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化学计算题专题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59893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化学计算题专题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化学计算题专题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化学计算题专题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化学计算题专题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化学计算题专题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广东化学计算题专题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广东化学计算题专题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广东化学计算题专题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广东化学计算题专题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广东化学计算题专题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广东化学计算题专题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广东化学计算题专题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化学计算题专题Word下载.doc

《广东化学计算题专题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化学计算题专题Word下载.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化学计算题专题Word下载.doc

(1)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表中m=  .

(3)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氯化钙钾石的化学式为KCl•xCaCl2(x是CaCl2的系数).它是一种天然的钾肥,溶于水后得到K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氯化钙钾石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称取样品18.55g加水完全溶解,得到K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Cl2═CaCO3↓+2NaCl,产生的沉淀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段表示的意义是 .

(2)①样品中CaCl2的质量是多少?

②所用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①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精确到0.1%)

②氯化钙钾石化学式中的x值是多少?

【要求:

(2)、(3)两问写出计算过程】

5、取盐酸与氯化铜的混合溶液27g放入烧杯中,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入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滴入NaOH溶液的质量在0~4g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与氯化铜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  g;

(3)原盐酸与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6、已知烧杯中装有200g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其中含硫酸铜4.8g。

向烧杯中逐渐加

入氧化铜并搅拌,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氧化铜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1)m=  

 

 g。

(2)求原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硫酸铜的质量为 

g。

(4)取图象中a点对应的溶液,滴入8%的氢氧化钠溶液。

请画出产生沉淀的质量随加入氢氧化

钠溶液的质量的关系曲线。

7、向53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CO2的溶解)

已知:

OB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Cl+NaHCO3

BD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请回答:

(1)53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g.

(2)A点对应溶液中溶质有  (填化学式).

(3)B点横坐标为.  (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下同)

(4)假设C点横坐标为54.75,计算C点对应的二氧化碳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8、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小提示:

2NaOH+MgSO4═Na2SO4+Mg(OH)2↓;

Na2SO4溶液不与MgSO4溶液发生反应.

(1)实验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为  g.

(2)最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3)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g.

9、徐州地区石灰石资源丰富。

某化学兴趣小组称取4.0g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假设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得实验数据如下:

稀盐酸的用量

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一次加入10g

3.0g

第二次加入10g

2.0g

第三次加入10g

1.0g

第四次加入10g

0.6g

请计算:

(1)4.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g。

(2)10g稀盐酸能与_____g碳酸钙正好完全反应。

(3)求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答案】

(1)10;

(2)10%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 

答:

2、【答案】

(l)2.2g;

(2)0.3g(3)4.2%没有。

未溶解的氢氧化钙也能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

(3)CaCO3↓+H2O+CO2=Ca(HCO3)2

100 

44 

162

5.3g 

n

100/5.3g=44/m=162/n

M=2.332g 

n=8.586g 

8.586÷

(4g+2.2g+2.332g+200g)×

100%≈4.2%

若所取样品中的Ca(OH)2没有完全溶于水,对最后的计算结果没有影响。

原因是未溶解的氢氧化钙也能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

3、【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1)利用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和即可求得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

(2)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加入的稀盐酸是10g、20g时,其中的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完全反应,而加入的稀盐酸是60g时,碳酸钙完全反应,而稀盐酸有剩余,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0g+5.1g﹣62.90g=2.20g,每加入10g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0g+5.1g﹣14.66g=0.44g

所以当加入30g稀盐酸时,碳酸钙和稀盐酸也完全反应,m=30g+5.1g﹣0.44g×

3=33.78g

(3)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该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

【解答】解:

(1)碳酸钙的化学式为:

CaCO3,故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0+12+16×

3=100;

故填:

100;

(2)设4克石灰石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44

2.20g

x=5.00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98.04%.

答案:

(1)100;

(2)33.78;

(3)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8.04%.

 

4、【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1)图中AB段沉淀质量不变,说明溶液中的氯化钙已完全反应,加入的碳酸钠溶液过量,不再发生反应;

(2)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钙生成的碳酸钙沉淀,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和消耗的碳酸钠的质量;

利用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入的106g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钠质量与溶液质量比计算所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样品质量与氯化钙质量差即氯化钾的质量;

氯化钾中钾元素质量与样品质量比可计算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根据元素质量守恒解答.

