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思想与品德期末考试复习讲义精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9930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思想与品德期末考试复习讲义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与品德期末考试复习讲义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与品德期末考试复习讲义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与品德期末考试复习讲义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与品德期末考试复习讲义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与品德期末考试复习讲义精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与品德期末考试复习讲义精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与品德期末考试复习讲义精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与品德期末考试复习讲义精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与品德期末考试复习讲义精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与品德期末考试复习讲义精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与品德期末考试复习讲义精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与品德期末考试复习讲义精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与品德期末考试复习讲义精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与品德期末考试复习讲义精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与品德期末考试复习讲义精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与品德期末考试复习讲义精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与品德期末考试复习讲义精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与品德期末考试复习讲义精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与品德期末考试复习讲义精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思想与品德期末考试复习讲义精编.docx

《八年级下册思想与品德期末考试复习讲义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思想与品德期末考试复习讲义精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思想与品德期末考试复习讲义精编.docx

八年级下册思想与品德期末考试复习讲义精编

八年级思品下册期末考试复习讲义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国体):

答: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现阶段人民的构成:

答:

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3.我们的敌人

答: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还存在着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我们必须与其进行斗争。

4.公民权利、公民基本权利的涵义:

答:

公民权利:

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根本、最首要的公民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5.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答:

(1)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阶级内容。

(2)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照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3)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后者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荣任务。

6.公民权利需要哪些保障?

答:

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法律及他人的保障。

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7.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答:

我国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8.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的涵义:

答:

立法保障,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9.为什么说法律是最有效的维权武器?

答:

(1)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就有了维权的利剑。

(法律的地位)

(2)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复被侵害的权利,赔偿损失,惩罚侵权者,讨回公道。

10.公民权利具有广泛性,体现在:

公民享有权利范围广泛;享有权利的主体非常广泛。

11.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

答:

平等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自由权利;

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检举权,取得赔偿权;

社会经济权利;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12.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答:

(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利。

(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1.义务分类:

答:

亲情、道德、纪律、法律

2.法定义务的含义及要求:

答:

涵义:

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要求:

对于法定义务,必须履行。

3.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答:

(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2)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3)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又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4.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

答: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保守国家秘密;(3)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纪律,尊重社会公德;(4)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5)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6)依法纳税。

等等。

5.履行基本义务的意义:

答:

履行基本义务,是我国法律向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

自觉履行这些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履行法定义务的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6.道德义务的涵义:

答:

所谓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7.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履行道德义务,遵守道德规范的意义?

答:

(1)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2)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3)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有利于传递推进社会前行的正能量,构建和谐社会。

 

8.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答: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9.履行道德义务的要求:

答:

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履行方方面面的道德规范。

10.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答:

(1)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权利。

对于法定义务,必须履行。

(2)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我们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3)履行这些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11.为什么法律鼓励我们做的要积极去做?

答:

(1)是有益于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行为。

(2)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2.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答:

(1)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2)凡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

(3)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13.为什么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答:

(1)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意义)

(2)是忠实履行公民义务的又一重要体现。

(原因)

(3)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

(后果)

14.如何忠实履行公民义务?

答:

(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15.作为中学生,你将如何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答:

(1)树立崇高的理想,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

(2)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履行孝敬父母的义务;在学校,认真学习,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在社会,关心社会、奉献社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3)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认真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第三课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1.人身权利的内容

答:

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其中人格权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做人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 名誉权、隐私权。

2.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

答:

①人身自由是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②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享受其他权利的基本保障。

没有人身自由,其他的自由也难以享受。

③法律赋予我们广泛的行动自由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为法律所禁止。

3.法律为什么保护生命健康权?

答:

①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一切权利的基础。

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

②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首要的人身权利。

4.法律为什么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

答:

①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一切权利的基础。

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

②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首要的人身权利。

③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容易受到侵害。

④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给予特殊的保护。

5.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哪些?

