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稿(2).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5715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5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稿(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稿(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稿(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稿(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稿(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稿(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稿(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稿(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稿(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稿(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稿(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稿(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稿(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稿(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稿(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稿(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稿(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稿(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稿(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稿(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稿(2).docx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稿(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稿(2).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稿(2).docx

学习四中全会精神讲稿

大家好,很高兴与在座同志就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分享一些学习体会。

一、四中全会《决定》诞生的时代背景及深远影响

这部分我讲四个要点:

第一,要深刻把握四中全会主题的科学内涵

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全名是《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有同志说,“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前一句好理解,而后一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尽管在六年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已提出了,但细抠起来自己还真讲不太清楚。

要学好全会精神,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个命题的科学内涵。

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是这样阐释的: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治理体系的效能。

有同志可能会说,这么一个“高、大、上”的命题,对处在比较高的领导层的干部肯定很重要,而我们这些中基层干部,主要是干活的,有必要花很大功夫去学吗?

答案是肯定的。

大家都很熟悉已成为经典名剧的《亮剑》这部电视剧里,李云龙和孔杰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时曾反复吟咏的那两句话: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这句话出自清代学者陈澹然。

意思是说,不能长远地考虑问题的人,眼前的问题也看不到;不能全面地把握局势的人,在细节上也处理不好。

我们每个人不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所负责的工作,都是党和国家整体事业的一部分。

要做到“两个维护”,和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这一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书记特别要求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包括把准政治方向、坚持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

总之,要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

因为,我们党对领导干部和一般干部要求的差别,最主要就体现在政治水平的差别上。

看你是否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从政治上谋划、部署、推动工作,是作为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

这些要求,都离不开对这一命题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只有做到学懂弄通,才能使自己的工作自觉服从大局、配合大局,成为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好干部。

第二,“两个奇迹”和“十三个显著优势”

不久前,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70年只是短短的一瞬,但我们却创造了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两大奇迹。

也就是第一次写进四中全会文件的“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从全国解放经历了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后的1952年到2018年,我国GDP从679亿元跃升至90万亿元,实际增长174倍;人均GDP从119元提高到6.46万元,实际增长70倍。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跃居世界货物贸易总额第一、外汇储备余额第一、高铁里程第一。

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

而新中国70年巨变的震撼之处在于,我们做为有近14亿人口,比此前崛起的大国人口总和还要多;而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

以如此大的规模跑出如此快的速度,在如此短的时间实现如此大的变化,称之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是实至名归的。

但这一奇迹的震撼人心之处还在于,中国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确保了社会长期稳定,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有序释放,实现了活力与秩序、发展与稳定的平衡。

在西方的现代化学说中,有一个著名的“亨廷顿悖论”:

就是“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荡。

”一个国家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往往都要经历一个社会矛盾和风险的高发期。

法国有个叫托克维尔的政治思想家也在他《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

一个国家最可能发生动荡的时刻,不是经济长期停滞时期,而是发生在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突然发生停滞、开始出现下滑的那个拐点。

因为长时间的、无间歇的高速发展,往往使发展中产生的各种不平衡和矛

盾得不到及时调整或“消化”,就会逐渐累积成为阻滞增长、甚至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

一旦遇到意外因素干扰,经济

出现停滞或下滑,就可能引发强烈的社会震荡和政治危机。

有人曾用“压缩胶囊”来形容现代化之路上的中国:

飞速跨越的历程,各种矛盾与问题不断积累,如同压缩在一个胶囊之中,随时可能爆炸。

更何况,以中国的体量,哪怕是一点小问题,乘以一个庞大的基数,也会变成一个大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在中国辉煌的“发展奇迹”背后,还有一个同等重要的“稳定奇迹”:

经历复杂而又剧烈的经济社会变革过程,我们保持了社会秩序的长期总体稳定。

在这一过程中,即便经历了一些波折,包括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那样短暂的局部动乱,但中国在4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中,总体上实现了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稳定局面。

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中国的恶性案件发生率在世界大国中最低。

很多来访的外国人都感慨地说

“中国是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为什么能这产生这两大奇迹?

