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月日凤凰大视野文字实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0157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凤凰卫视月日凤凰大视野文字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凤凰卫视月日凤凰大视野文字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凤凰卫视月日凤凰大视野文字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凤凰卫视月日凤凰大视野文字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凤凰卫视月日凤凰大视野文字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凤凰卫视月日凤凰大视野文字实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凤凰卫视月日凤凰大视野文字实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凤凰卫视月日凤凰大视野文字实录.docx

《凤凰卫视月日凤凰大视野文字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凤凰卫视月日凤凰大视野文字实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凤凰卫视月日凤凰大视野文字实录.docx

凤凰卫视月日凤凰大视野文字实录

凤凰卫视月日《凤凰大视野》文字实录

 

凤凰卫视10月9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赵少康:

欢迎收看凤凰大视野。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从东北到山西随着日军加速侵华,阎锡山的晋绥军无力抵抗,只得退居临汾,随后撤到克难坡。

此时,山西境内由薄一波领导的新军快速发展,超越阎锡山的旧军势力,加上蒋介石的部队在旁监视,阎锡山开始在三股势力中周旋,试图在矛盾中求生存。

解说:

1938年2月日军加速侵华,退守临汾的阎锡山岌岌可危。

此时山西境内的新军,在薄一波的操作下,已扩展为四个纵队,且有70个县长皆为共产党员,势力已直逼阎锡山旧军。

为了巩固势力,阎锡山决定从党务和军系下手。

李蓼源(昔阎锡山秘书):

民族各民同志会,同志会,县、机关里有支部什么都有,县里边也有分会,是吧,也等于党组织一样,等于自己的党组织。

军队,我成立铁纪团,铁军纪律团,为了使我的这个部队真正能打仗,能听我的话的话,成立铁军纪律团。

解说:

阎锡山并任命梁敦厚为民族革命同志会的总干事,希望以这两个组织和蒋介石的国民党以及薄一波的牺盟会相抗衡。

随着日军大举南侵,临汾沦陷,阎锡山经山西吉县渡过黄河,到陕西秋林镇避难。

此时,蒋介石在重庆提出防共、限共、溶共一系列措施,阎锡山随即召开秋林会议,坚持整编新军纳入旧军体系,企图借此逼退共党势力。

这让新旧军之间的矛盾白热化,也让12月一场对日攻击演变成新旧军的武装冲突。

雒春普(山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12月有个冬季攻势,他是布置冬季攻势。

然后新军认为这个布置冬季攻势,就是等于是把这个新军放到日本人和晋绥军之间,新军就宣布第二纵队里头有个叫韩钧,他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所以这阎锡山就以这个为借口是你要反了,那么我就可以打你。

这一打,打了二纵队,这个就撤了,完了就和那个晋西北的这个120师,他们就会合了,这一会合了,力量强大了。

然后旧军呢,在晋西北就挺不住了,挺不住了就撤出来了。

解说:

晋西12月事变,终结了阎锡山联共抗日路线,在与共党代表协商后,双方同意晋西北为八路军和新军的区域,阎锡山的解军只能在晋西南活动。

1940年春,阎锡山由陕西秋林,搬迁到陕西吉县的克难坡。

陈少卿(陕西克难坡解说员):

阎锡山呢,把第二战区司令部和山西省政府,还有当时的山西大学,山西省银行迁至克难城。

解说:

克难坡是个贫瘠的黄土山头,原本只有几户人家,为了方便军队机关驻扎。

阎锡山亲自设计

凿山、建窑洞。

李蓼源:

他(阎锡山)一生这个就是亲自要设计,你盖个窑洞,他都要亲自把工程处长叫来修窑洞,花多少钱,很善于计算。

解说:

同时为了防御日本军机轰炸,阎锡山除了重建电报设备,并下令建筑地下坑道。

陈少卿:

在克难城修了64条地道,总长度大约有7华里,它能连结克难城所有的山沟,整个山底下呢,全部都是地道相连。

解说:

克难坡地瘠民贫物资有限,为了就地解决粮食问题,并兼顾军事防卫,阎锡山提出新经济制度,实施兵农合一。

张日明:

我们山西实行了这个兵农合一之后啊,六个人编一个组,五个人养一个国民兵,现在就叫作长备兵,一个人去当兵,这五个人啊负责他的家庭生活。

解说:

另外擅长生意买卖的阎锡山,还另辟门路寻求财源。

陈少卿:

鸦片是从大西北弄过来的鸦片,然后送到那个重庆、四川、武汉这些地方,换这个粮食,换枪枝弹药和一些药品。

解说:

为了担心共党势力再度渗透,阎锡山严密监控残余的军队,并由粱敦厚负责指挥。

李跃乾:

也搞了一个特务组织控制军队,然后呢这个在行政机关有一个宪警,一个宪警组织控制这个,他也组织把那个妇女啊,把一般的人也组织起来进行这个上课。

解说:

阎锡山作息规律,就算在窑洞里也照常办公。

李蓼源:

五点半,六点起来,起来以后就坐到他那个炕上,就是窑洞里有个炕上,摆这个小桌子,当时是他每天早上起来以后就是机要室电报处,电务处给他汇报电报。

然后完了以后,就是我们秘书们进去交待,今天收到几封信怎么处理,第三个就是给他念讲话。

解说:

每天早上阎锡山都要精神训话,贯彻思想教育。

陈少卿:

每天在那个烘炉台上讲话,周围各个县城里边有阎锡山驻军的地方,都有那个无线电,阎锡山每天在这讲话,周围各县城里的人都能听到。

解说:

当时在重庆的蒋介石仍不信任阎锡山,屡次派人到克难坡了解状况。

李蓼源:

陈诚去也是一边了解情况,一边看望他啦。

另外还研究这抗战的一些事情,胡宗南也是谏阎的,那个蒋的这个派的去的,就刺探他是不是要投降日本,是不是要和八路军合作,都是摸这个阎锡山的这个底去了。

解说:

还有中外记者团到前线采访时,看到克难坡贫困的生活,给阎锡山的军队取了个外号。

原馥庭(昔阎锡山秘书):

中外记者团到我们的司令部待了几天,然后到延安也待了几天,叫延安是八路军,叫我们叫七路半,吃的、穿的,延安和我们司

令部都是一样的可怜的那个样子,穷苦,苦干穷干。

解说:

虽然物资缺乏,但是阎锡山仍把避难四川的家人全部接回克难坡居住。

李蓼源:

大太太、二太太,还有是五堂妹阎慧卿,还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那时候就在克难坡请教师再教他们上课,像给他们教英文啦、国文啦,史学、史地啦,在家里成立一个书房教他们上学。

解说:

此时阎家二子阎志宽已因病过世,遗孀赵秀金和一对子女,以及阎锡山的四子五子住进克难坡。

而原本照顾阎锡山的二夫人徐兰森,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因此改由比阎锡山小27岁的五堂妹阎慧卿,接手照顾阎锡山的生活起居,从此她和梁蹲厚也成为阎锡山政权的核心人物。

而当阎锡山在克难坡面临存亡之际,占据晋北的日军已锁定他,计划以名利换取忠诚,一场尔虞我诈的谈判即将浮上台面。

 

(广告)

 

解说:

1940年春,中日战争已有新的变化。

原本扬言三月亡华的日本,面对中国的浴血抗战,战事陷入胶着,为了尽速达成侵华目标,3月30号在南京扶植汪精卫伪政权,并试图在华北松动国民党势力。

而曾经留学日本的阎锡山成了他们锁定的目标。

阎锡山迁到克难坡后,占据晋北的日军派人和阎锡山接触。

原馥庭:

太原日军司令官北京的参谋长跑到阎先生司令部附近,要阎先生做华北的领袖,他的部队要南下,要发展南洋去。

这个后来,阎先生和他见了一会面。

解说:

日方提出优渥的条件,希望阎锡山接受后返回太原。

李跃乾:

它(日本)那个时候,正准备打那个美国,所以它那个时候,迫切需要它中国大陆的脱身,把兵力抽出来,所以那个时候像那个凡是对日本人有好感的地方军阀,它都想争取拉拢。

所以呢,阎锡山他有留日的背景,而且阎锡山这个人呢,态度又比较中庸,日本人也是了解的,所以日本人希望阎锡山呢还有一定的势力,政治上、经济上影响很大,所以日本人想把阎锡山拉过来,在华北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叫华北国,或者是呢,参加汪精卫的政府做副主席,做汪精卫的副手。

实际上呢,通过阎锡山控制华北地区,它(日本)希望阎锡山到太原去主持工作或者到北平来主持工作。

解说:

阎锡山了解日本的企图,他顺势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李跃乾:

第一希望刚刚讲的,希望日本人不要打压他,少就是压力,少给他军事上的压力。

另外呢,还希望日本人给他那个,给他补充这个兵源、武器弹药,当时要了30个团的装备,要了五百挺的机枪,要价很高。

然后呢,要这么多装备,当时

日本人不给,说致用你离开,只要你愿意离开你的那个到太原来给你,当然他不会,阎锡山是,就是他绝对不会说做汉奸这个事情。

解说:

此时的阎锡山处境困难,但笃信存在就是真理的他,必须为自己创造生存的空间。

赖岳谦(台湾实践大学副教授):

