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期末试题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0294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期末试题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期末试题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期末试题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期末试题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期末试题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期末试题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期末试题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期末试题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期末试题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期末试题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期末试题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期末试题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期末试题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期末试题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期末试题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期末试题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期末试题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期末试题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期末试题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期末试题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期末试题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期末试题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期末试题卷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一个O4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

C.O4和O2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D.O4和O2性质完全相同

9.如图所示,甲、乙两瓶的燃烧匙内分别盛有适量的红磷、硫粉,在等体积并充有空气的集气瓶内燃烧,完全燃烧后冷却到室温,再同时打开两边的弹簧夹,可看到的现象是(▲)

A.水由导管同时进入甲、乙两瓶,进入的水量约为原瓶内体积的五分之一

B.乙瓶中的硫粉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

C.甲瓶中的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水由导管进入甲瓶,乙瓶无水进入

10.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葵的

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后,再将此部分叶片用锡箔遮住,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如图)。

该实验可以证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11.氯气(Cl2)和氧气(O2)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一定条件下都能跟甲烷(CH4)反应。

已知O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CO2和H2O,由此推断Cl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

A.CCl4和HClB.CCl4和H2

C.CH2C12和H2D.C和HCl

12.为了保证长时间潜航,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发生装置,下列反应最适于潜水艇里供给氧气的是(▲)

A.2KClO3

2KCl+3O2↑B.2H2O

2H2↑+O2↑

C.2Na2O2+2CO2===2Na2CO3+O2D.4HNO3

2H2O+4NO2↑+O2↑

13.分析人体从鼻孔吸人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各气体的含量为气体的体积分数B.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只有部分进入血液

C.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的比例比水汽大D.人体能产生少量的稀有气体

吸入的空气:

O221%,CO2%,

N278%,稀有气体

%,较少的水汽.

呼出的气体:

O216%,CO24%,N278%,

稀有气体1%,较多的

水汽.

14.以下操作都可能引起玻璃仪器破裂,针对这4种操作所做的改进无效的是(▲)

15.右图表示通过测量一段树枝(例如柳树)的吸水情况来研究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装置是

是连通的、内装有清水,并用白炽灯照射.下列预测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A.该装置可以定性地研究影响柳树枝条蒸腾作用速率的因素

B.在无风且潮湿的空气中,小气泡将缓慢地向左移动

C.在高温及干燥的空气中,小气泡将快速地向左移动

D.单位时间内消耗水的量,就是该柳树枝条蒸腾的水量

16.某仓库工作人员违章操作,在雨天转运“保险粉”引起爆炸。

“保险粉”的化学名为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主要用于印染工业。

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4===Na2S2O3+Na2SO3+X。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化学式为SO2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Na2S2O3中S的化合价为+3价D.Na2S2O4通常要在干燥阴凉处密闭贮存

17.根据气体的有关性质,判断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图及其使用方法的说明,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从b管通入(H2密度比空气小)

用排空气法收集CO2,则

CO2从a管通入

病人从b端吸氧,a端接氧气瓶

用排水法收集O2,O2从a管通入

ABCD

18.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无机材料,Ca3(PO4)2逐渐被生物陶瓷材料HAP[化学式为Cam(PO4)n(OH)2]所淘汰,HAP已在医疗上被用于修补人的骨骼和牙组织,HAP的化学式中m等于(▲)

19.下列四幅实验装置图所反映的原理,对电动机的发明有直接影响的是(▲)

20.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

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0

m

反应后质量/g

2

待测

32

26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甲、丙、丁参与反应的质量比为1:

16:

13B、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待测质量为2gD、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二、填空题(本题有9小题,21空格,每空格1分,共21分)

21.用化学用语填空:

2个硝酸根离子▲硫酸铝__▲_构成氯化镁的微粒▲

22.樟树是嘉兴市的市树。

某校门口有一棵古樟树,树心已经朽烂成一个大洞,变成了一棵空心树。

可是,这棵古樟树在大家的保护下还是照样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古樟树的▲木质部(填“部分”或“全部”)

2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在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选填甲乙丙)。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选填字母编号,可多选)。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玻尔的原子模型的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善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24.右图是根尖的立体结构和平面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吸收水份和无机盐的是__▲___(填系号)。

(2)④是根尖的__▲___。

25.这几年嘉兴遭遇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严重超标。

图甲图乙

(1)图乙是某人在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

则雾霾中的污染物会在曲线__▲__(选填“AB”或“BC”)段的过程中被吸入肺。

(2)对于保护环境,减少雾霾天气,以下措施不可行的是_▲_。

(选填字母编号,可多选)

A.少开车B.提高燃油品质C.每天带口罩出门D.呆家中不出门

26.如图所示是小敏家部分线路连接图。

当用测电笔接触插座的右孔时,氖管发光,可知右孔内的电线与进户线中的__▲___线相连接;

