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024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自然辩证法试题

一:

绪论

(1):

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和研究范围

自然辩证法主要是以科学技术以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研究范围:

自然界,科学,技术,与社会

(2):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1.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它的产生与发展同科学技术及其社会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2.自然辩证法研究涉及的领域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对它的研究以辩证的观点出发并牢牢抓住系统中的科学技术。

(3)自然辩证法在自然观方面的新进展

1.在自然观方面提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2.系统自然观深入揭示了自然界从微观到宇宙系统演化的自组织,自我运动,自我创造的本质和规律认为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的发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

3.生态自然观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

二:

第一章

(1):

在人类的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种重要形态?

试评述古代朴素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7世纪、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

2.古代朴素自然观:

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把自然界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并力图“在某种具有固有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去寻找这个统一”。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

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

3.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开始了实验与理性方法相结合的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例如,牛顿,加利略,开普勒的力学体系的建立。

基本观点:

整个自然界是有物质组成的,物质的性质取决与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和均匀的空间和时间的位移,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自然界,宇宙被提成一种不能动的实在,而是出于自然之外的神操纵的庞大体系;人和自然是分离对立,人出于自然之外,是与自然的不同的存在者。

贡献:

①否定了“上帝创世说”②反对用抽象的思维强调经验和实验的方法,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相适应,形成了观察,实验,分析和还原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③这种分析方法和还原方法,是近几百年来在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步的基本条件。

局限性:

①否定了有机界与无机体,人类和自然界之间性质上的差别;②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了广泛的联系去考察,堵塞了人们部分到把握整体,洞察普遍联系的道路;③造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2):

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建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地直接先驱:

德国古典自然哲学。

德国古典自然哲学最主要的价值,在于把世界描绘成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单纯事物的集合体,并且明确地提出了矛盾是运动、发展的源泉的思想。

黑格尔使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的集大成者。

黑格尔自然哲学中地辩证法,只是观念的辩证法:

发展是理念、观念的发展;联系是概念的相互联系,而自然界的辩证法只不过是它的“外化”,因而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头脚倒立的。

2、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的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地吸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德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地自然观。

恩格斯明确指出“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把自觉的辩证法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

(3):

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

基本思想: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外,什么都没有,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机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的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他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此推动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到认识和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纯自然”所不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类文化或文明自然界,是人类现实的自然界。

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

1.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2.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3.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4.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4):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意义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科学方法论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和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

第二章

(1):

什么是系统?

怎样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1、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2、确认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不仅要把整个自然界看作一个系统,而且要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客体都自成系统。

3、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不仅自成系统,而且又互成系统。

这也说明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普遍性。

(2):

什么是演化和进化?

1、进化,是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或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长。

2、演化,除了指“进化”之外,还包括了事物的下降的、从有序到无序、从高序到低序的过程即“退化”和从宏观有序态到远离平衡的“混沌态”以及不同远离平衡态的“混沌态”之间的更替。

(3):

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

1.宇宙起源于混沌、无序,起源于对称性。

在宇宙处在大爆炸以前的混沌状态时,空间不分上下、前后和左右,时间不分过去与未来,物质不分正粒子反粒子和场,是完全对称的。

2.自然界的有序化是对称性破缺的结果,正是由于对称性破缺才使得系统向有序化、组织化和复杂化演化。

宇宙的演化,即从最初的混沌状态到弥漫的星际物质再到形成星系、恒星、太阳系、地球、地球上的生命以至人类,就是一个从完全对称到对称性逐步丧失、非对称性逐步形成的过程。

3.高度有序化、复杂化和组织化的系统即是对称性逐步破缺过程的产物。

对称性的破缺导致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

(4):

阐述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⒈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

2.开放性、远离平衡状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①无序与增熵是封闭系统运行的唯一方向,这是由封闭系统所决定的,对抗这种决定的运动路线的关键就是开放,开放就是借助外部环境输入的负熵克服、抵消系统内部的增熵。

