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9074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

高中化学第2章第1节第2课时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学业要求

核心素养对接

1.知道分散系的概念,能说出分散系的分类。

2.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能举例说明胶体的典型特征。

4.能根据胶体的性质解释生活中与之有关的现象。

1.通过学习胶体的概念,建立起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2.通过学习胶体的性质和应用,建立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用途的关联,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分散系及其分类

美酒、牛奶、奶昔都是美味饮料,但是它们的存在状态有所不同,它们本质上是否有所不同?

请完成下列知识点:

1.概念

分散系: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由分散质和分散剂构成。

例:

溶液分散系

2.分类

(1)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共分为九种分散系:

(2)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

常见的浊液

知识点二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会形成三角洲?

带着这个问题完成下列知识点:

1.性质

(1)介稳性:

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2)丁达尔效应。

①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②应用:

区分胶体和溶液。

(3)电泳现象:

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

胶粒带电,但胶体不带电

(4)聚沉现象:

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2.Fe(OH)3胶体的制备

3.应用

(1)利用其介稳性:

制涂料、颜料、墨水等。

(2)制备纳米材料。

微判断

(1)NaCl溶液、水、泥浆、淀粉溶液都属于胶体。

(×)

(2)FeCl3溶液呈电中性,Fe(OH)3胶体带电,通电时可以定向移动。

(×)

(3)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

(4)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

(5)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

(×)

(6)胶体一般比较稳定,不易产生沉淀。

(√)

(7)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

(√)

(8)根据是否产生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

微训练

1.胶体、浊液与溶液的本质区别在于(  )

A.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B.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荷

C.分散系是否稳定

D.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解析 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答案 D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电泳现象可证明同种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的电荷。

(2)胶体产生丁达尔现象是由胶粒的直径大小决定的。

(3)胶体粒子因吸附带电荷离子而带电,胶体微粒之间相互排斥,使得胶体比较稳定。

(4)向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饱和FeCl3溶液边振荡制备Fe(OH)3胶体。

(5)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6)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解析 (4)得到的是Fe(OH)3沉淀,不是Fe(OH)3胶体;(6)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可以透过滤纸。

答案 (4)(6)

微思考

1.分散系的稳定性由什么决定?

如何打破胶体的稳定状态。

提示:

①由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决定,直径越小越稳定。

②搅拌、加热、加入电解质溶液。

2.如何提纯胶体?

提示:

渗析。

学习任务1 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类分散系的比较

【情景】 清晨,当你漫步在美丽的校园,走进广场的小树林,你会看到缕缕阳光穿过林木的枝叶铺洒在地面上。

1.清晨缕缕阳光穿过林木的枝叶铺洒在地面上的原因?

中午为什么就没此种现象了?

提示 清晨,树林的空气中水汽重,形成了气溶胶,而中午空气干燥,就难有丁达尔效应现象了。

2.有一瓶无色液体,不用试剂如何鉴别它是AlCl3溶液还是Al(OH)3胶体?

提示 用光束照射液体,若产生丁达尔效应则是Al(OH)3胶体,否则为AlCl3溶液。

溶液、胶体、浊液三类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1nm

1~100nm

>100nm

>100nm

分散质粒子

分子、离子

较多分子的集合体或大分子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固体颗粒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液滴

特点

均一透明

多数均一透明,较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久置沉淀

不均一、不透明,久置分层

稳定性

稳定

介稳性

不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不能

不能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淀粉胶体

泥水、石灰乳

油水混合物

鉴别方法

胶体和浊液通过静置鉴别;胶体和溶液可通过丁达尔效应鉴别

【例题1】 FeCl3溶液、Fe(OH)3胶体、Fe(OH)3浊液是三种重要的分散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Fe(OH)3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m

B.分别用一束光透过三种分散系,只有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C.三种分散系的颜色都相同,且均能与盐酸反应,具有吸附性

D.三种分散系均属于混合物

解析 A项,胶体区别于溶液或浊液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0-9~10-7m,正确;B项,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和浊液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正确;C项,只有胶体具有吸附性,FeCl3溶液和Fe(OH)3浊液没有吸附性,FeCl3溶液为棕黄色且不与盐酸反应,而Fe(OH)3胶体和Fe(OH)3浊液都为红褐色,错误;D项,溶液、胶体、浊液均属于混合物,正确。