长期以来,他的中心思想就一个就是活下去。

然后怎么样活得好,要活得好,他就必须要利用三方势力彼此之间的相互猜忌,都需要他,所以他要创造一个都需要他的条件。

所以他跟日本人在对抗的时期,他也可以跟日本人在谈判,谈判就是说那是不是你给我武器装备,然后呢我们达成一个协议,但是他又不能够变成汉奸,可是他又想要拿日本人的装备来强化他自己,可是他跟共产党也一样,他反共,可是他有看着共产党越来越大,可是他又不能够去打共产党,他又需要共产党跟日本来作战,所以他都在不断的在利用这个三角关系,利用这个三角关系里面,他让他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

解说:

为了在三股实力中周旋,阎锡山面对极大压力,也因此养成每年写遗嘱的习惯。

原馥庭:

正月初一过年,家里人要拜年,初一下午和我两个人干什么呢?

写遗嘱,遗嘱每年要件件的改一次,国家内外情势有变化,军人不知道哪天就会死,每年正月初一下午啊,和我改遗嘱。

解说:

1940年11月,阎锡山指派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兼山西第二行署主任赵承绶,到白壁关和日方代表谈判,隔年三月举行第二次谈判,同时他另派专门前往重庆向国府说明自己的目的。

原馥庭:

表面是阎先生在前线和日本人谈,幕后是重庆的蒋介石委员长在那儿指挥着,阎先生派了民政厅的厅长秘密的住在重庆啊,就直接和委员长办公室联络,就是他(阎锡山)如何和日本人应付他,不当政治的受死人。

解说:

1941年8月11号,赵承绶代表阎锡山和日方签订汾阳协定,商定双方停止敌对行动。

阎锡山脱离重庆国民政府,日方则将陕西政权交还阎锡山,并且提供武器装备。

随后阎锡山在太原汾阳、临汾等地设立办事处。

李跃乾:

我认为那个汾阳协定实际上他是搞了一个,搞了一个叫缓兵之计,是缓兵之计。

实际上就是一种策略的东西,他并不是想真正兑现。

解说:

汾阳协定让中共和重庆分别派人到克难坡见阎锡山,除了劝他不要投日,蒋介石还给了一笔款项。

12月7号,日本突袭美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为了从中国战区抽调兵力,侵略东南亚地区,日本催促阎锡山履行汾阳协定。

隔年5月6号,阎锡山亲自在吉县安平村和日方代表谈判,出发前阎

锡山交代随身参谋做好应变准备。

李蓼源:

告诉他的参谋说你带上手枪,如果看我和他开会的时候,有发现强迫我的,你立刻把我打死,就是把阎锡山打死,我决不在那上失掉我的节操。

解说:

另一方面,阎锡山事先已透过拦截电报,了解美国加入战场后,日本处境岌岌可危,因此会中再度使出拖延战术。

阎志昭(阎锡山侄子):

安平会议的时候,日本人答应给他(阎锡山)多少粮食、多少弹药、多少武器,然后已经拨了一部分给他,然后他(阎锡山)会议开到一半,他就跑掉了,要逼他签其他的条件。

解说:

阎锡山半途离席惹恼日军,会后日军派军机轰炸克难坡,并击溃阎锡山第34军俘虏骑兵军两个师。

1945年8月6号,美国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阎锡山立即加快接收山西的计划,并且获得蒋介石的支持。

赖岳谦:

蒋介石要求日本人只能向国民党的军队受降,不能向八路军受降,阎锡山当然也马上掌握这个机会。

阎锡山很清楚知道八路军的活动的地方,如果日本人向它受降,那八路军在陕西省就是最大的势力。

解说:

3天后美国投下第二颗原子弹,随即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李跃乾:

日本投降之后,和共产党的矛盾就,直接就从次要矛盾变成主要矛盾了,这个矛盾就直接公开化了,就是争夺地盘。

解说:

阎锡山因为签订汾阳协定,曾在太原等地设立办事处,当时派遣的人员此时发挥作用。

李跃乾:

在日本占领区做这个伪省长、伪县长,这个是,这些人呢实际上是和阎锡山达成了一种默契,一旦这个日本人退出之后,他就会摇身一变,仍然变成阎锡山的干部,阎锡山写了一个信,写些什么呢?

