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告中层郑杰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9012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忠告中层郑杰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忠告中层郑杰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忠告中层郑杰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忠告中层郑杰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忠告中层郑杰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忠告中层郑杰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忠告中层郑杰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忠告中层郑杰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忠告中层郑杰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忠告中层郑杰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忠告中层郑杰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忠告中层郑杰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忠告中层郑杰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忠告中层郑杰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忠告中层郑杰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忠告中层郑杰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忠告中层郑杰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忠告中层郑杰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忠告中层郑杰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忠告中层郑杰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忠告中层郑杰doc.docx

《忠告中层郑杰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忠告中层郑杰doc.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忠告中层郑杰doc.docx

忠告中层郑杰doc

忠告中层

郑杰

忠告中层之一:

《时时诘问:

我从哪里来?

中层不那么好干,您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作为夹心层,绝不能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

您从哪里来?

这是个简单的问题,其实就是在问您自己,我是凭什么当上中层的。

您是凭什么当上中层,将决定您当中层时的行为方式。

假如您忘记了您从哪里来,您将不会那么清晰地知道自己将以何种方式行动,也就容易被棘手问题困扰,而不知所终。

如果您是靠背景上台的,虽然当初人人都认为您是幸运的,实际上您却是很不幸的一个。

因为虽然可能您确实很有才,可毕竟有了后台才当上中层,那么,老师们会以特殊的眼光看您,您即使干得很好,也容易受到大家的嫉妒。

而如果您竟然经常拿后台当资本来夸耀,则一定会引发公愤。

所以,您要比别的中层更低调,让大家忘记您特殊的身份。

记住,您的靠山将会是您最大的累赘。

如果您靠自己的能力当上了中层,您是幸运的。

可是,如果您不能很快地转变自己的角色,也会出乎意料的倒霉。

因为,从宣布您上任那天起,人们就开始用与以前不同的眼光来看待您,看您"升官"了以后会不会与之前不同了。

而您因为确实是升官了,您的新角色必须让您与之前有所不同,您不能再与同事们分享"坏坏"的小秘密,也不能与他们背后议论领导,否则您将无法坚持管理的原则,而且您也就无法防止有人会利用与您的友谊来达到他们的目的。

您得表现得像个"人物",您得迎接一个更好的结果:

您不如以前那样被大伙喜欢,可您获得人们的尊敬。

如果正好有岗位空缺却无人可用而轮到您当中层,那也许一场战斗即将打响了。

以前那些平起平坐的同事,也许会看您的好戏。

往往当别人觉得你升得太快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尤其是那些自认为被忽视了的人,他们会认为,您的升职一定运用了某些不正当的手段。

从上任一开始,您就会遇到一些难对付的人,他们会挑衅你的权威,甚至可能搞些小阴谋来为难你。

而您恰恰因为很突然地被提拔补空缺,您根本没有做好准备,您怕别人发现自己真的很不行。

看来您得经常做做深呼吸,您对自己要求不必太高,您事实上会有足够的时间来培养和证明您的能力。

您一定要紧紧依靠您的领导,放心地在领导面前装傻;您一定要多与下属进行个别谈话,与他们讨论工作而不是开会布置工作。

慢慢的,所有人都不会再把您的升职当成个意外。

如果您是被跨部门任用的,您从政教处被换到了教导处,您是老手,可您又是新来的。

您在政教处的管理方式,很有可能不适合教导处。

这时,您先按您前任的既定方针办,搞个半年一年的过渡期。

同时,您要细细观察,观察您的下属,他们谁干什么工作、怎么干的、什么时候干的、结果如何以及为谁而干。

您还得了解您的前任,如果前任极受爱戴,而且令人怀念,那么您的蛰伏期将会需要很长很长。

如果您是因为具有潜在的能力而被提拔,比如因为您年轻,或者您的学历高,领导希望培养您而把您安排到中层岗位。

那么您千万别急于展示您的能力,您需要用一段时间来才能决定哪些事得改变,哪些照原样进行就行了。

您的大刀阔斧只会使您成为众矢之的。

如果在中层岗位上干得很不顺手,您就得在根子上找问题。

根子不全在您的管理才能,而在您当初当上中层的丰富的背景信息。

您得常常回到当初,也才能指引您走向未来。

中层不会是您管理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

下一期我将与您探讨如何升职的问题,敬请期待。

忠告中层之二:

《升职九招》

不想升职的干部,就不是好干部。

这句话值得商榷。

升职不应该成为中层干部的目的,可是如果苦尽甘来而荣升校长,有什么不好呢?

假如您认为升职本身不坏,我给您支九招。

在支招前,我得告诉您,您是否可以升职,并不完全取决于工作表现的好坏。

除了您的工作业绩以外,您应该为自己创造以下条件:

1、您得展现多方面的才能。

专注于一项工作的专长,听上去挺美,可却断了自己前途。

您的领导喜欢专才,可是您一旦太专才了,让领导们都找不到接班人了,那您就原地踏步吧。

所以,您得抓住机会让大家看到您更为丰富的一面。

比如说,别的部门主管外出了,您可以

主动提出替他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既显示您的敬业,又展现您的才华。

2、您得为机遇做好准备。

您很能干,可是您的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哪个领导喜欢经常缺勤的干部?

您很了不起,可是处不好人际关系,四处树敌,就给您的领导添麻烦了:

为了提拔您而需要冒风险力排众议,谁愿意?

您很聪明,可您很脆弱,自我克制力差些,太敏感,容易冲动,有时作出过于激烈的反应和悖理的行为,哪个领导愿意日后总是给您收拾烂摊子?

3、您得表现创新精神。

即使您的领导很保守,可是他保守未必代表他喜欢保守的下属,那些工作中总是想方设法寻找新方法的人,无论创新的念头是否会被接纳,都能显示出一个人对职业的热诚和责任感。

其实人们未必真的喜欢您的创新,领导们真正喜欢的是您力图改变现状的勇气和劲头。

4、您得赢得领导的好感。

您未来的升职,不是靠选举,您的权力是您的领导授予的,而不是群众给予的。

因此,您应该学会与您的领导相处,不是要拍他马屁,更不是在他面前唯唯诺诺。

您的领导希望您能理解和支持他的工作,为此,您要成为一个通达人情世故的人,因为通达,所以领导喜欢与您探讨重要问题,尤其是一些微妙的问题;您对领导布置的工作要有热情,即使一些工作并不是您份内的;您尽量不要在领导面前抱怨您的下属,在领导面前批评下属正代表您的无能和不负责任。

5、您得学会更高层次的思考问题。

虽然您离开升职还很遥远,可是您也应该学会站在领导的立场上考虑各种问题,思考一下上司的难处,先在思想上练习起来,练习用上司的方式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您要像一个一把手那样戒除急躁;您得了解领导的决定,以及领导下某个决定的动机和意图。

总之,您可以常常在心里把自己当成是自己的领导。

6、您得学会适时变通。

越是高层的管理就越是不能认死理,否则您一辈子只是一个"技术官僚",而成不了"政治家"。

小平同志那句"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须在您心中常常默念。

最糟糕的是,您无数次地让领导觉得已经尽了全力,而工作成绩却仍然平平。

7、您得成为学校的灵魂人物。

如果在学校里您可有可无,无足轻重,那您获得提拔多半只是一个梦想。

可以按领导要求做好例行工作的中层很多,可是在学校面临重要的关头能有所贡献的人却很少,而如果您能在此时挺身而出,方能显示您独特的价值。

8、您得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建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以下行为将使您的形象大大折损:

散布有损学校声誉的坏话;把自己捧得太高;太看中钱,总是讨论薪水的问题。

9、当您已经做到上述八条,却毫无升职的迹象,而您眼看着岁数日益增长,那您可以考虑换单位了。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忠告中层之三:

《脱颖而出》

      作为中层干部,您在学校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

您的个人形象光彩夺目,这对您的工作很重要,对您本人也很重要。

您应该设法从一群人中脱颖而出。

脱颖而出并不是要您在您的领导面前抢风头,也不是要您在大家目前显示自己很了不得,有时刻意的表现自己只是您自信不足的一个显著症状。

为了引发关注,有的人可能喜欢在大家面前炫耀他与权贵的关系,比如和某某名人吃过饭,与某某名流喝过茶。

您这么做只会招来嫉妒,您广泛的人际关系虽然可能使一些浅薄之士羡慕,却不能真正赢得大家对您的尊重;有时候"牛皮"吹过头了,别人真托您办个事而您却办不了,您的"台型"算是白扎了。

您也大可不必以自己的对外关系取悦于教师,比如您能替同事买到减价商品,能替同事们做一些他们做不到的事。

您认为这样就可以让大家佩服,让同事以为您是一个有办法的人,为此您还感觉很好。

但是,虽然此类举动可以令同事们喜欢,可您的领导的可能会认为您精力没有专注在工作上。

要知道您的领导不会喜欢一个不务正业的干部的,他们可能会认为您的工作量还不够大还要给您加码呢!

当然有可能您的领导会非常赞赏您,因为他与您一样的不务正业。

您是一个堂堂的中层干部,在大家眼中您已经是一个很成功的人了,您已经用不着这么费尽心机地表现自己的能耐。

我所谓的脱颖而出是指您要引起大家对您的关注,让大家真心实意地佩服您,您应该推出自己的高大的形象。

首先是推出您的自信,您自信了方能高大起来。

什么是您显示自信的最佳时刻?

当您站在台上公开发表演讲,当您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当您被羞辱,当危机来临而别人都退缩的时候,请充分展现您的自信吧!

 如果在这些重要的时刻,您过于紧张, 您对自己失去了控制,您的声音突然与平时不一样了,突然比平时高了或着太低了,说明您不够自信;如果您在这些时刻面部肌肉竟然不听您的使唤,脸部表情变得似笑非笑起来,而您的身体语言又太多,手足无措,为了保持镇定而不得不不自觉地摇动身体,说明您太不自信了。

您平时再夸口说自己结识多少名人都没有用,都不能帮助您获得由自信带来的高大形象。

第二是推出您的良好关系,您与下属们关系良好方能让您高大起来。

您与下属们的关系不是庸俗的人际关系,能替他们搞到便宜货虽然让他们喜欢,可是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

也许您的下属中没有一个是您的哥们姐们,可是他们都仰望您,这就很了不起了。

退一万步说,在学校里您虽然没有一个亲密的人,可您没有一个敌人,这就够了。

怕就怕您与一些人关系尤其亲密而与另外一群人关系疏远,您苦心经营的个人形象就会大大地打折。

有时候,您还真不可以小瞧了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的能量也许远远超出您的想像。

第三是推出您的独到见解,您的真知灼见方能让您高大起来。

在大家讨论问题的时候,您总是能从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您的观点又总是那么独特而富有说服力。

因为您与大家不同,您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得出不同的见解,再加以整理和分析,这样的表现必然使你的领导赏心悦目,也使您的同事们对您刮目相看,使您的下属们对您五体投地。

想像一下吧,在会议中,大家争执不下的时候,总会习惯听取一下您的观点,而一旦您发言时大家充满着对您的期待,这样的感觉是多么美妙?

第四是推出您的坚强,您的坚强不仅让您高大,简直还让您光彩照人!

 您一直保持着乐观的态度,您富有韧劲,您不服输,这让您如此迷人!

 人们对中层干部的期待是您特别能解决问题,您是那么多人的靠山,您的软弱会让多少人失望!