答案 C

变式训练1 胶体区别于溶液、浊液的性质是(  )

A.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B.能用肉眼将胶体与溶液、浊液区别开来

C.均一、稳定、透明

D.分散质会因重力作用而沉降

解析 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胶体粒子大小的性质体现在丁达尔效应。

答案 A

学习任务2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情景:

在人体中有很多胶体存在。

下列情况分别可用胶体的什么性质解释?

(1)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提示 血液是胶体,血液中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透过透析膜,而血液内的毒性物质则可以透过,从而起到净化血液的作用。

(2)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

提示 血液是胶体,微波可使局部血液胶体受热导致其聚沉。

在自然界和工厂中也有这样的例子,请解释?

(3)黄河三角洲的形成

提示 黄河河水中含有大量土壤胶体,河水中胶体遇到海水中的NaCl等电解质而发生聚沉,慢慢形成三角洲。

(4)工厂利用静电除尘

提示 实质为电泳

1.胶体的四大性质

(1)布朗运动:

胶体粒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地运动。

(2)丁达尔效应:

当一束可见光通过胶体时,产生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3)电泳现象:

胶体微粒带电荷(淀粉胶体等除外),胶体微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

(4)聚沉:

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其方法主要有:

2.胶体本质特征和性质的易错点

(1)胶体的本质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nm之间,是一种分散系,并不是颗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物质就是胶体,如果是单一物质就不是胶体。

(2)胶体本身并不带电,而是由于胶体粒子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电。

(3)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可用半透膜分离胶体和溶液。

(4)电泳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电,通电后胶体粒子发生定向移动,所以并非所有胶体(如淀粉胶体)都有电泳现象。

【例题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B.“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C.明矾能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D.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解析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A正确;血液是胶体,尿素及盐类属于小分子化合物,能通过渗析的方法使其分离,B正确;明矾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有吸附性,可作净水剂,C正确;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溶液无此性质,D错误。

答案 D

变式训练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达尔效应不是胶体特有的现象,溶液与浊液也有

B.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有丁达尔效应,而其他分散系没有

C.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10-9m

D.丁达尔效应可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

解析 A项,溶液与浊液不会发生丁达尔效应;B项,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C项,胶体粒子的直径大于10-9m。

答案 D

学习任务3 (核心素养)胶体与溶液的区别

一、知识要点

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

(1)区分胶体和溶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①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来区分。

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小于1nm的分散系为溶液。

②根据有无丁达尔效应来区分。

胶体粒子对光有散射作用,因而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对光的散射作用极其微弱,因而溶液无丁达尔效应。

(2)下列两个方面不能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①是否均一、透明。

因为胶体和溶液通常都是均一、透明的分散系。

②是否能透过滤纸。

因为胶体和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均能透过滤纸。

二、核心素养

(1)胶体与溶液的区别⇒提升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素养

(2)胶体与溶液的分离⇒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

【素养解题】

[典例示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

B.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胶体和溶液分离

C.“纳米铜”是一种颗粒直径为纳米级的铜材料,是一种胶体

D.“纳米级”氯化钠颗粒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形成的分散系不产生丁达尔效应

[胶体问题解题思维模型]

明晰标准

联想性质

易错防范

溶液中溶质直径 <1nm

胶粒直径

1nm~100nm

本质区别:

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分离方法:

渗析

胶体:

混合物

氯化钠溶解形成溶液

(1)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

(2)生产生活中的纳米级材料,混合物为胶体

(3)胶体呈电中性,胶体中胶粒带电

答案 D

三、对点训练

1.2017年春,全国各地陆续出现“雾霾”天气,“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B.乳浊液