开放系统是自组织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

②远离平衡状态也是系统实现自组织的必要条件。

因为近乎平衡态的情况下,即使系统开放,它也会返回平衡态的。

③非线性相互作用,在理论上,相互作用可以分为简单的线性相互作用和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非线性相互作用意味着系统内要素的独立性丧失,各要素按一定方式在大范围内协调运动,从而导致系统新质的出现。

④系统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时,会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产生对宏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偏离就称为涨落。

涨落是由组成系统的大量微观元素的无规则运动及外部环境不可控制的微观变动引起的,所以是随机的,不可预言的。

当系统处于远离平衡态,某种微小的涨落,通过非线性的反馈机制而被放大,使系统跃迁到一个新的稳定有序状态。

(5):

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

自然界的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四:

第三章

(1):

什么是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有哪些表现?

生态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所谓“生态危机”即人类过度砍伐、开采、种植等活动,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所导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从而导致人类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的现象。

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

1)人口激增;2)自然资源消耗、短缺;3)环境污染

生态危机的根源:

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危机,是人与自然对立冲突的结果;生态危机是社会异化的产物;生态危机是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传统工业生产方式造成的。

(2):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有那些

1)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3)生态系统是组织的开放系统4)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5)生态系统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3):

生态自然观的现代科学基础是什么

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的发展为生态自然观提供了现代科学基础。

尤其是生态学中的整体观念、循环的观念、平衡的观念和多样性的观念以及它所揭示的生态规律,构成了生态自然观的重要理念和科学根据。

(4):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1.发展原则: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发展,还包括科教、文化等;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权利;2.可持续的原则:

保障人类社会世世代代延续不绝的发展;即在不超过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生活质量3.共同性原则:

人类具有危机的共同性,未来的共同性4.公平性原则:

代际、代内公平

(5):

中国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国家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提出了稳定生育水平,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资源,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等重大战略措施;

以生态产业为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突出的矛盾;

生态产业是各个产业中,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知道,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交换为依据,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为目标,以生物资源与非生物资源为劳动资料,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劳动手段进行的经济活动。

五:

第四章

(1):

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区别

根本标志:

可检验性

(2):

科学知识有那些主要特征

1、可检验性:

科学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在可控条件下可以接受重复检验。

2、系统性:

科学知识是根据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用逻辑的方法整理出来的反应事物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

3、主体际性:

能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检验,并在他们之间进行讨论,即主体际性。

这是科学发展获得社会承认的基本条件。

(3):

科学认识包括那些过程

获取经验事实;提出科学概念、科学定律或科学假说;进行逻辑推理;形成科学理论

(4):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各有那些特点?

科学事实:

人们通过观察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实践检验被证明为正确反映客观事实的真实描述和判断。

特点:

具有可重复性、系统性和相对独立性、科学事实渗透着理论

科学定律:

人们对自然现象间的必然的、实质性的、不断重复着的关系的认识。

特点:

以观察和实验结果为基础,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科学假说:

根据已知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所做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形成。

特点:

科学性和假设性的统一、抽象性和形象性的统一、多样性和易变性的统一。

科学理论:

经过实验检验的具有客观真理性的知识体系。

特点:

真理性、全面性、系统性、逻辑性和预见性。

(5):

科学价值是什么?

它体现在那些方面?

科学价值是科学认识及其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它体现在以下方面:

1、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这是人们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中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

主要是求真务实精神,有条理的怀疑精神与开拓创新精神;

科学思想:

主要影响人们世界观的、重大的科学观念;

科学方法:

主要是观察与实验方法、逻辑方法、非逻辑方法

2、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科学对人类的影响主要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6):

科学价值中立说和科学负荷价值说的两种观点的内容是什么?

