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常见病虫害的防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9881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合常见病虫害的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百合常见病虫害的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百合常见病虫害的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百合常见病虫害的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百合常见病虫害的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百合常见病虫害的防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百合常见病虫害的防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合常见病虫害的防治.docx

《百合常见病虫害的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合常见病虫害的防治.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百合常见病虫害的防治.docx

百合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百合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真菌病害—青霉菌

症状:

在鳞片腐烂斑点上长出先是白色的,然后是转变为绒毛状的蓝绿色霉菌。

种球感染后,即使在零下2℃的低温环境中,腐烂面积也会逐渐增大。

病菌最终会侵入基盘,使种球失去价值或是植株生长缓慢;虽然受感染的鳞茎植株看起来不健康,但保证基盘完好,在植株的生长阶段就不会受到影响,种植后青霉菌不会传染到茎秆上,也不会通过土壤传染给其它植株。

病因:

青霉菌是通过鳞茎组织上的伤口侵入,并在储藏期间传染。

防治方法:

种球尽量储藏在所推荐的最低温度,不要种植基盘已被侵染的种球,感病的种球应尽快种植并将种球进行消毒,种植后要尽量保持适宜的土壤温度。

◇真菌病害—鳞片腐烂以及镰刀菌

症状:

鳞片腐烂的植株,生长非常缓慢,叶面呈淡绿色。

在地下鳞片的顶部或鳞片与根盘连接处出现褐色斑点,这些斑点开始逐渐腐烂,如果基盘被侵染那末整个种球就会腐烂。

茎腐是镰刀菌侵染地上部分的症状,识别方法是茎下部叶片未成年就会变黄,黄叶以后变成褐色而脱落;地下部分的茎出现橙色到黑褐色的斑点,以后病斑扩大,最后扩展到茎内部,然后茎部腐烂植株未长成就死去。

病因:

这种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和自毁柱盘孢菌两种真菌引起,这些真菌通过伤口或寄生虫来侵染植株的地下部分,伤口主要是由种球和茎根部裂开造成的。

这些真菌能在鳞茎上扩展,病菌也能通过土壤侵染,某些品种对这种侵染特别敏感。

防治方法:

用一般的土壤消毒剂给被感染的土壤消毒;尽快把那些轻度和中度感染的种球种完,并保持较低的土壤温度。

◇真菌病害—丝核菌

症状:

如果感染此菌较轻,只危害土壤中的叶片和幼芽下部的绿叶。

叶片上会出现下陷的淡褐色斑点。

一般来说,虽然植株的生长受到一些影响,但仍能继续生长。

感染严重的植株,地上部分下面的叶片将会腐烂或萎蔫而落掉,然后在茎上留下褐色的疤痕。

幼叶和生长点常常被危害,被感染的植株将抑制茎根的发育,阻碍植株的生长,造成开花不理想或无花,因为花芽在很早的时候就干枯掉了。

病因:

此病由茄丝核菌引起,此真菌主要从土壤中侵染植株,在温度高于15℃、潮湿的条件最活跃。

此菌能危害许多其它植物,如郁金香、鸢尾、菊花和番茄,许多土壤都被此病感染。

防治方法:

用一般土壤消毒剂消毒被感染的土壤。

消毒后必须保证土壤不再受感染,特别是在夏季土壤温度高时;如果不能施用一般的土壤消毒剂,以及在前茬作物已表现被感染,那么在种植前用合适的防治丝核菌的药剂预先处理土壤(渗入到土壤10厘米处)。

夏季种植总是需要对土壤进行处理(土温16℃以上);保证芽迅速发育:

提供合适的湿度,种植具有良好根系的种球;夏季土壤温度要尽可能的低。

◇真菌病害—疫霉菌

症状:

此菌会妨碍生长或使其突然枯萎。

在茎基部感染处产生软腐,变成暗绿色至黑褐色,并向上扩展,叶片变黄,在茎基部开始失色。

在地上的茎部也常发生类似软腐感染,引起茎猝倒或弯曲。

病因:

此病通常由真菌烟草疫霉菌及其变种引起。

在荷兰球根栽培中未发现有疫霉菌,在亚热带气候下,它对很多种类的植物都有影响。

因而在大多数栽培土壤中都有此菌存在。

此菌在栽培过番茄和扶郎花的土壤中普遍存在,并可在潮湿土壤中生存多年。

土壤和植物太潮湿以及温度高(20℃以上)将引起此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1)用一般的土壤消毒剂消毒被感染的土壤。

(2)用辅助的土壤消毒剂或在种植期间用控制腐霉菌的杀菌剂也能有效控制此菌。

(3)保证土壤有良好的排水条件。

(4)防止作物在浇水后长期处于潮湿状态。

(5)夏季土壤温度要尽可能最低。

◇真菌病害—腐霉菌

症状:

此类菌既侵害单个植株又侵害一个区域内植株的根系,引起根腐。

感病的植株矮小、下部叶片变黄,上部叶片变窄,叶色较浅,常萎蔫,尤其在高蒸腾作用下更是如此。

受根腐影响的植株,花蕾干缩。

这些植株在冬季会受落芽的影响。

在所有情况下,它们的花较小,经常不能完全开放,或者花朵不易上色。

当我们将植株拔起,在种球的根茎部可见透明的、淡褐色腐烂斑点,甚至完全变软和腐烂。

病因:

此种根腐是由腐霉菌引起的。

这种真菌在潮湿条件下和温度20-30℃时很活跃。

它们存在于土壤和种球的根上。

不适宜的栽培条件,如较差的土壤结构、土壤含盐量高或者土壤太湿会促进此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1)用一般土壤消毒剂消毒受感染的土壤。

(2)在栽培初期保持较低的土壤温度,在栽培期间采用正确栽培步骤。

(3)使用盆土和泥炭的箱栽能使腐霉菌得到控制,将盆土和温室土混合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4)在作物长出后或可能已发生腐霉菌感染的情况下,可以用易于喷洒在作物上的防治腐霉菌的杀菌剂,最好在傍晚进行。

喷药前后喷水几分钟(约3分钟)将会显著的增加杀菌剂的效应,还可以把作物冲洗干净。

(5)如果已观察到感染的话,尽可能保持较低的温室温度和土壤温度以限制作物的蒸腾,可通过通风和遮荫来实现,土壤应尽可能保持微湿。

◇真菌病害—葡萄球菌

症状:

在直径上可见1—2毫米的小黑褐色的圆点。

在潮湿条件下这些圆点很快发展成为较大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界限分明的斑点。

这斑点在叶片两边肉眼可见。

受感染的组织逐渐死亡(凋谢而成纸状)。

感染不但可从叶片中部开始,而且也可从叶缘开始,使叶片变成畸形,叶片生长受阻。

茎也可被感染,最终花蕾完全腐烂或畸形发育。

在初期被感染的花蕾外层花瓣上会出现隆起的区域。

已开的花对感染极其敏感,并出现灰色的、水泡状的、圆形的斑点,成为“火”斑。

病因:

“火”斑主要由葡萄球菌引起。

在潮湿的环境下,会发育产生孢子,孢子可通过风或雨水迅速传播到邻近植物上。

孢子在干的植株上不会萌发,所以干的植株不会被感染。

防治方法:

(1)尽量保持植株干燥,降低湿度。

降低种植密度,增加通风和加热。

(2)病害易发生季节,可在早期交替使用防葡萄球菌的杀菌剂,开花前,要尽量避免药物残留少些。

(3)清除杂草和植株残余物,保证清洁卫生。

中国最庞大的资料库下载

◇百合虫害—蚜虫

症状:

受传染的植株,其底部的植株发育正常,而上部的叶片在发育初期卷曲并呈畸形。

蚜虫只危害幼叶,也危害幼芽,产生绿色的斑点,花变得畸形并部分变为绿色。

病因:

是由蚜虫吸食细胞汁液引起的,在百合上可发现各种各样的蚜虫。

防治方法:

(1)清除杂草,因为蚜虫常常寄生在杂草上。

(2)若发现蚜虫,每周用杀虫剂喷施作物,交替用药以防止蚜虫产生抗性。

(3)若有必要,可在收获前短时烟熏作物,这可除去花蕾中少量残余。

处理时最初5小时应使温室的温度保持在14℃以上,植株应保持干燥。

(4)在温室内均匀悬挂黄色蚜虫捕获板。

◇生理病害-叶烧

症状:

首先,幼叶稍向内卷曲,数天之后,焦枯的叶片出现黄色到白色的斑点.若叶片焦枯较轻,植株还可以继续生长,若叶片焦枯较严重,白色斑点可变成褐色,伤害发生处,叶片弯曲,在很严重的情况下,所有的叶片都会脱落,植株不会进一步发育,称之为"最严重的焦枯".

病因:

当植株吸水和蒸腾之间的平衡被破坏时就会出现叶片焦枯,这是吸水或蒸腾不足时细胞缺钙的结果。

细胞损失并死亡。

同较差的根系,土壤中较高的含盐量以及相对于根系来讲生长过快一样,温室中相对湿度的急剧变化会影响到这过程。

敏感度因品种和鳞茎大小差异很大,大鳞茎更敏感。

防治方法:

(1)种植前应让土壤湿润。

(2)在高温季节不要种植易叶烧的品种。

(3)种植深度要适宜,在鳞茎上方应有6-10厘米的土层;在敏感性增强的时期,避免温室中的温度和湿度有较大的差异,尽量保持相对湿度在75%左右。

(4)防止生长过速。

对较敏感的亚洲杂种在最初四周保持温室的温度在10-12度,而对东方杂种在最初六周的温度应为15度。

(5)确保植株能保持稳定的蒸腾,通过遮荫避免过度蒸腾,在晴天,一天内可喷几次水。

◇生理病害-落蕾和芽干缩

症状:

在花蕾长到1-2厘米时落蕾,芽的颜色转变为淡绿色,同时和茎相连的地方花梗变短,随后花蕾脱落。

在春季,首先是低位花蕾受影响,在秋季,高位花蕾将首先脱落。

花蕾干缩在整个生长期中都会发生,花蕾完全变为白色并变干,这些干缩的花蕾有时会脱落,若发育早期出现芽干缩,那么以后会在叶腋上出现微小的白色斑点。

病因:

当植株不能得到充足的光照时就会发生花蕾脱落。

因为光照缺乏时,花蕾里的雄蕊产生乙烯,引起花蕾败育。

如果土壤结构差、干燥,芽有可能发生干缩。

防治方法:

不要将易落芽的品种栽培在光照差的环境下;为防止花蕾干缩,在栽培期间,种球不能干燥。

确保根系生长良好。

◇缺铁症

症状:

首先是植株上部的幼叶表现症状,叶脉间的叶肉组织呈黄绿色。

然后逐渐向植株下部发展。

病因:

在ph值高的土壤及含水过多的土壤容易出现缺铁症。

土壤温度太低也可能发生。

防治方法:

(1)保持土壤排水性良好,ph值要适宜。

良好的根系会减少发生缺铁症的可能性。

(2)根据作物对缺铁的敏感性,种植前在ph值高于6.5的土壤中增施熬合铁,并根据植株的叶色,在种植后再施一次。

如果植株的颜色仍不满意,应在两周后再施一次。

另外在出现症状时,采用叶面喷施2-3次,每隔一周一次,通常也有较好的效果。

◇缺氮

症状:

缺氮会引起整个叶片颜色变浅,这在植株要开花时更明显,植株相当细长。

土壤含氮量低时,植株的茎较轻,花芽较少,瓶插时叶片很快变黄。

防治方法:

施足氮肥,最好根据土壤分析结果来施。

如果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缺氮,应补施速效氮肥。

在施肥时要时刻注意发生叶烧的危险,因而要确保作物被完全冲洗干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