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改之我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0263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改之我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改之我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改之我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改之我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改之我见.docx

《论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改之我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改之我见.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改之我见.docx

论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改之我见

 

论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改之我见

 

-----------------------作者:

-----------------------日期:

  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改之我见

新都升庵中学汪波

【摘要】我省从2010年开始在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的课程标准中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注重能力培养,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在新课改实施的这段,使我们体会到了新理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使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对信息技术新课改的一些认识。

【关键字】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教学方式评价

2010年9月,新的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正式在全省高一新生中试行。

其中信息技术课程也以全新的要求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在在相关教材的使用上也选用了在几个省份已经被应用了一段时间切合课程要求的广东版教材。

过去这一学年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说我做为教师逐渐体会到了新课程带来的不同于以往的特色。

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还特别强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和交流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下面,就信息技术新课程谈谈本人的认识及提出一些思考。

一、学习新课标,分析新教材,领会理念,充分实施

1、新课标

信息技术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

反观原来单一的针对知识的“应试”教育观,新的课程目标强调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强调的是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重点在于指出获取信息的四个过程分别为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及保存信息,而网络信息检索的常用方法是直接访问相关网页、使用搜索引擎及查询在线数据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特别强调的课程目标,要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等。

2、新教材

新选用的广东版的信息技术教材的设置和我们原有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和以前的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主要有两点,一是课程的起点不同。

以前由于各地不同的硬件条件及原信息技术课程不高的重视程度,初中阶段很大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没有合格的信息技术基础。

因此当时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以学生的“零起点”为教材设置标准标准。

这保证了信息技术学科基础差的学生能适应教学,但却造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学习的重复。

这使得有较好基础的学生,得不到什么提高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而新课程的设置不再是“零起点”的限制,认为初中生通过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高中课程是在此基础上设置。

二是教学内容的不同。

从以前的教材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掌握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技能是一种“软件式”的教学。

所以初中、高中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还有Windows、WORD、EXCEL等软件的操作。

而新教材的设置则是先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不再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然后再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在高中阶段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

3、新理念

新的课程带来了新的理念,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

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

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

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

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可能远比从教材中学到的多。

要达到这种理念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革新、备课方式和课前准备、教学情境的创建等各方面都进行深入改革。

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合作者,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独立、自主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开展自学、探究。

学生也要从原来的知识接受者,变成学习过程的主导者。

整个教学要让学生发展个性,尽显所长,课堂教学评价所关注的重心应该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不再是教师的表现,而是注重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同学间合作的行为表现、学生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与探究、思考的过程等。

学生不再只是因为学习信息技术而学习信息技术,而应该转向把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实践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解决的问题过程中深入学习信息技术。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大都是按照自己的课程设计让学生一步步地跟着学习,现在必须转变观念,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主、自觉性的合作式学习,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为主,教师也就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

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富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提问,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自觉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最终达到新课程的目标要求。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进行教学的具体实施。

针对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心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逐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等能力,要实现这种目标选择灵活而适当的教学方式的评价体系显的尤为重要。

我的观点如下:

1、分层教学,组内团结协作

虽然现在的教材已经把教学的起点提高,但通过调查,现有的高一新生很多并不能达到这一标准,各个学生的原有教育影响、学习条件、主观重视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基础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相信这是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之初必定遇到的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实施有差异的分组、分层教学。

这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首先可以根据学生信息素质、能力分层。

基础差的学生,就从基础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学方法主要使用演示与实践、任务驱动;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师生交流、互动,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给予一定难度的、实用性强的任务,给学生自主权,着力培养这类学生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提高他们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信息创新能力。

这样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练习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让同学操作、练习,最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

然后根据基础好差搭配分组。

恰当的创设情境和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组内共同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让基础差的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的信息素养的提高。

当然在这过程中也要求教师注意任务的引导,要让组内每一个人都动起来。

这样分组后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师上课辅导,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授导型教学与探究型教学的灵活运用

授导型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与演示为主,引导学生通过操练及练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等方法获得对现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授导型教学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习者特点(学习风格、学习者年龄阶段等)、教学方法、教学媒体以及教学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授导型教学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探究型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围绕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探究型学习是通过学生尝试对问题解决的过程,来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形成价值观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探究型学习过程包括:

确定课题、组织分工、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创建答案/解决方案、评价与展示作品等几个步骤。

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感受科学,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严肃性和曲折性,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探究性学习拓展了空间,学生利用网络环境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能主动地、有主见地、探索性地学习。

但因此学生的个体的性格、知识能力差异,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并不能对所有学生都达到积极的效果;而且对于教学中知识性比较强内容探究性学习就没有授导型教学合适,相对教学效率也不高。

所以不是说新课程就一定要使用探究式教学,要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有所获,达到教学的基本目标。

这两种教学方法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一般来讲技术性或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更适合于探究式教学,而原理性较强的内容更适合于授导型教学。

最终是要将两种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最有效最优化的课堂。

 

3、充分利用评价机制,确保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不同在于,更应看重评价过程,在完成一个综合性作品中,学生要完成信息的收集、分析、加工、处理和信息的发布,每个步骤都是学生能力的体现,这些也不是在短时间内完成。

要充分肯定关注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比如自制电子小报,题目与评定标准是事先告知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创作作品,最终的作品当然是对学生评价的重要部分,但在作品制作的过程中,也要对学生完成作品的各个环节尽量给学生进行展示、说明的机会,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要关注学生在任务过程中能力的体现,让学生在作品制作中可以认真严谨的心态进行每一步的操作,从而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具体的评价方式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师评有机结合 ,还可以针对每个学生建立电子档案,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应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在教学评价中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原则,应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创新实践,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以上是我对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的一点看法与体会,新课程开始一学年了,对我们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其实有些问题课改之前本身就有的,或者说新课改使原有的问题更加突出了,相信课程改革的完善需要一个逐渐过程。

我们应该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建设一个自主、合作、创新的新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