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9751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管理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旅游管理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旅游管理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旅游管理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旅游管理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旅游管理建设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旅游管理建设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旅游管理建设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旅游管理建设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旅游管理建设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旅游管理建设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旅游管理建设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旅游管理建设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旅游管理建设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旅游管理建设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旅游管理建设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旅游管理建设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管理建设方案.docx

《旅游管理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管理建设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旅游管理建设方案.docx

旅游管理建设方案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方案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院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通知》精神,为提升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服务恩施州及鄂西旅游圈旅游产业发展的能力,结合本专业现有的建设基础,特制定本方案。

一、专业建设背景

(一)产业背景

恩施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东连礼宜昌,南接湖南湘西,西临重庆,北靠神农架,素有川鄂咽喉之称。

境内奇峰耸峙,峡谷纵横,洞穴密布,形成了许多神秘奇异、粗犷秀丽的自然景观,加之独特的丹霞地貌,第四纪冰川运动孑遗的原始珍稀植物群点缀期间,更使恩施山青水秀,犹如画屏,是休闲养生和山水观光的好去处。

恩施旅游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新世纪伊始,恩施旅游得到了高速发展,“旅游兴州”成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2008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大战略决策。

州委州政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把旅游业作为富民兴州的重要支柱产业进行培植的目标,明确了全州旅游产业定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意见》。

恩施州社会经济“十二五”发展纲要中提出了“着力培育生态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文化特色鲜明的‘绿色恩施州,土(家)苗风情园’,打造恩施清江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将恩施州建成全省旅游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的建设目标,恩施旅游产业迈入了一个“绿色繁荣、特色开发、可持续发展之路”。

截止到2011年5月,全州共有旅行社52家,星级饭店38家(其中四星级8家、三星级16家),星级农家乐479家,国家质量等级景区21家(其中5A级1家、4A级3家),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国家自然保护区3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国家非物质遗产9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个(恩施市、利川市),湖北旅游强县2个(巴东、咸丰)。

纳入首批创建湖北旅游名镇1家,湖北旅游名村创建村12家。

2010年,全州接待海内外旅客1031.85万人次,同比增长61.62%,入境游客30.65万人次,同比增长21.92%,累计外汇综合收入3308.2万美元,同比增长23.04%,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州生产总值的14.42%。

恩施旅游产业的发展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

可以预见,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乃至更长的时期,恩施将是湖北旅游产业最具发展力和必将高速发展的重点地区。

(二)人才需求

恩施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提出,到规划期末,将恩施建成“以震撼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为核心吸引物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以地质奇观观光、民族文化体验、生态休闲养生为主体的旅游产业聚集地”的发展目标。

到2015年,新增1—2个5A级景区,3—4个4A级景区,建成1个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强县达到5家以上,实现年游客接待量26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0亿元以上,旅游对州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超过20%,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旅游业真正成为恩施州兴州富民的支柱产业。

但目前恩施州旅游从业人员整体不足(从业人员未到6万人,持证导游截止到2011年5月仅683人,其中还有部分持证导游并未从事导游工作,饭店从业人员接受过1年以上专业训练的人员几乎为空白),受教育程度不高,受过专业培训教育的人数也比较少。

因此,近几年来旅游人才需求旺盛,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恩施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中指出:

“随着恩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人才离预期要求缺口巨大,而人才的专业化远远不够,旅游人才危机重重。

……恩施旅游业对于高素质、多能型旅游人才的需求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剧增,旅游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迫在眉睫……鼓励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扩大旅游专业招生规模,培养一批熟悉州情和本地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人才,切实解决恩施旅游人才发展的瓶颈问题……2015年,取得国家导游资格证的人数达到1300人以上”。

根据我们2009—2010年对恩施旅游人才的需求调查表明,恩施旅游产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2008—2009年沪蓉西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的相继建成通车,其旅游交通瓶颈得以解决,旅游出现了井喷式增长。

目前旅行社、星级饭店高速增加,旅游景区的设计与开发不断加速,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一线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已经在很大程度了影响到了恩施旅游的发展与旅游形象的建立。

以导游为例,为了缓解恩施导游不足的困难,恩施州旅游委2010年采取办理“讲解员证”的临时措施,现持有讲解员证的导游将近700人。

预计到2015年,在不考虑人才流动的条件下,仅导游人员每年亦需净增200人以上;计调、营销策划、旅行社经营管理等技能型人才更是紧缺,预计年需求量将在100人以上;旅游饭店服务与管理人才缺口更大,每年的需求人数均在200—400人,甚至更多。

