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阅卷分析汇总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7751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考语文阅卷分析汇总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最新中考语文阅卷分析汇总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最新中考语文阅卷分析汇总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最新中考语文阅卷分析汇总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最新中考语文阅卷分析汇总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最新中考语文阅卷分析汇总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最新中考语文阅卷分析汇总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最新中考语文阅卷分析汇总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最新中考语文阅卷分析汇总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最新中考语文阅卷分析汇总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最新中考语文阅卷分析汇总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最新中考语文阅卷分析汇总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最新中考语文阅卷分析汇总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最新中考语文阅卷分析汇总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最新中考语文阅卷分析汇总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最新中考语文阅卷分析汇总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最新中考语文阅卷分析汇总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最新中考语文阅卷分析汇总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最新中考语文阅卷分析汇总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最新中考语文阅卷分析汇总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考语文阅卷分析汇总资料.docx

《最新中考语文阅卷分析汇总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语文阅卷分析汇总资料.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中考语文阅卷分析汇总资料.docx

最新中考语文阅卷分析汇总资料

2017年中考阅卷分析

新农中学汤艳红

五天的中考阅卷已结束,对于这次考试,我觉得出题思路较好,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既让我们意识到了平时教学过程中轻视甚至忽视的地方,又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我阅卷的内容是试卷十一题翻译题,现对这题的分析如下:

一、试题分析

考察的文言文语段是《战国策》节选的内容,出题指导思想注重了课内向课外迁移,主要注重考察学生文言实词的积累及常见文言句式的掌握,还有对文言文本内容的理解。

“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

”这句重点考察“折节”,“与”和“去”的意思。

”与“和”去“在平时教学中强调较多,学生应该比较容易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与”,能翻译出给,割让给,送给,分给,交给,赠与等的意思即可,“去”,能翻译出离开,撤退、撤兵、撤离、退兵、收兵等意思即可,”折节”这个词平时见得少,需要一定的文言素养的积累,才能准确答出意思来。

“折节”意译法,理解为降低身份、委屈自己、舍弃尊严、放下面子、放下身段等,直译法,分别将“折”理解为折损、放下、损伤,将“节”理解为名节、志节、气节、节操、颜面、尊严的意思即可。

二、学生答题情况

在阅卷中,学生对这句的理解很多,如“折节”有的学生认为就是砍掉庄稼分割土地的意思,有的学生认为是折了寿命割舍土地,还有的认为是废除礼节,输了让地以及投降分割自己的土地等等,对于“去”字的理解也有误,认为是秦国军队必将回去,还有学生理解是秦国一定讨伐我魏国,甚至有学生理解成秦兵必然会来了。

“与”字的理解仍有学生不能联系上下文的意思,错误理解成“和”的意思。

整个句子翻译时有学生没有翻译完整,如只翻译了“折节”,而没有翻译“割地”。

“以国之半与秦”这半句有学生“以……与”这个句式没观察出来导致误译,还有学生将最后半句理解为“秦国一定会离开。

”对于以上学生的错误答案,我归纳了以下几点原因:

1、平时实词意思的积累没有真正落实;

2、学生瞻前顾后,联系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的方法没有掌握;

3、句子翻译时没有做到字字落实导致漏译;

4、翻译句子没忠实与原意,直译的方法没掌握;

5、翻译时没有注意语句要通顺连贯的要求。

三、教学应改进的地方

1、平时一定要将重点实词意思落实到位,特别是一词多义的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里的意思要让学生弄明白。

2、平时课堂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联系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能力。

3、教学中强化要求字字落实,直译为主的翻译方法。

4、平时翻译训练时让每位学生明确答题要求,重视要求。

 

2017年语文中考阅读题14题阅卷分析

莲花湖中学解德银

2017年中考语文阅读文本为《保持惊奇》,作者毕淑敏,她以冷静、独特的眼光,观察到人们在快节奏的现实生活中,在尊重老练、成熟的社会心理下,对眼见的人、事、物,对未知的世界,总表现出面不改色的老成,心灵急剧地粗糙起来,丧失对世界的惊奇,并分析出丧失惊奇会让我们失去对未知世界探讨的欲望,会失去丰富自己的机会,并指出保持惊奇的方法是“大自然中区”“同与自己没有利害关系的朋友促膝交谈”“在静夜中同自己对话”。

文后阅读题第14题,“文本第五段说我们因此极快的丧失掉了惊奇的本能”,请结合本段内容概括我们惊奇的本能是怎样丧失的?

