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工程地质解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9869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7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工程地质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3工程地质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3工程地质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3工程地质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3工程地质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3工程地质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3工程地质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3工程地质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3工程地质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3工程地质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3工程地质解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3工程地质解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3工程地质解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3工程地质解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3工程地质解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3工程地质解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3工程地质解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3工程地质解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3工程地质解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3工程地质解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工程地质解读.docx

《3工程地质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工程地质解读.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工程地质解读.docx

3工程地质解读

.1绪言

元江县5000吨金属镍矿生产建设项目,是大力发展元江县特色经济,促进元江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

作为该项目供水水源工程,是该项目成立的关键。

为此受云南锡业集团公司委托,玉溪市水电设计院与元江县水电设计院于2005年9月初对供水方案进行研究比选,拟选定在李仙江二级支流的车垤河干流小板壁村上游兴建一小<一>型水库,对草坝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处理后,从外区南溪河一级支流咪期河左、右两支箐引水进入草坝,两库联合调度对镍矿进行供水,方能满足5000吨镍矿生产用水要求。

同年9月中旬,两院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驻工地现场对供水方案进行勘查测量,同年11月20日完成野外勘测任务,共完成以下工程量见表3-1。

表3-1初设地勘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工作内容

完成项目

工程量

水文地质试验

原位测试

室内试验

注水(段)

压水(段)

标贯

触探

取样(组)

钻探

小板壁水库

6个

330.0m

11

55

5

3

钻孔水样1组

河水样1组

草坝水库

8个

329.6m

20

50

主坝竖井钻孔水样1组

坝体原状土样36组

坑探

111个

497.6m

防渗土料场土样扰动样21组,铁矿弃料场扰动土样4组

槽探

9条

1394.2m3

硐探

7条

129.8m

风化料场大样2组

料场查勘

3个防渗土料场,3个风化料场,1个块石料场,2个砂石骨料场,1个天然砂料场

通过本次勘查,基本查清了供水方案工程地质问题,并提供以下地质成果:

小板壁水库

⑴ 区域地质图1:

25000

⑵ 库区地形地质图1:

2000

⑶ 坝位地形地质图1:

1000

⑷ 大坝轴线工程地质剖面图1:

500

⑸ 顺河工程地质剖面图1:

500

⑹ 输水隧洞工程地质剖面图1:

500

⑺ 溢洪道工程地质剖面图1:

500

⑻ 建筑材料产地分布图1:

25000

⑼ 筑坝料场分布图1:

2000

⑽Ⅰ、Ⅱ号防渗土料场地形地质图 1:

2000(平面)、1:

1000(剖面)

⑾Ⅲ号防渗土料场地形地质图1:

2000(平面)、1:

1000(剖面)

⑿Ⅰ号风化料场地形地质图1:

2000(平面)、1:

1000(剖面)

⒀Ⅱ、Ⅲ号风化料场地形地质图1:

2000(平面)、1:

1000(剖面)

㈡草坝水库

⑴草坝水库综合平面地质图1:

2000

⑵主坝轴线工程地质剖面图1:

500

⑶主坝顺河工程地质剖面图1:

500

⑷主坝新建溢洪道工程地质剖面图1:

500

⑸主坝新建输水隧洞工程地质剖面图1:

500

⑹主坝原涵洞工程地质剖面图1:

250

⑺主坝原状样室内试验抗剪强度及压缩系数分布图1:

500

⑻主坝原状样室内试验颗粒组成及容重指标分布图1:

500

⑼副坝轴线工程地质剖面图1:

500

⑽副坝顺河工程地质剖面图1:

500

⑾副坝原状样室内试验抗剪强度及压缩系数分布图1:

500

⑿副坝原状样室内试验颗粒组成及容重指标分布图1:

500

㈢外区引水工程

⑴引水Ⅰ、Ⅱ坝轴线工程地质剖面图1:

500

⑵引水Ⅲ坝轴线工程地质剖面图1:

500

⑶引水渡槽工程地质剖面图1:

500

⑷引水隧洞工程地质剖面图1:

1000

⑸引水陡槽工程地质剖面图1:

1000

㈣工程地质报告

㈤附件:

元江县5000T镍矿水源工程试验成果

.2区域地质

.2.1区域地质概况

工程区区域上地处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东支中段,历经多次构造运动,构造形迹复杂,工程区位置上处于哀牢山深大断裂西侧,九甲~安定断裂F1、马虎洞断裂F2及影响带之上,安定向斜北东翼。

沿板壁河河床为九甲~安定断裂次级构造小板壁断层f1。

沿九甲~安定断裂为燕山期超基性侵入岩体,为长15.6km,宽0.4~1.92km岩墙。

因此以板壁河流为界,顺流左岸为志留系下统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右岸为超基性侵入岩,岩性为斜辉辉橄岩,蛇纹岩等,局部夹金属矿、石棉矿。

从整个河段右岸超基岩侵入岩的地表岩石观察,大部为散体碎块结构,岩体风化破碎,深度大、强度低、透水性大。

左岸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相对完整,工程特性较右岸好。

草坝水库及小板壁水库即位于其上。

F1与F2断层之间展布三迭系上统一碗水组上、下段,岩性为砾岩、砂砾岩夹泥岩,砂岩,上部灰岩。

燕山期超基性侵入岩,岩性为斜辉辉橄岩,蛇纹岩等,外区引水工程即位于其上(见区域地质图)。

区域内主要构造形迹特征简述如下:

⑴九甲~安定断裂F1

为长90km深大断裂,沿断裂带主要为超基性侵入岩体。

未侵入岩体的断裂带常见片理岩,糜棱岩,碎裂岩,挤压角砾岩及岩石破碎带等,断面多倾向北东,倾角近直立,局部倾角45°,为压扭性构造。

⑵马虎洞断裂F2

为长约30km断裂,沿断裂带常见片理岩,糜棱岩,碎裂岩,挤压角砾岩及岩石破碎带等,断面多倾向北东,倾角近直立,为压扭性构造。

⑶安定向斜

由三迭系上统路马组和一碗水组组成,轴部向西北端昂起,东南段延展幅度宽24km,岩层倾角40~60°,次级褶皱发育,受走向断裂的干扰破坏,地层重复而构造重叠、递错,使向斜支离破碎,残缺不全。

.2.2工程区地震动参数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

400万),设防标准为50年超越概率10%,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

工程按上述地震动参数设防。

.3小板壁水库工程地质

.3.1库区工程地质

⑴地层岩性

库区出露地层沿板壁河f1断层为界,顺流左岸为志留系下统,右岸为燕山期超基性侵入岩体,河床箐沟内分布第四系冲洪积层,两岸坡覆盖第四系残坡积层,各地层岩性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①、志留系下统(S1):

岩性为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厚层状。

沿库区左岸展布。

②、燕山期超基性侵入岩(∑):

岩性为斜辉辉橄岩,蛇纹岩,局部夹金属矿、石棉矿。

为深成岩,块状构造,沿库区右岸展布。

③、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

岩性为含粘土碎石,局部夹砂砾。

据河床钻孔揭露,最厚达9.5m左右。

分布于库区整个河道,箐沟及岸边缓坡阶地。

④、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

岩性为灰白、紫红、灰黑色粘土夹碎石,含碎石粉土。

据浅井揭露,最厚达6.0m左右,库区两岸边坡均有分布。

⑵地质构造

库区主要构造为沿河发育的f1小板壁河断层,该断层为九甲安定断裂次级构造,断层走向、性质两者大致相似。

该断层发育于大板壁至青岗之间,断层长约10km,走向北西,倾向北东70°~80°,倾角70°~80°。

据草坝水库ZK8揭露,该断裂铅直厚度约4.3m~7.9m,水平宽度经计算约3.0~4.0m。

断层带物质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及斜辉辉橄岩混杂的碎石角砾土。

断层性质为压扭性。

⑶库区水文地质条件

库区展布地层均可视为不透水层,库区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据含水层类型不同可分为两类:

①、志留系下统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及燕山期超基性侵入岩斜辉辉橄岩基岩裂隙含水层:

具上部岩石风化强烈,裂隙发育,透水性相对较大;下部岩石风化弱、裂隙不发育,透水性相对较小等特点。

但由于泥质粉砂岩与斜辉辉橄岩岩石抗风化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泥质粉砂岩抗风化能力强,岩石风化破碎带埋深浅,地下水位埋藏深;斜辉辉橄岩抗风化能力弱,岩石风化破碎带埋藏深,地下水位埋藏浅。

在整个库区右岸山坡不同高程均有泉水出露,而左岸只在切割较深的箐内有泉水出露。

②、第四系残坡积粘土夹碎石及第四系冲洪积含粘土碎石局部夹砂砾孔隙含水层:

具两者透水性均为较强透水~弱透水含水层特点。

⑷水库淤积

库区植被左岸较右岸发育。

左岸多为松树、灌木林;右岸为低矮茅草、小灌木丛等。

且右岸库区因山坡平缓开垦有大片荒地,水土流失右岸较左岸严重。

且右岸发育的几条冲沟两岸因地表岩石风化破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综合评定属中等。

据水文综合分析,水库侵蚀模数取2000吨/年,年淤沙量0.998吨/年,按50年使用期计,总淤积约37.0万m3。

因此,库区存在一定淤积。

保护好左岸现有植被,对库区料场、弃料场区及右岸荒地进行水土保持治理,并加强今后水库运行管理,严禁乱砍乱伐及开垦荒地,加强径流区植被范围保护是防止水库淤积过大,发挥水库长期效益的有效措施。

⑸库岸稳定

库区两岸地形坡度均较缓,近坝库岸局部较陡。

总体左岸地形坡度约25°~35°,植被发育。

右岸10°~20°,植被不发育;库区无高陡边坡。

左岸岩石为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厚层状,岩层走向与河流近直交,倾向下游,倾角70°~80°,岩层产状利岸坡稳定。

右岸斜辉辉橄岩,地表岩石风化破碎,但岩体为整体块状构造。

库区两岸岩体均无滑坡控制性结构面且地形边坡较缓,局部因地表岩石风化破碎有少量坍塌可能,但对水库正常运行无大的影响,水库区库岸稳定。

⑹库区蓄水地质条件

库区周围无低邻谷,出露地层均可视为不透水地层,库区内透水性较大地层分布于地表某一深度范围,库区与外区相通的主要构造为f1断层,但据钻孔ZK8揭露,断层带物质为粉土、粘土夹碎石、块石,岩石单位透水率为11.75Lu,为中等透水层,透水性不大。

库区地下水位高,均为地表风化基岩裂隙水接受降雨补给后向库区地形低凹处排泄,地下水补给库水,因此处理好大坝基础及两肩防渗问题,即可截住库水外渗可能,库区蓄水地质条件好。

.3.2坝址、枢纽区工程地质

⑴地层岩性

坝址、枢纽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志留系下统,燕山期超基性侵入岩,第四系冲洪积层,第四系残坡积层及第四系人工开挖铁矿弃料,各岩性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①、志留系下统(S1):

岩性为厚层状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分布于坝址区左岸及部分河床。

②、燕山期超基性侵入岩(∑):

岩性为斜辉辉橄岩,整体块状构造,全晶质结构。

分布于坝址区右岸及部分河床。

③、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

岩性为粉土、粘土夹砾、块石、漂石,砾石成份复杂,磨圆度差,分选差,无明显层理结构,稍密状态。

据钻孔揭露,上游ZK5位置层厚7.2m,坝轴ZK2位置层厚5.5m,下游ZK6位置层厚9.5m。

分布于坝址区整个河床。

④、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

岩性主要为粘土夹碎石,坝址区层厚0.5~3.7m,分布于坝址区两岸坡。

⑤、第四系人工开挖铁矿弃料(QS):

