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5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9351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5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5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5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5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5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5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5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5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5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5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5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5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5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5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5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5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5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5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docx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5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5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5 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docx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5文言文分析综合练习

专题五 文言文分析综合

即时练

(计时:

45分钟 满分:

38分)

频考点20~21 文言文分析综合专练

一、(2015·山西省忻州一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家,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

时武惠妃宠幸倾后宫,生寿王清,诸子莫得为比,太子渐疏薄。

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惠妃德之,阴为内助,由是擢黄门侍郎。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

“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

”上不从。

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于是上罢九龄政事,以林甫兼中书令。

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绂、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

九龄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

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明召诸谏官谓曰:

“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

诸君不见立仗马乎?

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

悔之何及?

”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

自是谏争路绝矣。

李林甫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

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

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

好以甘言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

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

(取材于《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惠妃德之德:

感激

B.每奏对,常称旨称:

符合

C.各有常度度:

制度

D.百官迁除除:

贬官

解析 任命官职。

答案 D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李林甫为人阴险、玩弄权术的一组是(3分)(  )

①深结宦官及妃嫔家

②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

③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④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

⑤百官迁除,各有常度

⑥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②③⑤D.①④⑥

解析 ⑤写李林甫在官员队伍管理工作中安于常规,埋没人才,不是“为人阴险,玩弄权术”。

⑥从侧面表现李林甫玩弄权术的程度,不是“直接写”。

其他项,均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 A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林甫特意收买宦官和后宫嫔妃,刺探、揣测皇帝的心思,是为了自己能够“奏对称旨”,无所顾忌地行奸作佞。

B.为了尽快树立自己的个人权威,李林甫明目张胆地恐吓谏臣,使其缄口,企图在朝中形成万马齐喑的局面。

C.张九龄虽然以文学为玄宗所重,而且也看出了李林甫的险恶,但由于皇帝昏聩失察,终究不免为李林甫所陷害。

D.在李林甫的掌控下,朝中的许多才俊被束缚在难以发挥才智的职位上,而善于搞歪门邪道的人却能得到重用提拔。

解析 根据文意,“蔽塞人主视听”,使皇上耳目不聪,以便把持朝政,才是李林甫这样做的真正目的。

答案 B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

(1)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当时张九龄正凭借文学才能被皇上器重,李林甫虽然怨恨他,仍然违心地奉承他。

(被动1分,虽,虽然,1分,曲意,违心,1分,大意2分)

(2)凡受到(被)玄宗(皇上)优待的人,李林甫开始时总是(就)亲近结交他,等他的地位权势稍微接近自己时,就千方百计地(用计)除掉他。

(厚,优待、厚待,1分,逼,接近、靠近,1分,去,除掉,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吏部侍郎李林甫奸滑狡诈,与宦官以及后宫中的嫔妃交往甚密,让他们暗中伺察玄宗的行动,掌握了他的一举一动,因此每次上朝奏事,常符合玄宗的意图,深受玄宗的喜爱。

当时武惠妃在后宫的嫔妃中最受玄宗的宠爱,生了寿王李清,各位皇子不能和他相比,太子也渐渐被皇上疏远了。

李林甫于是托宦官告诉武惠妃说,自己愿意尽力保护寿王。

武惠妃听后十分感激他,就暗中为助,因此李林甫被升为黄门侍郎。

先前,玄宗想要任命李林甫为宰相,向中书令张九龄征求意见,张九龄回答说:

“宰相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陛下如果任命李林甫为宰相,恐怕以后要成为国家的祸患。

”玄宗不听。

当时张九龄因为有文学才能,正受到玄宗的器重,李林甫虽然怨恨他,但仍然违心奉承他。

这时玄宗做皇帝已有多年,生活逐渐奢侈腐化,懒于处理政事。

而张九龄遇到事情,不论大小(觉得有不对之处)都要与玄宗争论。

李林甫却善于窥伺玄宗的意图,日夜想着如何陷害中伤张九龄。

……于是玄宗罢张九龄政事。

任命李林甫兼任中书令。

玄宗即皇帝位以来,所任用的宰相中,姚崇善于沟通各方面的关系,宋璟执法严厉,张嘉贞重视吏治,张说善于写文章,李元绂与杜暹能够节俭治国,韩休与张九龄个性直率,这些人都有所长。

张九龄因罪被罢相之后,朝廷中的百官从此都明哲保身,没有人再敢于直言。

李林甫想要堵塞住玄宗的视听,就把谏官们召来明确地告诉他们说:

“现在有贤明的君主在上,群臣顺从皇帝都顾不过来,哪里还用得着再多说什么?

