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技术部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8011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技术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技术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技术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技术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技术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技术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技术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技术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技术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技术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技术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技术部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技术部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技术部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技术部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技术部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技术部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技术部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技术部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技术部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技术部分.docx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技术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技术部分.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技术部分.docx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技术部分

一、概述

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

项目背景:

杭州市地铁工程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地铁一期工程正在建设中,为充分体现“地铁加物业”的建设理念,实现地铁站点所在地区城市功能的聚集、城市空间的拓展、景观环境的改善和土地价值的提高,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结合杭州地铁工程实施,建设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

项目介绍:

艮山门地铁站位于下城区区级中心——和平会展旅游商业中心区南侧区块,本次综合体综合体区域内C-C2-01、C-C2-02、C-C2-05及A地块,总用地面积约657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为47万㎡(其中地上:

35万㎡,地下12万㎡)。

项目特点:

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是拉动投资、提升杭州城市品质、节约用地、缓解交通两难、确保地铁建设资金链的杀手锏。

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四高’方针。

”地铁艮山门站,是未来地铁1号线、5号线的交会换乘点,与武林广场站1站之隔,将建成一个集商业、休闲、娱乐、办公、酒店、居住、交通换乘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

通过建设“C”形内环路,以综合体为中心,联系大部分商场和住宅,成为一个极富特色的区域级中心,充满都市活力。

项目基地: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现状基地东侧为艮山门铁路货运站,南侧为打铁关新村和紫庭花园居住小区,北侧为和平会展中心、野风现代城居住小区,东北侧为焦家村公交始末站,西侧为朝晖居住区;周边有东新路、文晖路和绍兴路等城市干道,道路状况良好;区块内河网纵横,东新河、打铁关河及上塘河等水系融会贯通,景观资源优越。

本地块集城市中心、交通枢纽等多方资源于一身,无论从基础设施接入条件,还是公共服务设施共享条件来看,均属于建设开发用地的上选。

技术指标: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方案有关指标如下:

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657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473659平方米

地上总建筑面积

364249平方米

地下总建筑面积

109410平方米

容积率

C-C2-01

6.6

C-C2-02

5.6

C-C2-05

7.5

A

4.73

上部建筑面积

C-C2-01

141240平方米

C-C2-02

75040平方米

C-C2-05

42750平方米

A

102399平方米

本次招标的范围:

“杭州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工程”建筑方案深化、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气象水文:

本工程地处低纬度,属东亚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雨量充沛。

受西北高压和东南暖湿气流共同作用的影响,春季3~6月为梅雨季,气候潮湿多雨。

夏季7~9月为台风雨季,气候火热,暴雨量大。

秋季气候凉爽宜人。

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受西北气流控制,气温较低,湿度较大,呈阴冷天气为多。

多年平均气温16.1℃,历年最高气温40.4℃,历年最低气温-15℃,一月份平均气温3.8℃,七月份平均气温28.6℃,全年平均气温低于0℃的天数为7.2天。

多年平均降雨量1406.8毫米,日最大降雨量339.2毫米,最大年降雨量2018.2毫米,年最小降雨量837.6毫米,全年平均降雨天数155.3天,年蒸发总量为1355毫米,常年相对湿度80%。

拟建场地处于季风影响范围,冬季多为西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常年主导风向偏东,频率8%,最大风速出现在东北向,风速为40.0米/秒以上。

11月至次年1月间多雾,多年平均有雾日37.7天,年有雾日最多为83天,年有雾日最少为15天。

2、商业综合体设计理念

大型商业综合体是不同功能空间相互融合,以达到功能互补之目标的一种实现新型的城市建筑空间的设计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建筑规模化;功能多元化;流线复杂化。

亚洲国家人口密度大而土地有限,城市往往追求土地及空间使用的效率最大化。

以商业+办公+酒店的方式发展为立体式综合开发,并与娱乐、文化设施进一步复合,形成了高度集约化的开发模式。

亚洲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仍然主要依靠城市公共交通,促进了公共交通发达的城市中心区繁荣,产生了一系列不同于北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模式,交通枢纽型、文化中心型等新的复合型商业综合体相继出现。

