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想象和联想.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0111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想象和联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想象和联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想象和联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想象和联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想象和联想.doc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想象和联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想象和联想.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想象和联想.doc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

想象和联想

蒋念祖

  【训练讲话】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的形象的反映活动。

所谓表象,是指人们头脑中保存的外界事物的印象,它是想象的材料。

根据想象是否具有创造性来分,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言语、文字)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的形象。

比如根据“瘦”这个词的示意,我们头脑中可以形成这样的形象:

三根筋支着个脑袋,从头到脚,干干瘪瘪,棱角分明……根据诗句“千村薛荔,万户萧疏”,我们头脑中可以形成这样的形象,死柳,枯木,颓垣断壁,破蛛网,败芦花在北风中颤抖,死水潭弥漫着一片瘴气……再造想象是对自己过去感知过的材料加工而成的。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的创造出新的形象。

在创造新技术,新产品、新作品之前,头脑中一定先构成这新事物的形象。

这就是创造性想象。

创造想象和再生想象的不同就在于创造想象具有较强的创造性。

比如鲁迅先生塑造出阿Q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就需要创造性想象,而我们根据鲁迅先生的描述,在头脑中再现阿Q的形象,则需要再造想象。

  联想是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或联系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联想有多种方式,如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自由联想等。

由银杏想到民族的性格,由白杨想到不屈的抗日军民,由松树想到共产党人的品格,由街上的灯火想到天上的星星,这些都是类似联想,类似联想形成的基础是两种事物在性质和形态上有某种相似或相近。

由红花想到绿叶,由土地想到庄稼,由春天想到夏天,由江河想到海洋,由荷塘想到采莲,这些都是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的基础是两种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近。

由火刚强想到软弱,由假丑恶想到真善美,由“朱门酒肉臭”,想到“路有冻死骨”,这叫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的基础是两种事物在性质、特点上的相反,相异。

由冰雪想到寒冷,由骄阳似火想到大汗淋漓,由收获想到耕耘,由经济繁荣想到改革开放,这叫因果联想。

因果联想的基础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从宇宙飞船在太空航行想到建立空中城市,想到在其他星球上安家落户等等,不受任何限制,这是自由联想,自由联想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联系和想象关系密切,他们都属于形象思维。

联想是想象的基础,是想象的开端和初级阶段;想象是联想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形象思维活动。

  一般来说,想象的作用有三点,一是对记忆进行补充。

随着岁月的推移,人们的许多记忆中的印象日趋暗淡模糊,然而人们在回忆时却经常是完整、连续的形象,察其原因,就是想象在其中起了补充作用。

二是促进思维的进行。

例如爱因斯坦利用想象中的升降机,阐明了相对论的许多个推论,化学家凯库勒充分发挥想象成功地写出了苯的六角环形结构式。

无数科学事实证明,科学家们在观测和实验的基础上,借助于想象的阶梯,摘取了新的智慧之果。

三是增强情感体验。

例如,法西斯强盗们野兽般的形象,保卫祖国的战斗英雄的形象,过去旧社会被剥削的非人生活的景象与未来祖国的繁荣富强的景象,对这些形象的想象,会在人的情感生活中引起强烈的影响。

在文学创作文学鉴赏的活动中,我们也必须充分利用想象的力量,进入作品所描绘的境界中,增强情感体验,促进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

  议论文写作虽然主要依靠想象思维,但同样离不开想象和联想。

想象和联想在议论文写作中的作用,至少有五点。

第一激活思路,帮助我们克服文思枯竭的毛病。

有时面对提供的某一事实材料无法充分展开议论,通过联想,联系其他相似、相关、相反的事实材料,议论便可生发出来。

比如巴人的杂文《况钟的笔》,从况钟的笔谈起,联想起蒙恬造笔和各种各样用笔的人,这是相关联想;又联想到戏中的“主观主义者”过于执的笔和官僚主义者周岑的笔,这是对比联想;联想到现实生活中作风与过于执、周岑相似的人,这是类似联想。

最后提出文章的主旨:

“经常用笔而又经常信笔一挥的人,是不能不想想,况钟的用笔之法的。

”第二,可以使议论形象化。

形象化议论一般说来可以通过以下五种途径。

1.运用比喻、象征的笔法。

夏衍的《野草》是1940年8月在桂林为进步文艺刊物《野草》写的一篇发刊词,文中用种子、小草的形象象征进步的事业和人民的力量,用石块、瓦砾影射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侵略者和一切反动势力,形象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主题思想。

