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射频无线通信的点阵显示屏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精品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9274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6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射频无线通信的点阵显示屏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基于射频无线通信的点阵显示屏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基于射频无线通信的点阵显示屏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基于射频无线通信的点阵显示屏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基于射频无线通信的点阵显示屏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基于射频无线通信的点阵显示屏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6页
基于射频无线通信的点阵显示屏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6页
基于射频无线通信的点阵显示屏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6页
基于射频无线通信的点阵显示屏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6页
基于射频无线通信的点阵显示屏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6页
基于射频无线通信的点阵显示屏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6页
基于射频无线通信的点阵显示屏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6页
基于射频无线通信的点阵显示屏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6页
基于射频无线通信的点阵显示屏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6页
基于射频无线通信的点阵显示屏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6页
基于射频无线通信的点阵显示屏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6页
基于射频无线通信的点阵显示屏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6页
基于射频无线通信的点阵显示屏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6页
基于射频无线通信的点阵显示屏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6页
基于射频无线通信的点阵显示屏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6页
亲,该文档总共1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射频无线通信的点阵显示屏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精品Word格式.docx

《基于射频无线通信的点阵显示屏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精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射频无线通信的点阵显示屏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精品Word格式.docx(1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射频无线通信的点阵显示屏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精品Word格式.docx

Keyword:

MCU;

LEDLatticeScreen;

RfWirelessTransmission;

RAM

1引言

LED点阵屏是由发光二极管按规律排列所组成的点阵显示屏幕,它可用来显示字符、图案等信息,具有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环境适应能力强、性能价格比高等特点,因此在信息显示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大型商场、车站、码头、地铁站以及各类办事窗口等越来越多的场所需要用LED点阵显示图形和汉字。

LED行业已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市场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LED显示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室内外需要进行服务内容和服务宗旨宣传的公众场所,例如户内外公共场所广告宣传、机场车站旅客引导信息、公交车辆报站系统、证券与银行信息显示、餐馆报价信息豆示、高速公路可变情报板、体育场馆比赛转播、楼宇灯饰、交通信号灯、景观照明等。

显然,LED显示已成为城市亮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LED点阵显示根据应用领域和要求不同可以分为很多种。

常见的是采用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LED点阵显示,显示的数据预先存储在ROM中,当程序运行时,单片机负责依序将ROM中存储的数据进行读取、传输和显示[1]。

这种方式优点在于廉价、现实简单,适用于显示字符少或显示画面不大的场合,并且很少更改显示内容。

但是当显示画面大,显示内容多且较复杂,光靠单片机处理不过来,或者希望能随时改变显示内容或画面时不方便,局限性很大。

并且目前多采用有线数据传输方式的LED点阵屏幕安装和更换位置不便,而采用公用无线收费网络的方式费用较高。

目前,生活中常见的LED显示屏都是采用单片机为控制核心,显示的数据预先存储在ROM中,当程序运行时,单片机负责依序将ROM中存储的数据进行读取、传输和显示。

这种方式优点在于廉价、现实简单,适用于显示字符较少并且很少更改显示内容的情况。

当显示画面大,显示内容多且较复杂,光靠单片机处理不过来,或者希望能随时改变显示内容或画面时不方便,局限性很大。

针对以上不足,本设计研究了由PC来控制点阵屏显示信息,基于射频无线通信技术传输信息的点阵屏显示系统。

本设计除了具有让LED显示终端进行文本显示的基本功能外,还区别于传统的有线方式传输显示信息,可以通过射频无线通信技术传输数据,解决了不能随时更改显示内容的问题,在成本增加不多的情况下解决了安装和更改位置不方便的问题,提高可移动性,也符合嵌入式系统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

2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通过对基于射频无线通信的点阵显示屏的分析,本设计所研究的无线LED点阵屏分为上位机和下位机两大部分。

上位机PC端负责显示信息的输入,用VB语言编写软件界面,制作一个可以输入显示信息并一键发送的可视化界面。

当输入文字信息后按确定发送键,VB将显示信息通过串口和无线发射模块发送出去。

下位机以STC89C51单片机为主控芯片,用于显示信息的接收和显示,CC1100模块接收上位机传输的显示信息,通过单片机在点阵屏上显示。

整个设计根据功能分为上位PC机管理模块、无线发射模块、无线接收模块、LED点阵显示模块组成,工作流程如图2-1所示。

上位机PC端用VisualBasic语言编写软件界面,用户可以直接输入显示信息,并确认发送显示。

显示信息数据通过串口通信传送到单片机,并通过无线发射模块CC1100发射出去,上位机管理模块是用户和该系统进行交流的平台。

下位机CC1100模块接收数据后通过单片机把数据存储到RAM中,并显示的点阵显示屏上。

无线发射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采用CC1100无线射频通信模块,这是一款集FSK/ASK/OOK/MSK支持实现信息包处理、数据缓冲、群发射、空闲信道评估、链接质量指示和无线唤醒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高性能模块,它可以采用曼彻斯特编码进行调制解调它的数据流,能降低误码率。