”答题标准为:

14题得分细则:

14题按标答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每点3分,共6分)

(1)把惊奇视为性格缺憾,厌恶惊奇;

(2)有意识地掩饰惊奇,训练自己习惯漠视,麻痹心灵。

【评分原则】

1、踩意(点)给分。

分别从“情感态度上厌恶(否定)惊奇”“从行为上掩饰,心理上漠视”两个角度来拟答案。

2、完全或部分抄省略号之前的内容,或略作更改地抄写省略号之前的内容,由于对语段理解不准确,不给分。

3、完全抄写省略号之后的内容,虽涵盖了答题要点,由于不符合题目“概括”的要求,两个得分点各扣1分。

4、答题形式不作要求,是否分条答题不影响得分。

6分

【答案示例一】

(1)对于自己看到的丑恶,假装没有看见,面不改色;

(2)把“惊奇”视作性格上的缺憾;

(3)总是掩饰自己的惊讶,渐渐迷失自己。

(理由:

答案1不得分,答案2、3符合得分要点,各得3分)

5分

【答案示例一】

(1)把惊奇视作一种性格缺憾,以为永不惊讶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2)心灵渐渐在漠视中麻痹,有意识的掩饰惊讶。

(理由:

答案1抄原文,扣1分)

4分

【答案示例一】

我们把惊奇视作一种性格缺憾,我们以为永不惊讶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于是,见怪不怪,我们的心灵渐渐在漠视中麻痹,更不消说有意识地掩饰我们的惊讶,会更猛烈地加速心灵粗糙。

(理由:

完全抄原文,两个得分点各扣1分)

3分

【答案示例一】

(1)听到秽闻,毫无表情;

(2)被美丽的景色感动,只是藏在心底;

(3)碰到可歌可泣的至情,心肠硬得如钻石;

(4)心灵在漠视中麻痹;

(5)掩饰自己的惊讶。

(理由:

答案1、2、3不得分,答案4、5合起来给3分)

2分

【答案示例一】

(1)人们把看到的丑恶和听到的秽闻当做没有发生;

(2)人们把被美丽的景色感动,只是藏在心底,碰到可歌可泣的至情,心肠硬得如钻石;

(3)人们把惊奇视作一种性格缺憾,以为永不惊讶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理由:

答案1、2不得分,3抄原文,扣1分)

0分

【答案示例一】

只有永不惊讶才能让别人以为你“人情练达”“老于世故”“值得信赖”“有大谋略”

结合原文和评分标准可以看出,第五段前三句,“看到丑恶”“听到秽闻”“被美丽、美好、美妙的景色感动”“碰到可歌可泣的人间至情”时,人们“脸上毫无表情”“心肠硬如钻石”“只可夜晚躲到无人处暗自咀嚼”只是“失去惊奇”的表现,“把惊奇视作一种性格缺陷”“有意识地掩饰我们的惊讶”才是原因。

结合学生答题状况,可以看出学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没有在原文中找出有效答题语句,并提取有效词句,组合成句,概括答题。

第二,没有从不同方面分析原因,没有分条作答。

示例一:

14、(6分)①看到不好的事物依然面不改色;②碰到人间至情,也没有感触;③把惊奇视作缺憾。

示例二:

14、(6分)答:

1、在看到丑恶时,面不改色,谈笑风生;2、在听到秽闻时,脸上毫无表情;3、在被美好的景色所感动时,默默藏在心底;4、在碰到可歌可泣的人间至情时,脸不变色心不跳;5、将惊奇视为一种性格缺憾;6、心灵在漠视中麻痹,在掩视惊奇中变得粗糙。

示例一,第1、2点,不是答题有效语句,不是“丧失惊奇”的原因,而只是表现,此为没有找到答题有效语句的结果。

示例二,答题不简洁,可视为误跌误撞,终撞上答案。

示例三:

14、(6分)因为我们把惊奇视作是一种性格的缺憾,认为永不惊讶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于是,对新鲜的事物没有了惊讶的本能反应,心更变得粗糙而丧失惊奇的本能,不再感到奇怪,渐渐在漠视中变得麻痹。

14、(6分)惊奇的本能是在看见丑恶,听到秽闻时面不改色,收获到“人情练达”“值得信赖”的好评;是在被感动时,将情感埋进心底,让人认为自己少年老成,有谋略的过程中丧失。