亚洲国家喜“聚居”,往往由外而内的形成城市中心区、核心区,由此产生的是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内聚、复合、多元共生等东方哲学设计观。

在亚洲,如香港九龙城这样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城市交通往往直接引入商业综合体内部,“多层次”、“立体化”地组织各种城市交通以及其与建筑内部交通的接驳转换。

九龙城的交通厅大阪新梅田地区商业综合体地下入口

当大型综合体与城市交通呈三维立体接驳时,为了整合这种多层次、多种类内外连接方式,很多高层商业综合体,底部都会采用一个贯通水平层的中庭,使各功能出入口“立体化”的结合在一起。

大阪难波广场的屋顶花园东京MIDTOWN的半室外中庭

大型商业综合体通过创造城市开放空间,整合各种环境要素,不仅可以改善拥挤的城市环境,而且可以补充和完善城市功能,带动周边各种资源的配置,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整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室外绿化、屋顶广场、散步道等来沟通综合体各个部分,使人充分体验和享受自然,并将城市空间融合进来。

如大阪难波商业综合体,层层叠叠的屋顶绿化公园和户外剧场为拥挤喧嚣的城市带来一片绿洲。

路人可拾阶而上,欣赏在钢筋混凝土林立的城市里所不能看到的大树、岩石、悬崖、草坪、溪流、瀑布池塘及露台。

此外,半室外的开放空间也会改善建筑空间和城市环境的关系。

例如东京Midtown高耸的办公塔楼中间围合出一个层次丰富、尺度宜人的户外广场,成为城市和建筑的过渡空间。

大型商业综合体需要与城市公共交通高度融合。

轨道交通不仅仅是人流往来商业的交通途径,更成为商业扩大化的新的增长点。

在综合体设计中,注重公共交通的人性化设计,提供愉悦的心理感受,可以使交通效率和商业利益达到双赢。

在城市中心区开发的新的商业综合体应有统一的空间布局,充分体现建筑特色,不但具有商业功能,更承载了社会,文化的角色,创造城市生活中心。

二、方案评价与优化建议

1、总平面布局

按方案文本中,A地块功能包含公交换乘、商业、办公、休闲、娱乐等,地块底层包括公交中心站一处。

C-C2-01、C-C2-02、C-C2-05地块功能基本与A地块相识,3个塔楼为办公,裙房为商业、休闲、娱乐等。

用地周边地块以居住区为主,北侧为和平会展旅游商业中心。

我们建议:

现在的A区和C区功能类似,本区域附近无配套酒店,本工程可调整部分功能为酒店,既消化部分裙房面积做酒店配套并完善综合体区域功能。

本工程商业面积较大,建议由专业商业策划公司落实商业开发模式。

同时,考虑到地面用地紧张且交通压力较大,建议设专用坡度通地下一层做为物流专用装卸通道及物流分配区。

2、交通体系

地块现状的外部交通系统发展成熟,与城市的联系便捷,条件优越;而另一方面,因为外部交通干道交通流量巨大,地块间步行联系不便,步行系统虽配建齐全但缺少区域范围的连续性。

设计方案已经整合了各类交通,形成了高效、多层次的交通网络。

我们认为在规划时应考虑将地铁交通系统与都市公共交通系统相结合,将人的流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以垂直流动线来思考建筑的构成,使整体空间充满了层次变化感,建立良好的区内交通体系。

同时将都市的生活流动线由横向改为竖向,建设一个“垂直”的而不是“水平”的都市,以改变人们的居住与生活行为模式。

通过增加大楼的高度来增加更多的绿地和公共空间,并缩短办公室与居住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人们的交通时间。

我们建议:

1)、考虑到机动车出入口在北侧居多,建议C区中部的城市次干道按由北往南的单行线通行机动车,便于车辆快速疏导;C区中部沿道路建筑适当后退,布置出租车上下客点。

2)、C区西侧道路为尽端路,高层建筑也需要消防道环通,建议西侧建筑周边道路环通。

同时考虑建筑内商业步行街的走向,商业街西侧入口往西对应的道路应适当强化,方便上塘河西侧的朝晖小区居民的到达及出行。

3)用地内地下一层建议在地铁接驳口局部放大并设下沉大厅,将城市交通直接引入商业综合体内部,“多层次”、“立体化”地组织各种城市交通以及其与建筑内部交通的接驳转换。

同时建筑内商业街设下沉空间至地下室,即提升地下商业价值及舒适度也保证人流可设地下通道直达办公、酒店、商业等垂直交通区;且地下通道往北可延伸并跨越绍兴路,便于和平会展及A区北侧地块的人流出行,减少地面人流压力并极大地提升沿途的地下商业价值。

地铁出入口下沉商业街

3、城市绿洲

设计方案的“城市绿洲”概念既契合了杭州的城市特质,也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

景观屋面的退台处理,与休闲场所有机结合,在城市中心区提供多样性的公共空间。

我们建议:

C区沿东新路主入口处建筑局部后退,减少建筑贴临道路的压抑感。

同时从细节强化“城市绿洲”的设计理念。

中庭内部立面通过设置空中绿化花池和水幕处理,增强中庭空间的动态特征。

中庭上空采用透明的天棚处理,同时适度遮挡阳光直射,创造了通透宜人的空间。

室外公共空间开阔舒畅的城市空间

空中花园与地上园林相互结合,屋顶绿化从人的最基本生存需要出发,设置稻田、蔬菜等田园风格的景观,强调了业主的可参与性为大城市带来清新的田园景观。

屋顶绿化

4、建筑造型

设计方案造型丰富而现代。

在购物中心设计中注重将项目设计为旅游目的地,立面变化丰富,不断让顾客产生好奇心,延长顾客的停留时间。

外立面设计变化比较丰富,采用空间向上退台的方式,与大阪难波城有类似之处。

露天广场舞台上设置圆形顶棚,具有强烈的聚集导向作用。

通过舞台活动,让顾客参与互动,空中庭院绿化空间,也是让顾客可以参与的公共空间。

我们建议:

落实夜景照明设计,遵循即节能又充分体现建筑个性的原则,作为建筑造型的烘托与映衬,在的设计中首先亮化建筑顶部的造型,以体现建筑的主题,在高层的墙面部分采用常规建筑窗体的照明,形成万家灯火的效果。

在裙房商业部分以个性化的灯光形成幻彩灯光效果充分展现商业建筑特质。

5、建筑消防设计

1)、概述:

艮山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内建筑功能主要包括公交车中心站、商业综合体、宾馆、办公、地铁换乘、配套停车及配套附属功能。

A区建筑高度108米,为超高层建筑,其余地块建筑高度小于100米,所有建筑均为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一级。

主要建筑均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及浙江省相关要求设计。

商业部分疏散应消防论证。

2)、总平面布置

(1)、消防车道:

基地内部宽度大于6米消防车道(兼作消防扑救带)环通,可到达每个建筑并可进入底层商业街通过(建筑内宽度大于5米消防车道)。

(2)、消防扑救带:

高层建筑保证至少一长边长度的建筑直接落地,并在此长度范围内按规范设置宽度大于6米的消防扑救带,离开建筑高度50米以下高层建筑5~10米,离开建筑高度50米以上建筑10~15米。

(3)防火间距:

各单体之间防火间距满足规范要求,高层之间大于13米,高层与多层之间大于9米隔。

商业街两侧为高层建筑时,商业街两侧走廊间间距大于13米。

3)、商业街的消防设计

设计通过控制火灾荷载,提高防排烟设施的实际效果,尽量加宽商业街中庭宽度,形成防火隔离带,设置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消防应急广播系统,使商业街成为疏散的准安全区域。

中庭各区域的装饰和家具全部采用A级材料。

商业步行街与各主力店之间的防火分隔采用防火墙分隔,仅在必要连通口处采用防火卷帘和甲级防火门分隔。

商业步行街公共区域与精品店之间的防火分隔采用钢化玻璃加水喷淋做法,每个精品店为独立防火单元。

电影厅为独立防火单元,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2.50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疏散门为甲级防火门。