岩性主要为碎石土,据实测计算约1.7万m3,分布于左岸河床及大坝上游坝脚岸坡。

⑵地质构造

坝址区构造主要为f1小板壁断层,其性质及产状见3.3.1

(2)。

左岸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节理裂隙发育,主要发育有三组。

J1:

层面裂隙,走向NE55°~58°,倾向SE,倾角65°~70°,为坝址区主要结构面;J2:

走向NW40°~60°,倾向NE,倾角40°~50°,为坝址区主要结构面;J3:

走向NE30°~40°,倾向NW,倾角55°~60°。

右岸地表岩体整体块状构造,地表岩石散体碎块状结构,节理裂隙极发育。

⑶水文地质

坝址区地层以河流为界分为两大部分。

左岸为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右岸为斜辉辉橄岩,其水文地质条件存在差异,其两肩及坝基河床透水性及相对隔水层埋深情况如下:

①、左肩

据左肩ZK1钻孔揭露,q≤10Lu,相对隔水层埋深45.0m,相对隔水层之上岩石单位透水率为11.4~42.0Lu,岩石平均单位透水率为20.9Lu,为较严重透水地层,其中20.0~25.0m因铁矿开挖侧向临空漏水导致该段岩体透水性较大。

②、河床坝基

坝基据ZK5、ZK2、ZK6揭露,上部河床冲洪积层埋深6.5m~9.5m,冲洪积层渗透系数1.4×10-4~2.5×10-3cm/s,平均渗透系数为1.1×10-3cm/s。

下伏基岩q≤10Lu相对隔水层埋深40.0~45.0m,相对隔水层之上岩石单位透水率为11.4~56.4Lu,岩石平均单位透水率为26.7Lu,为较严重透水地层。

③、右岸

右岸据ZK3、ZK4揭露,q≤10Lu相对隔水层埋深40.0~45.0m,相对隔水层之上岩石单位透水率为11.4~51.5Lu,岩石平均单位透水率为28.4Lu,为较严重透水地层。

综上所述,大坝两肩及坝基地层均为较严重透水层。

但右肩较河床坝基大,河床坝基较左肩大。

且右肩相对隔水层埋藏最深,岩石单位透水率在埋深透减关系上有较大差异。

因此,建议坝基需作好截水齿墙开挖及坝基防渗帷幕灌浆处理。

截水齿墙开挖左肩以挖穿上部坡积粘土为准,主要考虑砼盖板能浇筑于基岩上使之更好接合,开挖深2.0~5.5m。

河床坝基以挖穿第四系冲洪积层进入基岩3.0~4.0m,开挖深8.0~10.0m。

右肩挖出上部岩体风化破碎透水性较大部份,开挖深3.5m~8.0m左右。

⑷坝肩、坝基工程地质条件及稳定性评价

①、左肩

除开挖铁矿位置基岩裸露外,地表大多覆盖厚1.0~3.7m厚残坡积粘土夹碎石,岸坡地形坡一般30°~35°,开挖铁矿矿坑位置存在高35m高陡边坡。

从该位置出露岩石观察,岩性为厚层状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岩层产状:

走向NE55°~58°,倾向SE32°~35°,倾角65°~70°,岩层走向与河流近直交,倾向下游。

岩层产状利岸坡稳定。

据ZK1钻孔及坝段料场平硐揭露显示,该岩体一般地表埋深13~14m为大部全风化夹强风化岩块,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为厚层状结构,岩体完整性相对较好。

在现设计大坝上游坝脚及左岸河床堆置原铁矿开挖大量弃料,岩性为碎石土夹岩块,极松散,边坡稳定性差。

因此大坝左肩现状坝肩基本稳定,但水库建成蓄水后,由于开挖铁矿形成的高35m边坡将被水浸没,岩石物理力学指标急降,导致该边坡存在滑动可能而危及大坝及隧洞进口安全,因此建议对该边坡作坝料削坡处理,并在大坝清基时清除铁矿弃料。

