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复习----压力与压强(老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57518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0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复习----压力与压强(老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二物理复习----压力与压强(老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二物理复习----压力与压强(老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二物理复习----压力与压强(老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二物理复习----压力与压强(老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初二物理复习----压力与压强(老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初二物理复习----压力与压强(老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初二物理复习----压力与压强(老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初二物理复习----压力与压强(老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初二物理复习----压力与压强(老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初二物理复习----压力与压强(老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初二物理复习----压力与压强(老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初二物理复习----压力与压强(老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初二物理复习----压力与压强(老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初二物理复习----压力与压强(老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初二物理复习----压力与压强(老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初二物理复习----压力与压强(老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初二物理复习----压力与压强(老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初二物理复习----压力与压强(老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初二物理复习----压力与压强(老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复习----压力与压强(老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初二物理复习----压力与压强(老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复习----压力与压强(老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二物理复习----压力与压强(老师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1.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

P=ρgh。

式中,

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

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

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

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

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闸、下水道的弯管。

考点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证明大气压存在:

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

3.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要点诠释:

(1)实验方法:

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

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cm。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

P0=P水银=ρgh=13.6×

103kg/m3×

9.8N/kg×

0.76m=1.013×

105Pa。

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

P0=1.013×

l05Pa=76cmHg=760mmHg。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

①玻璃管是否倾斜;

②玻璃管的粗细;

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小。

(5)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

4.影响大气压的因素:

高度、天气等。

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5.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

种类:

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气压计)。

6.大气压的应用:

抽水机等。

考点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飞机的升力的产生:

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

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压强大。

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典型例题】

类型一、基础知识

1、一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密封的圆台形容器,其截面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水未装满,水对容器底压力、压强分别为F、p,与把容器倒置,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与F、p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D、

【思路点拨】倒置后,液体深度增大,由液体压强公式得出容器底受到液体压强的变化情况;

倒置后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变大,但受力面积变小。

若利用F=PS,则不好判断压力的变化情况。

对于这种上下口不一样大的容器,可以通过比较对容器底的压力与液体重的大小关系,得出倒置前后对容器底的产生的压力大小关系。

【答案】A

【解析】在求解液体压力时,,因而可以得到“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以容器底面积为截面,以液体深度为高的液柱重”这个结论。

  上口小下口大,倒置后液面要上升,根据,易得压强;

但压力,倒置后,p变大、S变小,则不能确定F的变化情况。

若根据上面的结论,正放时如图所示;

倒放时,所以。

              

【总结升华】上口大、下口小的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所装液体重;

上口小、下口大的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所装液体重;

圆柱形、长方体或正方体直壁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所装液体重。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容器(容器重忽略不计)底面积都相同、高度也相同,放在水平桌面上,如果三个容器都装有同种液体,求:

  

(1)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和压力的大小关系?

  

(2)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的大小关系?

             

【答案】

(1)压力和压强都相等

(2)压力:

F′甲<F′乙<F′丙压强:

p′甲<p′乙<p′丙

2、如图所示,将小纸条靠近水龙头流下的稳定水流,你预测小纸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物理依据是什么?

【思路点拨】水流带动空气流动,使水流与纸条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快,压强小,纸条被压向水流。

【答案】小纸条会向左运动,依据对于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解析】水流动处的水流速大,压强小,小纸条右侧气体的流速小。

压强大,所以气压会把小纸条压向水流处。

【总结升华】本题通过让同学们根据具体的物理情境,进行合理地推测猜想,拓展了同学们的思维想象空间。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弄清本题涉及的知识点。

【变式】

(2016春•东平县期中)在火车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lm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

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候车,这是因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  )

A.气流速度大,压强小 B.气流速度大,压强大

C.气流速度小,压强大 D.气流速度小,压强小

3、(高清课堂《力学3:

压强》例7)如图所示,质量是2kg的平底水桶底面积为800cm2,放在水平地面上,桶内装有50cm深、体积是45dm3的水。

小萍同学用竖直向上的力F提水桶,但是没有提起来。

这时,如果水对桶底的压强和桶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小萍同学提水桶的力F=____N。

(g=10N/kg)

【思路点拨】①知道桶内水的体积、水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水的质量;

②知道水深和水的密度,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又知道容器底面积,利用压强定义式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③知道水对桶底的压强和桶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受力面积相同,可知水对桶底的压力和桶对地面的压力相等,而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桶重加上水重再减去拉力,据此求出小萍同学提水桶的力。

【答案】70

【解析】水的体积:

V=45dm3=45×

10-3m3,

水的质量:

m=ρV=1.0×

45×

10-3m3=45kg,

水深h=50cm=0.5m,

底面积s=800cm2=800×

10-4m2,

∵,

∴水对桶底的压力:

F水=ps=ρ水ghs=1.0×

10N/kg×

0.5m×

800×

10-4m2=400N。

∵水对桶底的压强和桶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受力面积相同,

∴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水对桶底的压力,

∴桶对地面的压力:

G桶+G水-F拉=400N,

小萍同学提水桶的力:

F拉=G桶+G水-F水=2kg×

10N/kg+45kg×

10N/kg-400N=70N。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重力公式、压强公式、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要求灵活运用公式,利用好“水对桶底的压强和桶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是关键。

【变式】如图所示,一木块竖直浮于盛水的容器中,当将它取出后横置于杯口时,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杯底和地面受到的压力和压强都不变 B.杯底受到的压力和压强都减小

  C.杯底受的压强增大,地面受的压强不变 D.杯底和地面受到的压力和压强都变小

【答案】B

类型二、知识运用

4、(高清课堂《力学3:

压强》例3)已知长方体A、B的密度之比为2∶1,底面积之比为l∶3,高度之比为2∶3。

将B放在水平地面上,A叠放在B上面,如图甲所示,B对地面的压强为pB。

若把B叠放在A上面,如图乙所示,B对A的压强为pB¢

则pB∶pB¢

为()

A.4∶9B.3∶1C.13∶3D.13∶27

【思路点拨】

(1)知道AB的底面积之比、高度之比,可求体积之比;

又知道密度之比,利用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可求AB的重力之比;

(2)甲图B对地面的压力等于A和B的总重力,受力面积为SB,利用压强公式求B对地面的压强为pB;

乙图B对A的压力等于B的重力,受力面积为SA,利用压强公式求B对A的压强为pB′.再求两个压强的比值。

【答案】D

【解析】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公式、密度公式、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确定两次的受力面积是本题的关键,推导时要细心,防止因颠倒而出错。

【变式】两块完全相同的砖块,如图所示,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砖块的几何尺寸是20cm×

20cm×

5cm,若砖块A对砖块B的压力是FA,压强是pA;

砖块B对地面的压力是FB,压强是PB,则FA:

FB=_________________,pA:

pB=_________________。

                    

【答案】FA:

FB=1:

2,pA:

pB=2:

1

5、同学们在学校体育馆进行排球训练时,班级“物理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准备测量排球被击打落地后形变最大时对地板的压强,如图所示。

(1)写出该测量的实验原理以及需要使用的主要实验器材。

(2)请你设计该测量的实验过程。

(3)为了使测量的误差较小,你建议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写出一条即可)

【思路点拨】要测量排球打落地后形变最大时对地板的压强,就要测出压力和受力面积,用压力除以受力面积就是压强;

用一个方格纸来测量受力面积,先将排球放在地面上,使排球落在方格纸上,排球在方格纸上的印痕就是受力面积;

压力的测量可使用体重计来完成,将方格纸放在体重计上,排球放在方格纸上,用力向下压,直到排球的形变和印痕重合,读出体重计的示数,就是压力。

  

(1)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排球、体重计、方格纸(或刻度尺和白纸)

  

(2)实验过程:

  ①使排球落在地面的方格纸(或白纸)上留下印痕;