LED点阵显示模块采用16×

64像素LED点阵屏,能清晰的呈现各种汉字和符号,它由1024个发光二极管排列组合而成,抗冲击和抗震性能好,可靠性高,寿命长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领域。

3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核心器件介绍

3.1.1STC89C51系列单片机介绍

单片机是指一个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完整计算机系统,它集成了中央处理单元(MCU)、存储器(RAM/ROM)和各种I/O接口,具有一个完整计算机所需要的大部分部件。

本程序用到的单片机是STC89C51,它是标准的40引脚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芯片,引脚如图3-1所示。

1.单片机各引脚功能介绍:

(1)电源引脚

电源引脚接入单片机的工作电源

Vcc(40引脚):

接+5V电源。

Vss(20引脚):

接地。

(2)时钟引脚

XTAL1和XTAL2外接晶振引脚。

当使用芯片内部时钟时,此二引脚用于外接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

当使用外部时钟时,用于接外部时钟脉冲信号[2]。

(3)控制引脚

RST(9引脚):

复位信号输入端,当输入的信号连续2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时即为有效,用以完成单片机的复位初始化操作,当复位后程序计数器PC=0000H,即复位后将从程序存储器的0000H单元读取第一条指令码。

在单片机正常工作时,此引脚应为≤0.5V的低电平。

/Vpp(31引脚)外部程序存储器访问允许控制端,当

为高电平时,单片机读片内程序存储器(4KBFlash存储器),但在PC值超过0FFH时,将自动转向外部程序存储器中的程序。

/Vpp引脚为低电平时,对程序存储器的读操作只限定在外部程序存储器,地址为0000H-FFFFH,片内的4KBFlash程序存储器不起作用。

Vpp为该引脚的第二功能,为编程电压输入端。

对于89C52系列单片机,在对片内Flash固化编程时,加在Vpp引脚的编程电压为+5V或+12V。

/PROG(30引脚)

为低8位地址锁存允许信号,在系统扩展时,

的负跳沿用于控制把P0口的输出低8位地址送锁存器锁存起来,然后P0口再作为数据端口,以实现低位地址和数据的隔离,形成分时复用。

是高电平时,允许地址锁存信号,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

信号负跳变(即由正变负)将P0口上低8位地址信号送入锁存器[3]。

此外,单片机在运行时,

端一直有正脉冲信号输出,此频率为时钟振荡器频率fosc的1/6,(即6分频)。

该正脉冲信号可作为时钟源或定时信号使用。

但是要注意,每当89C51访问外部RAM时,要丢失一个

脉冲。

此时严格意义来说,用户不宜用

作为精确的时钟源或定时信号。

PROG为该引脚的第二功能,在对片内Flash存储器编程时,此引脚为编程脉冲的输入端

(29引脚)为外部程序存储器读选通信号,在单片机读外部ROM时,此引脚输出脉冲的负跳沿作为读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

此引脚接外部程序存储器的OE(输出允许)端,在访问外部RAM时,

信号无效。

归纳起来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内部ROM读取时,PSEN不动作;

外部ROM读取时,在每个机器周期会动作两次;

外部RAM读取时,两个PSEN脉冲被跳过不会输出;

外接ROM时,与ROM的OE脚相接。

(4)P0口为单片机的引脚32~引脚39,是漏极开路的双向I/O口,有两个功能:

当P0口用作地址/数据复用口时,相当于一个真正的双向口,用作与外部存储器的连接,输出低八位地址和输入输出八位数据;

当P0口用作通用I/O口时,由于需要片外接上拉电阻,端口不存在高阻抗状态,为一个准双向口,为保证引脚信号的正确读入,应首先向锁存器写入1。

单片机复位后,锁存器被置1;

当P0口由原来的输出状态转变为输入状态时,应首先置锁存器为1,方可执行输入操作。

(5)P1口为单片机的引脚1~引脚8,是专为用户使用的准双向I/O口,其内部有上拉电阻,可作为普通的I/O输入时,应先向端口的输出锁存器写入1。

P1口可驱动4个LS型TTL负载。

(6)P2口为单片机的引脚21~引脚28,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

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

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

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

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7)P3口为单片机的引脚10~引脚17,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有两个功能,作为准双向I/O使用,其内部有上拉电阻,还可以提供第二功能,由特殊寄存器来设置。