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6.如何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答:

①珍爱生命,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②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

③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④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免受他人侵害,这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

⑤面对挫折和失意,绝不做轻生或自残等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的事情。

⑥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7、如何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①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②与他人发生争执,要懂得控制情绪,宽容他人,避免冲动而发生伤害

③我们要关爱生灵,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1.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表现?

答:

含义:

任何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表现:

自尊与他尊。

2.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内容?

答:

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答:

(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权,切忌以牙还牙、以恶制恶。

(3)学会尊重、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4.侵害名誉权的危害、后果。

答:

危害:

侮辱和诽谤他人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又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

后果:

侵权者轻则受到道德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5.人格尊严权的区别

含义

内容

侵权表现

维权方法

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名誉利益支配权

名誉维护权

1、侮辱

2、诽谤

1、自行与侵权人协商2、向有关部门反映3、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4、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请求司法保护,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惩罚侵权者,讨回公道。

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

制作权

使用权

获酬权

1、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2、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

3、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

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决定权

使用权

变更权

排除他人侵害权

1、干涉

2、盗用

3、冒用

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私人空间安宁权

私人信息保密权

通信内容保密权

个人信息使用权

1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2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3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4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

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

1.隐私的含义:

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

2、个人隐私的内容:

①私人信息。

(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状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

②个人私事。

(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

③私人领域。

(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

3、拥有隐私的意义:

①放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②获得内心世界的安全感和私人生活的安宁。

③体会到做人的尊严。

4、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意义:

(1)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

(2)促进社会和谐和社会的稳定。

(3)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和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

5.对待隐私和隐私权的两种对立态度:

答:

(1)任何人不得滥用隐私权,如果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不属于隐私,不受隐私权保护。

(2)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

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

6.如何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答:

(1)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

尊重他人隐私,树立隐私意识,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应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采用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有权要求赔偿精神损害。

(3)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

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

1、教育的含义: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作用

(1)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

是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

(2)教育唤起人的潜能,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

(3)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

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3、受教育权的含义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4、义务教育的含义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

5、义务教育的特征:

(1)强制性: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

(2)公益性:

即不收学费、杂费。

(3)统一性:

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标准等。

6、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应该如何履行义务教育?

(1)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2)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退学。

(3)认真履行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4)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5)勤于学习,提升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6)树立远大理想,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7、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侵害时,维护受教育权的方法有哪些?

(如何维护受教育权?

(1)和侵权人协商,向其宣传法律知识,指出其行为是违法行为。

(2)向老师、当地政府、居委会、教育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寻求帮助。

(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4)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

1、社会财产按归属如何划分的?

答:

有的属于个人所有,有的属于集体所有,有的属于国家所有。

2.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答: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3.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的意义?

答:

(1)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直接关系到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

是实现公民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

(2)对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激励其积累财富、创造财富,具有重要意义。

(3)有利于保障公民专心致志从事生产、工作和学习。

(4)有利于保障公民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法律是如何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的?

答:

(1)宪法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我国的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

通过采用责令侵权人将毁坏的财物恢复原状、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等方式,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3)我国的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

通过采用判处侵犯财产的罪犯罚金、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刑罚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总之,我国制定、运用多种法律,采用各种不同方式,有效地保护着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5、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

(1)当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时,我们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其所有权。

(2)当我们的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拒不返还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强令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

(3)当我们的财产受到不法侵害已经毁坏或者灭失时,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4)当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实施行政处罚时,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撤销裁决,或予以行政赔偿,以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6、遗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答:

(1)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

(2)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3)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7、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继承顺序?

答:

第一顺序继承人:

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

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第二顺序继承人才继承)

8、什么是继承权?

答:

所谓继承权,指的是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9、继承权的实现方式有哪些?

答:

(1)法定继承:

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

(多数采用这种)

(2)遗嘱继承:

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

(最大优点:

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

特殊情况:

10、受遗赠权:

公民将自己的财产待死后不留给亲属,而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获得遗嘱中指定的遗产,不属于遗嘱继承,而属于受遗赠人依据遗赠人的遗赠取得遗产。

11、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应该怎么做?

(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怎么做?