像这样,没有分条作答,容易陷入只作为一点来评分,即使其中包含答题要点中的二点,答题也不简洁,不明晰。

老师可以在平时的训练中,严格要求分条作答。

示例四:

(6分)

14、(6分)1、主观上把惊奇视作一种性格缺憾,不愿保持惊奇;2、在遇见事物时有意识地掩饰惊奇,从而加速丧失惊奇这一本能。

此为满分答卷,简洁而完整,从主观意识和行为二方面作答,切中肯綮。

要做到这样的高效答题,老师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多作方法的指导和训练,结合平时的教学体会和阅卷所见,窃以为,老师在平时做阅读训练时,做好以下几点:

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明确题干,分析答题指向;寻找答题区域,搜寻关键语句;提取重要词语,连缀成句,完整答题,即“了大意——明指向——找区域——寻语句——提词语——缀成句”。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但也是有迹可循的,有方法可依的,只要老师们注重方法指引,科学训练,严格要求,提高阅读题得分率也会是普照我们我们的一缕阳光。

 

2017中考语文15小题阅卷小结

常福中学姚艳子

2017中考语文学科现代文阅读还是选择了难度最大的散文阅读。

在我的看来,选择散文进行阅读考察是最能检验学生阅读水平。

散文的形散神聚,展现生活的多面性;散文的写作手法,深入作者的心灵深处;散文的表达方式,最易激发读者共鸣。

一、题设分析

《保持惊奇》是一篇寓意深刻,文笔优美的散文。

15题为语句赏析环节。

中考设题: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语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6分)老人家充满探索之光的惊奇的眼神,却在这一瞬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我的灵魂。

结合语境,这个句子包含两层含义和情感:

(一)对年老体弱的老人还能保持惊奇天性的钦佩(赞叹、佩服)。

这点应抓住“探索之光”“探照灯”,特别要关注这是“探照灯”之源。

所以,对这能量的源泉当然就是钦佩(赞叹、佩服)了。

(二)对我们已经丧失惊奇本能的愧疚(惭愧)。

这里关注的是“探照灯”扫过的对象,“灵魂”说明“我”惊奇缺失,所以惭愧,心灵震撼。

评分标准就是从这个句子的两个对象出发思考所得。

2、参考答案细则

两个大点,每一大点3分,共6分。

每个大点中分两小点,分别是:

事件(1分)+情感(2分)。

强调一个大点是对老人的情感,另一大点是对自己的情感。

除参考答案外,第一大点满分可用的词语还有:

感佩、敬佩、赞美、崇敬、赞赏、敬仰;第二大点满分可用的词语还有:

羞愧、无地自容。

第一大点中表示情感的词语只能给一分的有:

惊叹、惊喜、震撼、震惊、惊讶。

三、具体得分细则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满分答案

示例一

1.对年老体弱的老人还能保持惊奇天性的钦佩(赞叹、佩服)。

(3分)

2.对我们已经丧失惊奇本能的愧疚(惭愧)。

(3分)

示例二

1.表达了“我”对老人依然能保持对新事物惊奇的本能的佩服、尊敬、赞美。

(3分)

2.也表达了我们已经丧失了对新事物的探索的愧疚、羞愧。

(3分)

(二)、5分答案

示例一: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老人能坦率地表露惊奇的尊敬、佩服(3分),也希望我能一样保持惊奇,对自己的愧疚、羞愧(2分)。

示例二: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老人年过八旬,但仍然保持着惊奇的敬佩、赞美和震撼(3分),还表达了“我”对现今社会人们丧失惊奇的无奈、羞愧与感慨(2分)。

示例三:

表达了“我”对老人依然能保持惊奇的本能的敬佩与赞美(3分),同时“我”感到惭愧(2分)。

(三)4分答案

示例一

表达了对老人的赞美和敬佩之情(2分)和自己的感到愧疚(2分)。

示例二

表达了“我”对老人依然能保持惊奇的本能的震惊、惊讶和惊喜之情(2分),以及自己的愧疚、羞愧(2分)。

(四)3分答案

示例一

作者在城市里呆久了,常常会丧失惊奇的本能,所以认为老人坦率地流露惊奇和求知的探索,是一种可嘉的勇气,表达了对老人的赞美之情(3分),作者认为惊奇是真实情感的花火,表达了对老人的欣赏之情。

