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积累之改革创新.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0123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材积累之改革创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素材积累之改革创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素材积累之改革创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素材积累之改革创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素材积累之改革创新.doc

《素材积累之改革创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材积累之改革创新.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素材积累之改革创新.doc

作文素材积累之改革创新

一、话题阐释

《刻舟求剑》的故事家喻户晓,虽然老生常谈,但寓意深刻、启人心智。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世上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墨守成规、机械呆板式的思维模式都无益于发展,我们需要依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采取不同的策略思维求变。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创新不能完全抛弃传统,创新有时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前进一小步。

时时是创新之时、处处是创新之地,人人是创新之人。

人只有改革创新才能进步,企业只有改革创新才能不败,艺术只有改革创新才能青春,制度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发展:

人类的文明史某种意义上也是一部改革创新史。

二、名言警句: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周易·乾·文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商君书·更法》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汉·刘安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王安石列传》

◎愈艰难,就愈要做。

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效之后。

  ——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语文的新生》

◎改革是硬道理。

——邓小平《邓小平南巡讲话》

◎改革是积极的,保守是消极的,前者以真理为目标,后者以安宁为目标。

——[美国]爱默生《自然论》

◎鲁莽的变革固然危险;然而最危险的还是盲目地守旧。

——[英国]亨·乔治《社会问题》

◎当今世界惟是最巨大的力量是变革的力量。

——[美国]卡尔·多伊奇《信徒》

我引以为豪的不仅仅是许多我们所做到的事情,同时也有那些我们还没有完成的事,因为创新就是对一千件事情说“不”。

——[美国]乔布斯

三、经典素材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商鞅为维护秦国统治者的利益而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

年轻的国君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于是下了一变法图强的求贤诏令。

商鞅就是在这个时候自魏国来到秦国的。

  商鞅到秦国后,宣传“强国之术”,决心协助秦孝公进行社会改革,因此得到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为左庶长。

  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秦国两次公布了新法。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面貌焕然一新。

秦国从落后国家,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郑板桥独创一体

  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

他自幼爱好书法,立志掌握古今书法大家的要旨。

他勤学苦练,然开始时只是反复临摹名家字帖,进步不大,深感苦恼。

据说,有次练书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画来画去。

妻子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是在练字。

他妻子嗔怪道:

“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

”郑板桥听后,猛然醒悟到:

书法贵在独创,自成一体,老是临摹别人的碑帖,怎么行呢!

从此以后,他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渗在书法艺术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板桥体。

五易画风的白石老人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荣获世界和平奖。

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

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

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

据说,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

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齐白石先生经常告诫弟子的一句话是“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

就是说,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鲜活的生命力。

莱特兄弟不迷信书本

1899年6月初,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俩开始正式阅读与钻研有关航空与飞行方面的书籍。

1903年12月17日,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他俩制造出人类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并且试飞成功。

仅仅用了4年多的时间,他俩便实现了人类几千年的飞行梦想,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在反复进行滑翔试验中,莱特兄弟发现气压中心侧转的现象——弯曲的翼面气压中心并不总是像平翼面承受的气压中心一样往一个方向移动。

这一重大发现与许多科技书籍的论点相违背——科学家们已经获得的关于大气对机翼压力的数据竟然有许多是不正确的!

莱特兄弟于是在1901年下半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能对模型机翼进行准确试验的风洞,用两个多月时间使用风洞进行了200多次各种类型翼面试验,取得了一整套科学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设计出飞机。

莱特兄弟不迷信书本,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这是创新必备的可贵品质。

丁肇中独辟蹊径攀高峰

在微观物理学中,高能条件下只能产生一些寿命极短的粒子,依照惯例,探索这些微粒,使用普通的低分辨率的仪器足以应付。

19世纪70年代初,对重光子的研究裹足不前,陷入困境,当科学家们纠缠于实验过程本身时,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却机敏地把目光转移到测试仪器上,并花了两年多时间,耗费巨资研制了一架高分辨率的探测器。

这一举动立刻遭到了许多物理学权威的嘲笑和否定——因为,这样做太奢侈了,而且毫无价值!