  如果您是男性,请您绝不要因任何事而动怒,也不要经常散布消极情绪,甚至请您不要总是提及自己先前的不幸, 对那些早已过去的不愉快的事一定要抱着超然的态度;  如果您是女性,请也不要在人前露出戚容,虽然大家对女士会放低要求,可您也不至于常常怨天尤人陷入无法自拔的沮丧之中。

     第五是推出您的阳光大气,您的阳光和大气让您形象高大。

您可以而且必须做小事,可您做小事的时候也全然不必谨小慎微过分拘谨,也不要对某些不那么重要的小事过于执著;做事要追求完美,可不能陷入完美主义的泥淖,这会让您的下属很不舒服;您所到之处应能让您把阳光带去,而不是把愁云带去,更不能将压抑带去。

有时候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您挑剔苛刻更能激发工作中的潜在热情。

让自己脱颖而出,您准备好了吗?

忠告中层之四: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如果没有生活,人就不成为其人。

而人如果没有工作,只要他能找到生活,那么他还是人。

人为什么要工作,人要工作是为了让人的生活更为美好。

而人为什么要生活,人要生活却不是为了要工作的。

工作虽然很重要,可是工作至多只是生活的一个部分,即使在工作狂看来工作是生活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却也只是那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

这就是说当有人把工作看做是生活的全部,那么他非一个常人,而如果就此认为别人也应该像他那样地藐视生活中的人或者漠视生活本身,那么他绝不是一个良善之人。

这样的人也不配搞教育,因为他会轻易地践踏教师和学生的生活。

所以今天与中层干部谈调整工作与生活关系的问题是正当的。

谈这个问题并非意味着鼓励大家不再投入工作,而是为了让大家理直气壮地投入生活,绝不要因为工作而牺牲了自己的生活,尤其是不要牺牲了自己的世俗生活。

为了您的生活,您不可以没有休假,法律给予工作中休假的权利,您应该去享用,放心地去享用,而不要心中产生任何愧疚。

您应该定期休息下来,去做一些与工作完全无关的事情。

对此,您应该舍得。

您要舍得被扣发绩效工资,如果您不至于因为休假而贫困潦倒的话;您还要舍得被您的领导误解,误解您不努力工作,即使您周围所有人认为一个中层干部就不应该休息的,您也应该去休息,休息是美好的,对一个愿意如此勤勉地投身于工作的人来说,休息是如此的美好,相反,如果因为工作而灰头土脸满身疲惫却捞不到休息,那么工作是丑恶的;您还要舍得您手头的工作暂时被拉下,所有人都希望看到您在工作岗位上倒下而您不可以对您自己残忍,所有人因为希望您顶在岗位上而一个劲儿地夸您,而您心里一定要非常明白,没有任何人是不可缺少的,您离岗若干天完全不会让学校停止了运行,您根本没有那么了不起。

有时候,自私并没有什么不好,在其他人自私地不顾及您的健康和福利的时候,您逼迫自己关注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担心别人会怎么看你,您的自私是高尚的。

如果您确实打算回归生活,下一个问题就是:

您还有生活吗?

您休假了,您会忽然感觉一片空白,不知道该怎么打发日子了,那就说明长期以来您一直在抛弃生活而生活也开始抛弃你了。

所以,趁你还没有完全丧失生活的能力,赶紧回到您出发的地方吧。

生活之所以很有吸引力,是因为生活是感性的和诗意随性的,生活是如此的自由自在,生活让心底里最隐秘的那部分复活了。

您可以干家务,凭着简单而机械的劳作;您可以陪伴家中老人,有一句没一句地搭讪;您可以在路灯下看人打牌,输赢和您完全无关;您可以去老家走走,在您祖先出生的地方发一发千古之幽情;您可以到没有去过的而又无比神往的地方游历,而走到中途您又随意改了目的地;您也还可以带着面包去图书馆泡一星期,至于读什么和读到了什么,随缘就可以;您可以办一张优惠卡,坐在影院里看午场或深夜场的电影,有什么看什么,就这么痴痴地看下去;您甚至可以到贫困山区去当一两个星期老师,在天然的环境里与那些还未被污染的孩子在一起嬉戏;您还可以去知名的大学旁听一段时间课程,享受一下不用考试也没有人点名的学校生活。