你们难道没有看见那些立在正殿下面用于仪仗队列的马匹吗?

虽然吃的是三品等级的粮料,但如果要嘶鸣叫唤,就要被剔除出去,到那时后悔怎么来得及?

”补阙杜琎曾经向玄宗上书谈论政事,第二天就被贬为下邽县令。

从此玄宗的谏争之路断绝了。

李林甫严格地遵守各种规则,对于百官的升迁与任命,李林甫都按照固定的制度办事,虽然有的人有特殊的才能,也不免老死于难以发挥才智的职位上,而那些善于阿谀奉承搞歪门邪道的钻营者,却能够从其他门路得到打破常规的重用提拔。

李林甫的城府极深,人们难以摸透他的心思。

他善于当面奉承,而暗中陷害,从来不露声色。

凡受到玄宗优待的人,开始时李林甫总是亲近结交他,等他的地位权势稍微接近自己时,就千方百计地除掉他。

就算是那些老奸巨滑的官吏,也逃不脱他的手段。

二、(2015·辽宁省大连市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长孙俭,河南洛阳人也。

本名庆明。

俭少方正,有操行,状貌魁梧,神彩严肃,虽在私室,终日俨然。

性不妄交,非其同志,虽贵游造门,亦不与相见。

孝昌中,起家员外散骑侍郎,从尔朱天破陇右。

贺拔岳被害,太祖赴平凉,凡有经纶谋策,俭皆参预。

时西夏州仍未内属,而东魏遣许和为刺史,俭以信义招之,举州归附。

即以俭为西夏州刺史,总统三夏州。

时荆、襄初附,太祖表俭功绩尤美,宜委东南之任,授荆州刺史、东南道行台仆射。

所部郑县令泉璨为民所讼,推治获实。

俭即大集僚属而谓之曰:

“此由刺史教诲不明,是我之愆,非泉璨之罪。

”遂于厅事前,肉袒自罚,舍璨不问。

于是属城肃励,莫敢犯法。

魏文帝玺书劳之。

荆蛮旧俗,少不敬长。

俭殷勤劝导,风俗大革。

务广耕桑,兼习武事,故得边境无虞,民安其业。

吏民表请为俭构清德楼,树碑刻颂,朝议许焉。

在州遂历七载。

征授大行台尚书,兼相府司马。

尝与群公侍坐于太祖。

及退,太祖谓左右曰:

“此公闲雅,孤每与语,尝肃然畏敬,恐有所失。

”他日,太祖谓俭曰:

“名实理须相称,尚书既志安贫素,可改名俭,以彰雅操。

及梁元帝嗣位于江陵,外敦邻睦,内怀异计。

俭密启太祖,陈攻取之谋。

于是征俭入朝,问其经略,对答自若,太祖深然之。

乃谓俭曰:

“如公之言,吾取之晚矣。

”令俭还州,密为之备。

寻令柱国、燕公于谨总戎众伐江陵。

事平,以俭元谋,赏奴婢三百口。

尝诣阙奏事,时值大雪,遂立于雪中待报,自旦达暮,竟无惰容。

其奉公勤至,皆此类也。

天和三年,以疾还京。

为夏州总管,薨,遗启,请葬于太祖陵侧,并以所赐之宅还官。

诏皆从之。

追封郐公。

荆民仪同、赵超等七百人,感俭遗爱,诣阙请为俭立庙树碑,诏许之。

建德四年,诏曰:

“昔叔敖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方今,无惭曩①哲。

而有司未达大体,遽以其第即便给外。

今还其妻子。

”子隆。

(选自《周书·列传第十八》,有删改)

注:

曩(nǎnɡ):

先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事平,以俭元谋 元:

开始

B.举州归附 举:

发动

C.以古方今,无惭曩哲 方:

比较

D.是我之愆,非泉璨之罪 愆:

过失

解析 举:

全部。

答案 B

6.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直接表现长孙俭能力出众的一组是(3分)(  )

①吏民表请为俭构清德楼,树碑刻颂,朝议许焉。

②于是属城肃励,莫敢犯法。

 ③此公闲雅,孤每与语,尝肃然畏敬,恐有所失。

 ④凡有经纶谋策,俭皆参预。

 ⑤俭以信义招之,举州归附。

 ⑥于是征俭入朝,问其经略,对答自若,太祖深然之。

A.①③⑥B.②③④

C.④⑤⑥D.①④⑤

解析 ①“吏民表请为俭构清德楼,树碑刻颂,朝议许焉”为侧面;②“于是属城肃励,莫敢犯法”是其举措的效果和作用,属于侧面描写;③“此公闲雅,孤每与语,尝肃然畏敬,恐有所失”是太祖皇帝对长孙俭的评价。