1、科学价值中立说,此种观点认为,科学知识与价值观念是互不相关的,强调了科学认识中的客观性原则,认为事实判断不同于价值判断,二者是有严格区别的;同时强调科学自身的客观性,走向科学脱离任何社会的绝对独立性。

2、科学负荷价值说,认为价值与事实是分不开的,价值是事实的价值,事实也是有价值的事实。

科学价值负荷说是强调科学技术渗透着价值的全过程的观点,坚持科学不是一种纯粹的个性工具,而是出现于特殊社会情景之中的复杂事业。

这种观点认为权衡是每个社会技术系统所具有的,科学技术也像其他事情一样,有得必有失。

(7):

科学知识有那些内容或形态,各有那些特点?

1、科学知识包括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设和科学理论。

2、特点:

科学事实:

科学事实具有不重复性;科学事实渗透理论;科学事实应该是比较系统的;科学事实具有相对独立性。

科学定律:

科学定律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科学定律具有简明性特征。

科学假说:

科学性与假定性的统一;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多样性与易变性的统一。

科学理论:

客观真理性;全面系统性;逻辑完备性;科学预见性。

(8):

科学价值主要有哪些

科学价值主要有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六:

第五章

(1):

科学问题的确立有何意义?

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意义:

1.在科学认识过程中科学理论的形成是探索性活动,它从提出问题开始。

2.确定了问题就确定了求解目标,预设了求解范围和方法。

3.问题的恰当变换功能开辟了新的思路。

来源:

1.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是科学事实和已有的理论之间的矛盾。

2.理论自身的非自洽性,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已有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等

(2):

科研选题的原则有哪些?

社会需要原则,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3):

什么是科学观察?

科学观察有什么重要作用?

为什么说科学观察渗透着理论?

1.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

2.科学观察的作用:

科学观察属于实践活动,在科学认识过程中,它既是接收外部信息,获取经验事实的基本方法,又是检验理论认识的基本手段。

同时科学观察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主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感官从被观察对象那里获得感觉映像,形成经验,最后得出观察陈述的过程。

3.科学渗透着理论:

科学观察过程并非单纯的感性活动,它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观察与实验必须坚持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科学的观察的主体-仪器-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微观领域中原则上不可能排除仪器干扰但主观和客观相统一,是仍然必须坚持的原则。

(4):

科学假说有什么特征?

科学假说分哪两种?

它们各自的形成方法是什么?

1.科学家说是回答科学问题而提出的,是对已知科学事实或科学定律的说明或解释,科学假说具有科学性,假定性的双重特征,是通过科学理论的必须之路。

2.科学假说可以分为:

经验定律型假说和原理定律型假说。

3.经验定律型假说形成的主要方法是概括。

原理定律型假说形成的主要方法是溯因和猜想。

(5):

什么是科学抽象?

科学抽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思维方法,是科学认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阶段飞跃的关键环节,他表现在科学术语和科学符号与思想模型的使用中。

(6):

科学思维主要形式和主要方法分别有哪些?

科学思维的主要形式有:

概念思维和形象思维,顿悟思维,直觉和灵感

科学思维的主要方法有:

演绎方法和非演绎方法

(7):

从经验到理论的思维方法是什么?

为什么?

其基本途径有哪些?

从经验到思维的的思维方法是创造性思维,因为从经验上升为理论的关键是提出新假说、新问题或新观念,只能求助于创造性思维。

其基本途径是直觉、灵感、想象力。

七:

第六章

(1):

什么是科学?

它有哪些本质属性

马克思把科学看做“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即科学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认识和反映关系的观点,是对科学本质的更一般的、更抽象、更深刻的哲学概括,此外,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科学的本质属性:

客观真理性,可检验性,系统性,主体际性

(2):

科学划界的标准是什么?

实验检验

(3):

什么是科学定律?

它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前面有特点和定义。

科学定律的作用:

1.科学定律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或规律。

2.科学定律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成。

3.科学定律是科学解释和预测的有效工具。

(4):

什么是科学假说?

它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定义特点前面有

科学假说的作用:

1.科学假说是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

2.假说是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方式。

3.不同假说的争论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5):

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的含义是什么?

它包括哪几个方面?