去尝试一下从来没有做过,却非常想做的事,回来之后也不要去写什么日记总结反思之类的文章,您得完全放下自己,像个孩子那样无忧无虑地过一段。

即使在平时,为了好好活着,您应该强迫自己,强迫自己一周只工作35小时。

如果超出了,您将超出的时间累积起来,在适当的时候兑现。

为此,您先得清除您自己这方面的障碍。

而当您的领导不能赞同您的生活时,为了休息,您可以这样说服您的领导:

您说您早已经完成了规定的工作职责,休息为了更有精力和脑力投入工作;您可以说现在去休假一定不是学校最忙的时候;您还要证明您的休假不会对您的同事带来影响;为了让您的领导更爽快地成全您的生活,您应该提前告诉他您的计划而不要让他感觉突然,您不要使人对您的休假感觉唐突。

您平时就要向您的领导灌输关于休息的价值观念,最好还能影响您的领导让他也热爱生活,您的领导也需要教育。

而那些强烈反对您休息日领导,也许是真正自私的,因为他们的悠闲可能正是你们放弃了休息的结果。

为了更放心休息,平时您应该学会处理工作和时间的矛盾。

做为部门主管,一定不要太繁忙。

您不妨给自己划出一个时间域,在这个时间域内不要去为那些工作的麻烦牵制,给自己一个调整和松弛的机会。

多去想想下面的这些问题,也许您就会发现让您失去生活的正是您自己:

一、那件事确实需要做吗?

二、如果确实需要做,能不能用别的更省时间的方式来做它?

三、如果非得花很多时间来做,那能否让别人来做它?

四、如果非得自己做,我以与以往不同的方式做,会有什么后果?

五、而如果不是由我来做会产生什么后果?

如果不做又会怎样?

经常想这些问题不是让您学会偷懒,而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层。

请记住:

 能否充分认识时间的价值并有能力占有与运用时间,是区分优秀和平庸的重要标志。

我们可以失去工作,可是不可以失去生活。

假如失去生活,您还剩下呢?

 假如只有工作,您怎么真正理解教育?

因为,教育就是生活啊!

忠告中层之五:

讲点义气

管理为什么那么难?

教书的成功未必自动获得管理的成功。

如果我们在管物,物是没有生命的,可以任你摆布。

可是我们管的对象是一个个生命体。

如果我们管的生命体是小狗,小狗凭着本能行事,利用条件反射原理,手中捏着食粮,便可使小狗对你唯唯诺诺逆来顺受。

可是我们的管理对象是人。

如果我们管的人是奴隶,奴隶是你的附庸,为你服务是无条件的,你全然不必顾及他们的自由与情感。

可是我们管理的对象是自由民。

如果我们管的自由民是个老外,老外常常是死脑筋,他们认法律制度甚于认人,你只要订了规章制度他便会乖乖地当信条。

可是我们的管理对象是中国人。

中国人之难管,在于中国人从来不服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如果我们管的是干粗活的中国人,至少他还能看在小恩小慧的份上,看在你仁慈义气的份上,替你卖三五分力。

可是我们的管理对象是有知识的中国人,他们有知识,因而不那么喜形于色,他们常常高深莫测,令你捉摸不定,甚至他们嘴里仁义道德可骨子里却男盗女娼,历来最虚伪最具两面性的便是所谓知识分子。

如果我们管的是知识分子,千万别把他们当人就是,一群没骨头的帮闲的人,来点硬的保险使他们不敢乱说乱动,抓住他们欺软怕硬的本性便可玩转。

可是我们管的却是半吊子知识分子,而且他们本身也在管人,对他们你轻不得也重不得,稍有闪失,搭上自己的一世英名却还不知栽倒在谁手里。

所以学校一向是个凶险之地,做学校管理者能全身而退,一定是你祖宗积了大德了!