P3口的第二功能如表3-1所示。

表3-1P3口的第二功能

信道位

第二功能

说明

P3.0

RXD

串行口的输出

P3.1

TXD

串行口的输入

P3.2

外部中断0的中断请求输入

P3.3

外部中断1的中断请求输入

P3.4

T0

计数器0的计数输入

P3.5

T1

计数器1的计数输入

P3.6

外部数据存储器的写选通信号

P3.7

外部数据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

2.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介绍

(1)时钟电路

89C51单片机各功能部件的运行都以时钟控制信号为基准,有条不紊地一拍一拍地工作。

因此,时钟频率直接影响单片机的速度,时钟电路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单片机系统的稳定性。

STC89C51内部有一个用于构成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引脚RXD和TXD分别是此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时钟可以由内部方式产生或外部方式产生。

内部方式的时钟电路如图3-2(a)所示,在RXD和TXD引脚上外接定时元件,内部振荡器就产生自激振荡。

定时元件通常采用石英晶体和电容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

晶体振荡频率可以在1.2~12MHz之间选择,电容值在5~30pF之间选择,电容值的大小可对频率起微调的作用[4]。

外部方式的时钟电路如图3-2(b)所示,RXD接地,TXD接外部振荡器。

对外部振荡信号无特殊要求,只要求保证脉冲宽度,一般采用频率低于12MHz的方波信号。

片内时钟发生器把振荡频率两分频,产生一个两相时钟P1和P2,供单片机使用。

(a)内部方式时钟电路(b)外部方式时钟电路

图3-2时钟电路

(2)复位及复位电路

复位是单片机的初始化操作。

其主要功能是把PC初始化为0000H,使单片机从0000H单元开始执行程序。

当由于程序运行出错或操作错误使系统处于死锁状态时,需按复位键重新启动。

除PC之外,复位操作还对其他一些寄存器有影响,它们的复位状态如表3-2所示。

表3-2一些寄存器的复位状态

寄存器

复位状态

PC

0000H

TCON

00H

ACC

TL0

PSW

TH0

SP

07H

TL1

DPTR

TH1

P0-P3

FFH

SCON

IP

XX000000B

SBUF

不定

IE

0X000000B

PCON

0XXX0000B

TMOD

RST引脚是复位信号的输入端。

复位信号是高电平有效,其有效时间应持续24个振荡周期(即二个机器周期)以上。

若使用颇率为6MHz的晶振,则复位信号持续时间应超过4us才能完成复位操作。

产生复位信号的电路逻辑如图3-3所示。

图3-3复位信号的电路逻辑图

复位操作有上电自动复位相按键手动复位两种方式。

上电自动复位是通过外部复位电路的电容充电来实现的,其电路如图3-4(a)所示。

这佯,只要电源Vcc的上升时间不超过1ms,就可以实现自动上电复位,即接通电源就成了系统的复位初始化。

这时时钟频率选用6MHz,电容取22uF,电阻R取1KΩ。

按键手动复位有电平方式和脉冲方式两种。

电平复位是通过RST端经电阻与电源Vcc接通来实现。

其中,按键电平复位是通过使复位端经电阻与Vcc电源接通而实现的,其电路如图3-4(b)所示;

而按键脉冲复位则是利用RC微分电路产生的正脉冲来实现的,其电路如图3-4(c)所示。

(a)上电复位(b)按键电平复位(c)按键脉冲复位

图3-4复位电路

上述电路图中的电阻、电容参数适用于6MHz晶振,能保证复位信号高电平持续时间大于2个机器周期。

本系统的复位电路采用图3-4(a)上电复位方式。

89C51单片机功能如表3-3所示。

表3-3STC89C51主要功能

主要功能特性

性能介绍

兼容MCS51指令系统

8K可反复擦写FlashROM

32个双向I/O口

256x8bit内部RAM

3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中断

时钟频率0-24MHz

2个串行中断

可编程UART串行通道

2个外部中断源

共6个中断源

2个读写中断口线

3级加密位

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

软件设置睡眠和唤醒功能

3.1.2CC1100无线模块介绍

这是一款由美国TI公司的CC1100无线收发设计的一款高性能433M无线收发模块,设计旨在用于极低功耗RF应用。

其主要针对工业、科研和医疗以及470-510MHz和950-960MHz频带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

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针对日本ARIBSTD-T96标准和中国470-510MHz短距离通信设备的无线应用。