左肩大坝下游近坝岸坡稳定,上游近坝岸坡不稳定。

②、坝基

坝址段河床基本顺直,上游宽缓,下游相对狭窄,无陡坎及深潭深槽。

第四系坡洪积及冲洪积据钻孔揭露厚6.5~9.5m;在现大坝轴线上游按岩性可分为3层,地表覆盖厚1.8m铁矿弃料碎石土,其下为厚1.0m原根植粘土,软塑~可塑态,强度低,不宜作大坝坝基,下部覆盖厚5.5m~6.2m粉土、粘土夹碎石、块石、漂石,碎块石磨圆度差,分选性差,岩性混杂,主要为斜辉辉橄岩及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等,稍密实状态。

标贯锤击数6.9~8.8击,平均8.0击,承载力标准值约270~348Kpa,平均约300Kpa。

下伏基岩部分河床为泥质粉砂岩,部分为斜辉辉橄岩,其间为宽约3.0~4.0mf1断层带,断层带物质为岩性混杂的碎石角砾土。

现大坝轴线下游据ZK6揭露冲洪积层厚9.5m,岩性为碎石、块石角砾土及砂卵砾石夹块石、漂石,无软弱粘土夹层。

下伏基岩特性与轴线上游相同,因此建议大坝清基时轴线截槽上游宜清除铁矿弃料松散层及根植软塑~可塑态粘土,清基深2.0~3.0m;截槽下游宜清除表层1.5~2.0m较松散砂砾夹块石层至较密实地层之上。

轴线截槽开挖深8.0~10.0m。

坝基经清基处理后,大坝基础基本稳定。

但鉴于坝轴截槽下游冲洪积层透水性大、孔隙大,需设反滤过渡,防大坝下游坝脚坝基出现管涌现象。

③、右肩

右肩地表覆盖厚0.5~3.0m残坡积粘土夹碎石,在现进坝公路边及箐沟内有岩石裸露,岸坡地形坡20°~25°,较缓。

从出露岩石观察,岩性为斜辉辉橄岩,地表岩石风化破碎。

为散体碎块状结构,据ZK3、ZK4揭露全风化岩石夹强风化岩块埋深为13.5~20.5m,埋深大。

该岩体由于为超基性侵入岩,所含矿物为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暗色矿物,全晶质结构,块状构造,岩石总体抗风化能力弱,遇水后岩石易软化,软化系数约0.55~0.65,大坝左岸岩体总体疏松饱水,地下水位高,在现大坝外坡中部有泉水点出露,高程为1740.0m左右,对大坝下游该部位贴坡稳定不利,建议作局部排水处理。

大坝地段现状岸坡基本稳定。

大坝上游坝脚山梁地形上为一围椅状地形地貌,从现河流形态分析,水流对其山梁脚具较强冲刷作用,因河水对岸坡掏脚致其发育成一古滑坡体,编号为Ⅰ号。

从现状滑坡体形态可看出,现滑坡体下部已被河水冲蚀,坡脚地形坡仅10°~20°,中部30°~35°,上部<10°,古滑坡体已滑至河底,其形态已基本稳定。

但在该滑坡体上游边缘侧,高程1750.0m左右发育一长14.0m,宽2~5m裂缝,其该部位现状地形坡度30°~40°,水库建成后坡度较陡部位将全部被水浸没而导致其物理力学指标大幅降低而岸坡失稳可能,因此建议对Ⅰ号停止发展古滑坡体上游边坡较陡部位,Ⅲ号正在发展的滑坡体,范围50m×40m作削坡减载处理,保证将来大坝运行安全。

在该山梁上游支箐发育Ⅱ号坍塌体,对水库大坝安全无影响(见坝位地形地质图)。

因此,大坝右肩坝址段岸坡稳定,大坝下游近坝岸坡基本稳定,上游近坝岸坡不稳定,需作工程处理。

.3.3泄水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稳定性评价

⑴输水隧洞、竖井工程地质条件及稳定性

①、输水隧洞

输水隧洞方案作了左右肩比较,由于右肩为超基性侵入的斜辉辉橄岩,岩体风化破碎,埋深大,地下水位高,工程地质条件较左肩差,因此输水隧洞拟定布置于左岸,全长283.23m,其中进口明槽段长31.72m,洞身段长152.225m,出口明槽及陡槽段长98.328m,现按桩号里程分述各段工程地质条件如下:

0-012.996~0+018.746m:

进口明槽段地表覆盖厚2.4~3.5m原铁矿开挖弃料,岩性为碎石粉土,极松散。

下伏基岩为全强风化状态的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厚层状。

岩层倾向SE32°,倾角65°~70°,岩层走向与轴线近34°角斜交,岸坡稳定,明槽稳定。

建议上部松散铁矿开挖弃料宜全部清除,明槽及边墙底板坐于风化基岩上。

0+018.746~0+030.451m:

隧洞进口段位于风化较深的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内,厚层似土状,强度极低,遇水易软化。

岩层产状倾向SE30°~35°,倾角65°~70°,岩层走向与洞线59°~64°角相交。

围岩节理裂隙发育,洞壁估计为潮湿状,地下水活动轻微,为Ⅴ类围岩。

围岩极不稳定。

施工时尽量采用人工挖掘方式,掘进困难时采用小药量周边预裂爆破;及时支护,全部钢筋砼衬砌。

洞口锁口,洞脸护坡。

0+030.451~0+143.232m:

洞身段位于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内,局部夹全风化岩石,厚层状,岩石强度较低,岩层产状:

倾向SE30°~35°,倾角65°~70°,岩层走向与洞线82°~87°角相交,岩层倾向出口,倾角陡,岩层产状利隧洞围岩稳定,但由于岩石强度低,潮湿,节理裂隙较发育,隙面少量泥质充填,地下水活动轻微,围岩为Ⅳ类围岩。

围岩坚固系数1.0~1.5,单位弹性抗力系数20~30kg/cm3。

施工时尽量采用小药量光面爆破;部份需及时支护,全部钢筋砼衬砌。

0+143.232~0+170.971m:

隧洞出口段位于风化较深的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内,厚层似土状,强度极低,遇水易软化。

岩层产状倾向SE30°~35°,倾角65°~70°,岩层走向与洞线82°~87°角相交。

围岩节理裂隙发育,洞壁估计为潮湿状,地下水活动轻微,为Ⅴ类围岩。

围岩极不稳定。

施工时尽量采用人工挖掘方式,掘进困难时采用小药量周边预裂爆破;及时支护,全部钢筋砼衬砌。

洞口锁口,洞脸护坡。

0+170.971~0+269.299m:

出口明槽段地表覆盖厚1.0~5.0m的残坡积粘土,下覆基岩为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厚层状,岩层倾向SE30°~35°,倾角65°~70°,底板位于似土状全风化岩石内,岩石强度极低,抗冲性能弱。

建议陡槽段及梯坎段设齿墙抗滑。

底板钢筋砼衬砌。

综上所述,输水隧洞进口由于堆置铁矿松散弃料,工程地质条件差,宜全部清除,浆砌石回填。

输水隧洞整体岩性较软,但层厚大,地下水活动轻微为Ⅳ~Ⅴ类围岩。

局部段需及时支护,全部钢筋砼砌。

出口陡槽及梯坎段需设齿墙抗滑。

②、竖井工程地质条件

竖井闸室段位于桩号里程0+062.203~0+065.403之间,竖井埋深约19.1m,其中0~3.7m为残坡积粘土夹碎石,3.7m~14.0m为全风化厚层状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

岩体破碎似土状夹强风化硬岩块,ZK1钻孔揭露,RQD值为0,岩石节理裂隙发育,隙面泥质充填。

水位埋深21.0m,位于隧洞底板线下,围岩为Ⅴ类围岩。

建议该段边打边衬,防井壁坍塌影响施工安全。

14.0~19.1m为强风化厚层状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隙面无充填及少量泥质充填。