(五)2分答案

示例一

表达了作者对老人如此坦率的震惊(2分),以及感到老人的勇气可嘉,还表达了作者反观自己之后的惊讶。

示例二

表达了“我”的惊奇,还有“我”的尊敬之情以及对他的敬佩(2分)。

(六)0分答案

写出了老人的惊奇,表达了“我”对惊奇的更深的了解。

四、阅卷后记

在评卷过程中要求严格按照评分标准给分,扣词很严。

存在以下几种得分情况:

1、很多学生答案表述对象单一,只抓住老人这一角度分析,一般的2-3分。

2、还有学生抓住两个对象但没有准确的表达情感的词语,或有准确的表达情感的词语却没有明确两个具体的对象。

,一般得分为4分。

3、还有学生准确抓住表达情感的词语,但对两个具体对象之一表述不准确,只能得5分。

所以从这一题来看,整体估计得分不高,个人得分两极分化。

在后期阅读教学中,尽量训练学生审题要全面,答题要准确,用词要规范,合乎评分标准的要求。

 

中考第15题的阅卷小结

柏林中学李洪梅

真题再现: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语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6分)

老人家充满探索之光的惊奇的眼神,在这一瞬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我的灵魂。

题目解析:

首先,本题必须从“我”的角度来进行切入;其次,必须明确说出表达了“我”的某种具体的情感;第三,题干要求“联系上下文”,暗示必须交代“我”产生此情感的原因,即因何事而让我产生何种感情。

评分标准:

本小题答案包含两个大点,一点是对老人的情感,一点是对自己的情感,每一个大点3分,共6分。

每个大点中分两个小点,一个小点是写事,一个小点是写情感。

答案格式:

事件(1分)+情感(2分)(两大点都应该包含这两个方面)

参考答案:

(1)对年老体弱的老人还能保持惊奇天性的钦佩(佩服、感佩、赞叹、赞赏、赞美、敬仰、敬佩、崇敬);

(2)对我们已经丧失惊奇本能的愧疚(惭愧、羞愧、无地自容)。

典型案例:

【满分答案】

示例一:

1.表达了“我”对老人依然能保持对新事物惊奇的本能的佩服、尊敬、赞美。

(3分)

2.也表达了我们已经丧失了对新事物的探索的愧疚、羞愧。

(3分)

【5分答案】

示例一: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老人能坦率地表露惊奇的尊敬、佩服(3分),也希望我能一样保持惊奇,对自己的愧疚、羞愧(2分)。

示例二:

表达了“我”对老人依然能保持惊奇的本能的敬佩与赞美(3分),同时“我”感到惭愧(2分)。

【4分答案】

示例一:

表达了对老人的赞美与敬佩之情(2分),和对自己感到愧疚(2分)。

示例二:

表达了“我”对老人依然能保持惊奇的本能的震惊、惊讶和惊喜之情(2分),以及对自己的愧疚、羞愧(2分)。

【3分答案】

示例一:

作者在城市里待久了,常常会丧失惊奇的本能,所以认为老人坦率地流露惊奇和求知的探索,是一种可嘉的勇气,表达了对老人的赞美之情(3分),作者认为惊奇是真情实感的火花,表达了对老人的欣赏之情。

【2分答案】

示例一:

表达了我的惊奇,还有我的尊敬之情以及对他的敬佩。

(2分)

【0分答案】

示例一:

写出了老人的惊奇,表达了“我”对惊奇的更深的理解。

阅卷体会:

本小题难度为中等,学生均分在2.6分左右浮动。

学生基本能动手,但得分不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失误:

1、答非所问。

题目要求回答“表达了我什么情感”,而学生却大谈自己对“惊奇”含义的理解,或谈读完此句话后的收获,致使本题劳而无功。

2、思维层面单一。

此题应从对老人的情感和自己的情感两个层面来思考,而有的学生仅从一个层面来作答,遗憾丢掉至少一半的分。

3、要素交代不完整。

本小题答案中的每一大点都包含了事件和情感两个要素,而学生要素意识不强,常常遗漏了其中某个要素,使得学生做题的感觉与得分不匹配。

4、就事论事。

对“老人家充满探索之光的惊奇的眼神”这句话,学生仅仅停留在对老人眼神的理解,没有上升到老人的保持好奇的本性的高度,从而使答案流于肤浅。

5、答案重复和书写错别。

有时学生表面上答了两点,可两点的意思重复,第二点只是换了一种表述或只换了一个关键词,还有关键词语的书写错误,也使的学生的得分减半,这两种错误实在不可小觑。

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审题训练、思维训练、答题规范训练以及正确书写训练,语文的功夫在平时。

