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汇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9671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6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汇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汇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汇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汇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汇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汇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汇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汇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汇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汇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汇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汇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汇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汇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汇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汇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汇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汇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汇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高二年级联合考试

化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一节。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Ca40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开发和利用应遵循社会可持续发展原则。

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

①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②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③开发利用太阳能

④提高煤的开采技术水平,推广火力发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过程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中和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主要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B.待温度计读数不再变化时记录读数

C.酸与碱混合时越慢越好

D.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时应上下轻轻拉动

3.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的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速率

B.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是放热反应

C.1molNa与O2分别在常温和点燃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相等

D.化学反应未必伴随能量变化

4.已知化学反应A2(g)+B2(g)

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H=+(b-a)kJ·mol1

B.形成2molA—B键,吸收bkJ能量

C.该反应的活化能为akJ·mol-1

D.断裂1molA—A键与断裂1molB—B键的键能相等,均吸收akJ能量

5.已知100mL0.8mol·L-1盐酸分别与8g块状碳酸钙(M)和4g粉末状碳酸钙(N)反应,下列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6.已知某些燃料的燃烧热ΔH的数据如下:

燃料

甲醇

氢气

乙烷

一氧化碳

ΔH(kJ·mol1)

—726.51

一285.8

一1559.8

一283

上述燃料中,热值(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最小的是

A甲醇B.氢气C.乙烷D.一氧化碳

7.已知反应S2O82-(aq)+2I-(aq)

2SO42-(aq)+I2(aq),若往该溶液中加入含Fe3+的某溶

液,反应机理:

①2Fe3+(aq)+2I-(aq)

I2(aq)+2Fe2+(aq)②2Fe2+(aq)+S2O82-(aq)

2Fe3+(aq)+2SO42-(aq)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增大S2O82-浓度或I-浓度,反应①、反应②的反应速率均加快

B.Fe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因为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活化能小,所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D.往该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适当升温,蓝色加深

8.往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X(g)和amolY(g)发生反应:

nX(g)+3Y(g)

R(g)+

2Q(g)。

达平衡时测得生成0.125molR.此时X的转化率为25%,则n值为

A.4B.3C.2D.1

9.下列叙述中可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氯水中加入少量CaCO3,溶液漂白性增强

B.对反应H2(g)+I2(g)

2HI(g)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C.向反应2H2O2=2H2O+O2↑的体系中加入MnO2,反应速率加快

D.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ΔH<0,工业上在500℃下进行该反应

10.已知反应2X(g)+Y(g)

3Z(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各关系式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v正(X)=2v正(Y)B.2v逆(X)=3v逆(Z)

C.V正(Y)=3v逆(Z)D.v正(X)=2v逆(Y)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已知反应2NO2(g)

N2O4(g)ΔH<0,N2O4的体积百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平衡常数值:

Kb

B.T1温度下,若由a点达到平衡,可以采取减小压强的方法

C.d点:

v正

D.从b点变为c点,只要增加NO2的物质的量

12.已知某可逆反应aA(g)+bB(g)

pC(g)+qD(g)ΔH=QkJ·mol-1,生成物C的物质

的量百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T2Q>0B.T1

C.P1>P2a+bp+q

13.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CHO(g)+H2(g)

CH3OH(g)ΔH=-85.2kJ·mol-1,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14.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N2和4molH2发生反应N2(g)+

3H2(g)

2NH3(g),30s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容器体积仍为5L,测得N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NH3浓度变化表示0~30s内的反应速率,则v=0.8mol·L-1·s-1

B.通过改变体积增大压强,NH3的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

C.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4

D.若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该反应已达到平衡

15.已知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3H2(g)+N2(g)

2NH3(g)ΔH<0,t1时刻反应达到

平衡,t2时刻改变某条件,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B.过程I与过程II达到平衡后,平衡常数相等

C.过程I与过程II达到平衡后,N2的转化率:

I

D.若断裂3molH—H键的同时形成6molN—H键,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够自动进行的过程称为自发过程

B.固体的溶解过程只与焓变有关,与熵变无关

C.温度、压强一定时,焓因素和熵因素共同决定一个化学反应的方向

D.