对立面无影响的楼梯间都出屋面,同时屋面耐火极限为2.5小时,大于规范限定的1.5小时。

屋面的退台处理使屋面人流可经台阶疏散至地面室外。

商业街不应用于人员通行外的其他用途,宽度应满足步行街两侧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求,不小于13m。

商业街自地面到顶棚最低点的高度不低于6m;商业街顶棚材料采用不燃烧或难燃材料,其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应满足消防要求。

面向商业街一侧的店铺外围护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商业建筑中面向步行街的店铺之间均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墙体分隔,商铺的疏散门可直接通至步行街,但通过步行街到达室外安全地点的的步行距离不大于60m;商业街设置自然排烟设施,自然排烟口的总面积不小于步行街地面面积的20%;商业街周围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并设置进入底层商业街的消防车道。

商业建筑仓储区集中设置,采取防火高耐火性的墙体和楼板进行分隔,营业部位的疏散楼梯和业主到仓储层的取货交通楼梯分开设置,商铺与仓储层之间可设简易提升机存取商品,提升口应设置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的自行关闭装置。

4)、疏散设计

本工程所有楼梯均按防烟楼梯间设计。

所有楼梯均在一层直通室外或经专用架空安全通道直通室外。

商业部分所有楼梯均出屋面并可经屋面台阶疏散至地面。

主楼办公及酒店疏散楼梯与裙房的商业部分的疏散楼梯分开设置。

5)、防火分区、防烟分区

地下部分:

地下设备用房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1000平方米;配套机动车库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4000平方米;商业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2000平方米;库房物品限制为丙类物品,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600平方米。

地上部分:

商业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4000平方米,其余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2000平方米。

以上每个防火分区均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内用隔墙或顶棚下突出500MM防火玻璃划分若干个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不大于500平方米。

6)、消防控制室

消防控制室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消防控制室内设有接受火灾报警后,发出火灾信号及安全疏散指令的设施;设有控制消防水泵,固定灭火装置,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电动防火卷帘及防排烟设施等;设有显示电源运行情况的设施。

6、绿色建筑设计及新技术新工艺设计

本项目中可采用如下一些节能环保的建筑新技术。

这些技术应用在本项目中可大幅度地降低维护费用,提高本工程的科技含量。

1)、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清洁能源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兴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可分为单晶(多晶)电池组件和太阳能薄膜组件两种。

其中薄膜电池组件属于较新的技术,科技含量较高。

该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和建筑很好结合,通过幕墙公司的深化设计,做成可发电的玻璃幕墙。

高层建筑屋顶(多为高层屋顶)放置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商业街”屋顶天窗上采用太阳能幕墙取代传统遮阳式幕墙。

2)、太阳能热水预热技术。

该项技术的设计理念是:

将冷水首先利用太阳能热水器预热,在使用其他热源加热到不同的使用温度。

该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已经有广泛应用。

与传统的直热水式热水相比可有效节约能源。

我们计划利用裙房部分屋顶布置一部分带水箱的太阳能集热板,热水用于酒店低区系统。

3)、冰蓄冷(或水蓄冷)技术。

冰蓄冷技术是利用高蓄热系数的材料作为介质,将能量储存的方法。

具体方法是利用夜间峰谷电生产冰块或将大量水预冷,白天空调高峰时则制冷机组停用,利用夜间储存的冰块产生冷气。

比传统制冷机组有效节约维护费用。

该项技术已多有应用的实例。

4)、呼吸式幕墙。

呼吸式幕墙目前属于较新的建筑外维护保温技术。

在北京、上海等地已有若干实例。

该项技术的设计里念是:

在传统保温幕墙的基础上在增加一层幕墙,两层幕墙之间留出20-30cm的空气间层。

通过一定手段,控制空气间层中空气的流动性,夏季增加流动性,为幕墙降温,冬季控制流动性,增加保温效果。

并且两层幕墙之间还可增加活动遮阳,大大减少建筑的空调能耗。

经过实际测算,采用呼吸式幕墙的建筑,其维护结构的保温效果可以比传统的节能式幕墙再节约30%。

幕墙的构造措施如下:

外-6mm普通透明玻璃+普通金属型材

中-300mm空气间层(内加活动遮阳帘)

内-中透光Low-E玻璃+12空气+6普通玻璃,隔热金属型材。

该呼吸式幕墙的传热系数K值可以做到2.0左右,遮阳系数SC值为变数,变化范围从0.5-1.0。

通过节能计算得知,这种幕墙系统可以在开窗面积80%的情况下仍达到维护结构节能65%的浙江省节能设计标准,这是普通幕墙系统无法做到的。

5)、LED灯照明。

LED灯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灯具。

在发出同样光照的情况下,LED灯的能耗仅仅相当于普通节能型灯具的40%。

6)、采用无机外墙外保温系统。

传统的有机保温系统,如聚苯板、胶粉颗粒等,都是可燃的,具有一定的火灾隐患(已经有一些火灾发生的例子)。

我们计划在本工程中尽可能避免使用有机可燃的外墙保温系统,采用无机外保温材料,可有效避免火灾带来的隐患。

无机外保温材料,如玻化微珠砂浆和LINS无机砂浆,完全不燃,热工性能与胶粉颗粒相当。

LINS无机保温砂浆主要热工参数

干密度kg/m3300

导热系数(平均温度25oC)W/(m·K)≤0.065

玻化微珠无机保温砂浆主要热工参数:

干密度kg/m3300

导热系数(平均温度25oC)W/(m·K)≤0.070

7)、屋顶绿化

可以改善室内气温,对改善人居环境及节能大有好处。

由于绿色屋面对阳光的反射率比深色水泥屋面大,加上绿色植物的遮阳作用和为满足生理所需的同化作用,使绿色屋顶的净辐射热量远小于未绿化的屋顶。

同时,绿色屋顶因植物的蒸腾和潮湿土壤的蒸发作用消耗的潜热明显比未绿化的屋面大,导致绿色屋顶面的贮热量减少,绿化屋顶空气获得的热量也减少,热效应降低,从而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8)、钢结构技术

钢结构具有轻巧美观,施工速度快,重复利用率高等优点,能更好地表达建筑设计的外观和内部空间的感观,达到建筑与结构的有机结合。

钢结构特别适用于大跨度的空间结构。

9)、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屋面雨水采用落水管收集,地面雨水结合地形、地貌等实际情况废弃初期雨水后加以收集。

收集后的雨水进入中水系统,除道路外,雨水采用渗透式弃流井、渗透式雨水井和雨水渗透管等新型材料收集雨水,既对植物根系起养护作用,又可收集部分雨水,补充中水系统。

10)、智能照明

智能化照明设计运用当前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

为智能化提供了控制功能完善、数据处理方便、运行安全可靠、显示操作集中的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Automationsystem,我们简称为BA系统。

BA系统同时还管理着智能化电力供应系统、空调系统、冷热源系统、给排水系统、车库管理系统等等……<控制系统以先进的调光型控制模块替换传统的开关式灯具,能完美地按需要控制不同区域的照度值,提高了照度的均匀性,显著地提高了照明效果与质量。

7、人性化设计

我们建议:

无障碍设计从基地入口开始,室外部分考虑有盲道以及残疾人停车位,建筑主入口为无障碍出入口,其余各入口设有无障碍坡道,通往下沉广场设有单独残疾人电梯,以方便残疾人进入地铁换乘空间以及地下商业空间。

酒店客房按规定设无障碍客房,公共电梯均设有无障碍按钮及语音提示系统。

建筑的卫生防疫设计:

1、本工程地下汽车库废气经竖井至裙房屋顶排放。

2、本工程空调房间按国家规范设计有新风系统。

3、大楼内所有空调及通风设备均选用低噪音设备,并作相应的消声减振处理。

4、卫生间废气经竖井集中排放。

5、酒店及商业厨房油烟废气通过风管和竖井经静电设备处理达标后至塔楼屋顶高空排放。

6、锅炉和热水机组燃料为天然气,本工程柴油发电机组烟囱出裙房屋顶排放,其余锅炉和热水机组烟囱出塔楼屋顶排放。

7、本工程变压器采用低噪声变压器,机房设在地下室。

有电磁辐射设备机房采用屏蔽措施。

发电机房采用隔声降噪措施。

8、水泵等设备产生的噪音,设计中采取减振措施。

9、固体垃圾收集:

酒店、商业分别在地下室设置专用垃圾收集间,集中运至城市指定处理场。

8、结构设计

9、给排水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GB50015-2003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5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版)

4、《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38-2003

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6、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7、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1

8、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38-2005

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0、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12、建筑与暖通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设计地铁上盖物建筑为C-C2-01、C-C2-02、C-C2-05区及A区,由东新路将其分为两个完全独立的地块,总建筑面积约为47万㎡(其中地上:

36万㎡,地下11万㎡),其中A地块总建筑面积约为16万㎡(其中地上:

10.2万㎡,地下5.8万㎡)。

建筑高度A区为110m超高层建筑;C区为≤100m高层建筑。

由于两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建筑性质均不同,所以本专业实际上按两个并无联系的两个工程分别设计。

建筑业态:

A区地面为公交中心站,裙房为购物中心、美食广场、娱乐健身中心组成的多功能综合体,塔楼为超高层五星级酒店和商务办公。

C区六层裙房中间为的商铺及餐饮形成带采光顶的共享空间,外围由C-C2-01、C-C2-02、C-C2-05三幢办公塔楼组成。

(三)、用水量估算

A区:

最高日用水量约为1700m3/d,最大小时用水量约为150m3/h。

C区:

最高日用水量约为2500m3/d,最大小时用水量约为230m3/h。

水源:

由市政给水管网供水,由周边的市政道路东新路和绍兴路引入DN200给水管分别在各地块用地红线内形成环状管网。

市政接口处压力按≥0.25MPa设计。

(四)、给水系统

A区垂直设五个给水分区:

地下室~2层为一区,由市政直供;3层~9层为二区采用变频恒压设备供水;10~16层为三区,由避难层的高位生活水箱供水;17~23层为四区;24以上为五区,上部的二个分区均采用变频恒压设备供水。

每个分区内支管的最大静压控制在0.30MPa以内,高于设定值时采用支管减压阀减压。

C区垂直设四个给水分区:

地下室~2层为一区,由市政直供;3层~10层为二区,11~18层为三区,19~25层为四区,除一区外均在地下室设变频恒压设备供水。

为保证水箱的水质指标,每个生活水箱配自动循环消毒水处理器,定时自动进行循环消毒活化处理。

采用低噪音水泵和水力控制阀减震和消除水锤。

生活水箱均采用SUS444高耐腐不锈钢拼装水箱现场组装。

(五)、热水及饮用水系统

本工程仅A区酒店设中央生活热水系统。

该系统竖向分区方式与冷水相同。

本工程拟采用给水深度净化处理方式,根据建筑功能的特点提供直饮水设计:

A区塔楼设中央直饮水系统,各办公室及酒店客房设饮用水龙头;

B区办公塔楼各层设落地式温热直饮水机,该机具有净化和加热(制冷)一体化功能,用茶杯接水或设一、二只直饮龙头,水温可自行设定并自动开、关机。

如因步行距离太长而不便时,该机还可以配置多个壁挂或落地式管线终端机,采用无热胆加热技术和采用电子冷胆技术可使每个终端都独立加热(制冷)。

商业、娱乐共享空间的公共集散区域设若干公共饮水平台。

设备产生的直饮水可满足来此购物和休闲观光的客人的需要。

(六)、空调冷却循环水及空调冷凝水回收系统

根据空调专业提供的资料,各区块均设置中央空调系统,采用超低噪音防火型组合式玻璃钢冷却塔及循环水泵组成冷却循环水系统。

冷却塔均设在各自裙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