2.运用举例法。

宋振庭的《马尾巴·蜘蛛·眼泪及其他》,主题是揭露“四人帮”及其爪牙的可笑、可鄙和可憎,文中列举了“马尾巴的功能”和“蜘蛛教授”这两个典型事例,反映“四人帮”及其爪牙对知识分子的迫害和侮辱。

3.讲故事。

讲故事也是举例的一种,但它更形象,因此可独立出来。

邓拓的《放下即实地》,中心论点是要了解、把握情况。

文章从明代刘元聊《应谐录》中的笑话说起,将笑话和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文章写得生动、有趣。

4.形象对照法。

秦牧的杂文《鬣狗的风格》,就使用了这种手法。

文章的中心是揭露文化大革命中那些追随“四人帮”,为虎作伥的人物。

作者着力描绘了鬣狗那付猬琐,狼狈的模样,为“四人帮”的那些爪牙传神写照。

鲁迅的不少杂文,都是替当时的一些帮闲文人画像的,如《二丑艺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等,用的都是这种写法。

可以看来,形象化的议论,离不开想象和联想的运用。

第三,增强作品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

议论文尤其是议论文中的杂文,在论说事理的同时,往往谈天说地、纵论古今,给人以知识,让读者读来感到兴味无穷,据统计,《鲁迅全集》中征引的书籍达555种,谈到的人物有1000余人。

《燕山夜话》也以旁征博引为读者称道。

其所以能够如此,首先当然需要作者有深厚的学养,渊博的知识,其次便需在写作中充分展开想象、联想。

第四,激活感情、使文章生气贯注。

朱光潜讲过:

“我很相信说理文章要写好,也还要动一点感情,要用一点形象思维。

”确实,如果议论文纯粹是概念、判断、推理,很可能是干巴巴的,读来令人乏味。

而情感活动和想象,联想活动肯定是相互为用的,正如陆机《文赋》所说:

“情臆胧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

”写作之初,可以借助于想象、联想激活感情,写作过程中,可以借助于形象的描绘来寄托感情(当然,议论文中的感情表达还可借助于声韵节奏)。

这样便可以使文章生气贯注,或慷慨淋漓,或委婉含蓄,或热情奔放,或幽默含讥。

第五,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

许多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象征等,都和想象、联想有关,这里就不多谈了。

  想象、联想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一是要丰富知识储备,包括生活经验的储备。

二是要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美国心理学家提出和推广一种快速联想法,其做法是:

要求受训练的人迅速说出某一物体,比如砖头的作用,要求回答的速度越快越好,在训练以后再对回答的质量进行评价。

还有一种三步联想法,其做法是提供两个互不相干的词语,比如皮球和麦子、要求受训练者在经过三步联想后,使这两个词语发生联系,如此等等。

当然我们的作文教学中也可以渗透想象、联想能力的训练。

三是要明确想象、联想的目的。

因为想象、联想都属于是有目的思维活动,决非随意的胡思乱想。

在写作中展开想象,联想,必须以主题为统帅。

四是要把握想象,联想的基本规律。

五是在写作中要展开联想,想象,须激发起写作的情感,因为想象,联想活动和情感活动是相互推动的。

  [例文评析]

还我头来

陈虞孙

  三国演义里有一个关公玉泉山显圣的故事。

故事本身并无可取。

关公喊的“还我头来”的口与却很有意思,可以借作题目,发挥几句。

  人各有头,或称脑袋。

谁都知道,人不能没有头。

在危墙之下,有砖头瓦片掉下来,人们总身不由己地举手护着脑袋走过去。

然而一个人长了一个脑袋究竟派什么用场,却未必尽人皆知。

有一种人,虽有一个脑袋,说话做事,好像从来不用一用他的脑袋。

人们对于这种虽长了个脑袋却好像没有脑袋的人,称之曰:

“没头神。

”可见,脑袋的用场,仍不失为一门学问。

  人们对这门学问,确实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

例如,在封建皇朝,曾经有不少人,真心为皇帝着实动脑筋,极其直谏,力竭声嘶,可是往往落得一个丢掉脑袋的下场。

明朝皇帝定了一个规矩:

谁在当朝对皇帝提意见,皇帝如果听得不顺耳,可以当场拉翻在地,扯去裤子,棍杖齐下,轻则皮开肉绽,重则当场毙命。

名曰:

廷杖。

当然也还有下牢,杀头的。

因此,那些要保乌纱帽的官儿们,为了保脑袋——试问脑袋都不保了,还到那儿去找戴乌纱帽的家伙呢?