就是因为我们党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

一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位外国学者在对中国发展进行长期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中国政府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中国政治体系的稳定性是保证经济不断增长的秘诀”。

正是这样的中国奇迹,令人民充满自信,让世界刮目相看。

无可争辩的事实一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深得人民拥护,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所以,四中全会《决定》总结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显著优势:

包括党的领导的优势;人民当家作主的优势;全面依法治国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民族团结的优势;经济制度的优势,文化制度优势;民生和社会保障的优势;改革创新的优势;吸引人才的优势;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优势;“一国两制”的优势;对外开放、自主和平外交的优势。

这13个方面的制度优势,反映了我们党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制度创新成果,中国能够出现“两大奇迹”,和其中每个方面的作用都分不开。

这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第三,三个“第一次”的历史和时代大背景

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全国解放后,我们建立了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也经历了一些曲折的发展历程。

因为我们党是搞武装斗争起家的,对如何执政、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经验,只能从全面学习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开始。

那是唱响中国的口号就是“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后来我们发现了苏联模式的很多弊病,但在探索自己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又走了很大弯路,甚至被政治野心家所利用,发展到文化大革命那样“踢开党委闹革命”、“砸烂公检法”等的十年浩劫。

但我们党的一个伟大之处,就是我们党可能会犯错误,但我们也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改正错误,而不是向西方国家那样要出现政权更迭或政党轮替。

改革开放后,第一次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的是邓小平同志。

促使他认真考虑这个问题的,就是“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及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坍塌了大半边天的惨痛教训。

他提出: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解决不了,经济工作和各项工作都不可能有效地前进。

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关系到社会主义能否赢得对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

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划了具体目标,概括起来就是“要

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邓小平认为,这是检验党和国家制度究竟好不好、完善不完善的三条标准。

对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邓小平提出了四条原则: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

“没有党的领导也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那是不能动摇的”。

第三,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和资产阶级的影响。

“我们过去的一些制度,实际上受到了封建主义的影响。

”封建思想有时同资本主义思想又互相渗透,因此,也不能丝毫放松肃清影响。

第四,扎实有序地稳步推进。

“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方针必须坚持,但是,方法要细密,步骤要稳妥”。

他在1992年提出:

“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

型的制度。

”邓小平同志为制度建设确立的这些目标和原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社会主义

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统一起来。

当时他充满豪情地说: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那一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小平同志提出的重要思想都郑重地写入大会报告。

其中已包含了这一尚未形成的科学命题的思想精髓。

而第一次正式提出要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习近平说:

“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必须回答好。

前一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改革的根本方向。

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

也就是我经常说的,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后一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

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

只讲第二句,不讲第一句,那是不完整、不全面的。

因此,考虑这个问题,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这项工程极为宏大,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

推进所有领域改革。

三中全会围绕这个总目标提出336项重点改革任务,经过三中全会以来的努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显著。

336项任务都已经得到了落实或者进一步落实当中。

对于如何推进总目标达成,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不同场合,谈到五点要求:

一是要坚持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二是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

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三是不断改革创新。

总书记说,我们讲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有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也要有支撑这种精神和信仰的强大物质力量。

这就要靠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

四是要有主张、有定力。

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

五是下细功夫、苦功夫、深功夫。

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

我们在学习宣传全会精神上还要下细功夫、苦功夫、深功夫,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认识基础。

总书记还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要从中国的历史出发。

他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

如果不顾国情照抄照搬别人的制度模式,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仅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而且还会因水土不服造成严重后果。

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们讲过很多现代化,包括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第一次讲。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个总

目标,是贯彻落实各项改革举措的关键。

”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根本尺度。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我们把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摆在首位;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深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我们坚持自然资源国家和集体所有的性质绝不改变。

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十九届四中全会。

这6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等制度改革都扎实推进,取得历史性突破。

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在6年以后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这个重大问题并作出决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实际上,早在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就开始考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研究的主题。

他说:

“我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议题思考了很久,也听取了各方面意见。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了

“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从1992年到2022年我们党召开20大,正好三十年,因此,这一神圣XX已经历史地落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十九届中央领导集体的肩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时间节点即将到来,有必要对这个重大命题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作出回答。

而且,这一命题也是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两个十五年”战略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

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纵观两阶段任务,都鲜明指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课题。

所以,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实现

“中国之治”时间表:

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也就是

2021年,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

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总书记认为,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与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不仅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而且要不断增强其发展性和创新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盛不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牢靠而持久的制度保证。

”特别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更加需要明确回答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问题。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从一开始就对全会文件起草组提出明确要求。

要“全力以赴做好文件起草工作,拿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好文件。

并亲任起草组组长。

自此之后的200多天里,全会《决定》起草工作始终在习近平总书记直接领导下进行。

他对上报的每一稿都认真审阅、提出指导意见。

包括;要深刻阐述全会议题的重大战略意义,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进一步强调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人民当家