根据恩施州旅游发展规划,结合恩施州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人才供不应求的现状,今后若干年内,旅游人才培养培训任务将十分繁重和艰巨,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恩施最重要的旅游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满足恩施旅游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既是办学方向,更是历史责任。

二、专业建设基础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于2000年开办(中职专业,2003年招收第一届高职专业,是恩施州率先开办旅游管理专业大中专院校),其专业开办的宗旨,就在于服务恩施地方民族经济与地方旅游产业发展。

通过近十多年的建设,我院依托坚实的产业、行业背景,良好的实践教学与产学合作平台,旅游管理专业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为地方旅游产业输送了大批急需专业人才,为全州旅游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旅游管理专业自2003年招收高职以来,在全州旅游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参与下,建立起了广泛的校企合作关系和“实境镶嵌,分段循环”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绩。

该专业现有在校生570余人,其中普通高职生223人,“一村一大”学生78人,中职生270人。

近几年来,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走校企合作之路,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在2009、2011年湖北省第七、八届导游大赛上,本专业学生均获得二等奖,为专业、学院及恩施州争得了荣誉。

本专业毕业生(含中职,下同)职业技能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就业率达100%。

本地就业率达到60%以上,历届毕业生已成为恩施州旅游企业一线经管、管理和服务的中坚力量。

旅游管理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4名,其中硕士研究生4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4人。

专任教师中“双师”教师达到90%以上。

整个团队中,聘请旅游主管部门领导、行业、企业专家组成了专业建设委员会,聘请校外基地或企业专家、技术骨干15人为兼职教师。

2010年,学院投入200多万元建设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中心(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共建设有导游、客房、餐饮、形体健身等9个实训室,1个生产性实训基地——教育旅行社;在州内外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践实训基地20多个,其中旅行社10家,景点景区8个,四星级以上酒店8家(其中州外4家)。

近几年来,专业办学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基本满足了学生实训和旅游行业人才培训的需要。

以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师资、资源为依托,在员工培训、资源开发、项目评审、产业调研等各方面积极为地方旅游产业服务,取得了良好成效,获得了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与企业的广泛好评。

依托旅游管理专业,“恩施州旅游从业人员培养培训基地”、恩施国家导游资格证考前培训基地,以及众多旅游企业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均建在我院。

经过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本专业近几年取得了如下主要成绩:

湖北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11年11月已接受教育厅组织的验收)、湖北省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已获得验收通过)、湖北省省级教学团队、“实境镶嵌,分段循环”的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湖北省政府“湖北省高等院校教学成果三等奖”,《导游业务》建成省级精品课程,《计调实务》等4门课程建成院级精品课程。

目前正在实施“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旅游管理专业)”、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发展目标

专业建设以服务“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试验区与恩施旅游产业发展为宗旨,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区域支柱产业服务能力为目标,不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创新政校企行多方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积极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对接,强化实践育人,努力探索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校企合作为途径,工学结合为突破点,强化学生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与恩施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相吻合的课程体系,构建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努力打造一支“双师”结构合理、业务技能与教学能力过硬的教学团队,以优良的设施、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较高的人才培养水平和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及恩施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恩施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企业服务、经营、管理第一线,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酒店服务与管理、旅行社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能胜任酒店服务、旅行社(景区)导游、旅行社计调、旅游产品营销以及旅游企业基层管理岗位的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四、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根据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基础,在建设期内,将围绕以下主要内容来完成建设任务。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十个衔接”

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探索和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境镶嵌,分段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中,注意做好“十个衔接”。

1、人才培养目标与恩施旅游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衔接

以恩施“旅游兴州”发展战略为依据,按照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与“恩施州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依据产业规划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同时开展恩施州推进专业与产业的衔接。

认真做好恩施州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人才现状与未来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企业各职业岗位对人才职业能力结构的调研与分析,以此确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深化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探索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恩施旅游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专业设置与恩施旅游产业发展对不同人才层次与类型的衔接

随着恩施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结构在调整和优化之中,产业升级与布局结构的调整速度在加快。

为满足恩施旅游产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一是根据对恩施州旅游人才需求调研的结果,分析恩施旅游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层次,以保持人才培养与产业对不同人才类型、层次的需求相适应。

二是走政、校、企、行合作之路,争取教育、旅游等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在恩施州职教集团的框架下,加强州内高职、中职的衔接,加强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与州内各中职学校在专业方向、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工学结合教材的有机衔接,努力探索高、中职之间联合培养与连接教育的模式与方式,共同为恩施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推进课程体系与工学结合教材衔接

按照企业“旅游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要高、知识面要宽、服务意识要强、专业技能要精”的要求,从分析主要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入手,分析职业岗位的能力与素质结构要求,构建与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实际相适应,具有一定区域旅游经济特色和民族文化背景,并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双证沟通的课程体系,并建立起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实施体系。

