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立的意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7769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立的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立的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立的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立的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立的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立的意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立的意义.docx

《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立的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立的意义.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立的意义.docx

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立的意义

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立的意义

 

 

一、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的意义

以中小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是指能满足青少年学生社会化发展需要,并为其提供综合实践教育服务的综合性校外教育机构。

综合实践基地是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中非常重要且特殊的一类,它是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建设和发展起来的。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际需要,承担一定的课程任务;它既与校内教育密不可分,又在学习内容、教育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与课堂教学有区别;能够有效的弥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缺陷和不足,广泛拓展学校教育空间,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有益补充。

二、国家政策导向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出“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要求“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

”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

“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把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校外教育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要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内容,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切实予以保证。

”“大中城市要统筹规划,通过多种形式建立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

“从小学至高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 

三、呼和浩特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情况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及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作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不可少的载体,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和浩特市相继建设了一些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

但主要以科技馆、小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为主,并没有专门的实践基地。

呼和浩特市中小学生人数达到了30多万,其中20多万学生都有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需求,现有实践基地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新建或扩建综合性社会实践基地。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越来越重视,所以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满足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需求。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现在的中小学生对科技产品了解的比较多,但对传统农业等缺乏了解和认识,需要提供相关方面的实践和教学基地。

四、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发向方向和前景

4.1、坚持“丰富、多样、选择”的导向,加强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建设

课程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石,是提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质量的载体。

综合实践基地创办起来,我们将把课程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将建设涵盖人文素养、科学探究、关爱生命、心理健康、环保保护、学科教育、德育活动、素质拓展、艺术创作、地方文化、交通、医疗、经济、科技创新等30多个领域500多种必修和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

如剪纸、自制酸奶、军体活动,种植、养殖等特色课程。

4.2、以“合作、共享、多赢”的导向构建基地、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建立校外教育协作联席会议制度,抓好中小学生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的顶层设计。

逐步打破教育资源壁垒,整合教育资源,拓宽教育渠道,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工会、科协、环保、技术监督和工厂、农场、林场、公园、游乐场等作用,整合学校、社会、家庭及有关组织的资源优势和教育优势,合作育人,全面育人。

成立全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联盟。

本着“共享教育资源,形成整体优势,突出基地特色,增强整体实力”的宗旨,合作开发课程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学习、相互借鉴,不断丰富教育内涵和教育内容,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体验不同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由单校独立“作战”,形成“联合舰队”,放大教育效应和教育效果。

依托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成立了呼和浩特少年科学院,充分利用节假日、周末等课余时间,与大学和科协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

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引领和推动全市中小学生科技发展。

4.3、坚持“研究、实验、创造”的导向,引领全市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将遵循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的规律,深入系统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优化过程,提高质量。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编写,承担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

和省内和全国的实践基地联合,跨地区交流和学习,同时邀请教育专家、科学家、企业等共同参与到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中。

使学生的研究成果可以实现更好的转化或成为产品。

4.4、坚持“创新、发展、卓越”的导向,不断实现综合实践基地跨越式发展

实践基地将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建设,规划用地面积14万平方米,总投资将达到4.6亿元,拥有教育实践区、农业体验区、交流中心区、学生交流配套区、文化展示区、教师培训区等九个分区,新的基地建成以后,将进一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段,形成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相衔接的教育体系,为高中学校通用技术、实用职业技术和高科技创新实验提供平台;将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每期接纳约2000人,年接纳能力达6至8万人。

五、发展靠人才,人才靠教育

随着世界教育发展的不断融合和相互促进,个性化、多样化、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化、终身化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势不可挡的大趋势。

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智能技术、基于大数据的云计算为海量信息的生产与传输创造了条件,正在改变着当代世界教育格局,改变着学校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改变着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

据美国有关教育部门统计,至今在家上学的中小学生已经超过了200多万人,占全国中小学生的13.6%;无线WiFi互联网已经覆盖机场、政府、学校、家庭、医院、图书馆、公共活动场所和社区,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随时都可以上网学习获取知识,社会几乎成了一大学校。

预计在不远的将来,人们的学习将会变得更加自由和广阔,变得更加便捷和个体,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彩。

处处是学习之地,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将成为现实。

所以说,我国基础教育将面临着极大地变革,其中变革做大的将是教育与社会和家庭的一体化,学校教育功能在逐步弱化,社会教育将得到极大地发展,将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

我们坚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们不懈的努力,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综合实践基地与校外教育体系的新局面,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