  ②把带有印痕的方格纸(或白纸)放在体重计上,用力压排球,直到排球的形变与印痕重合,得出压力F的大小;

  ③利用方格纸(或白纸)计算出排球印痕的面积S;

  ④根据计算出排球形变最大时对地板的压强。

  (3)建议:

  ①用少量水涂在排球上,使排球落在纸上后留下清晰的印痕;

  ②测量压力时,应缓慢压排球,直到排球的形变与印痕边缘重合;

  ③测量面积时,尽量选择规格小的方格纸(。

或用笔在白纸上清晰地描出印痕的轮廓)

【解析】要测量排球对地板的压强,依据的实验原理是压强公式。

由原理可知,要分别测排球对地面的压力F和受力面积S的大小,然后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过程,要使测量的误差较小,应该从所测物理量的实验操作上考虑,如何使实验数据准确。

【总结升华】此题考查的测量压强的办法,难点在于压力的测量,若将排球直接落在体重计上,体重计是可以测出排球发生最大形变时的压力的,但时间段是比较短的,不容易读准确。

6、(2015•上海)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和压力F甲、F乙的关系是(  )

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

【思路点拨】圆柱体放置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重力,根据压强公式p=F/S和p=ρgh来判断压强大小关系。

【解析】切去之后甲乙压力相等,压力等于重力等于mg,所以切去后甲乙质量相等,又因为乙底面积小而两物体高度一样,所以乙体积小,质量相等乙的体积小,所以乙的密度大;

对于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p=ρgh,而ρ甲<ρ乙,h甲<h乙,所以p甲<p乙。

切去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相等,由图知,甲切去部分小于乙切去部分,而ρ甲<ρ乙,所以在切之前,甲的重力小于乙的重力,甲对地面的压力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力,即F甲<F乙。

由上分析知,F甲<F乙,p甲<p乙。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压强和压力的大小比较,关键能够利用好图示,切去部分与剩下部分的比例关系。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以下是小彭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时的部分图片。

(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彭将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丙所示,将左边部分移开后,发现剩余部分B′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没有变化,如图丁所示,这是因为压力的作用效果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决定的。

2、(2015•哈尔滨)如图是冰壶比赛的情景。

冰壶对冰面的压力是150N,与冰面的接触面积是0.03m2,则冰壶对冰面的压强为  Pa。

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甲、乙两圆柱形容器中的液面相平,A、B、C三点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

(1)pA、pB和p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2)要使水在C点的压强pC变小,可以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二、选择题

4、在下列事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大卡车的车轮比小轿车多而宽

B.软包装饮料的吸管,有一端是尖的

C.缝衣针、注射器的针头都很尖

D.菜刀用过一段时间需要磨一磨

5、(2015•深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

压力相同,接触面积越大,压强越大

B.乙:

同一液体,深度相同时,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C.丙:

马德保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D.丁:

托里拆利实验测量了大气压强的大小

6、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2015•东营)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从虚线处将其沿竖直方向截成大小不同的甲、乙两块,则两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甲、p乙的大小关系是(  )

A.p甲大于p乙 B.p甲等于p乙 C.p甲小于p乙 D.无法判断

8、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质量相等密度关系是,当在甲、乙两物块上分别放重为、的物体或分别施加竖直向上的力、(、均小于物块重力)时,甲、乙两物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与,与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9、如图所示,装满水的密闭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其上下底面积之比为4:

1,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压强为p,当把容器倒置后放到水平桌面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

A.F p     B.4F p

C. p    D.F 4p

10、如图,桌面上放有甲、乙两鱼缸,同学们观察比较后提出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鱼缸甲对桌面的压力小,但缸中鱼受到的水的压强大