答案 C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长孙俭年少时就品行端正,行为庄严谨慎,平日保持恭敬庄重的态度,更从不与人胡乱结交。

孝昌年间,他被从家中起用担任员外散骑侍郎。

B.百姓状告长孙俭的部下泉璨,后经审问查证情况属实,他立即召集部属并且宣布罪不在泉璨,而源于自己的失职,并且肉袒自罚,来警戒众人。

C.长孙俭曾和众位大臣侍坐于太祖皇帝,太祖对长孙俭的进退举止十分满意,但是认为他的名字不好,所以赐他名为“俭”,来彰显他的高雅情操。

D.长孙俭后来因病回京,不久病逝。

在他的遗书中请求皇帝同意自己葬于太祖皇帝陵墓之侧,并且将所赐的府第归还给朝廷。

解析 太祖皇帝确实建议长孙俭改名“俭”字,但并没有认为他的名字不好,而是希望名与实相符合,来彰显他的德行。

答案 C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俭殷勤劝导,风俗大革。

务广耕桑,兼习武事,故得边境无虞,民安其业。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诣阙奏事,时值大雪,遂立于雪中待报,自旦达暮,竟无惰容。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长孙俭反复地规劝开导,民风民俗大为改观。

百姓都致力于农桑,闲暇时还兼习武功,所以边境没有忧患(即太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

(“殷勤劝导”“大革”“无虞”各1分,句子通畅2分)

(2)(长孙俭)曾经进京禀奏相关事宜,当时正值天降大雪,于是立于雪地中等待回复,从早上一直等到了晚上,始终没有萎靡不振的神情。

(“诣阙”“待报”“竟”各1分,句子通畅2分)

参考译文

长孙俭,河南洛阳人。

原名叫庆明。

长孙俭年少时行为品行端正无邪,有操守和高洁的品行,身材高大魁梧,神情严肃,即使在内室,(也是)整日保持恭敬庄重的态度,生性谨慎不胡乱与人结交,只要不是和自己有共同志向的人,即使是王公贵族登门拜访,他也不会见。

孝昌年间,从家中被启用担任了员外散骑侍郎的职务,跟随尔朱天攻占陇西。

贺拔岳被杀害,太祖皇帝亲赴平凉,凡是与制定谋划国家大事有关的事情,长孙俭都参与其间。

当时西夏州还未归属朝廷。

而东魏派遣(任命)许和为刺史,长孙俭用诚信和大义招纳他,许和于是率部归顺朝廷。

朝廷就让长孙俭担任西夏州的刺史,统一管理三夏州的事务。

当时,荆州,襄阳刚刚归附朝廷,太祖表彰长孙俭的功劳,对他赞许有加,认为应该将东南重任交付于他。

授予他荆州刺史、东南道行台仆射的官职。

长孙俭部属郑县县令泉璨被老百姓所告,经过调查审问,证实泉璨确实有罪。

长孙俭就召集所有的官僚部属对他们说:

“这样的事情发生是因为刺史教导的不够明确,是我的过错,并非是泉璨之错误。

”于是就在厅堂前,肉袒谢罪,来惩罚自己,放过了泉璨,不去追问他的罪责。

于是他管辖的地区整饬有法度,没有人违法乱纪。

魏文帝亲下诏书慰问他。

荆州蛮夷之地,那里旧有的风俗,晚辈不尊敬长辈。

长孙俭反复地规劝开导,民风民俗大为改观。

百姓都致力于农桑,闲暇时还兼习武功,所以边境太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

当地的官吏和百姓上表朝廷请求为长孙俭建造清德楼,立碑刻颂功德,朝廷商议之后,答应了这个请求。

在荆州任职七年。

曾经与众王公大臣在太祖面前侍坐谈话。

等到告退的时候,太祖对身边的人说:

“(长孙俭)这个人举止情趣娴静文雅,我每次和他说话,都严正恭敬,担心有所失误。

”后来有一天,太祖对长孙俭说:

“名字和事迹理应相称,尚书你的志向既然是安于清贫、寒素,那么可以改名叫做俭,来彰显你高雅的节操。

等到梁元帝在江陵继承帝位,对外表现敦厚,于邻国和睦,对内心怀不轨的图谋。

长孙俭暗地里密报太祖,陈述攻取的谋略。

于是朝廷征召长孙俭入朝,皇帝详细地询问他的计划和打算,应答从容,太祖皇帝听后,对他的看法非常认同,于是对长孙俭说:

“正像你所说的,我夺取江汉太晚了。

”于是命长孙俭返回荆州,秘密准备。

不久命令柱国、燕公于谨总领军队讨伐江陵。

平定之后,因为长孙俭是最早的出谋划策者,于是赏赐他奴婢三百人。

长孙俭曾经进京禀奏相关事宜,当时正值天降大雪,于是立于雪地中等待回复,从早上一直等到了晚上,始终没有萎靡不振的神情。

他对于公家的事情勤奋认真,都类似这样的情形。

天和三年,因为疾病回到了京城。

担任夏州总管,死后遗文上表世宗皇帝,请求葬于太祖皇帝的陵墓之侧,并且将所赐的府宅归还朝廷。

皇帝下诏都依从了他的请求。

追封他为郐公。

荆州百姓仪同赵超等七百人,被长孙俭的恩情、德行所感动,进京请求为长孙俭建庙立碑。

朝廷下诏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建德四年,朝廷下诏说:

“昔日孙叔敖和萧何都是忠心不二的贤臣,不为地位钱财所动,拿古代的人和长孙俭相比,他一点都不输于先哲。

而相关部门不识大体,很快拿长孙俭的府第给了别人。

现在将它赐还给他的妻子儿女。

”子孙后代人丁兴。

专题五 文言文分析综合

纠错练

(计时:

45分钟 满分:

38分)

一、(2015·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9分)

王浚,字士治,弘农湖人也。

家世二千石。

浚博涉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

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

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

人或谓之何太过,浚曰:

“吾欲使容长戟幡旗。

”众咸笑之,浚曰:

“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州郡辟河东从事。

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

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

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

女指浚告母,邈遂妻之。

后参征南军事,羊祜深知待之。

祜兄子暨白祜:

“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祜曰:

“浚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

”转车骑从事中郎,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除巴郡太守。

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

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

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浚为益州刺史。

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

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

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

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武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

浚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

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

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

舟楫之盛,自古未有。

浚造船于蜀,其木杮蔽江而下。

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时朝议咸谏伐吴,浚乃上疏曰:

“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

且观时运,宜速征伐。

若今不伐,天变难预。

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

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

”帝深纳焉。

(节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浚博涉坟典,美姿貌典:

典籍

B.皆望风自引而去去:

离开

C.郡边吴境,兵士苦役苦:

艰苦

D.三者一乖,则难图也乖:

违背,不一致

解析 苦,意动用法,以……为苦。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浚“恢廓有大志”的一组是(3分)(  )

①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 ②吾欲使容长戟幡旗 ③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 ④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⑤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⑥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

且观时运,宜速征伐

A.①④⑤B.②③⑥

C.①③⑤D.②④⑥

解析 ①是说王浚不注重个人品行的锻造;③是别人对王浚的评价;⑤是说王浚被任命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州事。

答案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浚任巴郡太守,严明法令,对生育的人实行休整并免除徭役,被保全成活的婴儿有数千人,就任益州刺史后,将盗贼张弘绳之以法,深得百姓爱戴。

B.王浚就任益州刺史后,大造连舫大船,舟船规模很大,前所未有。

王浚用木材建城,树起高台,有通向四方的大门,城上可以骑马往来。

C.王浚后来变得开通豁达,州郡征召他为河东从事,官吏中那些不廉洁的人,听到消息后,都自行离去,刺史徐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D.武帝谋划伐吴,朝廷百官都劝阻皇帝讨伐吴国,王浚力排众议,上书皇帝分析利弊得失,皇帝非常同意其看法。

解析 “用木材建城”错,是在船的四周以木栅为城,“城上可以骑马往来”错,从上下文看,应是船上可以骑马往来。

答案 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每句5分)

(1)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得分点:

“怀”“辑”“威信”“徼”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得分点:

“令”“卒”“更”“强”各1分,句意通顺1分。

答案 

(1)怀柔安抚招来的不同习俗的人,并用威严信用待人,异族境外,大多前来归顺投降。

(2)假如孙皓突然死了,更换了贤明的国君,文官武将各有了合适的位置,那么吴国就变成强敌了。

参考译文

王浚,字士治,是弘农湖人,家中世代为二千石。

王浚博通典籍,姿貌俊美,但不注意修养品行博取名声,不被乡里人称道。

稍后才改变志节,爽朗旷达,恢宏有大志。

曾经修建宅第,在门前开了一条数十步宽的路。

有人对他说路太宽有何用,王浚说:

“我打算使路上能容纳长戟幡旗的仪仗。

”众人都笑他,王浚说:

“陈胜说过,燕雀哪能知道鸿鹄的大志呢?

