a和b都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d流动方向为自西北向东南

18.有关甲、乙两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形成极锋,乙处形成低气压 

B.乙处遇冷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

C.甲处冷暖气流相遇上升形成低气压 

D.甲处形成低气压,乙处形成高气压

下表为宁波市2018年11月23~27日气象预报及相关资料。

完成19、20题。

第19、20题表

日期

23日

24日

25日

26日

27日

最高气温(℃)

21

18

13

9

19

最低气温(℃)

16

11

5

1

11

天气状况

多云

小雨

阵雨

阵雨

多云

19.此时段影响宁波的天气系统是

A.台风B.反气旋C.暖锋D.冷锋

20.关于该时段宁波的天气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24日霜冻明显B.25日大风频繁

C.26日气压降低D.27日湿度很大

下图示意2018年第9号台风鸿灿7月10日17时的位置。

完成21、22题。

21.受台风鸿灿影响,此时宁波市的风向为

A.偏东风B.偏南风

C.偏西风D.偏北风

22.台风从形成、移动到登陆,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环节有

①蒸发②地表径流③水汽输送

④下渗⑤降水⑥地下径流

A.②④⑤B.①②⑥C.①③⑤D.③④⑥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完成23、24、25题。

23.图示季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炎热干燥

B.④地炎热干燥

C.A地吹东北风

D.A地吹东南风

24.自然带①②③④的更替体现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5.关于B海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不断扩大B.海底多海沟

C.不断缩小D.边缘多岛弧

下图示意三座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成26、27、28题。

 

26.图中山地所处的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乙、甲

27.乙山地北坡雪线较低的原因是

A.纬度高,气温低B.海拔高,气温低

C.迎风坡,降水多D.背风坡,降水多

28.丙山地山麓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A.信风的影响B.季风的影响

C.西风的影响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下图示意新疆某区域,完成29、30题。

 

29.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

A.天山山脉附近B.塔里木河沿岸

C.山前冲积扇D.河流上游地区

30.造成该地区人口容量较小的主要自然资源是

A.光热资源B.矿产资源C.水资源D.生物资源

2018年11月30日,巴黎气候大会开幕,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共同商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措施。

完成31、32题。

31.本次大会商讨的主题与近一二百年来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它是

A.气候变暖B.气候变冷C.气候变化稳定D.气候变化无常

32.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A.海平面下降B.雪盖面积增加C.全球降水增加D.极端天气增多

读漫画《科学养鱼》,完成33、34题。

33.图中漫画凸显的主要资源是

A.土地资源B.水资源

C.矿产资源D.生物资源

34.该漫画显示的主要措施是

A.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B.寻找最新替代资源

C.实行伏季休渔

D.加强土地管理

图1示意2000年和2010年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数量及年增长率,图2示意2000年和2010年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比重及变化情况。

完成35、36题。

 

35.有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苏中和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

B.十年间苏中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少

C.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南和苏北

D.苏中城镇人口增长幅度较苏南和苏北大

36.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下径流增大B.生物多样性增加C.热岛效应增强D.土壤肥力提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完成37、38题。

37.我国仍要坚定不移的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是

①人口基数大②人均资源不足③人口增长过快④人口负增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38.从长远看,全面放开二孩有利于

①缓解人口老龄化②缓解人口压力③缓解劳动力紧缺④调节人口迁移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下图示意某城市功能分区。

完成39、40题。

39.若数字①~④表示城市各功能区,则②最有可能是

A.商业区B.工业区

C.绿化带D.住宅区

40.若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最可能是

A.西北风、向北流B.东北风、向南流

C.东南风、向南流D.西南风、向北流

试卷Ⅱ

二、非选择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图1示意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2示意局部地区环流分布,完成

(1)—(4)题。

(10分)

 

(1)图2中与图1的季节相同的是                 (填甲或乙),乙图中M、N气压带之间的风向为,在N气压带控制下,气温和降水特点是。

(3分)

(2)丙洋流的性质是,该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2分)

(3)图1中甲国(澳大利亚)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与乙国(中国)相比,甲国的城市化水平,速度。

(3分)

(4)比较图1中A、B两地风力大小,并分析成因。

(2分)

42.下图示意某地区地质剖面,完成

(1)—(5)题。

(10分)

(1)乙处地貌为,成因是。

(2分)

(2)序号②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此循环可使得到补充和更新。

(2分)

(3)丙处的地貌是,其形成过程是。

(2分)

(4)从乙处修筑公路到甲处,公路应呈(型/状)弯曲。

丙处以东地区交通线路多呈(型/状)分布。

(2分)

(5)简析丙处以西地区聚落规模小的原因。

(2分)

宁波市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B

C

B

A

C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A

B

D

A

B

D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B

A

A

C

C

B

C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D

B

A

B

C

A

A

D

D

二、非选择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10分)

(1)乙(1分)东北风(1分)高温多雨(1分)

(2)暖流(1分)增温增湿(1分)

(3)低低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1分)高(1分)慢(1分)

(4)A大于B(1分)A处等压线密集;且摩擦力较小(答对1点即可)(1分)

42.(10分)

(1)谷地(背斜谷)(1分)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1分)

(2)水汽输送(1分)水资源(1分)

(3)冲积扇或洪积扇(1分)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1分)

(4)之字形(1分)网(1分)

(5)山地(地形起伏大)(1分)(人口少,建筑难,交通差)聚落难扩展(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