同时,为了更好地培养服务于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高端旅游技能型专门人才,主动与行业、企业一道,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发地方民族特色的优质校本教材或辅助教材。

在目前已经开发《导游业务》、《餐饮服务》工学结合教材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前厅客房服务》、《旅行社计调》、《旅游市场营销》等工学结合教材。

同时与企业一道开发恩施《饭店服务员培训手册》、《恩施民俗》等校本教材和特色教材。

4、民族文化传承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衔接

恩施是我国最年轻的一个自治州,厚重浓烈的民族文化赋予其旅游产业独特的魅力。

以服务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为己任的恩施职院旅游管理专业,承载着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

同时,将旅游灵魂的文化,熟知并运用到职业工作中,是高端旅游人才较高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这也是建设特色专业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来,我院旅游管理专业通过实施“民族文化素质教育‘十个一工程’”,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受到了旅游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的广泛好评。

在今后的建设期内,完善和继续实施“1441”的素质教育体系:

即1个工程:

民族文化素质教育“十个一工程”;4个平台:

社会服务、课外活动、技能竞赛、学生社团。

4个结合:

思品课教学与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结合,社会实践服务与服务意识养成结合,课外活动与职业素质培养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提高结合;1个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恩施的观念、服务恩施的能力。

努力探索将民族文化渗透到各课程的教学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让文化更好地为其职业服务,为恩施的旅游服务,让恩施的旅游专业更显其恩施民族区域的办学特色。

5、完善教学条件,推进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

建设期内,在现有实训教学条件的基础之上,增添设备和实训教学软件,增加实训项目,同时新建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规划设计等实训室2-3个,完善校内实训教学条件。

同时,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教师的说课比赛、优质课评比,以及多方面的教师执教能力培训,推动以职业岗位活动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课程设计,全面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提高高端旅游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6、改革考试制度,全面实施知识与技能衔接的考试考查方式

现有的考试评价方式存在考试方式单一,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考试评价方法比较片面,一般是单向和终结性的,这些考试考查方式方法不仅难以考查学生的职业能力,甚至导致教与学的目标不明确。

建设期内按照以能力为核心、考试与评价结合、多种考试考查方式结合、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结合的原则,全面改革对学生的考试制度,推行“知识+技能”的考试考查方式,建立真正全面、客观、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以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确立以能力评价为核心的人才质量评价观。

7、以能力为核心改革教学评价制度,完善相互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

根据学院“抓顶层系统设计,强过程质量监控,评人才培养质量,促专业内涵发展”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路,旅游管理专业探索和建立“4333”的教学评价制度,即四个方面——学校、用人单位、社会、家长;三支队伍——教师(含兼职教师)、学生、校外基地实习指导教师;三个层次——院、系、教研室;三个环节——课堂、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三个环节的教学评价制度,逐步形成和完善相互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

8、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专兼职教师队伍衔接

教学团队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建设期按照《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十二五”建设规划》的内容和要求,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1)建立青年教师培养管理制度,实施老带新、高带低的青年教师培养办法。

引进、补充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青年教师,强化教学研究活动。

(2)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需要,聘请企业专家型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

(3)鼓励教师企业挂职,参与社会实践,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咨询等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服务能力与教学水平,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9、主动争取主管部门与行业的指导,强化专业与行业的衔接

(1)主动争取行业主管部门对旅游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持,争取行业领导将我院旅游人才培养纳入工作与规划之中,争取行业主管对旅游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

建立有旅游行业主管、行业协会专家、企业领导和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研讨、论证和审议专业建设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

(2)通过年度报告等多种形式,在向行业主管部门报告人才培养工作的同时,积极争取专业办学与建设的有利条件、支持政策等。

(3)积极参与并全力支持行业、企业主办的旅游发展项目论证评审、饭店评星、新农村建设的旅游规划、大型旅游节庆等活动,密切专业的外部联系,增强团队建设活力,不断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4)利用专业的人才优势,积极建设“恩施州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努力打造高质量的“恩施州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恩施州国家导游资格证考前培训基地”等,进一步密切做好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对接。

10、加强校企、校校合作,推进恩施中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衔接

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同时,通过恩施州职教集团强化我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与全州各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合作与衔接。

按照合作、共享、发展、贡献的原则,与州内各职业学校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共享建设成果,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共商人才培养方案,推动州域内各学校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高区域内各学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共同为恩施旅游产业的发展服务。

(二)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五个对接”