——便总结出了一个诀窍,叫做:

“多磕头,少说话。

”可以想见,皇帝老儿高高在上,往下一看,只见文武百官都爬在下面,脑袋埋在地下,屁股翘向天上,一片万岁之声,整齐划一,岂非江山一统,天下太平了么?

  余生也晚。

到我开始略知世事的时候,已经赶不上见到那样多磕头,少说话的太平景象了。

但是,从历史书上知道,明朝的廷杖打出了一个崇祯皇帝煤山上吊的结局。

清朝是提倡多磕头、少说话的,也落得黄龙旗换上五色旗的下场。

总之,人长着一个脑袋到底有什么用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我有幸在垂暮之年亲身碰上了这个问题。

林彪、“四人帮”果然超过了他们的前辈,明目张胆地对这个问题摆出了他们的命题和办法,而且收到了一定的实效。

说什么,我的脑袋特别灵。

又说什么,不理解也要执行。

你们看,全国八亿个脑袋就只他一个脑袋行,你们七亿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个脑袋都不行。

你们不理解也要执行。

你们干脆把脑袋上缴得了。

谁不照办,索性把你的脑袋砍掉了。

这就叫革命。

可算是最最最最彻底的革命了。

如此一转眼就十年。

这是失去了脑袋的十年。

要说实效呢,并不小。

试看,万马齐喑,一片荒凉,如入无人之境。

人而亡头,国将何有。

万幸的是,在这存亡绝续之际,我们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这批丑类,拨乱反正,挽救了国家,挽救了党,也挽救了人们失去的脑袋。

丰功伟绩非同小可。

  那么,脑袋的用场这个问题总该解决了。

却又不然,从这十年的生活看,在这问题上,有两种人。

一种是被迫的,另一种是自愿的。

这前一种人,迫于林彪、“四人帮”的淫威虽不开口,但一直没有停止过使用自己的脑袋。

丑类既除,他们当然会开动自己的脑筋,为党为国家追回十年的损失。

可是,后一种人就不同了。

他们在过去昏天黑地的十年里,自愿把自己的脑袋层层上缴,自以为既可安身立命,又可延年益寿,久而久之,已经形成了他们的人生哲学和做官的诀窍了。

对这种人,如果要他们把工作的着重点作战略转移,他们不免觉得安土重迁,很伤脑袋了。

前一种人始终坚持要有自己的脑袋,并且充分发挥脑袋的作用。

而后一种人却以为有没有自己的脑袋无关宏旨,甚至以为没有脑袋反而比有一个脑袋好。

譬如,须要开个会商量些事情。

会上总不免七嘴八舌,意见纷纭。

这种人就难免觉得,事情就坏在每个人有一个脑袋。

如果大都把脑袋上缴了,让一个人说了算,岂不省事。

对这种人,如果提出“还我头来”的口号,他不仅会不感兴趣,反会认为多事哩。

  所以我借来这个题目,发挥几句。

文短意未尽,且等下回分解。

  这篇文章针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自愿把自己的脑袋层层上缴,”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哲学和做官的诀窍,”提出“还我头来”这一口号。

文章在构思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想象、联想。

开头,作者借用关公显圣的故事,引出生活中的“没头神”之类的话头(这里运用的是相关联想)。

接着谈到明王朝的官儿们“多磕头,少说话”的诀窍(这里运用的是相似联想),由此引出的“崇祯皇帝煤山上吊的结局”(这里运用的是因果联想)。

然后谈到了“四人帮”横行时期“脑袋”上缴、万马齐喑的情形,接触到本题。

想象、联想的运用,使得文章显得形象生动,活泼洒脱。

  [思考和练习]

  1.通过想象,把下列词语扩展成可感的形象:

机灵鬼、矫揉造作、破涕为笑、山雨欲来、夜深人静。

  2.从身旁的事物中(如花草、路灯、黑板、雨伞、蚂蚁、路石等)选出几种,挖掘其象征意义,写成托物抒情的短文。

  3.设想自己在全国性的学科竞赛中获奖后(或者犯了严重错误以后),自己的父母亲、其他同学们的反映,写一篇短文。

  4.采取周围同学、伙伴身上的特点,合而为一,写成一个人物形象。

他的特点是:

①性子急躁、但为人热情②性子慢、老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