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艺术设计重点知识整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8245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图艺术设计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地图艺术设计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地图艺术设计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地图艺术设计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地图艺术设计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地图艺术设计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地图艺术设计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地图艺术设计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地图艺术设计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地图艺术设计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地图艺术设计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地图艺术设计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地图艺术设计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地图艺术设计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地图艺术设计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地图艺术设计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地图艺术设计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地图艺术设计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地图艺术设计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地图艺术设计重点知识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图艺术设计重点知识整理.docx

《地图艺术设计重点知识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图艺术设计重点知识整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图艺术设计重点知识整理.docx

地图艺术设计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章地图的基本特征和地图整饰

1.地图信息的传递过程:

(1)地图信息包括两种:

①直接信息:

符号含义、数字、文字、色彩等,均可用图例说明。

②间接信息:

分布状况、空间结构、各要素关系、综合概念等。

需要通过分析成因、发展过程及趋势,甚至要进行统计、量算来获得。

(2)地图信息的传递过程图解语言视觉语言

即:

地理信息(制图对象)通过制图者的认识,形成概念,再通过地图符号(地图语言)变成地图,又通过地图符号(地图语言)传递给用图者,使用图者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概念。

从地图信息传输的基本过程可知:

(1)地图是通过图形符号作为传输信息的工具(信息负载体)。

(2)地图是制图人员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种认识以符号图形表现出来,通过读者视觉器官的接受,感知、理解并解译……(3)地图是经过简化和概括了的以符号图形反映客观世界的空间模型,可以称为“图形——数学模型”。

即以有限的图形图像来最好地逼近真实世界。

(4)信息传输是否有效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制图者和用图者都要懂得一种共同的视觉图形语言。

传输效果好坏取决于符号设计及其组合的质量。

总而言之,地图的信息传输是依靠图形视觉形式进行的。

二、地图的视觉语言

地图语言:

地图符号、地图注记、地图色彩

2、地图语言的功能:

“写”制图者从自己的认识中选择制图信息,并分类分级、简化、符号化,完成地图制作过程。

“读”读图者识别符号,译出含义,在他们自己的认识领域里构成客观环境的图象概念(“心象地图”)。

3、地图语言的特点:

图形语言的最大特点是形象、直观、生动、一目了然。

地图语言可以表达制图对象的以下特征:

(1)空间特征;

(2)时间特征;(3)属性特征;(4)动态特征;(5)多尺度特征

4、视觉语言如何表达制图对象?

通过对制图对象进行高度的抽象和概括。

制图者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空间认知,然后把一切能转换为视觉属性概念的事物都预先转换成心理视觉意象(心象地图),并力图使之具象化(符号化),从而得到用视觉语言表达的地图,给读图者的识图、用图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可能性。

5、地图视觉语言描述制图对象的三种情况:

(1)第一类对象是具象的物体,即有明确实在的物质形象的对象,只要对它加以概括,体现形象主要特征,就可以生动而直观地表现在地图上。

这些符号与它们所代表的对象保持着一定的相似关系。

(2)另一类对象虽然其每个个体都是具象的、有形的,但作为地图描述对象的总体,在宏观上没有具体形象,或者是视觉所无法达到的。

(3)第三类完全是非具象的,是不具有视觉属性的制图对象。

对这类事物则采用间接的方法,利用人们认识事物的理性知识,或利用各感觉通道之间的联系和意象转换功能,以联想和象征手法,建立起视觉的符号形象。

三、地图的视觉感受

地图视觉感受的过程:

察觉、辨别、识别、解译

从视觉的角度来看,地图具有以下特点:

1、地图是一种图像产品,地图信息的载负和传输都依赖于视觉形象;

2、地图的图像不是各个孤立符号的罗列,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和组织结构,形成系统,才能深刻地表现制图对象;

3、一切可以转换为视觉属性的空间事物,都可以成为地图表现的对象;

4、地图有规则的符号形象及有规则的结构方式与视知觉功能相适应就能提供更好的感受效果。

1-2地图的美学特征

一、地图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体

A、实用价值是地图产生和存在的前提;B、地图作为图形产品的形式来传递信息,又给人不同的美的感受,从而体现出一定的审美价值;C、地图是集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

地图美的客观标准:

1、地图的合规律性——科学性

2、地图的合目的性——实用性

3、地图的“美”——艺术性

4、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去塑造地图形象,

实现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和谐统一。

——这是地图制作者的根本任务之一。

二、构成地图的视觉要素与地图的美学功能

1、地图符号的美学功能

(1)符号具有抽象性和具象性的“二重性格”。

①人们对地图符号的“认识态度”;

②人们对地图符号的“情感态度”;

(2)符号的“意向性”。

指符号形式的自我表现。

2、色彩的美学功能

色彩既是人们辨别、认识世界的主要依据,还能够向人们传达一定的感情意味,传达出能引起人的情感反映的信息。

三、地图整体的形式美

形式美——指地图形式的自然属性(包括线条、形状、色彩等)及其在合乎规律的联系中所显示的审美特征。

形式美分为外形式和内形式;外形式又分为表层缀饰的形式、外部直接表现形式

1、地图表层缀饰形式

所谓“表层缀饰形式”是指外在而又外在的,附着于外形式,主要对内容和形式起点缀作用的。

(非必然的、可有可无)地图的表层缀饰是非必然的,它与地图内容没有本质联系

2、地图外部直接表现形式

是指与表现地图内容的必然的外部形式。

它不是可有可无的,是必要的,是地图内容赖以表达的必然形式。

地图上每一个符号以及每一块颜色都带有美的因素,由它们组合起来的整体自然也包含着美学的特征。

3、地图内部的结构形式

指地图符号的内部联系和构成方式。

(1)客观世界在自然和人类的的作用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的结构规律;

(2)人的心理结构是长期认识客观世界的结果,它与客观世界存在着一种同构关系。

四、地图的科学美

科学+美学=科学美学

(1)自然界不仅有满足我们耳目声色的“感性美”,而且有包含在统一性和秩序性的“理性美”;

(2)人们欣赏科学、技术时也会产生美感——理性、深奥的、表现内在规律以及和谐的美。

“地图美”的两个层次:

地图外在感性形式所表现的美,即人们通常说的地图的艺术性所表现的美,可以称为“艺术美”。

通过图形、符号、色彩及其构图规律等外在形象所体现的,具有生动具体的、广泛的可理解性,容易为人们所感受并产生愉悦的审美价值。

地图内在结构的理性美,即“科学美”。

结论:

1、任何地图都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有审美价值;(实用第一)

2、地图形式美受内容的支配,但反过来又影响内容的表现,具有相对独立性;

3、地图的实用价值只有在充分体现美学价值时,才能充分实现;

4、重视地图的审美价值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充分重视制图工作者审美水准的提高。

1-3地图整饰的任务和性质

一、地图整饰的任务

地图整饰——研究地图图像设计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运用视觉感受的基本规律和形式美的基本法则设计和绘制地图内容的最佳表现形式,实现地图的实用价值和一定的审美价值。

二、地图整饰的性质

地图整饰是把正确表示制图对象和如何把制图对象表示的美观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既符合目的、实用,又符合美观的要求。

三、地图整饰研究的内容

色彩设计、立体设计、图型设计、符号设计、图外整饰、形态构成及其形态美法则、图上要素的组织以及图像视觉的心理基础等等。

四、地图整饰在地图生产中的地位

地图整饰贯穿于地图生产的整个过程中,从地图内容的组合、图型的确定、表示方法的确定、符号设计描绘到图面整饰乃至装桢设计。

在地图生产过程中,地图整饰工作的几个基本原则:

1、地图的形式必须为具体的地图内容服务,与地图的目的、用途相适应;

2、力求使地图具有最好的表现力和感受效果;

3、在保证地图内容表现力的前提下,提高地图的艺术水准和审美价值;

4、因图制宜,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和制图经济、技术条件确定不同的整饰方案。

第二章色彩基础

一、色彩感觉正确感知的三个条件:

1、要有“光”

2、物体的光学特性

3、健全的视觉机能即:

健康的眼睛和大脑。

*以上三个条件是色彩正确感知的三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二、色彩的分类

1、无彩色系,也叫消色色调,即:

黑、白、灰(由黑与白调合形成的)。

无彩色系的颜色只有明度特性,而没有色相和饱和度特性。

2、有彩色系,也叫彩色色调,即:

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

任何一个有彩色都具有明度、色相、饱和度三个方面的性质,即、任何彩色都有它特定的明度、色相和饱和度。

三、色彩三要素

1、色相(hue,简写为H)2、明度(value,简写为V)3、饱和度(chroma或saturation,简写为C或S)

4、色彩三要素的关系

(1)任何色彩在饱和度最高时都有特定的明度,明度变了饱和度就会下降;

(2)高饱和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会提高或降低该色相的明度,加与之不同明度的灰色,会降低该色相的饱和度,同时使明度向该灰色的明度靠拢;

(3)高饱和度的色相与同明度的灰色混合,可构成同色相同明度不同饱和度的序列

2-2色彩的混合

色彩的混合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光或颜料构成一种新的颜色。

分为:

加色法混合和减色法混合。

三、色料的调合

几种色料混合后成为另一种新的颜色称为调色。

四、加色法与减色法的比较

1、本质2、原色3、间色4、补色5、混合特性6、混合方式

2-3色彩的美学原理

一、色彩的心理,色彩具有强大的心理作用。

1、色彩的视觉心理感受

(1)色彩的冷暖感

(2)色彩的轻重感(3)色彩的软硬感(4)色彩的空间感(5)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

2、色彩的情感表现3、色彩的象征性4、色彩的喜好

二、平面设计中的色彩传达要素

1、主色调,在平面设计中,面积最大的色彩为画面的主色相。

主色调是色彩作品的生命,掌握整个画面的色彩气氛。

主色调的确定受内容主题、表达意境和欣赏对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辅色,辅色面积较小,起强调或缓冲调和的作用。

起强调作用的辅色是画面空间中动感和活力的来源,还可以使主色相在整个画面中得到连贯,一般为醒目突出的色彩。

3、背景色,背景色彩的设计是突出主体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加画面空间感的重要手段。

第三章地图色彩

3-1地图上色彩运用的特点和要求

现代地图上使用色彩基于两个原因:

1.地图载负量的大量增加,使运用色彩这种视觉因素来表现复杂的内容要素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2.作为视觉感受对象的地图,本身也应该适应人的视觉对色彩的客观要求。

一、地图上色彩的作用:

1、色彩的运用简化了图形符号系统。

2、色彩的运用提高了地图内容的科学性3、色彩的运用对改善地图语言的视觉效果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4、色彩的运用也提高了地图的艺术水平。

二、地图色彩运用的特点

1、以均匀色层为主。

(除地貌晕渲使用连续色调外)原因:

A.每个区域视为均匀(质或量)特征指标区(质量区、密度区、数量等级区);B.简化制印工艺,便于绘制和印刷;C.同时也是为内容重迭组合的需要。

2、色彩运用的系统性。

3、地图色彩的限制性(制约性、局限性)4、地图色彩意义的明确性

三、地图色彩设计的一般要求

1、色彩运用与地图内容和用途相适应2、充分利用色彩的感觉与象征性

(1)颜色的相似

(2)颜色的象征(3)运用色彩感情增加地图的感染力3、层次清楚、和谐美观形成特色4、要考虑印刷条件和成本(用色要“少而精”!

地图上设色的数量按内容需要而定,地图复杂,色数可达到10个,甚至10个以上,一般地图用色在10个色以内都可以解决问题。

3-2地图的面积色彩

一、地图底色的作用1、表示面状要素的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2、底色使图面线划分离成两种不同的视觉形态;3、代替面状符号,大大净化图面,减少了线划载负量。

二、底色分类与设计要点

1、质别底色即:

以不同的颜色区别表示各区域不同类型和质量差别。

设计要点:

(1)反映区域性质特征,以色相变化为主;

(2)当质别底色反映主题内容时,宜用质量强对比;(3)用色尽量有象征性和相似性;(4)设色符合分类的系统性;(5)可用代码作补充;(6)色域的重迭。

2、色级底色(级别底色)以一组呈规律变化的底色(渐变色阶)表示区域数量(或等级)特征。

设计要点:

(1)色阶以明度变化为主

(2)单色系列和多色系列A、底色设计采用同一色相的明度或饱和度渐变的颜色B、底色设计使用在不同色相间渐变的颜色,一般是在同类色或邻近色之间逐渐过渡。

3、区域底色(范围底色)对于间断呈面状分布的地物,为了表示其分布范围,可使用不同的颜色填充在其不同的区域范围内的设色方式,但色彩并不表示任何的质量和数量特征。

设计要点

(1)可以不需要图例说明

(2)不同区域的底色既保持适当的对比度,又不使某个区域特别明显和突出。

4、衬托底色(装饰性底色)既不表示区域性质差别,也不反映数量差异,只是为了衬托和强调图面上的其它要素,从而使图面形成不同层次的面积色彩。

设计要点:

(1)不需要图例说明;

(2)用色浅淡,不宜太突出;以低纯度、高明度色为主(3)各色浓度差别不宜太大(4)主区可较亮,邻区可略灰。

3-3地图的线划符号色彩

一、线划符号色彩的作用

1、丰富图形符号系统,便于系统化;2、便于处理符号之间的关系,便于重迭,保持各自的完整性;3、便于分类、分级;4、增强了线划符号表现多指标数据结构的能力。

二、专题地图上常见线划符号类型及色彩的设色要求

1、各类界线色彩2、各类线状物体色彩3、各类动线色彩

三、线划符号色彩的设色要点

1、多用强色,少用弱色;2、用色与线划符号的图面地位相适应;3、与面状色彩相协调;4、以色相变异为主;5、个体符号注意利用轮廓线的边缘增强作用;6、多色结构符号要注意明度对比的运用;7、专色的设计。

第四章地貌的立体表示

地貌的立体表示法:

利用透视原理、光影造型和颜色的立体效应,在平面上塑造地貌立体图形,并显示其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方法。

地貌表示方法的演变:

一、图案法二、笔架山法三、素描法四、毛虫法五、晕滃法六、晕点法七、晕渲法八、等高线法九、分层设色法十、互补色等高线十一、地貌模型摄影法十二、立体地图法十三、鸟瞰法十四、航片或卫片

4-2地貌分层设色

1、分层设色:

将地貌按高度划分为若干个带,每一带设置不同的颜色以表示地貌的方法。

并显示其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方法。

2、色层表:

对划分好的所有高程带所选择的色系,也叫“色层高度表”。

在图面上具体表现为分层设色的图例。

二、分层设色的具体步骤

1、分析制图区域的特征2、等高距的确定3、利用颜色的立体性设计色层表4、设色原则

5、建立色层表

(1)明确设色对象

(2)确定设色原则(3)选择颜色

4-3地貌晕渲

一、原理是一种“光影造型”方法,即地表在一定光照条件下,不同的地面会产生不同的明度差异,通过明度变化来建立地貌的空间立体感。

三、地貌晕渲的分类

1、按设定的光源方向分类

(1)直照晕渲

(2)斜照晕渲(3)综合光照晕渲

2、按使用的颜色分类

(1)单色晕渲

(2)双色晕渲(3)彩色晕渲

3、按晕渲的表现程度分类

(1)全晕渲

(2)半晕渲

四、地貌晕渲的应用

1、与等高线法配合使用

以等高线为主时,晕渲处于陪衬地位,所以应采用半晕渲,较简略地渲绘出山体部分,晕渲用色不宜太深。

以晕渲为主时,既可用半晕渲也可用全晕渲,对地貌的描绘要比较细致。

此时等高线的用色不宜太深。

2、与分层设色法配合使用

(1)以晕渲为主以晕渲为主时,晕渲面积大,颜色深,所以分层设色只可采用较明亮的色层表。

一般以简单的大分层,用较明亮的浅色区分几个有限的高程带

(2)以分层设色为主以分层设色为主时,分层可以比较详细,但用色也不应太深,以免地势高的地方过分灰暗,阴阳坡面反差大大减弱,从而影响立体感的形成。

有些地图上采用越高越亮的色层结构,而以较简单的半晕渲相配合,把山体形态强调出来,效果也不错。

五、地貌晕渲的制作

1、手工制作难度较大,要求很高!

