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5846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

《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

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序言

在中共闸北区委的领导下,闸北区人民政府编制的《闸北区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中心城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体现上海繁荣繁华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加快建设与中心城区地位相适应的新闸北,打造上海现代交通商务区的重要规划。

《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闸北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的。

《规划纲要》是“十一五”期间闸北区经济和社会法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和综合性的总体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和实施我区各类专项、重点区域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纲要》是按照上海市政府对各区县编制“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和整体安排编制的。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开展了“十五”计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开展了“十一五”重大课题研究,吸收了27个专项规划、3个重点区域规划和3个专题综合规划的研究成果,广泛采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并与上海的相邻城区的规划进行了衔接。

本《规划纲要》已提交闸北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一、“十五”时期闸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

(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二)城区功能布局逐渐清晰

(三)深化改革开放成就显著

(四)城市建设管理取得突破

(五)文明城区创建初见成效

(六)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二、把握关键时期,明确奋斗目标

(一)新闸北建设处于关键时期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闸北发展全局

(三)着力实施“四三五四”发展战略

(四)“十一五”时期发展目标

三、优化空间布局,形成上海现代交通商务区功能框架

(一)完善区域功能

(二)优化城区布局

(三)建设“三个区带”

四、围绕发展目标,落实重点任务

(一)大力发展重点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二)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三)坚持建设管理并举,深化城市综合管理

(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增添经济发展活力

(五)加快创建文明城区,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六)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七)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努力构建和谐城区

五、落实保障措施,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一)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

(二)坚持规划引导,强化规划落实

(三)围绕发展重点,实施政策聚焦

(四)加快资源整合,促进协调发展

 

闸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十五”时期闸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

过去的五年是闸北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五年。

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抓住新世纪发展的重大机遇,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了新台阶,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全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以新型业态为代表的商贸服务业能级到提升,以住宅为主体的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以电子通信和多媒体为重点的高科技产业茁壮成长,以现代客运和物流为主导的运输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重点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全区经济总量迅速扩大。

五年间,累计完成增加值251.14亿元,年均增长13.33%,2005年达到63.84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86.83%;区级财政收入累计完成99.96亿元,年均增长20.75%,2005年达到30.52亿元,是“九五”期末的2.57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1.43亿元,年均增长21.7%,2005年达到50.80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167.4%。

(二)城区功能局部逐渐清晰

高度重视区域功能开发和空间局部,确立了大众上海现代交通商务区的功能目标,南、中、北功能构架基本清晰。

南片(中山北路以南),不夜城上海现代交通商务区核心区的商务商贸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长途客运总站和一批智能型现代化商务办公楼宇已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

中片南部(中山北路以北、汶水路以南),大宁灵石公园、共和新路高架相继建成,大宁国际商业广场启动建设,上海多媒体谷建设规模和影响日益扩大,促进了区域的快速发展。

中片北部(汶水路以北、走马塘以南),随着共和新路高价和地铁1号线的延伸,改善了居民出行条件;形成了临汾路、阳曲路等特色商业街,居住和生活服务功能逐步完善。

(三)深化改革开放成就显著

以吸引外生资源为目标,增强“海纳百川,客迎八方”开放理念,完善招商服务体制,创新招商方法,对内对外开放取得较大成效。

招商引资质量明显提高,引进项目及资金规模明显增大。

2005年引进外资项目平均投资规模已达162.5万美元,引入了飞利浦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中国迅达电梯等国际知名品牌,外贸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明显提高,机电产品出口超过50%;引进了包括中国医药集团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十五”期间,我区累计引进外资8.74亿美元,年均增长36.0%;累计引进内资180.41亿元,年均增长22.5%。

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初步构建新的国资管理体系;积极推进区管重点企业的改革重组,建立了对产权代表的契约化管理制度,基本完成区属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提高了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

五年累计盘活存量资产7.60亿元,吸纳增量资产6.76亿元,国有资产总量达61.36亿元。

同时,非公经济迅速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加大,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完善。

(四)城市建设管理取得突破

紧紧抓住新一轮城市建设机遇,旧区改造力度不断加大。

五年间累计动迁2.8万余户,超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面积75万平方米。

同时,按照“拆、改、留”并举的方针,实施平改坡工程,五年共完成平改坡658幢,面积132万平方米,旧房屋整修337万平方米,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8个,提升了市民居住环境质量。

积极配合市政府实施共和新路高架、地铁一号线北延伸闸北段、中环线(汶水路)高架和地面以及轨道交通八号线、四号线等市政道路工程,改善了我区道路骨干系统;完成了乌镇路桥、西藏路桥等一批桥梁建设工程,缓解了苏州河的屏障阻隔;加大民防工程建设力度,人均使用面积由0.37平方米提高到0.52平方米;兴建一批变电站、排水系统等基础配套设施,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加大环境建设力度。