创造性的思维在获得成功之前,往往显得微不足道,甚至遭人唾弃。

然而,正是借助这架仪器,在1974年,丁肇中发现了J粒子,这一发现轰动世界物理界。

变废为宝

2002年初,一艘满载美国世界贸易中心废旧钢材的货轮抵达上海,买家正是上海宝钢集团。

宝钢以每吨低于120美元的低价购得了5万吨废钢。

工作人员称,世贸大楼的钢材质量远高于普通废钢。

据悉,“宝钢”除了按计划将大部分世贸废钢回炉炼钢以外,还准备将一部分保留制作成纪念品。

据了解,在“9•11”事件中倒塌的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大厦产生了大量废钢,估计总数高达40万吨。

大厦残骸中有厚达数尺的钢铁骨架,大楼内部还有被烧毁的大量钢制办公桌以及档案柜等办公家具。

美国纽约某钢铁管理公司已经开始向全球出售这些废旧钢材。

上海宝钢集团是国内惟一参加收购世贸大楼废钢的企业,也是全世界最早一批的收购者。

“宝钢”进口废钢组的徐先生告诉记者,“世贸大楼用的钢材是日本生产的精钢,这是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最好的”。

考虑到世贸废钢特殊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宝钢”的领导层已经考虑除了将废钢用于炼钢以外,还有可能将一部分废钢制作成工艺品或纪念品,“比如做成世贸大楼的模型或者小型的纪念品等”。

中南大学“最激进改革”

中南大学在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中,有15个学科跻身前十,比2009年增加了3个。

这是中南大学“最激进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8年前,钱学森曾提出,中国的大学“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钱学森之问”成为压在中国教育工作者心头的一块巨石。

2012年2月底,中南大学推出了被称为“最激进改革”的一揽子计划,最受关注的是,讲师不上课,教授和副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新上岗青年教师8年内无需承担教学任务,专心科研。

2012年,中南大学获得8项国家科技成果奖励,SCI论文数位居全国高校第六位。

乔布斯:

一位贴上“创新”标签的人

“通过使电脑个人化并把互联网放入我们的口袋,他使信息革命不仅变得易懂,并且直观和有趣……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重新定义了整个产业,他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美国总统奥巴马评价说,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创新家之一。

乔布斯的一生都与“创新”一词紧密相连。

早在1984年,苹果公司的第一台世界知名个人电脑麦金塔计算机(Macintosh),开始了图形用户界面在个人电脑中的广泛应用,而日后风靡世界的Windows系统无疑从中借鉴良多。

1995年,乔布斯的皮克斯工作室制作的世界首部完全电脑技术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再次引领了3D动画领域的新潮流。

乔布斯重回苹果公司后设计发售的音乐播放器iPod、智能手机iPhone以及平板电脑iPad不仅打败了竞争对手,而且重新定义了三个领域:

音乐、移动电话和个人电脑。

因此,评论家们开始拿他与托马斯·爱迪生、亨利·福特相提并论。

纵观乔布斯一生,他生命中迈出的每一步都在掀起一场产业界技术与创意运用的新风暴。

中国有句老话“时势造英雄”,乔布斯固然是信息革命大背景下的受益人,但正由于他创意不断的睿智理念、孜孜以求的革新精神,人们更愿意把他看作一位开启时代大幕的创造者。

2013年度创新产品:

余额宝

余额宝是支付宝和天弘基金合作推出的一款产品,用户可将支付宝账户的闲置资金转至余额宝账户,自动购买货币基金,可获取比银行活期利息更高的收益。

它降低了货币基金的投资门槛,又不影响用户的网络支付,何乐而不为。

这个看似简单的创新,取得了惊人的成效。

自6月13日上线以来,至6月底累计转入资金规模66亿元,用户数达251万。

天弘基金此款产品一举成为中国用户数量最大的货币基金,超过去年国内前十大公募货币基金客户数总和。

百年柯达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2012年1月19日,柯达在纽约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提出破产保护申请。