当闭合开关s,灯L在亮的瞬间熄灭,而室内其它用电器仍正常工作,则灯L处电路__▲____(填“开路”或“短路”)。

27.自行车后架上装有向车头灯供电的小发电机,小发电机的上端有一个摩擦小轮.行驶过程中,当需要小发电机向车头灯供电时,小轮压紧车轮,如图所示,此时小轮在自行车车轮_▲__力的作用下转动,发电机发电,其发电的原理是____▲______,实现__▲___能转化成电能。

28.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由“

”聚集成的物质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反应。

29.从事科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

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如下:

①明确实验目的;

②收集有关资料;

③设计合理方案;

④进行科学实验。

请你按照以上四步,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所用装置图用序号表示)

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固体NH4Cl和Ca(OH)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反应生成CaCl2、H2O和NH3。

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氨气的密度为克/升,空气的密度为克/升,且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1)明确实验目的:

实验室制取NH3。

(2)收集有关资料:

加热NH4Cl和Ca(OH)2混合物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设计合理方案:

发生装置选用▲,收集装置选用▲。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11空格,每空格2分,共22分)

30.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某种原料,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①将一盆栽植物放在黑暗处48小时;

②选取两片同样大小差不多的叶片a和b,并进行如图所示处理;

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2小时;

④取a、b两片叶,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⑤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进行检验,叶片a变蓝、叶片b不变蓝。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

(2)该实验中证明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现象是▲;

(3)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31.在学习了电和磁的知识后.小杰在家里饶有兴趣地做起了小实验。

他找了一枚缝衣针.在“吸铁石”上擦了几下,然后用一根细软的棉线将缝表针悬挂起来井保持水平,结果发现静止后针尖总是指向南方,这说明缝衣针已经键磁化成了一枚小磁针。

为验证奥斯特实验,小杰把通电的台灯导线移到缝衣针的下方,并靠近缝衣针平行放置.结果发现缝衣针并未发生偏转。

带着疑问,小杰在科学课堂上与大家展开讨论.结果出现了两种不同观点。

这时,老师让小杰用两节干电池(3v)和一段电阻丝(15Ω)重新做这个实验.结果缝表针发生了偏转。

(1)磁化后.这枚缝衣针的针尖是▲极。

(填“S”或“N”)

(2)下面是同学们在课堂讨论中形成的两种观点,通过小杰的课堂实验可以否定的是▲.(填“A”或“B”)

A.台灯线内有两根导线,且电流方向相反,产生的磁性相互抵消

B.台灯线内电流太小,产生的磁场太弱,不足以让小磁针偏转

32.发现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中,反应速度逐渐变慢。

查阅资料得知:

其原因是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以及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

为了探究二氧化锰催化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实验:

【材料准备】 取三份质量均为2克的二氧化锰分别催化4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并分别标为A;

另取多次催化分解10%过氧化氢溶液实验后回收的二氧化锰,标为B。

【实验步骤】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取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克标为C,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记录收集120毫升氧气所需的时间;

③再分别取A、B、C组二氧化锰各克,重复上述实验;

④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

组别

C

A

B

收集氧气时间/秒

(1)实验所用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在液面以下,其目的是 ▲ 。

(2)实验中,除通过比较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外,还可以通过比较 ▲ (具体的量)来反映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

(3)由上表数据可知,二氧化锰催化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是 ▲ 

33.科从某品牌“暖手包”说明书上获悉,该“暖手包”能自动发热,是因为里面有铁粉、活性炭等物质。

这些物质对“暖手包”发热有什么作用?

小科查阅到下列实验数据:

时间/min

铁/g

活性炭/g

空气湿度/%

水/mL

上升温度/

1

30

0.6

70

10.7

3

4

40

4.2

5

11.5

(1)第l、3组的探究实验说明,没有 ▲ 物质,“暖手包”不会发热;

(2)分析第1、2、4、5组探究实验可知,“暖手包”的发热还应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空气中的 ▲ 的性质。

(3)你能猜测暖手宝发热的主要原因是 ▲ 

卷Ⅱ选考部分

A组

34.(6分)某研究人员曾经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作过以下研究。

实验一: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黑暗装置中,分别测定在不同温度下植物对氧气的吸收量,如图所示.a、b分别表示10℃和20℃时植物吸收氧气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实验二:

按图所示装置进行黄豆种子呼吸作用和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实验。

请分析回答:

(1)由实验一结果可推知:

在实验二中,当广口瓶内黄豆种子温度适当▲时.就会促进玻璃罩内番茄植株的光合作用。

(2)如果将实验二玻璃管中的漏斗和玻璃管全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均将减弱其原因是▲。

(3)联系本实验,试从光照时间和昼夜温差两个角度分析哈密瓜为什么填原因:

35.(6分)合理密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

为确定大豆最合理的种植密度,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一块保水和保肥能力都比较强的实验田划出四块面积相同的区域,然后分别向四块区域均匀种植大豆幼苗,待果实成熟后(如图),统计每植株上的荚果数和每荚果中的种子数,统计数据如下表。

(l)科学兴趣小组选取的保水和保肥能力都比较强的土壤是▲(选填“砂土类”、“黏土类”壤土类)土壤。

(2)简要叙述实验结果:

(3)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相对于1、2、4号区域,3号区域是比较合理的种植密度。

你赞同他们的观点吗?

