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8180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

第1课色彩的对比

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色彩的对比并进行涂色练习,引导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对比色。

教学用具:

教师:

课件。

学生:

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对比色的强烈,在观察色轮表发现哪些颜色是对比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明白补色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欣赏:

(1)出示课题——色彩的对比

(2)比较:

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

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学生在色环上寻找尽可能多的对比色并尝试用水粉色表现出来。

比一比那一组同学画出来的对比色最多。

第二课时

1、欣赏作品;

绘画(高更、凡高、卢梭等)、雕塑、家居、服饰等诸多方面对比色的应用。

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2、了解招贴画

欣赏德国和俄国的对比色招贴画。

学生分组讨论:

什么是招贴画?

它们有什么特点?

了解元素:

标题、主题图、标注语

3、实践:

(1)以剪贴为主,用对比色组织一幅招贴画。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的作品展评:

结合招贴画的特点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色彩的和谐

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学生:

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使他们感受到邻近色的和谐美;接着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邻近色之间的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并在多媒体的演示下理解邻近色的调配方法;最后最后通过动手实践达到本课的学习目的。

教学过程:

1、引导欣赏:

(1)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什么是邻近色?

(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

如:

黄——黄绿——绿

红紫——紫——蓝紫

黄橙——橙——红橙

(2)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

A、家居图片

B、生活图片

C、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

和谐

(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黄色里逐渐加大蓝色比例,最后变成绿色。

3、实践活动:

(1)作业:

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评。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课美丽的纹样

教学目标:

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应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教学难点:

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教学具准备:

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

(图案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美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欣赏图案

提出问题:

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生:

我发现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生:

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树叶。

生:

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

生:

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跟着是圆形、方形——

(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揭示课题:

适合纹样

2、了解知识掌握方法

师:

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

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生讨论发言。

师:

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

(1)什么是适合纹样?

(2)基本形有哪些?

(3)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生欣赏、思考、讨论

师和生一起总结:

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

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

2)可以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3)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

(了解了适合纹样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规律,有利于下一步的设计制作)

师:

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

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

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计一些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去掉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

生作业起稿师巡视辅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展示纹样底稿,师生根据本课学习重点要求进行互评。

2、学生进一步涂色、完成作品。

师生根据本课学习重点要求进行互评。

3、教师展示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服饰、家居等。

4、学生尝试将自己设计的纹样应用、装饰生活物品。

师生根据本课学习重点要求进行互评。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课趣味文字

教学目的;

在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了解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和美化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美术字基础知识,掌握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2、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感受趣味美术字的乐趣。

课前准备:

1、学具:

记号笔、水彩笔、荧光笔

2、教具:

各种美术字和变体美术字、记号笔

教材分析:

通过欣赏美术字了解各种美术字体的特点,比较变体美术字并感受变体文字的趣味性。

引导学生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提高对美术字装饰和美化效果,了解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导阶段

①认识基本美术字体及其特点:

出示宋体、黑体等基本文字引导学生欣赏其特点。

宋体:

端庄大方,笔画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画收笔有顿角,笔画转折时顿角明显。

黑体:

笔画横竖一样粗,方头方尾,醒目有力。

②欣赏基本美术字体和变体美术字的比较

出示范字“花”两种美术字引导学生观察那种更有趣味?

为什么?

生----

2、发展阶段

①认识趣味文字的特点:

趣味美术字是根据文字的内容和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笔画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而成的,使之更加夸张、突出、醒目、美观。

趣味美术字在艺术上有较大的自由变化,所以它的特点是:

具形象、又简洁、美观、生动、有趣等。

②趣味文字的分类

a、笔画变化:

改变笔画的形状或粗细,使之更有装饰性。

b、字形变化:

改变字的外形,使之更有造型感。

c、结构变化:

将某笔画进行夸大或缩小来求新颖的效果。

d、形象性:

根据文字含义运用形象图案来装饰字体。

③欣赏优秀美术字

引导学生分析其特色和艺术感,感受它的趣味性。

如:

形象体:

“心灵”运用爱心来表示点,提升了心灵的含义具形象又生动。

字形变化:

“流水年华”采用是一条不平静而具有运动感的线,具有节奏感使人联想到水的波浪。

笔画变化:

如:

“天香”采用直线和曲线相结合,增添文字的趣味性,以花朵装饰更加美观。

结构变化:

运用半圆形的笔画具有活泼感,如“快乐”的书写方法联想到儿童的木马玩具可以摇动的,有快乐感。

欣赏课本范字学生进行分析。

④、演示美术字书写的步骤和特点:

a、首先用尺子定文字的大小和形状。

b、再根据外形、结构、笔画的特点用单线写出字形。

c、然后根据文字的含义应用夸张、形象手法设计趣味美术字体。

如:

波浪的设计和书写,为突出浪花的形象采用曲线圆点来装饰浪花的效果,具形象又有趣。

还有“时间”采用小闹钟来代替日字,很有说服力,具有特殊的意义。

d、最后运用色彩基础知识对比色和邻近色来强调趣味文字的美。

3、引导学生同桌讨论交流你所选的文字将应用什么形式来改变?

4、学生起稿设计文字,突出趣味性。

5、作业展示,学生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1、欣赏趣味文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出示教具)

如“阅览室”的提示牌运用趣味美术字和花边制作的提示牌,作用大又美观。

“游泳馆”提示牌运用自由体美术字加上简洁的浪花,还有“欢迎”提示牌的制作醒目美观。

2、如何制作提示牌?

(演示制作过程)

先设计提示牌的立体造型,用彩色卡纸剪裁成长方形,在中间裁一个半园形再折叠成立体三角形,展开在半圆形上设计所需要趣味文字如:

“音乐会”(也可根据提示牌的造型来设计字型)配上色彩并装饰上合适的纹样,最后把三角形连接起来。

3、学生练习制作,教师巡视

4、作品展示评比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课画龙点睛

教学目标:

1、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

2、通过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穿上美丽的外套。

3、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

4、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

教学重点:

礼物外包装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不同包装材料的巧妙地设计。

教学准备:

1、学生寻找身边的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2、课前教师收集不同风格的礼物包装。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组织教学。

2、教师出示图片对比:

一普通的月饼和经过包装后的月饼。

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礼包装越来越重视;让礼品穿上美丽的外套,能使人们更加喜爱。

3、导入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展示课件,讲解方行纸盒的包装。

(1)根据废旧盒子的大小裁剪与之相适应包装纸的大小,将盒子放在包装纸的正中央。

(2)用双面胶或胶水接合两边。

(3)抓住包装纸,沿着礼盒边缘,将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

左右部分的纸,也是沿着礼盒边缘往中间折入。

(4)将底部的纸对折,再粘上双面胶或胶水固定,注意折线须对准盒高的中线。

另一面做法相同。

(5)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理盒上。

2、让学生讨论不同的礼物是怎么包装的,师生交流。

3、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包装的礼物,开拓学生的眼界。

4、学生练习:

用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

可以设计单独的包装,也可以设计一组包装。

5、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评讲: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点评。

三、教学拓展

1、可以将包装设计装饰成小动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状。

2、也可以使用用旧的药瓶、饮料瓶、香水瓶、牛奶纸盒等作基本形状来练习包装,然后再用带子、彩色纸等材料加以美化,利用纸垫、金属小圆片等物进行装饰。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课快乐刮画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思考、感悟,在体验的活动中获得认识。

情感领域:

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认知领域:

运用所学,以刮色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静物,初步做到有意识地运用构图这一绘画语言来传递情感。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引操作领域:

学会合作、欣赏,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教学重点:

理解什么是静物及如何摆放静物

教学难点:

用刮色画的方法表现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讲解、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是一组静物图片,你知道什么是静物吗?

2、总结:

静物画的内容一般都是没有生命的静止不动的物体,如各种不同形状、质地和色彩的物体:

瓜果、花卉、文具、乐器、玩具、劳动工具、服饰衣帽、禽鸟模型、水产品、炊具、食品、工艺品、化妆品和各种生活用品及商品,都可以构成静物的题材。

3、寻找生活中的静物,在情境中唤起学生对静物的情感。

出示几个小主题,学生根据主题联想相关的物品。

4、不同的绘画方法表现的静物:

欣赏学生作品。

(二)探究式学习

1、各组选择静物

2、讨论如何摆放

3、探究摆放的方法和规律

4、总结:

静物摆放要注意有高矮、聚散、大小、前后等变化,能使画面更加生动、美观。

5、指导学生正确摆放静物。

6、复习学过的刮色画表现方法:

(1)各种线、各种点、留黑、留白、各种特殊技法等。

(2)用学过的基本方法表现静物的质感。

(3)静物写生练习:

引导学生适当注意物品间的大小、疏密、前后的关系。

(三)作品展示,评价反思,文字描写。

①自评:

从构图、线条表现的角度交流。

从物品的组合摆放、表现作品质感的角度交流。

说说自己的设想、创意。

②互评:

欣赏同学间的刮色画作品,评别出心裁之作、评造用线巧妙之作。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静物,尝试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室外的静物,品味活动中的另一番情趣。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课无笔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了解无笔画的基本技法

2、过程与方法:

个人初次尝试的基础上以知识技能为指导进行无笔画的体验与创作,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无笔画创作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无笔画创作的技法及色彩的表现

2.难点:

画面完整性及美的体现

三、教学准备:

1.教师:

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材料

2.学生:

水粉或水彩颜料,各种卡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视图导入

1,多媒体课件出示波洛克作画照片一幅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照片中画家是如何作画的?

与我们通常作画有什么截然不同的地方?

2,课件出示波洛克作品一幅让学生感受不用画笔直接描绘而是通过一定技法完成的画面。

3,揭示课题:

小技法——无笔画

(二),知识剖析

点:

疏密有致

线:

粗细得当面:

深浅有别

色彩:

类似色配色——画面色彩协调、柔和

对比色配色——画面色彩明快、耀眼

1、对波洛克作品提出以下问题:

此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你在画面中都看到了些什么?

你认为画面中有没有很具体的形象?

引导学生分析点、线、面、色彩这些造型的基本要素。

2、多媒体出示两幅色彩效果完全不同的画面。

对画面可提出这样的问题:

这两幅作品分别采用了那种色彩搭配方式?

画面有什么截然不同的效果?

给你什么感受?

这样在色彩的问题上加深学生的理解,为完成画面做一个知识的铺垫。

(三),技法分析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出示的一组作品(单印法作品),画面有什么特点?

这样的画面效果是用笔直接描绘出来的吗?

如果不是,请同学们思考是采用什么方法绘制出来的?

2.回答问题后,请一位同学进行简单尝试。

3.教师作示范。

4.比较学生与老师的画面,同学有没有发现有什么明显不同的地方?

在绘制的过程中,手法上有何不同?

5.全体学生做初次尝试。

(此环节2—3分钟)

(四)、操作体验

1.操作要求:

画面完整;色彩美观;为作品命名。

2.教师及时将学生画面的闪光点展示在学生面前,给于学生鼓励和肯定的同时使其他学生得到经验和学习的机会。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8课鸟语花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用富有墨色变化和多样的线条表现有诗意的画面。

教学重点:

运用富有创意的应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

教学难点:

掌握中国画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

教具准备:

师备表现自然界美好景色彩图片及国画大师的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1)课件演示:

观看欣赏自然美景,

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鸟语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

(2)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的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

齐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鱼虫:

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

让学生说出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

吴冠中的泼墨写意画:

荷塘、小鸟天堂----知道墨色有浓有淡。

吴冠中的线条画----简洁、明快、用流动的线来表现流动的物体和凝固的形体。

(3)运用中国画水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2、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作画,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

请一学生在板上的宣纸上随意点个点,师即兴添画成花或鸟。

(2)归纳表现手法:

勾画添画方法、色彩写意法。

(3)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墨色深浅变化和浓淡变化来塑造形象。

充分体现国画的墨色韵味变化的特点。

3、展示交流

把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发扬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

增强学习信心。

4、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课后进一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与内容尝试练习,使他们更好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来描绘学生对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课诗情画意

教学目标:

学习用水墨画形式表现古诗大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作能力;通过诗情画意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艺术情感。

教学重点:

如何用水墨画形式描绘古诗大意。

通过分析、讨论古诗大意及分析范作的方法解决。

教学难点:

古诗意境的表现。

通过分析范作和以一首诗为例,先讨论分析再示范的方法解决。

教学准备:

1、教具:

水墨诗意挂图数幅,水墨画示范工具、录音机、古诗朗诵录音带

2、学具:

生宣纸、毛笔、调色盘、水瓶、垫纸、墨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播放《望庐山瀑布》的古诗朗诵带,并展示为此诗配画的水墨诗意图。

请看老师为《望庐山瀑布》配的画,是用什么形式画的?

(水墨画)我们今天就来用水墨画表现古诗大意。

板书课题:

诗情画意

二:

审美体验:

用水墨画表现的《望庐山瀑布》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讨论)

在老师的帮助下分析书上范作:

谁能说说《寻隐者不遇》的诗词大意?

读了以后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那么范作上是如何表现出这种意境的?

(在讨论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运用水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