①墨汁晕渲②颜料晕渲③铅笔晕渲④喷笔晕渲

2、计算机制作

(1)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在屏幕上直接制作晕渲。

如:

使用Photoshop软件。

(2)使用专门的制作晕渲的三维图形软件,利用等高线或DEM数据直接生成晕渲图。

第五章地图符号的性质、构成规律与设计

符号的功能:

1、传递信息的功能2、文化的象征3、美学的功能

5-1地图符号的性质特点及分类

一、地图符号的性质

以视觉的形象指代抽象的概念,具有视觉特性和空间特性,以易于被人理解并便于记忆的形式把客观世界表现在地图上,是一种有效的信息载体。

简单的说——是以一种约定的关系,用固定的图形指代某类制图对象经抽象后的概念。

二、地图符号的特点

1、约定性:

2、任意性:

3、抽象性:

4、准确性:

5、简明性:

三、地图符号的分类

1、按地图符号的几何性质分:

(1)点状符号:

(2)线状符号:

(3)面状符号:

2、按符号与地图比例尺的关系分:

(1)依比例符号:

主要是面状符号

(2)不依比例符号:

主要是点状符号(3)半依比例符号:

主要是线状符号

3、按符号表示的地理尺度分:

(1)定性符号

(2)等级符号(3)定量符号

4、按符号的形状特征分——强调符号的形象特点

(1)几何符号

(2)线状符号(3)面状符号(4)艺术符号(5)图表符号(6)文字符号(7)色域符号

四、地图符号研究

1、地图符号的构成(句法关系)

(1)地图符号基本构成元素就是平面图像的基本构图手段——点、线、面和颜色。

(2)地图符号不可能是单独的、孤立的,一般都要形成一个体系。

(3)地图符号作为一种空间结构语言,还应建立它们空间关系的语法规则。

2、符号形式和制图对象的关系(语义学)

(1)用适当的图解手段表现制图对象。

(2)用符号形式的差异和相似程度反映对象之间的性质联系和结构层次。

(3)以符号的空间组合关系表现客观对象的空间关系,这种关系具有更为深刻的信息意义。

总之,地图符号的语义信息是多层次的。

单个符号具备它的基本信息;一个符号组形成一定的组合信息;多个符号组则表现出综合信息。

3、地图符号与地图生产者、使用者的关系(语用学)

地图符号能否顺利沟通信息的必要条件是:

生产和使用地图的人都懂得同一系统的地图语言。

因此,符号系统设计应该最有利于内容的感知,有利于在图面上正确地解释符号及相互关系,确定信息,即具有方便使用的切实有效性。

5.2地图符号视觉变量及构成规律

制图对象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A.位置、方向——具有定位和定向的功能;B.形象——对象的形状、结构、颜色、范围形状等;C.质量——性质、特点,分类、属性;D.数量、等级——数量规模、等级(准数量特征);E.时间特征——时间(时点、时段);

一、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1、形状2、尺寸3、方向4、色彩5、亮度:

指图形的明度变化;6、密度

二、地图符号设计的一般要求

1、图案化:

基本原则:

(1)对形象素材进行高度概括,去其枝节成份,把最基本的特征表现出来,成为并非素描图画的简略图形。

(2)图形应尽可能地规格化。

2、象征性:

3、清晰性:

(1)简单性

(2)对比度(3)紧凑性。

4、系统性5、使用适应性6、生产可行性:

三、地图符号设计的基本原则:

符号群体的秩序和系统性,切忌零散杂乱;形象简洁、规格整齐;表意性强,尽量带有象形(象征)因素;结构紧凑,切忌松散;符号形象既符合地图性质,也要符合其图面层次的要求。

四、影响地图符号设计的因素

 

五、地图符号的系统设计

5-3几何符号与艺术符号设计

一、几何符号形状由基本的几何图形或由几种几何图形组成的图形符号。

几何图形的优点:

①几何图形是人们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形态的抽象认识;②几何图形是一切形状抽象的终结,具有无与伦比的规则性;——有利于符号的规格化

③几何图形视觉特征明确,使用和绘制都比较方便。

——适合作为地图符号的基本要求

1、几何符号的特点

(1)构图规则、严谨、简洁

(2)便于准确定位(3)绘制和判别方便(4)具有一定的象征性

2、几何符号的构图方法

(1)利用轮廓变化

(2)内部结构变化(3)方向变化(4)变形(5)组合(6)尺寸(7)颜色(8)反衬

二、艺术符号

与对象的形象相似或具有一定寓意并有较强的艺术性的符号。

艺术符号可分为两大类:

象形符号、透视符号

1、艺术符号的设计特点

(1)构思合理、选材适当;

(2)形象明确、易于理解;(3)符合美学原则;①均衡对称;②大小适中、比例协调;③对比明显、和谐统一;

2、艺术符号的设计方法:

(1)提炼简化

(2)夸张特征(3)整理变化(4)象征结合

3、透视符号(立体符号)具有三维特征的符号,表现空间立体形象。

主要用于表示重要突出的建筑物。

第六章图面要素的组织

研究图面要素组织的意义:

地图的内容不仅由各个符号表现.也以符号之间的关系表现。

地图的整体形式结构不是自然而然就形成的,无论从反映内容结构的关系,还是从制图技术规律来看都要求制图者有意识地组织图面所有要素。

图型:

指一定的地图表现形式,或者说是地图形式表象的类型。

图型设计:

根据地图的内容、用途和资料特点,合理地选择表示方法和手段,确定图面结构和层次,进行地图视觉形式的整体设计。

一、几种常见的图型

1、按图像的视觉形态分类

(1)线划图型

(2)影像图型(3)立体图型

2、按图像结构的复杂程度分

(1)简单图型

(2)复合图型

3、按图面分割构成分类

(1)主单元图型

(2)多单元图型

二、图型设计的任务

1、确定地图图象的类型;2、根据地图内容选择表示手段和表示方法;3、根据地图的主题及相关内容确定各种表示方法的配合和图面层次,使不同主次的内容处于相应的视觉层面上;4、根据内容的多少与组合关系确定图面配置构成。

三、确定图型设计的因素

1、与地图设计的其他方面紧密联系;2、各种表示方法的特点及相互配合的可能性;3、分析制图对象及资料特点;4、适应地图的用途和使用对象;5、技术条件和生产成本。

二、图面要素组织的意义

1、表现制图对象的结构关系;2、表现地图内容的主次关系;3、安排图面感受秩序。

三、地图的视觉层次。

即采用各种图解手段,使图面各要素分别处于不同的感受水平上,使平面的地图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空间”。

1、地图视觉层次的表现(专题图)

(1)专题要素与底图要素的层次差别;

(2)不同专题要素的层次差别;(3)同类要素中不同等级符号的层次差别。

2、图面视觉层次的安排

(1)作为客观世界的“符号模型”,地图图象的形式结构必须反映其内在结构;

(2)作为用图者的直接认识对象,地图图象要有秩序,符合人类视觉认知的规律。

3、影响视觉层次的因素

(1)图型因素

(2)制图对象结构层次和分类多少(3)地图的性质、用途

四、视觉层次的形成

1、视觉的选择性特性

(1)强度选择性

(2)理解选择性(3)新奇选择性(4)美观选择性

2、构建地图视觉层次的基本方法

(1)符号尺寸大小

(2)色彩的变化①色彩的强度变化②色彩的前进与后退③色彩透视(3)对比度的使用①符号与背景的对比②符号内部强对比(4)利用不同的视觉形态(5)立体装饰①加衬影②透视图形③遮挡(覆叠)(6)符号形象生动性

小结:

1、地图平面上的层次结构是由视觉刺激的不同特点造成的,是一种视知觉的心理反应。

不同类型的图像、不同图像的刺激强度差别,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刺激模式的强度和先后次序导致了层次感的形成。

2、上面列举的方法都是形成层次差别的有效手段,但由于地图对象和图面条件复杂,有时单一的方法效果有限,在实践中常常把几种方法配合使用,以加强分层效果。

6-3图面要素的配置及构图规则

1.主单元地图

主图在图廓内一般占据中心位置,并尽可能居中。

当需要安排较大或较多附图、图表或其他附属单元时才可把主图适当偏移

(1)对较大的制图区域作分幅图或对其中局部“开窗”截幅,一般都采用矩形制图范围。

(2)不留图边的满版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幅面,图名、图例等附属元素可以“开窗”或“悬浮”式配置。

(3)无邻区的“岛状”图则略去一切邻区内容,因而图面简洁,主题突出,可以简化编图工艺和节省工作量,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