什么是相容性评价,自洽性评价和简单性评价?

1、逻辑评价是指科学理论是否符合逻辑。

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是科学共同体对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作出评价,它属于理性的考察,有时也被成为理性检验。

2、它包括相容性评价、自洽性评价、和简单性评价。

3、相容性评价是通过与相关理论的比较,评价该理论是否与相关理论相违背。

如果被评价的理论与相关理论一致,则是相容的,否则不相容。

自洽性评价就是分析理论本身是否自相矛盾。

没有发现自相矛盾的理论具有自洽性,否则不具有。

自洽性要求科学理论内部的各个命题相互之间有逻辑联系,不能相互冲突;简单性评价是指理论的形成结构是否简单。

如果两个理论都能够同样好的解释类似的现象,那么,形式结果简单的理论被称为简单性的理论。

(6):

科学理论的经验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逻辑经验主义者采用的方法和原则是什么?

1、科学理论的目的是正确的反映客观实际,是求真。

因此,经验检验要解决的实质上是科学理论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问题。

逻辑经验主义认为:

科学理论中的经验与理论的关系就是观察语言与理论语言的关系,通过对应规则吧二者联系起来。

2、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

经验à假说à证实。

其中的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原则是归纳主义和证实主义。

(7):

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直接途径:

生产实践、科学观察和实验;;间接途径:

文献资料的调查和研究。

(8):

科学观察在科研中的作用是什么?

科学观察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为科研提供客观可靠的科学事实和经验材料。

它是获取科学事实的重要手段,可以导致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可以扩大科学研究的领域,验证否一理论的正确与否。

(9):

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和计划性原则,持久性和反复性原则。

(10):

科学观察有哪些局限性

1、客观掌握的是事物的外部联系;2、眼见不一定为实(感官的限制);3、对有些现象无法直接进行观察;4、观测仪器有功能上的限制。

(11):

什么是科学实验?

它在科研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1、科学实验是近代自然科学的精髓。

实验方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认为的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如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去研究自然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方法优于单纯的观察。

2、科学实验在科研中的作用有:

具有简化和强化研究对象的作用;具有定向强化实验对象的作用;可以加速或延缓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运用实验方法,比较经济可靠;作为中间环节,可以为生产时间作出贡献。

(12):

搜集科技资料重要性有哪些?

1:

科技资料是研究工作的”成米之炊”2:

准确找到他人工作的终点和自己研究的起点3:

资料关系到研究速度和有无成果的问题4:

科技情报资料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5:

传播科技情报资料对科技自身发展意义深远

(13):

获取科技资料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1.间接途径:

科技文献资料;互联网;访问专家学者;参加学术会议和科技文物考古等2.直接途径:

到群众和自然界中获取科研资料

(14):

搜集和积累科技资料有哪些注意事项?

(1)持之以恒,锐意穷搜

(2)广采博收,酌理富才(3)不怕献身,学贵质疑,追根究底,故枝新叶,贵在创新(4)对资料的要求:

a.保持科技资料的客观性;分门别类,分问题(专题)搜集;注意资料的系统性b.详细的注明资料出处c.抄录的科研资料要当即核对d.对于记载有矛盾的资料都要收集来,用时考证e.转引的资料要与原著,原文对照等

(15):

科学观察有哪些局限性?

1科学观察方法往往只能掌握事务的现象和外部关系;2.眼见不一定为实;3.对于“时过境迁”的事物无法直接观察;4.借助仪器观察有局限性;5.哲学上对待观察方法的两种态度。

(16):

模拟方法有哪些重要作用

1.有效促进科学理论研究的进展;2.运用模拟方法导致技术发明;3.提高工程和产品设计周期,缩短研制周期;4.研究人体生理和病理现象;5.培训复杂技术操作人员;

(17):

自然科学研究中机遇的作用有哪些?

1.为科学理论突破和发展提供先导;2.为技术发明提供线索;3.为自然科学发展提供生产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