相继建成大宁灵石公园、不夜城绿地等大型公共绿地;与“九五”期末相比,全区绿化总面积从355.7公顷增至469公顷;绿化覆盖率从15%增至1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1.69平方米增至2.57平方米。

共拆除违法建筑84万平方米,整治中小道路110条,建成景观道路4条,临汾街道建成上海市市容环境示范区域;完成标准化菜场改建12家。

先后实施彭越浦—东茭泾、夏长浦和走马塘等河道整治工程,完成苏州河六支流截污纳管一期工程,加强工业排污监管力度,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区域水环境得到改善。

完成148台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全区年燃煤量比“九五”期间消减了64%,建成“基本无燃煤区“,空气质量显著提高;完成7家污染严重企业的搬迁或产业结构调整。

(五)文明城区创建初见成效

以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社区为支撑,开展学习型城区创建活动,学习型城区特色基本形成。

夯实文明城区创建基础,形成了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机关的创建系列,建成了8个文明社区、293个文明小区,其中市级文明小区156个;建成1个全国文明单位、2个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57个市级文明单位、274个区级文明单位、36个文明机关、19个军民共建共育先进单位、4个文明行业。

先后建成2个文明示范标志区域和1个市容环境示范标志区域,不夜城地区市级商业中心被评为“全国购物示范放心街“。

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区域内社会治安状况得到一定改善。

(六)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教育整体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成功教育、创造教育、社区教育成为闸北教育品牌,高考成绩持续在全市名列前茅;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建成了现代教育园区,完成了全区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再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

科学普及成效明显,建成科普教育基地13个,科普宣传覆盖率达到100%。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创建了有中医药特色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区中心医院委托管理成效明显;区中心医院医疗大楼、区精神卫生中心大楼和区公共卫生大楼相继建成;全区人民抗击“非典”取得成效。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成功举办了每年一届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欢天喜地”烟火晚会和“空中芭蕾”航空跳伞以成为上海旅游节品牌项目;初步形成了“华彩四季”主题活动系列和一街一品等群众文化特色;区图书馆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竞技体育在国际国内比赛中成绩优异,群众体育得到快速发展,连续十年荣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称号。

“百万家庭网上行”培训连续二年被评为市政府实事项目“特殊贡献奖”。

(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建立了政府促进就业责任体系和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形成了市场化促进就业运行机制,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实现新增就业岗位数目标任务,失业控制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基本形成了网络化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实现了区域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布局,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得到提升;初步建立了劳动者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了五项社会基本保险制度和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达到了在职职工最低工资线和困难职工最低生活保障线要求。

社会救助帮困体系不断健全,“十五”期间,每年落实1.5万人次老人最低生活保障,1千多名生活困难老人得到政府补贴性服务。

五年来,累计低保救助175万人次,求助金额达2.15亿元,被市民政局推荐为“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示范区”,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初步构建了大民政格局。

回顾“十五”以来的发展历程,主要体会是:

坚持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发展来解决闸北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提高区域竞争力:

坚持城区形态建设和功能开发并举,在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加快旧区改造步伐的同时,以产业功能区建设为抓手,加快载体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改革促发展,推动政府管理体制和社会发展机制的改革创新,不断集聚外生优质资源,优化整合内部资源,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加快文明城区建设步伐,发挥教育领先优势,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坚持优化城区发展环境,加大市容整治力度,以大型公共绿地建设为突破,提升闸北环境品质,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把握关键时期,明确奋斗目标

“十一五”期间是建设与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的新闸北、打造上海现代交通商务区的关键时期,要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谋划闸北未来发展蓝图。

(一)新闸北建设处于关键时期

未来五年,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步伐加快,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上海将加快四个中心建设,推进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筹办2010年世博会,实施国家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

在这一发展背景下,我们面临六大机遇:

国际生产要素和产业转移,将有助于加快闸北现代服务业发展。

全球生产要素在区域选择上看好中国市场,在产业选择上更趋向服务业延伸;随着2006年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外资进入我国现在服务业的途径将更加通畅,这为具有明显优势和较大发展空间的闸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带来机遇。

长三角区域联动,将有助于增强闸北陆上门户功能。

“十一五”期间是上海实施国家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时期,闸北作为上海联结长三角的陆上门户,在实现区域一体化联动、服务长三角和服务全国等方面,交通枢纽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发挥。