这家创立于1880年的世界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生产和供应商,在数码时代的大潮中由于跟不上步伐,而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结局。

柯达作为感光行业的王牌品牌,曾经创造出一系列的辉煌成绩,但是瞬息万变的市场和飞速发展的科技使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挑战,柯达也不例外。

在胶卷时代,柯达曾是绝对王者,占据全球2/3的市场份额,最鼎盛时期全球拥有超过14.5万名的员工,地位相当于今天的苹果或谷歌。

随着数字成像技术的出现,照相技术逐渐告别底片和相纸。

一张巴掌大的光盘可存储成千上万张照片,然后,通过电脑打印机可以直接打印出照片。

总之,数字成像已经成为市场主流,底片和相纸除了部分专业人士外,基本已经无人问津。

这场技术革命宣告胶卷行业已进入濒死状态。

十大“重播神剧”让人无奈

春节期间,“安陵容”一天内在电视上死三次,可见《甄嬛传》重播有多频繁。

有媒体盘点十大重播神剧:

除重播《甄嬛传》外,《还珠格格》、《新白娘子传奇》、86版《西游记》、《亮剑》等毫无悬念上榜,其中《亮剑》重播了3000次。

而与“重播神剧”一道出现的是,老剧重拍也愈演愈烈。

四、名家文选

创造宣言

作者:

陶行知

  有人说:

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

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赛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

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

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有人说:

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而哈哈大笑。

但是当你把莫扎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卡尔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有人说:

我太无能了,不能创造。

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

慧能说:

“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

可见无能也是借口。

  有人说:

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仑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了《安魂曲》。

绝望是懦夫的幻想。

歌德说:

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是的,生路是由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要有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古语说:

穷则变,变则通。

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

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

  东山的樵夫把东山的茅草割光了,上泰山割茅草,泰山给他的第一个印象是:

茅草没有东山多。

泰山上的“经石峪”“无字碑”“六贤祠”“玉皇顶”,大自然雕刻的奇峰、怪石、瀑布,豢养的飞禽、走兽、小虫,和几千年来农人为后代种植的大树,于他无用,都等于没有看见。

至于那种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境界,也因急于割茅草而看不出来。

茅草是平凡之草,而泰山可给他的又只有这平凡之草,而且没有东山多,所以他断定泰山是一座平凡之山,而且从割草的观点看,比东山还平凡,便说了一声:

“泰山没有东山好。

”这话被泰山一棵树苗听见了,它想到自己老是站在寸土之中,终年被茅草包围着,陡然觉得平凡、单调、烦闷、动摇,幻想换换环境。

一根树苗如此想,两根树苗如此想,三根树苗如此想,久而久之成趋向,便接二连三的,一天一天的,听到树苗对樵夫说,“老人家,你愿意带我到东山去玩一玩么?

”樵夫总是随手一拔,把它们一根一根地和茅草捆在一起,挑到东山给他的老太婆烧锅去了。

我们只能在樵夫的茅草房的烟囱里偶尔看见冒出几缕黑烟,谁能分得出哪一缕是树苗的,哪一缕是茅草的化身?

  创造之神!

你回来呀!

你所栽培的幼苗是有了幻想,樵夫拿着雪亮亮的镰刀天天来,甚至常常来到幼苗的美梦里。

你不能放弃你的责任。

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

当你看见满山的幼苗在你的监护下,得到我们的汗、血、心、生命的灌溉,一根一根地都长成参天的大树,你不高兴吗?

创造之神!

你回来呀!

只有你回来,才能保证参天大树之长成。

  (选自《新华日报》,有删改)

  【赏析】思想不破不立,创造处处都有,时时都有,人人都有,可就是为什么缺少创造呢?

原来关于不能创造,人们有着这样那样的借口。

惰性是创造的天敌。

作者通过一个个鲜明的例证,将所有关于不能创造的借口推翻,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然而如何才能创造呢?

那就要克服惰性,拥有智慧、信念和意志。

作者有理有据,设譬形象,深入浅出,分析透辟,且富有激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