C.悬浊液D.胶体

解析 雾、云、烟都是分散剂为气体的胶体,即气溶胶。

答案 D

2.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都能透过滤纸

B.都呈红褐色

C.分散质粒子具有相同的直径

D.都具有丁达尔效应

解析 溶液和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都能透过滤纸;FeCl3溶液呈棕黄色,Fe(OH)3胶体呈红褐色;FeCl3溶液中,Fe3+和Cl-直径都小于1nm,而Fe(OH)3胶粒是由许多粒子组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 A

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氢氧化铁胶体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解析 A项是胶体的电泳;C项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D项是胶体的聚沉。

答案 B

4.现有如下各混合物:

①将1g氯化钾加入99g水中

②将1g可溶性淀粉加入100g水中,搅拌均匀后煮沸

③将1g碳酸钙粉末加入100g水中,充分振荡

④将0.1g植物油加入10g水中,充分振荡混匀

⑤将96mL酒精与5mL水充分混合。

(注:

淀粉分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

其中所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溶液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胶体的有____________,属于浊液的有____________。

解析 ①分散质KCl溶于水后以离子形式存在,粒子直径小于1nm,属于溶液;②淀粉分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溶于水后形成的是胶体;③CaCO3不溶于水,振荡后所形成的是不稳定的体系,放置即沉淀,所以属于悬浊液;④油不溶于水,形成的是乳浊液;⑤中分散质是水,二者以任意比混溶,是溶液。

答案 ①⑤ ② ③④

[学考练]

1.纳米科技从本世纪初开始成为产业,为世人所瞩目,这是因为纳米粒子的直径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由纳米材料作为分散质的分散系具有的性质是(  )

A.能通过滤纸,属最稳定的分散系

B.属于介稳体系

C.有丁达尔效应,没有布朗运动

D.一定能发生电泳现象

解析 该分散系为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

答案 B

2.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光亮的通路

解析 某些胶体粒子因吸附离子而带电荷,胶体不带电,A错误;若溶液中的溶质粒子不带电(如酒精溶液)或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不带电(如淀粉胶体),则通电时,分散质粒子不发生移动,B错误;溶液中和胶体中的粒子运动都是无规律的,C错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不具有,D正确。

答案 D

3.下列现象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明矾净水时使水中悬浮颗粒沉淀

B.树林中的晨曦

C.雾霾天气打手电能看到明显的光柱

D.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的沉淀

解析 Ca(OH)2+CO2===CaCO3↓+H2O,故选D。

答案 D

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电荷

B.直径在1~100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C.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是溶液、胶体的本质区别

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滤纸

解析 电泳现象证明胶体粒子带电荷,而胶体属于分散系,呈电中性,A错;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B错;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实验方法,C错。

答案 D

5.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有氯化钠溶液、水等

B.将含有2mol溶质的FeCl3饱和溶液加入沸水中制成Fe(OH)3胶体,其含有的Fe(OH)3胶粒数为2NA

C.在Fe(OH)3胶体中滴入少量稀硫酸将有沉淀产生

D.淀粉胶体中含有少量的NaCl,可用适量AgNO3溶液除去

解析 氯化钠溶液、水都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水不属于分散系,A错误;Fe(OH)3胶粒是许多Fe(OH)3组成的集合体,故用含有2mol溶质的FeCl3饱和溶液制成的Fe(OH)3胶体中含有的Fe(OH)3胶粒数小于2NA,B错误;在Fe(OH)3胶体中滴加少量稀硫酸,胶体发生聚沉产生沉淀,C正确;胶体中的杂质离子可通过渗析法除去,D项操作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且可能会使胶体发生聚沉,错误。

答案 C

6.关于胶体的性质与应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厂废气中的飘尘是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而加以除去

B.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

C.从颜色上无法区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D.由于胶粒之间的排斥作用,胶粒不易聚集成大的颗粒,所以胶体的性质相对比较稳定

解析 中和胶体粒子的电性能够使胶体聚沉,如净电除尘器吸附带电的飘尘,而使之聚沉除去,A项正确;Fe(OH)3胶体呈红褐色,FeCl3溶液呈棕黄色,因此可以从颜色上区分,C项错误;由于同种电荷的静电排斥作用,胶体相对比较稳定,D项正确。

答案 C

7.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粒子直径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