答:

(1)要摒弃那种不顾别人、自己多占的心理。

(2)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相互宽容,不要见利忘义、斤斤计较。

(3)除了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外,还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4)当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时,不要忍气吞声,要增强维权意识,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继承权被侵犯时)

12、什么是智力成果?

答:

所谓智力成果,主要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13、什么是智力成果权?

答:

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

14、为什么法律保护智力成果权?

答:

(1)人类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发明创造以及其他创造性智力成果,更加重要。

(2)保护创新成果以智力成果权,是对创新精神的最有效的鼓励。

(3)为了激励人们创造无形财产,各国先后通过立法保护智力成果所有人的权利。

15、为什么要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

答:

(1)公民创造智力成果没有年龄限制,享有知识产权也不受年龄限制。

(2)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荣誉权不受侵犯。

(3)对有特殊天赋或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还应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6、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受侵害时怎么办?

答:

(1)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可以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17、如何维护智力成果权?

答:

(1)保护智力成果权,有赖于公众的维权意识。

作为一个公民,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18、为什么要打击盗版行为?

(开展“反盗版行动”有什么意义?

答:

(1)盗版产品侵犯了其他公民的智力成果权,是违法行为。

(原因)

(2)盗版产品没有质量保障,易使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

(原因)

(3)有利于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

(意义)

(4)有利于打击盗版,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意义)

(5)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意义)

19、如何打击盗版行为?

答:

(1)国家要加强立法,建立和完善有关知识产权的法规。

(2)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惩盗版行为。

(3)公民要增强维权意识,不购买盗版产品,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及时举报盗版行为,同侵犯智力成果权的行为作斗争。

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

1、为什么消费者容易受到伤害,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答:

(1)从经营者角度来看,部分经营者无视法律,生产、销售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假冒伪劣商品。

(2)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一方面消费者在选购上处于被动地位,同时容易发生“店大欺客”现象。

另一方面大多数消费者法律知识欠缺、依法维权意识不强、怕麻烦。

(3)从社会角度来看,法制不够完善,有关部门执法不严、监督不力、服务意识不强等。

2、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有何意义?

答:

(1)促进生产发展;

(2)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3)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4)让消费者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3、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

答:

(1)安全权(最基本)

(2)知情权(3)自主选择权(4)公平交易权(5)依法求偿权(6)结社权(7)获得教育权(8)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获得尊重权(9)监督权

4、消费者应履行哪些义务?

答:

(1)到商场购物,态度要谦和,说话要有礼貌;

(2)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以免耽误其他顾客购物;

(3)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应表示谢意;

(4)维护生产经营者的正当利益.

5、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消费者?

(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应有怎样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练就一双慧眼?

答:

①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选择能力,作出正确的消费选择。

②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如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消费者维权途径等。

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交易过程中,要运用自己的消费知识和法律知识,保持警惕,不给不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④增强权利意识。

当侵权行为发生后,应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⑤及时举报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6、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侵害时应如何来维权?

(维权途径)

答: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7、要最大限度地保障食品安全,国家需要作出哪些方面的努力?

答:

(1)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2)加强诚信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3)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鼓励和支持人们举报违法行为;

(4)健全法制,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监管。

8、我们在消费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答:

(1)要注意查看商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

(2)要注意产品质量是否可靠、价值是否合理、计量是否准确;

(3)应注意索取、保留发票或其他有效票据等。

(4)不轻信广告,不盲目追随其他消费者;

(5)从信誉高、服务态度好的正规商家购买商品。

9、面对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答:

(1)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

(2)积极宣传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

(3)在日常消费过程中,要注意查看食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要注意食品质量是否可靠;尽量选择信誉高、服务态度好的正规商家购买食品或者就餐等。

(4)行使监督权,举报生产、经营问题食品的违法行为等。

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

1、什么是公平?

答:

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2、为什么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答:

(1)人们在社会合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对待,产生不公平的感觉,就会感到冤枉、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

使人与人之间信任感降低,导致彼此关系恶化,合作难以为继;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

(危害)

(2)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