非自发过程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变为自发过程

17.已知SO2的催化氧化是硫酸工业中的重要反应:

2SO2(g)+O2(g)

2SO3(g)ΔH<0。

S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L、X代表压强或温度(若L代表压强,X就代表温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L代表温度,且L1>L2B.X代表温度,且Ka.=Kb

C.X代表压强,且Ka=KbD.L代表压强,且L1>L2

18.常温下,NaOH溶液滴定亚硫酸氢钾(亚硫酸的Ka1=1.2×10-2,Ka2=6.3×10-8)溶液,滴定

过程中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点的混合溶液pH不可能为7

B.离子浓度和种类会影响溶液的导电能力

C.c点的混合溶液中,c(OH-)>c(Na+)>c(K+)

D.由a点到b点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3-+OH-=H2O+SO32-

19.常温下,向20ml.0.01mol·L-1甲胺(CH3NH2)溶液中滴加0.10mol·L-1的盐酸,混合溶液的pH[已知pH=一lgc(H+)]与微粒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

甲胺在水中发生反应CH3NH2+H2O

CH3NH3++OH-K=1×10-4,则图中横坐标x的值为

A.0B.1C.4D.10

20.已知醋酸溶液中存在平衡CH3COOH

CH3COO-+H+,为使溶液中

的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加Zn粉②加少量同浓度的醋酸溶液③加少量CH3COONa④加少量浓盐酸⑤加水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⑤D.①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1.(10分)

(1)已知①CO(g)+

O2(g)=CO2(g)ΔH1=-283kJ·mol-1,

②C(s)+

O2(g)=CO(g)ΔH2=-110kJ·mol-1,则碳的燃烧热ΔH=__。

(2)工业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ΔH=-92.4kJ·mol-1;已

知N≡N键的键能是948.9kJ·mol-1,H—H键的键能是436.0kJ·mol-1,则N—H键的键能是;向体系中加入2molN2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84.8kJ,原因是。

(3)已知某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则该反应为的(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2.(10分)三氯胺(NCl3)是一种饮用水级消毒剂,可由下列反应制备:

I.NH3(g)+3Cl3(g)

=NCl3(l)+3HCl(g)ΔH。

(1)已知2NH3(g)+3Cl2(g)=N2(g)+6HCl(g)ΔH1,N2(g)+3Cl2(g)=2NCl3

(1)ΔH2,

则ΔH=.(用含ΔH1和ΔH2的代数式表示)。

(2)向容积均为2L的甲、乙两个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4molNH3和4molCl2,均

发生反应I,测得两容器中n(Cl2)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40

80

120

160

容器甲(T1)

4.0

3.0

2.2

1.6

1.6

容器乙(T2)

4.0

2.9

2.0

2.0

2.0

①0~80min内,容器甲中v(NH3)=。

②反应I的ΔH____(填“>”或“<”)0,原因是。

③关于反应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内

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平衡后,加入一定量的NCl3

(1),平衡逆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按原投料比再充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再次平衡后NH3的转化率增大

23.(8分)SO2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也是合成硫酸的原料。

I.在体积为5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SO2和足量的炭粉,发生反应C(s)+SO2(g)

S(g)+CO2(g)。

测得不同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S的物质的量与温

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850℃时,反应经过11min到达A点,测得容器内总压强为p0,则A点的化学平衡

常数K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浓度,平衡分压=总压×物质的量

分数)。

(3)A点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1.0molSO2和1.0molCO2,则平衡向

(填“正反应方向”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II.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把4体积的SO2和2体积的O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SO2(g)+O2(g)

2SO3(g)ΔH<0.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的体积为5

体积。

(4)保持上述反应温度和压强不变,设a、b、c分别表示加入的SO2、O2和SO3的体积数,

如果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各物质的量仍与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

若起始时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是。

24.(10分)25℃时,两种常见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Ka1

Ka2

H2SO3

1.3×10-2

6.3×10-8

H2CO3

4.2×10-7

5.6×10-11

(1)①HCO3-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通过改变外界条件可以使K值发生变化,则使K值增大需改变的条件是。

②向Na2SO3溶液中通入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已知HnA为n元弱酸。

①写出HnA与足量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HnA的电离方程式为(写第一步电离)。

25.(12分)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其中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是造成因之一。

消除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有多种方法。

(1)用活性炭还原法可以处理氮氧化物。

某研究小组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

性炭和NO,发生反应:

C(s)+2NO(g)

N2(g)+CO2(g)ΔH=akJ·mol-1。

在T℃

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

时间/min

浓度/mol·L-1

0

10

20

30

40

50

NO

1.00

0.58

0.40

0.40

0.48

0.48

N2

0

0.21

0.30

0.30

0.36

0.36

CO2

0

0.21

0.30

0.30

0.36

0.36

①10~20min内,NO的平均反应速率v(NO)=。

②30min后升高温度,再次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5:

3:

3.则a

(填“>”“=”或“<”)0。

③30min后,只改变某一反应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

条件可能是_(填字母)。

A.通入一定量的NO

B.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C.降低温度

(2)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技术(SCR)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

反应

原理如图所示。

已知c(NO2):

c(NO)=1:

1时,脱氮效果最佳。

若生成1molN2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bkJ,此时对应的脱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减少NOx的排放,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耐高温试剂

Ag—ZSW一5为催化剂进行反应,测得NO转化为N2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所示。

①在

=1时,最佳温度应控制在左右。

②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K时,发现NO的转化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