上海功能布局调整,将有助于再造闸北的繁荣繁华。

闸北具有良好的商务商贸服务基础、便捷的交通条件和明显的区位特点,是上海中央商务区向北延伸的理想选择地。

上海调整城市功能布局,实施“两个优点”发展战略,为闸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城区繁荣繁华带来难得机遇。

上海筹办世博会,将有助于提升现代交通商务区功能。

闸北作为上海陆上大门,是上海举办2010世博会的“迎宾大厅”,世博会参会游客将有很大部分由闸北进入主展区,这必将为闸北加快交通枢纽型、功能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机遇,为发展交通经济和人流经济扩展空间。

上海城市建设聚焦重点,将有助于闸北加快旧区改造步伐。

“十一五”期间,上海要完成400万平方米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这为成片旧区较为集中的闸北加快改造步伐,带来难得的机遇。

投入效应和发展空间,将有助于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十五”期间,闸北加大投入力度,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区位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环境建设等方面积累的能量在“十一五”期间会相继释放,后发优势明显。

同时,区域内比较丰富的土地等资源和成片待开发地块,为加快发展提供了空间。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未来五年,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

作为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心城区,面对外部环境波动变化的新挑战,未来发展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产业能级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旧区改造任务还很艰巨,改造过程中的难题还需努力破解:

三是土地资源整合难度较大,资源整合的体制机制需寻求突破;四是建设资金筹措压力加重,新的投融资体制需进一步探索;五是就业和人口管理任务艰巨,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能力仍有差距。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闸北发展全局

闸北区“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按照建设新闸北、打造上海现代交通商务区的目标,以提高区域竞争力为发展主线,推进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区域功能提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加快创建文明城区,大力推进平安建设,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要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意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的统一。

——坚持以文明城区创建为总抓手。

以形态文明建设为切入口,在不断改善城区面貌的同时,加快功能文明、素质文明的建设步伐,把文明城区创建目标融入新闸北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在新闸北建设的各个方面。

——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要作为工作的落脚点。

坚持执政为民,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地和归宿,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同步推进城市建设,高度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综合平衡,充分发挥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经济持续增长的促进作用,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用好外生资源,提升利用外资的能力,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形成良好的发展局面。

(三)着力实施“四三四五”发展战略

“十一五”时期闸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

重点发展“四业”:

即交通商务服务业、商贸流通服务业、房产建筑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集中建设“三个区带”:

即不夜城上海现代交通商务区核心区、苏州河现代服务业集聚带、共和新路沿线综合服务业集聚带;

着力实施“五个跨越”:

即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区面貌改变、体制机制改革、社会事业发展、和谐城区建设等五方面实施较大跨越;

积极实施“四项举措”:

即发挥科教兴市的提升力、改革开放的推动力、环境建设的竞争力、文化发展的影响力。

(四)“十一五”时期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闸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基本建成上海现代交通商务区的功能框架,建设与上海中心城区地位相适应的新闸北这一历史任务取得重要进展。

主要目标是:

基本形成体现上海中心城区水平的经济规模和结构,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基本形成上海现代交通商务区的核心功能,交通商务服务业、商贸流通服务业、房产建筑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四大重点产业对区财政的贡献度达到80%以上;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现代化城区基础设施框架和生态环境,基本拆除二级旧里以下成片旧区,形成以交通为特色的贯穿全市、联结长三角的现代化城区基础设施框架;基本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环境,市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

不断优化区域功能和产业空间布局,提升产业能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基本形成现代交通商务的支撑功能,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有较大程度提高。

——上海现代交通商务区重点产业不断壮大。

加快发展交通商务服务业核心产业,延伸拓展商贸流通服务业、房产建筑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现代化城区基础设施框架不断完善。

基本形成以交通为特色的沟通全市、联结长三角的现代化城区基础设施框架,水、电、煤等市政配套设施布局进一步完善。

——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建设“市容美观和谐、环境整洁有序”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大气、水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中心区平均水平。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教育事业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区域人才总量有较大增长,加快全国社区卫生示范区建设,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

——城区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建成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城区。

到2020年,把闸北建设成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城市面貌文明繁荣、各项事业生机勃勃、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与上海中心城区地位相适应的新闸北。