1、加强专业建设与产业对接

一是了解和把握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并以此确定专业办学方向和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是鼓励教师、学生积极投身于恩施产业的发展中去,通过参与产业活动,如产业调研、产业政策的制订与讨论、产业发展的项目论证、项目策划与规划、重大产业活动等,了解产业发展状况,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同时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2、开展职业能力分析,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根据行业标准、职业岗位工作标准制订课程标准。

在导游业务、饭店服务、旅行社计调等核心技能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中,引入职业岗位标准与行业标准,增加区域产业和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教学内容。

按照学生为本、用人单位满意的理念,遵循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结合、课程开发与恩施旅游产业发展要求结合、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操守养成结合、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标准结合的原则,推进教学内容改革。

3、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职业工作过程对接

以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分析入手,把握履职工作能力、知识与技能要求,以此进行课程设计,并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从而将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结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原则实施教学过程。

4、实施“双证书”制度,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在实施“双证书”制度过程中,首先是制定“双证书”制度实施规范,将“双证书”制度的实施落在实处;二是在“双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教学直接选用考证教材,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教育直接结合;三是部分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选用考证教材(如导游执业规范),部分技能性强的课程通过参考考证要求与内容编写工学结合教材并使用(如导游业务);四是实训室建设紧密结合考证需要,如导游实训室建设中的景点(区)的选取将以国家导游资格证考核需要的景点(区)为主,兼顾其它教学需要,餐饮、客房、前厅等实训室建设亦是如此,从而推动和加强“双证书”制度的实施。

5、强化学生职业拓展能力训练和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在建设期内,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根据学生的基本意愿,开设职业拓展领域课程,以满足学生今后职业拓展的基本需要;二是围绕职业拓展增加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对今后职业发展多样性的要求;三是实施学风教育和文明修身“两项工程”,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习惯与自主学习能力;四是加强专业的优质课程建设,建设优质课程网站,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尽可能多的平台,以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需要。

(三)推进校校合作,探索人才系统培养制度与形式

加强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探索在恩施及鄂西旅游圈内不同层次之间旅游技能型人才培养相衔接的制度与形式。

一方面利用高职旅游教育的优质资源,支持和帮助中职旅游教育提高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探讨中、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等方面的衔接,实现高、中职各自的培养目标;三是对毗邻地区高、中职旅游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进行系统设计,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四是探讨中职教育向高职教育的延续方式与路径,推动高职招生制度的改革,实现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与贯通,更好地为地方旅游产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四)坚持服务恩施旅游产业的办学宗旨,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1、树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思想,积极服务恩施州地方经济建设,不断改善旅游专业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为地方及其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服务,获得社会和企业对学院专业建设的支持,实现校企结合的良性循环。

2、利用学院的人才优势,对恩施及其周边地区,乃至整个武陵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人才需求、产业协作、资源整合、营销策划、区域合作等多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在为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直接努力的同时,也为旅游专业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搭建稳固的平台。

3、利用学院旅游专业建设的物质条件和师资优势,努力建设好“恩施州旅游从业人员培养培训基地”、“国家导游资格证恩施考前培训基地”,积极开展旅游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培训教育,为恩施州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服务。

4、在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前提下,扩大办学规模,不断为地方及旅游企业输送高质量和充沛的旅游人力资源,为实现恩施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旅游人才培养目标而努力。

(五)建设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专业办学水平

1、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以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要求为目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并重,仿真训练与生产性实践条件建设并重,完善学生技能训练条件。

建设期内新建2—3个校内实训室,扩建6—7个校内实训室。

新建校外学生实践实习基地10个以上,使校外实践实习教学基地达到30家以上,州内外分布合理。

完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示范基地5个以上。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执教能力强的“双师”教学团队,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

1.5以上,培养6名骨干教师、2名专业带头人,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0%以上。

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加强青年老师培养,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

完善兼职教师队伍的培养管理办法,提高兼职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教学质量。

3、加强专业群建设。

在建设期内,以旅游管理专业为建设重点,兼顾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建设的需要,实现专业群内资源共享,不断提高专业群的办学水平。

同时根据恩施旅游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恩施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逐步开发开设和建设新专业,以更好地服务于恩施旅游产业发展。

4、加强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度,推进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开发为重点,以建设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为主要手段,以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特色教材为重点,开展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通过校企合作,努力将《导游业务》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争取在《餐饮服务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前厅客房服务》、《旅行社计调实务》等课程中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3门。

(六)改革人才质量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将学校对人才质量的评价与社会(用人单位)评价融合,推行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等相关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

五、改革的主要举措

1、改革办学体制、机制。

探索和建立以学校为主体、政府协调、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体制、机制。

努力探索和建立民族地区校企专业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模式、方式与机制。

2、探索和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