 

中考答题中理清语段内关系很重要

——2017阅卷心得

洪北中学丁炎香

这次中考阅卷,我参与了第16题的阅卷工作。

第16题的题目比其他三题都要简短: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保持惊奇”?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案包括三点:

(1) 到自然中去与天地对话,使自己重新获得活力;

(2) 与没有利害关系的朋友谈心,留存对真情的敏感、保持开朗的心情;

(3) 回忆震撼心灵的片段,使自己整旧如新。

答案范围来自文末三个语段。

但得高分或者说得全分比重并不大。

我改的六千二百多份试卷,均分在2.78左右。

首先,阅读全文内容后,学生要圈定答题范围。

这一点经过初三专题训练之后,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的划定范围。

但是如何抓住要点或说重点词句,写出符合要求的准确的答案,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就困难了。

我么们先看看评分细则:

本题共三点,每点2分。

没一点都必须答出两部分:

第一部分做法1分,第二部分做法产生的意义1分。

(1)2分:

到自然中去,与天地对话。

(1分)使自己重新获得活力。

(1分)

2分:

与天地对话。

(1分)使自己重新获得活力。

(1分)

1分:

到自然中去。

(0分)使自己重新获得活力。

(1分)

1分:

融入自然。

(0分)使自己重新获得活力。

(1分)

1分:

 到自然中去与天地对话。

1分:

与天地对话。

(1分)

0分:

 到自然中去。

(2)2分:

与没有利害关系的朋友促膝谈心。

(1分)留存对真情的敏感、保持开朗的心情。

(1分)

2分:

与没有利害关系的朋友促膝谈心。

(1分)留存对真情的敏感(1分)

2分:

与朋友坦诚交往。

(1分)保持开朗的心情。

(1分)

2分:

与朋友坦诚交往。

(1分)留存对真情的敏感(1分)

1分:

与没有利害关系的朋友促膝谈心。

(1分)

0分:

与朋友谈心。

0分:

与朋友交往。

(3)2分:

回忆震撼心灵的片段。

(1分)使自己整旧如新。

(1分)

2分:

回忆经历中美好的片段。

(1分)使自己整旧如新。

(1分)

2分:

复习情感中最精彩的片段。

(1分)使自己整旧如新。

(1分)

1分:

同自己对话。

(0分)使自己整旧如新。

(1分)

1分:

回忆震撼心灵的片段。

(1分)

1分:

回忆经历中美好的片段。

(1分)

1分:

复习情感中最精彩的片段。

(1分)

0分:

同自己对话。

(0分)

下面是我在阅卷中改到的答案,比较典型的:

(1)回归自然,感受天地宇宙的浩瀚;同自己没有利害关系的朋友坦诚的来一次促膝谈心;在静夜里同自己对话,回忆美好的精彩的使人心灵震撼的镜头,使我们整旧如新。

(2)可以到自然中去感受造化带来的惊喜;可以和没有利害关系的朋友谈心;可以在静夜与自己对话,回忆生活的片段。

(3)到大自然中去领略山水;和朋友坦诚交往;回忆过去经历中的美好片段。

从上面学生的答案来看,学生知道答案所在的范围,答案得分却只能是2分或3分。

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没有审清题意或者说未能明确出题人的意图,也可以说没能读懂文章内容。

文末的三个语段似乎可以看作排比段,结构相似:

怎样做,会使我们怎样。

只不过在怎样做这一方面,有的语段列举的内容多,有的列举的少。

学生如果养成给语段分层次的习惯,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就很快能明白段内其实是两方面的内容,也许答案就能完整些。

当然,在列举的做法中,不能照搬照抄,如何抓住关键词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有些修饰限制词不能省去,是我们需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这一点又与一直强调的读懂文章的主旨是相关联的。

 

2017中考语文第17题阅卷分析

永安中学  李家义

一、试题分析

第17题的考点是综合性学习中的根据具体情景陈述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表达应用的能力。

因为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理解上没有障碍,难度不大。

本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紧密,能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学习生活和习惯,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这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表达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考查。

本题给出的背景任务是引导学生研究学生校园礼仪规范,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在“学生校园礼仪规范”的研究选题下分条列举“学生校园礼仪规范”应该包含的具体内容。