”州郡征召王浚为河东从事。

一些不廉洁的官吏闻其到任,皆望风而去。

刺史燕国人徐邈有个才貌俱全的女儿,因选择夫婿而未嫁。

徐邈便大会同僚佐吏,令女儿在内观看,女儿看中了王浚,并指着告诉了母亲,徐邈便把女儿嫁给了王浚。

后为征南将军参军,羊祜以深交知己待他。

羊祜的侄子羊暨对羊祜说:

“王浚为人志向太高,奢侈不节,不可单独担当大事,对他应该有所抑制。

”羊祜说:

“王浚有大才,将要实现他的愿望,是可以任用的。

”后转为车骑将军从事中郎,有见识的人认为羊祜可算是善于荐贤的人了。

后任巴郡太守,此郡与吴国接壤,兵士苦于战争徭役,生了男孩多不愿养育。

王浚制定了严格的法规条款,减轻徭役课税,生育者都可免除徭役,被保全成活的婴儿有数千人。

不久盗贼张弘杀了益州刺史皇甫晏,朝廷迁王浚为益州刺史。

王浚设下计谋,将张弘等贼人全部杀掉,因功封关内侯。

王浚在任,怀柔安抚招来的不同习俗的人,并用威严信用待人,当地各族百姓,多来归附。

王浚被拜为右卫将军、大司农。

车骑将军羊祜一向知道王浚奇略过人,便密上表章,请仍留王浚于益州。

于是复任王浚为益州刺史。

晋武帝谋划灭吴,下诏让王浚修造舟舰,王浚造连舫大船,方一百二十步,每艘可装载二千余人。

大船周边以木栅为城,修城楼望台,有四道门出入,船上可以来往驰马。

又在船头画上鹢首怪兽,以恐吓江神,船舰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自古未有。

王浚在蜀地造船,削下的碎木片浮满江面,顺流漂下。

不久晋武帝拜王浚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当时朝中大臣对伐吴纷纷议论谏阻,王浚给皇帝上疏说:

“臣多次查访研究吴楚的情况,孙皓荒淫凶暴,荆扬一带无论贤愚,没有不怨恨的,观察目前形势,应从速伐吴。

今日不伐,形势变化不可预测。

如果孙皓突然死去,吴人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人尽其才,则吴国就成了我们的强敌。

再者,臣造船已经七年,船日渐腐朽损坏,另外臣年已七十,死期临近。

以上三事如不遂人愿,伐吴更加困难。

诚恳希望陛下不要失去良机。

”武帝内心同意王浚的意见。

二、(2015·宁夏银川一中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梁冀字伯卓。

为人鸢肩豺目,洞精党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

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永和元年,拜河南尹。

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商以让冀,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而恐商知之,乃推疑于放之怨仇,请以放弟禹为洛阳令,使捕之,尽灭其宗亲、宾客百余人。

商薨未及葬,顺帝乃拜冀为大将军,弟侍中不疑为河南尹。

质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

“此跋扈将军也。

”冀闻,深恶之,遂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

复立桓帝,而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语在《李固传》。

冀用寿①言,多斥夺诸梁在位者,外以谦让,而实崇孙氏宗亲。

冒名而为侍中、卿、校尉、郡守、长吏者十余人,皆贪叨凶淫,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

扶风人士孙奋居富而性吝,冀因以马乘遗之,从贷钱五千万,奋以三千万与之,冀大怒,乃告郡县,认奋母为其守臧婢,云盗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奋兄弟,死于狱中,悉没资财亿七千余万。

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会公卿,共议其礼。

于是有司奏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

冀犹以所奏礼薄,意不悦。

专擅威柄,凶恣日积,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不疑好经书,善待士。

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

不疑自耻兄弟有隙,遂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

冀不欲令与宾客交通,阴使人变服至门,记往来者。

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初除,过谒不疑,冀讽州郡以它事陷之,皆髡笞徙朔方。

融自刺不殊,明遂死于路。

延熹元年,太史令陈授因小黄门徐璜,陈灾异日食之变,咎在大将军。

冀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

帝由此发怒。

收冀财货,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税租之半。

(节选自《后汉书·梁统列传》)

注:

①寿:

孙寿,梁冀的妻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裁能书计裁:

通“才”,仅仅

B.商以让冀让:

退让

C.融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