要管好学校教师,唯一法门就是先管好自己,修炼自己。

修炼到什么程度呢?

照孟子的说法就是有"义"。

什么是义?

他认为“有道德的人(大人),说的话不一定守信(言不必信),做的事不一定果决(行不必果),但留意于通权达变,而以‘义’为衡量的标准(唯义所在)”。

守信与果决,本来都是善行,但如不守信或不果决,反而合于“义”,那就可以不守信、不果决。

“义”是审核的准绳,也是众德的依据。

孟子太了解中国人的性格,既然是“不能管他”(凭什么管我)、“不能不理他”(为什么不理我),那么就得靠个"义"字了。

于是,管理者不是靠着学问,也不是靠着德性,而是得靠义。

那实在是无奈的办法,却又是千百年来唯一有用的办法了。

这就是说,西方人的管理书到中国,全都要改写了。

忠告中层6:

先对人好

教师凭什么努力工作?

他们不会凭信仰的,你真以为咱中国人会有信仰?

迷信倒是有,比如把个领袖当个神样膜拜,可真要说有什么信仰,那数千年来就未曾有过。

他们也不会看在钱的份上,你以为给钱多就会卖命干活?

人们会将多余的钱用于闲暇而非为学校加班加点。

他们也不会看在合同约定的份上,聘用合同上白纸黑字居然会产生约束力?

太天真了吧!

他们唯一可能看中的是管理者的对他好。

而且只对他好,至少让他认为你只对他好,最好还要让他发现你对别人都不如对他好。

他的工作动机多半来自于他的一种感觉,你对他好的一种感觉,那么你就得给他这种感觉,而不要令他失望了。

一旦他感觉到你的好,他才会对你好。

你千万不可以当了中层以后自以为了不得,傻呆呆地等着下属们率先对你好,你再回报他们你的好,你休想!

因为我们中国人怕被众人批评“谄媚”、“拍马屁”、“巴结领导”,即使心里巴不得巴结上你,可行动上却不会。

所以你对他们的好将会成为他们巴结你的前提,而不是相反。

至于怎么才体现出你对他的好?

秘诀就是干预他的私事,在他生活中遇到磨难和不幸的时候,你该出场了,你的出场让他觉得很有面子。

这时你才可以松口气,等着他的回报吧。

<论语>中记载:

有一天,孔子和颜渊、子路两位弟子交谈。

子路提起他的抱负说:

“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裘和朋友共同享用;就是用坏了,我也不怨恨!

”(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

颜回说:

“我希望能不矜夸自己的好处,不把繁难的事情推到别人头上!

”(愿无伐善,无施劳)

这两人都知道要对人好,可子路和颜回境界有高下,显然子路对人好是给物质财富,而颜回对人好则重精神,难怪孔老夫子更欣赏颜回。

后来,子路想听听老师的意见,孔子说:

“我要使老年人觉得安稳,朋友们对我信赖,年轻人对我怀念!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你瞧,到底孔夫子厉害,他根本不说到底该如何对人好的具体方法,只说了对人好的结果。

这个结果就是让人深切感受到你对他的好,这才是有价值的好。

有时候你对下属好,可他们不领情,错在你。

因为你在公众场合为公事而对某人好,对方(聪明的半吊子知识分子)的第一反应就是:

“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对我这么好是不是有什么不良动机?