作主的深刻意义。

还有,起草好这次全会《决定》,一要准确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题主线,二要坚持从大的评价体系看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三要重点把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讲清楚。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这次全会研究的议题涉及面很广,要重点研究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充分阐释我们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特色,紧扣主题突出新部署和关键举措。

《决定》部署了200多项重大举措,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任务。

因此,最后形成的《决定》,分为3大板块、15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论,阐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至十四部分分别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13个方面。

其中,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遵循,以人民为中心是思想精髓。

第十五部分是结束语,强调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这是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灵魂。

第四,四中全会及通过的《决定》的重大意义

首先,这次全会正当其时。

总书记说: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

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从国际看,我们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加速演变,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

危害我国主权安全的风险和挑战、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风险挑战,都不同程度存在着。

包括中美之间过去稳定平静的经贸关系已发生实质性变化,美国表面上是要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但贸易再不平衡,他的很多高科技产品也不会卖给我们,还要

打压华为中兴那样我国的高科技企业。

2018年7月6日,美国开始对原产于中国的价值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

贸易战一开始就实行了精准打击。

这批加税的商

品清单,涉及的10个领域,和我国发布的《中国制造

2025》列出的十大重点领域一模一样,包括: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甚至可以说,就是照着我们的名单直接抄的。

他们甚至连掩饰一下自己的动机都不屑于做,就是要赤裸裸地告诉我们,你要发展什么,我就打压什么。

因为已经美国感觉到,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发展堪称飞速,要打贸易战的话,未来打不如现在打,趁中国还没有发展起来时就打,及早封堵中国的发展之路。

所以特朗普才选

择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挑起贸易争端。

尽管特朗普已发现,

他低估了中国的决心和实力,贸易战这样打下去,很可能会两败俱伤,但他所代表的美国右翼势力表面上讲的是贸易不平衡问题,根本出发点还是对中美实力对比变化的恐惧。

2000年,就是我们跨世纪的时候,中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是1:

8。

也就是说,我们只相当美国的八分之一。

本世纪初加入WTO之后,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庞大的出口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充分迸发,中国

经济迅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西方一片惨淡,我国一支独秀,进一步缩短了我国和西方

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

到了2012年,我国的GDP已经相当美国的54.3%。

从经济总量只相当美国八分之一,到超过他的一半,我们只花了10年多一点的时间。

而到了2018年,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相当美国的63%,也就是将近三分之二。

近百年来,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实力上能够如此地接近于美国。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前苏联的GDP达到美国一半时,就认为自己有资格和美国叫板了。

从搞军备竞赛、出兵阿富汗到在东西欧边界部署上万辆重型坦克,摆出一副进攻态势,弄得美国非常紧张。

今天中美经济实力的差距,已经小于当年的苏联。

他们非常害怕我们像前苏联那样挑战自己的世界霸权。

所以要打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国的崛起。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特朗普为什么要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和我们打贸易战。

中美贸易战的本质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是美国不允许我们超越甚至接近他们。

当然,现在美国国内也有强大的牵制克朗普的力量,包括在贸易战中利益受损的企业、卖不出大豆、粮食农民,还有受到从中国进口的廉价商品大幅度涨价伤害的普通消费者。

尽管特朗普面临大选的压力,不得不放低姿态,甚至表示中美贸易摩擦问题能够解决,双方的谈判也有些实质性进展。

但我们既要据理力争,也不抱很大幻想。

我们要发展要强大起来的趋势不会变,美国要打压我们,不让我们发展强大的态度也不会变。

今后的中美经贸摩擦可能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未来“摩擦、斗争、谈判、再摩擦、再斗争、再谈判 ”的循环将成常态。

成为一场旷日持久的交锋和博弈 。

从国内看,中华民族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收官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

特别是经历了几十年高歌猛进、高速发展的中国,已进入更加重视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增速减慢,有效投资增长乏力。

实体经济困难较多。

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更严峻,面对的是两难、多难问题增多的复杂局面。

虽然前景光明,但各种风险挑战也前所未有,更需迎难而上,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

因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我们做经济工作的同志,提出了十八个字要求:

困难不

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干劲不能松懈。

党中央召开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有利于我们战胜这些风险和挑战,来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

其次,这次全会主题重大,是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经过全国解放后70年的实践和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制度成果。

党中央决定用一次全会就这个重大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并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提练。

《决定》的出台,使13个制度优势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