CC1100可支持固定数据包长度协议和可变数据包长度协议。

可变或固定数据包长度模式可用于长达255字节的数据包。

对更长的数据包而言,必须使用无长度限制的数据包模式。

在可变数据包长度模式下,通过同步字后面的第一个字节来配置数据包长度。

数据包长度被定义为有效负载数据,但不包括长度字节和可选CRC。

CC1100支持三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包过滤:

地址滤波,最大长度滤波和CRC滤波,最大限制的避免了错误代码的接收。

CC1100无线模块采用GFSK调制,工作在433.05-434.79M的国际通用ISM频段,最高调制速率可达500KBPS。

基于SPI接口方式,最少只需5个IO口即可,很方便于各种MCU连接[5]。

管脚定义如表3-4所示。

表3-4CC1100模块引脚表

管脚次序

管脚定义

功能描述

1

3.3V

电源输入(方形焊盘)

2

SI

SPI输入

3

SCK

SPI时钟

4

SO

SPI输出

5

GDO2

通用数据输出2

6

GND

接地

7

GDO0

通用数据输出0

8

CSN

SPI使能

模块大小40mm×

19mm,2.0mm间距的双排插针接口(注意:

万能版的孔间距为2.54mm,模块的引脚间距为2.00mm,需要使用2.54mm转2.00mm的杜邦线才能连接),使用外置弹簧天线设计,开阔地100K速率下,收发10个字节的数据量测试距离最远约300米左右。

CC1100性能优势明显,归纳为以下几点:

(1)工作频率433M符合国际通用ISM法规,430-464M宽频工作,满足多点通信和跳频通信需要。

(1)支持2FS,GFS和MSK调制方式。

(2)内置硬件CRC校验和点对多点通讯地址控制。

(3)快速启动时间,从休眠到RX或TX状态240uS。

(4)内置硬件CRC校验和点对多点通讯地址控制。

(5)低功耗,休眠状态时,电流仅为0.1uA。

(6)模块所有的IO口均加隔离电阻保护,静电防护和抗干扰能力更好。

CC1100属于高精度器件,使用时要格外注意,具体注意事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静电:

无线模块为静电敏感器件,使用时请注意静电防护,特别是在干燥的冬季尽量不用收去触摸模块上的器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2)电源:

无线模块推荐使用纹波小的直流电源,工作电压建议在3.3V工作。

模块的接地要稳定可靠,地线尽量靠近电源总地。

如使用开关电源的话,一定要加强退藕,以免开关电源的纹波和尖峰脉冲影响模块的工作特性。

(3)单片机:

如果模块工作在3.3V时,不考虑低功耗的话,可以直接和5V单片机系统连接,如果是连51系列的单片机P0口的话,请加10K的上拉电阻。

另模块的SPI速率最高能支持到10M,一般建议在1M或几百K的SPI速率即可。

(4)测试:

模块采用外置弹簧天线,此天线容易受外部线路影响,使用时,此天线底下和周围请不要走线路或摆放器件,可以的话最好完全悬空。

对433M,各种材质均有一定的影响,一般的塑料影响不大,如有金属物体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此时建议使用SMA馈线来外接SMA天线。

有关模块使用的芯片详细规格请参考TI公司的CC1101的DATASHEET。

CC1100无线模块应用范围非常广,控制处理、无线数据连接、遥测、小型无线网络;

车辆监控、防盗;

机器人控制,飞思卡尔智能车控制;

智能家庭、家居应用和无线传感、安全系统;

智能玩具;

无线抄表、门禁系统、小区传呼;

工业数据采集系统、生物信号采集、水文气象监控;

游戏无线控制器;

无线传感器、无线语音。

3.1.3点阵显示屏芯片介绍

1.74HC595芯片介绍

74HC595是具有8位移位寄存器、1个存储器和三态输出功能的芯片[6]。

其中,移位寄存器和存储器分别使用不同的时钟。

数据在SH-cp(11引脚)的上升沿输入到移位寄存器中,在ST-cp(12引脚)的上升沿输入到存储寄存器中去。

当两个时钟连在一起时,则移位寄存器会一直比存储寄存器早一个脉冲。

移位寄存器有一个串行移位输入端(14引脚Ds)、一个串行输出(9引脚

)和一个异步的低电平复位,存储寄存器有一个并行8位的,具备三态的总线输出,当使能端OE为低电平,存储寄存器的数据输出到总线。

74HC595引脚图如图3-5所示。

图3-574HC595引脚图

74HC595芯片总共14个引脚,是双列直插型封装。

各引脚功能如下表3-5所示:

表3-574HC595引脚功能图

引脚

功能

Q0-Q7

八位并行输出端

级联输出端,将它接下一个595的DS

D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