围岩为Ⅳ类围岩。

由于岩层产状为走向NE55°~60°,倾向SE30°~35°,倾角65°~70°,岩层走向与坝轴线近平行,陡倾向下游,因此岩层产状不利竖井围岩上游壁稳定,建议该段上游壁作锚杆处理。

因此,竖井上部围岩稳定性差。

建议竖井作钢筋砼衬砌,并作周边围岩固结灌浆处理。

⑵溢洪道

溢洪道布置于大坝左肩,为开敞式溢洪道,全长233.824m,现按桩号里程分述各段工程地质条件如下:

0-034.910~0-23.500m:

为进口喇叭段前段。

该段溢洪道底板及边墙均位于第四系残坡积粘土夹碎石上,溢洪道基础软弱,强度极低,抗冲刷性能弱。

建议全段底板钢筋砼衬砌。

0-23.500~0+037.108m:

为进口喇叭段及第一陡槽段。

该段溢洪道底板位于志留系下统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层上,溢洪道基础软弱,强度较低,抗冲刷性能弱。

左边墙基础建议挖深1~1.5m,使基础座于较密实土质上。

建议全段底板作钢筋砼衬砌。

0+037.108~0+183.25m:

为第二至第五陡槽段。

该段溢洪道底板大部分位于志留系下统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层上,少部分溢洪道底板位于第四系残坡积粘土夹碎石之上,基础软弱,强度较低,抗冲刷性能弱。

建议底板钢筋砼衬砌,并在该段底板设齿墙增加抗滑稳定,齿墙深度大于1.0m。

0+183.25~0+198.914m:

为消力池段。

该段地表覆盖厚6.5~7.0m第四系冲洪积含粘土碎石,局部夹砂砾.下伏基岩为全风化泥质粉砂地层。

基础较松散,透水性大,强度满足消力池底板承载力要求,但抗冲刷性能极弱。

建议底板作砼衬砌。

综上所述,溢洪道整段均位于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内,部分边墙位于残坡积粘土夹碎石内。

溢洪道底板岩石软,强度低,抗冲性能弱,需作全部钢筋砼衬砌,并在陡槽段设齿墙抗滑。

.3.4坝型比选的地质选择

前期勘查,拟选定均质坝、心墙风化料坝两种坝型的建材在坝址上、下游2km范围内作勘查,后经平硐及浅井揭露,在该区域内风化料岩石风化较深,一般水平埋深13~19.0m范围内岩体均为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似土状,其中夹有强风化岩石硬块,为半透水料,渗透系数据平硐取样试验,大致为A×10-4cm/s。

心墙料在该区域内粘土或粉土层覆盖厚一般1.0~6.0m,平均2.0~3.0m,土层厚度薄,经取样室内试验,渗透系数为4.4×10-7~4.7×10-6cm/s,将来施工渗透系数估计为4.4×10-6~4.7×10-5cm/s,防渗土料在储量与质量上可满足心墙要求。

但作为均质坝料开采范围及深度考虑,要求坝料渗透系数达到≤1×10-4cm/s的土料需考虑上部有一定土层覆盖,混入一定的岩石风化层方能达到质量要求,按现阶段资料显示,估计按60~70%的风化基岩混入坡积土内,坡积土层厚按平均2~3m计,则开挖深7~8m计算需开采面积达8万m2,方能满足上坝方量65万m3要求。

开采面积大,上坝方量大,从方案上看是可行的但不经济。

作为该区内风化料虽岩性软,但大样试验强度指标为:

摩擦角34.3°~35.8°,粘结力75.6~91.7Kpa,强度指标比较高,因此,考虑分区坝,大坝回填方量56.55万m3,坝料开采面积最多需6.5万m2,从经济角度而言,分区坝在该河段筑坝是较为经济的,方案也是可行的。

另外,由于大坝左肩铁矿开挖造成高陡边坡,在大坝蓄水后存在上游近坝岸坡不稳定问题,需考虑作为上坝材料作削坡丢台处理,从分区坝而言是很好的坝料,否则将作为弃料是不经济也不合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