(1)AB段沉淀碳酸钙的质量没有改变,表示溶液中氯化钙已完全反应,继续加入的碳酸钠溶液过量;

故答案为:

CaCl2已完全反应,且Na2CO3溶液过量;

(2)设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g碳酸钙沉淀时消耗氯化钙的质量为x,消耗的碳酸钠的质量为y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11 

100

10g

x=11.1g

y=10.6g

所用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0%

(3)①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18.55g﹣11.1g=7.45g

钾元素的质量为:

7.45g×

100%=3.9g

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21.0%

②KCl•xCaCl2﹣﹣﹣﹣K

74.5+111x 

39

18.55g 

3.9g

x=1

(1)CaCl2已完全反应,且Na2CO3溶液过量;

(2)①样品中CaCl2的质量是11.1g;

②所用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

(3)①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1.0%;

②氯化钙钾石化学式中的x值是1.

5、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

(1)根据图象可以看出,滴入NaOH溶液的质量在0~4g时,没有出现沉淀,所以是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图象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加入氢氧化钠4g开始出现沉淀,到加入氢氧化钠12g,沉淀开始不变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结合题中所给的数据进行分析.

解答:

解:

(1)从图象可以看出,滴入NaOH溶液的质量在0~4g时,没有出现沉淀,所以是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2)从图象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加入氢氧化钠4g开始出现沉淀,到加入氢氧化钠12g,沉淀开始不变,所以与氯化铜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12g﹣4g=8g;

(3)设原盐酸与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x,

CuCl2+2NaOH=Cu(OH)2↓+2NaCl

135 

80 

8g×

20%

=

x=2.7g

所以原盐酸与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

100%=10%.

(1)HCl+NaOH=NaCl+H2O;

(2)8g;

(3)原盐酸与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分数为10%.

点评:

本题重点考查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学会分析图象,判断产物,属于一道溶液综合性的题目.

6、(10分)

(1)208(1分)

(2)解:

设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为x。

CuO+H2SO4===CuSO4+H2O

80 

 

98

8g 

x

x=9.8g

原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

100%=4.9%

原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4.9%。

(5分)

(3)20.8(1分)

(4)(画图如下,3分)

7、【考点】G6: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1)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2)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分析A点对应溶液中溶质;

(3)根据在B点时Na2CO3与盐酸恰好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碳酸氢钠计算分析;

(4)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及参加该反应盐酸的质量计算C点对应的二氧化碳质量.

(1)53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53g×

10%=5.3g.

(2)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可知,在如图A点时,溶液中碳酸钠部分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所以,对应溶液中溶质有:

Na2CO3、NaCl、NaHCO3.

(3)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可知,在如图B点时,溶液中碳酸钠恰好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碳酸氢钠,

设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盐酸的质量为x

Na2CO3+HCl═NaCl+NaHCO3

36.5

5%

解得x=36.5g

(4)设C点对应的二氧化碳质量为y.

NaHCO3+HCl═NaCl+H2O+CO2↑

36.5 

(54.75g﹣36.5g)×

5% 

y

解得:

y=1.1g

故答为:

(1)5.3;

(2)Na2CO3、NaCl、NaHCO3;

(3)36.5;

(4)C点对应的二氧化碳质量未1.1g.

8、【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生成沉淀的质量;

(2)根据沉淀的质量及方程式求出生成溶质的质量、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生成的硫酸钠加上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即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然后依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求解;

(3)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解答.

(1)实验过程中二者恰好反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沉淀的质量为9.42g+96.38g+100g﹣200g=5.8g;

5.8;

(2)设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Y,

2NaOH+MgSO4═Na2SO4+Mg(OH)2↓

142 

58

5.8g

==

解得X=8g 

Y=14.2g

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是:

14.2g+9.42g﹣8g=15.62g;

故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7.81%;

最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81%;

(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

所以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与生成的硫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相等;

所以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15.62g×

100%=5.06g;

5.06.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题意,根据方程式计算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格式规范,在求生成物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时,要注意原混合物中是否有此溶质,才能正确解答.

9、【答案】

(1)3.4 

(2)1.0 

(3)7.3%

【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4.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4.0g-0.6g=3.4g

(2)由第一次加入10g稀盐酸,剩余固体3.0g,第二次加入10g稀盐酸,剩余固体2.0g可知,10g稀盐酸能与1.0g碳酸钙正好完全反应;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