这就需要学生对什么是“校园礼仪规范”有所了解,并能具体列举。

回答本题,需要学生能仔细审清题目要求,并能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观察归纳习惯。

从学生得分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此话题能有效解决并有序表达。

少数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有明显欠缺,同时审题不够严谨。

二、考况分析

(一)评分细则

1.紧扣题干“学生校园礼仪规范”主题,具体的内容;

2.表意明确,指向具体内容;

3.条目不重复不交叉。

【答案示例】(4分)

示例一:

(1)平时见到老师要问好。

(2)不在教室大声喧哗。

(3)不乱丢垃圾。

(4分)示例二:

(1)上下楼梯靠右行。

(2)校服穿戴整齐。

(3)说话文明用语。

(二)学生答题情况和失误类型

1.答案不具体:

示例一:

(1)学生校园穿着礼仪。

(2)学生校园语言礼仪。

(3)学生校园行为礼仪。

(得2分)

示例二:

(1)礼貌待人。

(2)举止文明。

(3)尊敬师长,见到老师问好。

(得1分。

前两条抽象。

2.包容、交叉、重复:

示例一:

(1)学生面对师长文明有礼。

(2)学生做到尊敬老师。

(1分)

(3)学生做到热爱同学。

(得2分。

前两条重复。

示例二:

(1)中学生的行为举止规范。

(2)中学生要尊敬师长。

(1分)

(3)中学生不允许说脏话。

(1分)

(后两条与第1条包容。

3.不合题意:

(0分)

示例一:

(1)学生校园礼仪规范的意义。

(2)学生校园礼仪规范的具体行动。

(3)正确运用校园礼仪规范的方式。

示例二:

(1)以“校园礼仪规范”为主题的班会。

(2)以“校园礼仪规范”为题写文章。

(3)以“校园礼仪规范”为主题办黑板报。

示例三:

(1)搜集“学生校园礼仪规范”的资料。

(2)小组讨论收集资料。

(3)展示成果。

示例四:

(1)学生校园礼仪有哪些?

(2)学生校园礼仪对学校的影响?

(3)学生如何规范校园礼仪?

(以上答案均与题目问题不符。

(三)失误原因分析:

1.审题不仔细,导致答案不具体,不是活动的主要内容。

2.思维逻辑混乱,表述包容、交叉、重复。

3.思维定势影响严重。

受元调、四调影响,不能灵活应变。

三、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以做事的思想来做题,多关注生活。

2.强化审题,注重关键词,辨别答题要求,避免混淆,提升答案与题干切合度。

3.避免机械题型训练,注重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训练。

中考语文第18题改卷评分具体情况分析

奓山中学乐照发

题目:

在以“做知书达礼的中学生”为主题的班会上,同学们正热烈讨论遵守《学生校园礼仪规范》的意义。

现在该你发言了,你将说点什么呢?

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

(100-120字)

评分标准:

扣住遵守规范的意义作答,言之有理、语句通顺即可。

(内容上能从遵守规范对个人、学校、社会等方面的意义作答,有观点有理由,2分。

表达上简明、连贯、得体2分。

内容没有针对问题作答不得分。

具体示例分类:

4分

主要内容围绕规范本身的意义或对个人成长意义谈认识,认识比较充分,语句通顺、简明、连贯。

要点示例:

(1)培养良好习惯。

(2)提升个人修养。

(3)和谐人际关系。

(个人成长的意义)(4)使学校有更好的发展。

(5)对社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学校、社会的意义)(6)规范了学生在校的行为(规范本身的意义)

完整示例:

同学们,我认为中学生遵守校园礼仪规范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做不仅能让我们自身的修养在践行礼仪规范的过程中得以提升,更是能为全体师生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这对我们的学习和身心都有极大地益处。

所以,我认为我们遵守学生校园礼仪规范很重要。

3分

(1)对规范本身的意义或对个人成长意义认识单薄(有较少内容涉及对规范本身意义或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其他内容与之有关联),语句通顺、简明、连贯。

完整示例:

各位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我们一起谈谈遵守《学生校园礼仪规范》的意义。

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礼”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学礼、明礼、守礼也是对这种文化的传承,而且这样可以营造一种“有礼”学生生活环境,有助于我们学习和为人处世。

(2)主要内容围绕规范本身的意义或对个人成长意义谈认识,认识比较充分,语言表达存在明显缺陷。

(有语病,逻辑混乱)

完整示例:

我认为对学生进行礼仪规范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校风,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