  B.鱼缸甲对桌面的压力大,但缸中鱼受到的水的压强小

  C.鱼缸乙对桌面的压力小,且缸中鱼受到的水的压强也小

  D.鱼缸乙对桌面的压力大,但缸中鱼受到水的压强大

11、如图所示,一端封闭长为(约1米),横截面积为S的轻质玻璃管,管壁厚度可忽略不计,将它注满水银后倒立于足够深的水银槽中,现将玻璃管竖直向上缓慢匀速提起,设环境为一标准大气压,下述正确的是( )

  A.当玻璃管浸没在水银槽中时所需拉力大小

  B.当玻璃管口与槽内水银面相平时,所需拉力大小

  C.当玻璃管顶端露出槽内水银面后,顶端即出现真空

  D.当玻璃管顶端到槽内水银面的距离大于76cm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保持不变

12、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C.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D.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三、实验题

13、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

(1)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________问题。

(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__有关。

(3)接着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________不变。

(4)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

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

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

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

_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14、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9N。

               

  (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________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

  (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_______Pa。

  (5)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玲同学在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实验时,利用圆珠笔杆、乒乓球、软管、自来水等设计了如下实验:

  a取圆珠笔杆作为喷管,通过软管接于自来水头上;

打开水龙头,自来水从笔杆尖端竖直向上喷出水束。

  b将乒乓球放到水束上方,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

  观察结果:

多次实验表明,乒乓球稳定在水束上方旋转。

  

(1)乒乓球能稳定在水束上方某一位置,是因为它在竖直方向受到________作用的缘故。

乒乓球在水束上方旋转是由于水对乒乓球左右两侧向上的推力不相等所造成的。

从图中,乒乓球的旋转情况看,此时水束对乒乓球左侧向上的推力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右侧向上的推力。

  根据你的思考,在多次实验中,每次乒乓球旋转的方向________(选填“一定相同”、“一定不同”或“不一定相同”)

  

(2)如图所示,水束略偏左,乒乓球为什么没有向右远离而下落呢?

                   

  这是因为乒乓球左侧的流速________右侧水的流速,导致左侧水的压强________右侧水的压强,使乒乓球在水平方向上能维持平衡。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四、计算题

16、如图是一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其底面积为200cm2(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计)内有25cm高的水。

  

(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多大?

  

(2)若在水中放入棱长为0.1m的正方体物块,使得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增加了300Pa,则该物块的质量为多大?

  (3)该物块的密度是多少?

(g=10N/kg)

            

17、科技小组的同学用长方体泡沫塑料A、三脚架和灯泡等制作了一个航标灯模型(如图),总重为4N,A底部与浮子B用细绳相连。

水位上升时浮子B下降,水位下降时,浮子B上升,使航标灯静止时A浸入水中的深度始终为5cm,排开水的质量为500g,浮子B重为0.5N(不计绳重与滑轮间的摩擦),求:

  

(1)泡沫塑料A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

  

(2)航标灯静止时,浮子B体积应为多大?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1)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不明显)

(2)压力受力面积

(1)由甲、乙两图知,同一物体A对底面的压力相等,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2)由丙、丁两图可看出,切去部分后压力和受力面积都发生了变化,可知压力和受力面积共同决定了压力的作用效果。

2、【答案】5×

103

【解析】冰壶对冰面的压强:

p=F/S=150N/0.03m2=5×

103Pa。

3、【答案】

(1)

(2)倒出适量水(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1)A、B同在酒精中,,故,A、C两点深度,,故,所以。

(2)要使C点压强减小最简单的办法是使C点深度减小,故要倒掉一些水。

4、【答案】A

【解析】A、大卡车的车轮比小轿车多而宽,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达到减小压强的目的,符合题意;

B、软包装饮料的吸管,有一端是尖的,这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不符合题意;

C、缝衣针、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这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不符合题意;

D、菜刀用过一段时间需要磨一磨,刀口很薄,这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不符合题意。

5、【答案】A

【解析】A、由图可知,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与铅笔的接触面积大,由p=F/S可知,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故A错误;

B、据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可知,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故B正确;

C、物理学家马德堡最早用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故C正确;

D、科学家托里拆利最早完成了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故D正确。

6、【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