请说明理由。

B组

36.(5分)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蛋壳的成分开展了有关探究。

同学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一定量的蛋壳放人容器中;

②往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较多的气泡产生;

③……;

④得出结论:

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1)请补全第③步的实验内容与现象▲

(2)为了测定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同学们用蛋壳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得到有关数据如下表:

(C02的密度为2克/升)

蛋壳的质量/克

加入稀盐酸质量/克

收集到C02气体体积/升

100

假设二氧化碳全部是由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小明计算这些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的过程如下:

解:

设该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03+2HCl==CaCl2+H2O+CO2↑

10028

x1.1升

100:

28=x:

1.1升

x=,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0.524

小明的计算过程中存在明显错误,请你通过列式进行计算。

37.(5分)解决问题常面临着方法的选择,面对不同的结果我们应继续探索。

为得知7克高锰酸钾完全分解能产生多少克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小柯与小妍分别采取了以下方法:

小柯:

实验测定法

小妍:

计算法

小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7克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得到氧气600厘米3。

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

=%

氧气的质量为:

7克X%=克

答:

7克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产生氧气克。

(1)大家经过讨论,认为小妍的计算方法明显错误,此题不能采用该方法计算氧气质量的一项理由是。

A.高锰酸钾中含氧元素B.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中含氧元素C.氧气中含氧元素

(2)请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7克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所产生的氧气质量。

C组

38.

第7题图

(6分)利用压力传感器、阻值可调的电阻R等元件,小明设计了一个汽车超载自动报警电路,如图甲所示。

他了解到这种压力传感器所受压力越大时,输出的电压U就越大,二者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闭合开关S,当继电器线圈中电流大于或等于20mA时,衔铁被吸合。

已知传感器的输出电压U即为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电压,线圈的电阻为20Ω。

(1)车辆不超载时,灯亮;

当传感器所受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红灯亮,

说明汽车超载。

请你判断灯  (填“L1”或“L2”)是红灯;

(2)某水平公路桥禁止质量大于或等于20t的车辆通行,要用小强设计的装置为此桥报

警,R的阻值应调节为多少?

(3)在水平路面上,要使该装置报警,通过车辆的最小重力为多少?

39.(6分)铜是一种利用较早的金属,铜制器皿在我国古代就有广泛的使用。

年代久远的铜器表面往往生有绿色铜锈,其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若要除去铜器表面的铜锈,可用稀硫酸与其反应。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2H2SO4=2CuSO4+CO2↑+3H2O,试计算:

(1)碱式碳酸铜中铜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2)求出碱式碳酸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3)20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硫酸溶液,可以和多少克碱式碳酸铜反应(

结果保留1位小数)

科学答题卷

一、选择题(2分题,共40分)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21.2NO3- Al2(SO4)3 Mg2+,Cl-

22 部分(填“部分”或“全部”)

23.

(1) 乙(选填甲乙丙),

(2)ABD(选填字母编号,可多选)

24.

(1)①(填系号),

(2) 根冠

25.

(1)BC(选填“AB”或“BC”),

(2) CD(选填字母编号,可多选)

26.火 开路(填“开路”或“短路”)

27.摩擦力 电磁感应机械

28.可能(填“可能”或“不可能”)2:

1或1:

2化合

29.NH4Cl+Ca(OH)2=CaCl2+2H2O+2NH3↑ BC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30.

(1)CO2

(2)叶片a变蓝色,叶片b不变色

(3)CO2是植物进行光和作用的原料

31.

(1)S(填“S”或“N”)

(2)B(填“A”或“B”)

32.

(1)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2)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具体的量)

(3)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二氧化锰使用的次数

33.

(1)铁

(2)水蒸气

(3)铁与水蒸气以及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

选做题A

(1)升高(或提高)|壤土类

(2)缺氧导致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弱,提供给幼苗的二氧化碳减少|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每植株上的荚果数减少,每荚果中的种子平均数基本不变

(3)昼夜温差大,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光照时数多,利于光合积累,昼夜温差大有助于降低夜间作用,有助于糖分积累,所以就比较甜|不赞同,不知道每个区域中种子的质量

选做题B

(1)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进行判断|B

(2)%|

选做题C

(1)L2|32:

3

(2)30欧|%

(3)80000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