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新课改知识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和模拟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5909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8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新课改知识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和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新课改知识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和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新课改知识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和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新课改知识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和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新课改知识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和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新课改知识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和模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0页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新课改知识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和模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0页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新课改知识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和模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0页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新课改知识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和模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0页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新课改知识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和模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0页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新课改知识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和模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0页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新课改知识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和模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0页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新课改知识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和模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0页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新课改知识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和模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0页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新课改知识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和模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0页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新课改知识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和模拟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0页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新课改知识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和模拟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0页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新课改知识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和模拟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0页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新课改知识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和模拟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0页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新课改知识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和模拟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新课改知识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和模拟题.docx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新课改知识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和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新课改知识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和模拟题.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新课改知识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和模拟题.docx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教学法律法规新课改知识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和模拟题

教师招聘考试:

师德、教师法、教育法必考试题

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

”这种说法违反了——。

(B)

A、《学校管理条例》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这是师德教育的——。

(A)

A、“双赢”协作原则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

(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

(B)

A、三年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

A、1995年9月10日B、1994年1月1日

二、单选(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B、1995年9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B)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B、主席令

3、国家实行(A)制度:

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B、教师竞聘上岗

4、(A)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5、(A)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B、世界公民

三、双选题(5分)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AB)

A.宪法B.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B)。

A.学费B.杂费C.书费D.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CD)

A、耐心B、个性C、平等D、个体差异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

(CD)

A、靠教师B、靠社会C、靠法制D、靠制度

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

(BC)

A、学历教育B、思想政治教育C、职业道德教育D、信息技术教育

四、多选题(5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

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

(ABCD)

A、教育方针B、政策C、法律法规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BCD)

A、“八荣八耻”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BCD)

A、共产主义B、爱国主义C、集体主义D、社会主义

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

————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

(ABC)

A、身份证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D、教材教法合格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ACD)

A、宪法B、教育法C、劳动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

五、简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

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答:

《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

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新课程知识

l、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

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

(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

(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

(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

(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

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

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

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

(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

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

(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

(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

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

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

(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

(2)开辟“自下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

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

(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

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l、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

(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

(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基础的。

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4、研究性学习:

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

教育教学知识是教师招聘考试必考内容之一,本篇为关于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中教育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

“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

2.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3.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

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4.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5.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发展。

6.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

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7.美国教育布鲁纳《教育过程》倡导“结构主义”“发现法”。

8.“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

生产劳动。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1.“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1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13.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1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15.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演学制。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葵卯学制。

16.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1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

18.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9.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中。

20.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

2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2.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3.教育过程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2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25.知识能力谁为主两种教育论:

形成教育论(能力为主)、实质教育论(知识为主)

26.《学记》中:

“学而等”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中:

“不陵节而施”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27.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方式。

28.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在清朝末年。

29.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

30.我国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31.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32.德国赫尔巴特的德育原则:

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33.马卡连柯提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34.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顺序,就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

35.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检查,特点是实践性。

36.课外校外教育特点是自愿、灵活、实践。

37.班主任是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

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组织培养班级体。

3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

形成正确的舆论。

4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

 

教师招聘试卷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等种要素。

A、教学环境B、教学方法C、教学手段D、教学目的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布鲁纳B、布卢姆C、桑代克D、斯金纳

3、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D、20世纪80年代以后

二、填空题:

2、20世纪八、九十年代教育心理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等四个方面。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符合学生心理的发展基本特征的是。

1、C2、A3、B4、D5、A

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平衡性D、差异性

2、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较短暂的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一时期称为。

A、关键期B、守恒期C、转折期D、过渡期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12~18岁阶段的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

A、主动性B、自我同一性C、勤奋感D、自主性

4、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场独立型B、辐合型C、发散型D场依存型

5、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最先成熟的是。

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自我检验

二、填空题:

1、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3、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并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

4、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

5、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6、韦克斯勒编制的智力量表,采用的智商是以同年龄组被试的总体平均数为标准确定的。

三、简答题:

l、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2、什么是心理发展?

青少年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四、论述题:

1、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联系实际谈谈该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l、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

他把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思维也开始萌芽。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

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但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l~15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能把握命题之间关系,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具有灵活性。

2、试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

(3)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

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该阶段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l、在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学习水平最高的是。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辨别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

2、下列不属于桑代克所提的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的是。

A、效果律B、巩固律C、练习律D、准备律

3、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的心理学家是。

A、苛勒B、布鲁纳C、奥苏贝尔D、巴甫洛夫

4、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A、有意义接受B、认知结构C、建构主义D、联结

二、填空题:

1、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产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种现象称为刺激泛化。

3、斯金纳认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操作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

4、加涅提出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包括信息流和控制结构。

5、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观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6、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三、简答题:

1、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将学习结果分成五种类型:

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2、简述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1)强化: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3)消退: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没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4)惩罚: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四、论述题:

1、试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谈谈其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1)学习观

布鲁纳认为: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2)教学观

布鲁纳强调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强调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包括: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