"或者你对某人公开示好,反而招来周围人对他的嫉妒,破坏了他赖以生存的良好生态,倒过来他还要恨你的好。

所以,对人好最好在人落难时,你这时出手,便可大功告成,给双方都不留什么后遗症。

忠告中层7:

讲点原则

中层对下属总是不那么满意。

有些人不会做做不好,有些人有能力做却不愿意做,有些人本心愿意效劳可障于人言却明哲保身而不敢做,有些人敢做却怕做过头反而显得自己太出跳了而不那么多做,还有些人做太多却方法不当给你添更多麻烦。

对能力不够强的你得做教练教他;对态度不好情绪不佳的心怀不满的,你得安抚他哄他;对待遇低、工作多,同仁之间相处不愉快的,你要理解他;对胆小怕事怕多做多错,守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你得谅解他;对怕功高盖主,就应该信任他;至于对根本不做事有意做错事,公然挑战你权威的,你得敲山震虎地罚他。

古人讲的“止于至善”,即是说你对待不同的人,在不同情况下,都要分别对待,拿捏个恰到好处。

所谓的“至善”的就是"最佳、最适当、最适时"的意思。

你能在复杂情境下处理各种人

事问题,而不给你的上峰添麻烦,这叫做善于权变。

可是,你每天面对每个人都要做出不同的反应,事实上做不到也没必要。

你得用“经”来约束,才不致乱变。

也就是说中层管理者必须使变化能够反映若干不可更改的价值观念,否则随波逐流,迁就苟活仅在求其适应而已,不能算是好的管理。

这就是说,你得把你的底牌亮出来,让所有人都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哪些是你最基本的原则,是谁都不能触碰的,否则你将六亲不认,发誓与他没完,即使他是天王老子都敢把他拉下马。

中层管理者身上要有一股子气,一股子守护底线和原则的正气,只有有了正气,方能做到百毒不侵,不怒自威。

你不要刻意地去迎合别人,不必冲着谁都笑嘻嘻乐呵呵的,做一个被人喜爱的人,只说明你的弱小,做被人尊重的人才代表你的成功。

以下应该成为你的底线和原则,任谁都不可侵犯:

1、切不可对你撒谎;

2、切不可仗势欺人;

3、切不可嘲讽努力工作的人;

4、切不可见难不帮。

公开宣布这四条吧,而且正气十足地宣布。

不会有人提出异议的,因为这四条都是中国人做人的底线,属于天理,主张天理只会提高你见义勇为的个人形象,而不是相反。

这里我要悄悄提醒一句,绝不要设定工作事务方面的底线,因为人们会认为你假正经。

记住,人们会同情工作有偏差的人,只要他为人过关;人们不会原谅为人差的人,即使他工作过关。

忠告中层8:

防止职业枯竭  

忠告中层:

避免职业枯竭

您在工作中,是否常常感觉疲惫?

如果是,您很有可能面临着职业枯竭的问题,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不仅关系到您个人生命的质量,而且很有可能影响到您周围人,影响到您的学校。

人们对自己长期从事的职业产生一种疲倦感,可能引起了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问题,比如总是觉得身体疲劳,精力不够用,不喜活动,怕喧哗;比如经常性的情绪低落,觉得工作没有意义,对外部变化感觉迟钝也缺乏兴趣;比如精神疲倦,常常陷入莫名的忧愁和悲观情绪之中而无力自拔。

这时,您应该小心,是否自己的职业枯竭了。

为确证自己职业枯竭的程度,您不妨做一些相关的测试,询问一下自己,是否感到不如以前那样被赏识?

是否对上班感到恐惧,盼着快点下班?

是否不愿和他人交谈,即使是朋友和家人?

是否在工作中已无创新兴趣,也不那么热衷于改革,校长怎么安排你就怎么干,得过且过就行?

是否被工作搞得精疲力尽,常常想逃避工作?

是否感到你的工作已经超过了你的能力,而工作已经占据了你大部分的休息时间?

是否觉得你的工作报酬太少,觉得学校对您不公?

是否干工作已心不在焉,经常出错,而您也不知道到底目标是什么方向在哪里?

是否认为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