“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

分类

序号

指标

单位

2005年完成

增长率

2010年目标

属性

经济实力

1

全市增加值

亿元

63.84

12

112.5

预期性

2

区级财政收入

亿元

30.52

12

53.8

预期性

3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50.80

持平

50.8

预期性

4

四大产业占区级财政比例

%

75

-

80

预期性

5

不夜城地区区级税收

亿元

6.18

17

13.5

预期性

6

引进外贸

亿美元

2.57

5

3.3

预期性

7

外贸出口总额

亿美元

3.40

7

4.77

预期性

8

引进内资

亿元

51.30

7

72.0

预期性

创新能力

9

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15

-

30

预期性

10

高中阶段入学率

%

98以上

-

98以上

预期性

11

义务教育入学率

%

100

-

100

约束性

12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13.0

2.2

14.5

预期性

市政环境

13

城市道路总面积

万平方米

315.5

2.40

355.5

约束性

14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

70

-

83

约束性

15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

%

100

-

100

约束性

16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

%

85

-

85以上

约束性

17

绿化覆盖率

%

18

-

21

预期性

人民生活

18

旧区改造面积(二级旧里以下)

万平方米

75五年累计

-

70五年累计

约束性

19

常住人口数

万人

82

-

80以内

预期性

20

居民平均期望寿命

80.46

-

80.5

预期性

21

年登记失业人数

万人

1.93

-

2以下

预期性

22

年新增就业岗位

万人

2.42

-

2.2以上

预期性

23

职工年均收入

万元

2.1

10

3.4

预期性

三、优化空间布局,形成上海现代化交通商务区功能框架

全面推进上海现代化交通商务区建设,着眼于形成核心功能,完善城区功能布局,重点建设不夜城上海现代交通商务区核心区、苏州河现代服务业集聚带、共和新路沿线综合服务业集聚带等“三个区带”。

(一)完善区域功能

立足于上海发展大局,紧紧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抓住筹办世博会的重大契机,构建上海现代交通商务区功能框架,成为上海航运中心陆港口岸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足交通资源,凸显交通综合服务功能,发挥上海联结长三角的路上交通枢纽作用;依托交通流量,凸显商务商贸服务功能,发挥上海核心商务区的延伸与拓展作用;利用区位优势,凸显生产、生活服务功能,发挥上海中心城区北部公共活动区域中心的作用。

(二)优化城区布局

按照上海市委提出的“中心城区体现上海繁荣繁华内涵和历史文脉特色、着力完善国际大都市的现代服务功能、建成服务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区域”的要求,根据闸北“南部再造,体现繁荣繁华;中部崛起,体现实力水平;北部完善,体现安居乐业”的发展思路,加快区域功能布局的调整与优化,形成南、中、北三大功能板块,实现南中北联动、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

南部板块:

中山北路以南地区,占地6.94平方公里。

以交通枢纽、商务商贸为主导功能,体现国际大都市的繁荣繁华。

中部板块:

中山北路以北至走马塘地区,占地14.7平方公里。

以商业文化休闲、产生性服务为主导功能,体现闸北新一轮发展的实力水平。

北部板块:

走马塘以北地区,占地7.56平方公里。

提升现代化、生态化的生活居住功能,体现安居乐业。

(三)建设“三个区带”

重点建设不夜城上海现代交通商务区核心区、苏州河现代服务业集聚带和共和新路沿线综合服务业聚集带,把“三个区带”建设成为总部型、研发型、科技型的企业集群化、重点产业集聚化、资源利用集约化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上海现代交通商务区功能框架的重要支撑。

1.加快建设不夜城上海现代交通商务区核心区

区域范围:

东至共和新路,南至苏州河,西至苏州河、彭越浦,北至芷江西路、中华新路,占地约2平方公里。

依托交通枢纽优势,利用铁路上海北广场土地储备和综合改造的契机,拆除不夜城地区成片旧区,加快闲置地块建设和功能调整,基本完成不夜城地区形态建设,加大功能开发力度,建成以现代交通服务为核心,中小企业商务服务为支撑,旅游综合服务为特色,商贸服务、中介服务、特色会展、房产建筑业为配套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上海现代交通商务企业核心区。

——不夜城南部:

天目西路以南地区,通过旧区改造、改善环境,加快闲置地块建设和功能调整,配置中高档商务、时尚百货、星际宾馆、特色餐饮、娱乐服务等,营造商品质量、中价位的市场特色,成为汇集国内外品牌的商业商务中心;天目西路以北地区,调整商业业态,提升零售、住宿行业能级,成为效能互补的通道商业区。

——不夜城北部:

中兴路南面,依托已建的上海长途客运总站和规划中的上海旅游综合服务中心,集聚一批知名旅游企业,形成旅游集散中心,成为上海北部地区的旅游集散地;中兴路北面,规划建设国内沪办机构和中小企业商务服务集聚地,成为长三角及全国其他省市中小企业进入上海的桥头堡;配置购物、餐饮、住宿、休闲等服务设施,集聚发展商贸服务、特色会展和现代社区商业。

2.加快建设苏州河现代服务业集聚带

区域范围:

东至河南北路,南至苏州河,西至苏州河,北至天潼路、曲阜路、恒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