解析 胶体、溶液、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nm,小于100nm,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直径小于1nm,其可透过半透膜和滤纸;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其不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形成的,而溶液中的小分子或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非常微弱,故无此现象;萃取是利用了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无关。

答案 C

8.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

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

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不变蓝

C.加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碘水变蓝

解析 Na2SO4溶液可以自由透过半透膜,淀粉属于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如果烧杯中检测不到淀粉,就说明半透膜没有破损。

答案 B

9.津冀地区遭遇三轮雾霾袭击,非常简洁的描述灰霾天气,就是“细粒子气溶胶离子在高湿度条件下引发的低能见度事件”。

气溶胶是胶体的一种,关于气溶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溶胶的分散剂是气体

B.根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可以将胶体分为9种

C.气溶胶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

D.胶体不能透过滤纸

解析 直径在1~100nm的微粒分散在气体中形成气溶胶,气溶胶的分散剂是气体,故A、C正确;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可以是气态、液态和固态,共有9种组合,所以可以将胶体分为9种,B正确;胶体可以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D错误。

答案 D

10.下列能用有关胶体的观点解释的现象是(  )

A.光线能透过CuSO4溶液

B.酚酞加入NaOH溶液中显红色

C.将一束强光通过蛋白质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通过溶解、过滤,可以除去食盐中的少量泥沙

解析 CuSO4溶液不属于胶体;蛋白质溶液为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粗盐中的泥沙不能透过滤纸,可用过滤法将其除去,与胶体无关。

答案 C

11.实验证明,聚沉能力主要取决于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越大,聚沉能力越大。

(1)向Fe(OH)3胶体中加入下列电解质时,其聚沉能力最强的为________(填序号)。

①NaCl ②FeCl3 ③K2SO4 ④Na3PO4

(2)为了把黏土溶胶(黏土胶体粒子带负电荷)变成较洁净的水,加入下列电解质时,________(填序号)效果最明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aCl2B.Al2(SO4)3

C.KClD.CuSO4

解析 

(1)Fe(OH)3胶粒带正电,阴离子可中和其电性使其聚沉,Cl-、SO

、PO

中,PO

所带电荷最多,其聚沉能力最强。

(2)加入带正电荷最多的阳离子,可使黏土溶胶聚沉效果最明显。

答案 

(1)④ 

(2)B Al3+所带正电荷数最多,使黏土溶胶聚沉效果最好

12.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及军事科学中。

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微粒直径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字母)。

A.能全部透过滤纸B.有丁达尔效应

C.所得液体呈胶状D.所得物质一定是悬浊液

(2)把淀粉溶液溶于沸水中,制成淀粉胶体,鉴别溶液和淀粉胶体可以利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淀粉胶体中加入氯化钠,并装入半透膜袋里,系紧袋口,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半透膜袋,向烧杯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其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该混合物属于胶体。

(2)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

(3)Na+和Cl-可以透过半透膜,滴加AgNO3溶液会生成白色AgCl沉淀。

答案 

(1)AB

(2)用一束可见光分别照射两种无色液体,从侧面可以看到有一条光亮通路的为淀粉胶体

(3)有白色沉淀

[能力练]

13.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Ⅰ:

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

步骤Ⅱ:

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即可制得Fe(OH)3胶体。

步骤Ⅲ:

取另一小烧杯也加入20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mL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

步骤Ⅳ:

取乙烧杯中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逐滴滴加一定量稀盐酸,边滴边振荡。

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Fe2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步骤Ⅰ中能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

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步骤Ⅱ中继续煮沸到什么程度?

能否一直加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步骤Ⅲ中哪个烧杯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据此现象可以区分哪两种分散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步骤Ⅳ中会产生怎样的现象?

为什么?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Fe(OH)3胶粒带正电荷,Al(OH)3胶粒也带正电荷,而H2SiO3胶粒带负电荷,则下列实验的现象分别是

①Fe(OH)3胶体和Al(OH)3胶体混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OH)3胶体和H2SiO3胶体混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Al(OH)3胶体能够净水,则Fe(OH)3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净水。

解析 Fe2O3是碱性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

铁盐能与碱反应生成F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