行者和居者一样有功劳,行者就是离开太原的,就是离开太原的抗日的,居者就是就地不动迎接日本的,当汉奸的一样有功。

解说:

阎锡山在八路军之前进入太原,并依照战败日军意愿做了安置。

李蓼源:

阎锡山留了一部分日本人,就是后来成立两个纵队吧,就是替他来,因为他自己感到势力薄弱,就把日本人改编成两个纵队,替他来抗共吧,替他来抵抗共产党。

解说:

笃信存在就是真理,需要就是合法的阎锡山,回到家乡后,第一步就是重新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

1945年9月对日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但他同时调集军队向解放区发动攻击,山西的阎锡山也依蒋介石指示,出兵八路军据守的长治等县城。

爆发抗战后,国共两党首次武装冲突,经过两周激战,晋绥军不敌败退,损失三分之一兵力的阎锡山,飞往重庆向蒋介

石争取资源。

原馥庭:

阎先生抗战胜利去了一回重庆,回来以后啊,泄气极了,苦闷的谁都几天不见人,我们看出来,他到重庆感觉上,大家抢钞票。

抗战胜利了,枪着接收日本人的财产,国家前途希望不大,苦闷的很。

解说:

阎锡山决定把军队调集太原,一方面由收编的日军驻守同蒲铁路。

另一方面继续增建碉堡,并成立晋绥军返部干部集训团,开始清理门户。

陈进金(台湾东华大学教授):

在国共内战的过程中,其实阎锡山有些部队已经,就是有一些部队被共产党俘虏,回来他其实要他们先做自清,自我交代、写自传等等。

解说:

阎锡山还在军队和农村设立特务组织实施三自政策。

李跃乾:

自清、自卫、自治,这主要针对这个农村啊,社会上、农村社会上的。

他是所谓自清,就是说譬如说这个农村,就是说看谁有问题,所谓有问题的就是主要是就是左派、共产党人,就叫过来谈谈,谈谈谈了之后,实际上就是乱棍打死。

光太原一个地方就大概有3000多人被打死,乱棍打死,这些人实际上就是,实际上就是左派,和共产党有关系的人。

解说:

1946年6月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国军由胡宗南率领,联合阎锡山晋绥军向晋南解放区进攻,8月战事结束,阎锡山只剩下太原和大同。

1947年1月,美国放弃国共调处工作,国共内战更加白热化,共党军队抛弃国军番号,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在东北及中原地区展开攻击。

面对越来越不利的局势,阎锡山透过关系联系上在上海成立民航空运大队的陈纳德。

李蓼源:

陈纳德和他的爱人经常到时候去看阎锡山去,所以他们的关系很,比较很融合,陈纳德他专门照的相,当时我记得他们一块儿照相。

解说:

为了争取陈纳德的支援,阎锡山还投资100万,成为民航红军大队的股东。

1948年秋解放军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获得决定性胜利,长江以北地区几乎由共党控制,只剩下太原和青岛,此时阎锡山开始安排退路,除了已在太原过世的二夫人徐兰森和孙子阎树楹之外,其他家人和资产都转移到上海。

陈进金:

实际上他已经有做最后的准备跟打算,那这个最后的准备跟打算就是说,他家人至少所有的后路他安排好,除了他堂妹后来没有走之外,但大部分他的家人几乎都安排。

雒春普:

其实他也预先做了一些准备,你比方说是在上海设立了什么联,联络处啊什么的一些,把一些物资集中到那里。

他是,山西不光是他自己的亲属,他好多这个高级官员这些亲属什么的全撤出去了。

因为肯定他能认识到这个,一旦要城破了之

后,他们这些人首当其冲嘛,他是预作了准备的。

解说:

另外他指派阎慧卿夫婿梁綖武携带黄金美钞到日本,为儿子安排出洋留学事宜,并派人到台湾筹设实业公司新厂。

但在此同时坐镇太原的阎锡山对外宣称已备妥毒药,决定于太原共存亡。

阎志昭:

他那时候他自己,他准备了500瓶毒药,就是准备这个战争如果失败的话,他就,他就号称他是不离开山西了。

解说:

1948年10月1号,太原会战正式展开,阎锡山立总体战行动委员会,由两敦厚担任主任委员,两人还曾搭机飞抵南京,面见蒋介石讨论战局。

赖岳谦:

那阎锡山的最后的一个战争,他只不过就是一个困兽之斗,那个根本谈不上阎锡山对还是错,应该讲是长江以北都已经失守了。

你怎么可以寄待、寄望一个山西,尤其一个从来没有真正对外攻击过的一个将领,他能够说要他守住山西,这个不太实际。

解说:

有如独岛的太原,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缺粮。

曲正元(山西太原市民):

一般的老百姓根本粮食不够吃,太原市场买不到,他因为外面都、都被八路军包围了,粮食进不去,就是城里头的原来存放的一部分粮食。

解说:

为了解决缺粮的问题,阎锡山联系陈纳德希望他伸出援手。

李蓼源:

蒋介石后来也是支持这个陈纳德给他(阎锡山)派飞机投粮食、投其他的物资在县城里面,那就蒋介石也支持那一队,然后他们,蒋介石到太原来了,就在省政府那个大堂上面开会。

解说:

这是蒋介石最后一次造访太原。

1949年1月21号蒋介石宣布下野,阎锡山的处境更为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