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明何事见性见何物 完整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0330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心明何事见性见何物 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明心明何事见性见何物 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明心明何事见性见何物 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明心明何事见性见何物 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明心明何事见性见何物 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明心明何事见性见何物 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明心明何事见性见何物 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明心明何事见性见何物 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明心明何事见性见何物 完整版.docx

《明心明何事见性见何物 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心明何事见性见何物 完整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明心明何事见性见何物 完整版.docx

明心明何事见性见何物完整版

明心明何事,见性见何物?

明心、见性,都是体察意元体。

只有层次差别没有本质区别。

明心,是在一般的意识层次体察到的意元体的体性状态,一般感觉是“大”“空”“静”“晴空万里”等,主要是“空”的感觉。

见性,是在本体意识层次体察意元体的体性状态,本体意识一般情况是被埋没的潜意识,不易察觉。

本体意识出现,感觉仍然是“大”“空”“晴空万里”等,但与明心感觉明显不同的是,此时的感觉非常真切,不似明心那样稍纵即逝,而是感觉到真实的“有”,有物,有光(性光)。

六祖慧能的“念头之间”的修炼方法,是让人体察普通意识的念头停顿之间,潜意识短暂显露状态。

刚开始的念头停顿仅仅是念头停顿,所以感觉空静大远,明心。

久久养育,把那种感觉培养强大,就感觉到了。

当本体意识被唤醒的时候,咚的一下就出来,得到了。

本体意识是连带生命运动的,有能量,出现之后会把普通意识的念头驱赶得无处遁形,此时的“静”是真静,此静非没有念头的死静,而是念头不染性体,无碍无着状态。

本体意识(潜意识)之中有很多功能,此时仅仅是入门,大量的宝藏仍需开发,少数人当时会出现一些功能,个别人会出现大功能,大部分人仍需修炼。

如果是按照智能气功的方法,从形体修炼过来,有了躯体混元气甚或脏真混元气为基础,明心之时会有气光,躯体混元气上来为气,脏真混元气上来为光。

气光与性光之区别在于,气光会随着本人练功状态时有时无,而性光有而恒有。

得到之后自会甄别,非语言可述。

明心兼有气光,或仅仅明心没有气光,都是道家所述“玄关”景象。

如果感觉明心见性难以琢磨,可以从“玄关”悟入。

体认玄关从气入手,从气证得“其小无内其大无外”之玄关景象。

玄关里面寻自我,乃是明心见性。

玄关顿开之时如果能察,最为真切。

练功,就是要开发本体意识,可以从普通念头入手修炼,但是要明白普通念头不是练功追求的。

本体意识是和生命运动相连,所以可以从体察形体入手入得门去。

意外刺激激灵一下感觉到的就是这种状态,当时感觉到意识和生命原来是一体的,这个状态就是智能气功所述的“自我”,智能气功强调的自我不仅仅存在于意识里面,而是意识和生命运动相结合的状态,不是二者相加,是一个。

本体意识对外控制意识念头,对内控制生命运动。

所以念头层次的自我不是智能气功所讲的自我,本体层次的那个才是。

因此说智能气功的自我相当于见性。

混元气2011-5-27

明心明何事,见性见何物?

之二

——论明心与见性的区别

 

明心,是在念头层次进行体察到的意元体状态。

体察到念头的时候为“迷”,体察到念头之间的空态的时候为“悟”。

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

“前念停,后念不生,当中这一下,很清净了,什么都没有了。

这一清净,不就是意元体安安静静的活动状态吗?

不需要反复找,意元体在哪儿呢?

一停,这个境象意元体没活动呀?

当然里面还有细微的活动,但一般的活动没有了。

这本身就是意元体的活动状态。

它就是意元体。

这么直接就够了。

所以说前念迷即是众生,后念悟即是佛。

你悟了再迷又是众生。

你这一悟,就是它,它坚持下来就解决问题了。

——庞老师讲解六祖坛经。

见性,是在念头的本底层次体察到的意元体状态。

此层次不易觉察,故称潜意识。

此层次才是真正的意识的本来面目,真正的自我。

站在常人的立场,此层次已经属于根本。

站在修炼的角度看,后面仍然有功夫。

最终的见性需要开发出意元体的超常智能之后察照意元体本身。

“当内视自身肉体内部比较清晰后,又当收神而视意元体自身。

此时的视与内视阶段又有不同,内视阶段尚未完全摆脱常人的视物的心理感觉。

此时的内视,只是意念的趋向微细变化而呈现的结果,它与“明心”时的内收有相同之处,但又有质的差异,不仅意元体的体和用都已发生了变化,而且收视进入了意元体之中,突然呈现出内外无别、质地均匀的特殊状态,人体自身亦成了一个无分别的整体与虚空结合在一起。

若说它是一种实在,则人体内外都是一种无分别的实在,但又难以名状其实有特性;若称其为虚灵,则人体内外皆灵通无碍,但又非一无所有。

此即佛家所称的“见性”之功。

——摘自大专教材辅导材料”

上面引用内容是我们修炼的未来目标,本文论述的是入门级别的见性。

“一激灵,一整,外边感觉到了;如果从里边感觉形体,气就整了;如果感觉意识里边,到一定程度,它上下这么一穿,“噢!

这个样子,整体的。

”那就是开悟——明心见性。

一下子整体地感觉到那种状况,那是见性,就不是简单的明心了。

所以临济宗上层次快。

 

人们日常的念头情绪都来自深层次的潜意识,即自我层次。

念头情绪的具体内容属于参照系。

此层次虽然称作潜意识,但并不是神秘莫测无法察知。

比较浅显的念头稍微一注意就能感觉到,由此而层层深入,进入深层次。

自我层次(潜意识层次)同时也控制生命运动,包括显在的和内部的。

所以从体察生命运动也能逐步深入到深层次。

通过控制情绪入手修炼,从“外面”用功,把功夫做到中和之性,也是明心见性之法。

“明心是念头返回本身来,见性是看到念头本身,体察到意元体里面产生一般念头的活动背景。

“见性是看到念头本身,而念头本身就是意元体。

也就是说,收视意元体后,看到意元体本身的体性了,这就称为见性。

“一开始明心,里边是瘪的,空空荡荡,一旦见性了,就不然了。

虽然不是光芒四射,但是它有个体了,有实实在在的一个东西。

过去佛家说是“圆陀陀、光烁烁”“无头无尾、柱天柱地”等,形容词很多。

为什么这么讲呢?

他们体察到了意元体的体性,看到它无边无际、无限广大的这么个状况。

可就一句“圆陀陀、光烁烁”不知误了多少千载古人!

“如果我们平时总能守着自己,一动念都从里面出来,将来一旦受个大的刺激,周身一反应,神没出来,收回去感觉到里面的整体性了,那最少是“明心”。

有的人气足到一定程度,当时就能见性了。

一般在冷静、清静的时候感觉不到人的“性”。

当急促地反应,全身一动,气、神联合在一起了,就感觉到它了。

见性有个特殊的情况,就是周身一体了。

有些人敏感一些,骑着自行车,前面来了一个人,车赶紧向边上一闪,一下子觉得里面的气“呼”往这边一闯。

坐汽车有时也能感觉到这种情况。

如果你能把神收住,全身气非常整、非常足的时候,意念里面一动,一收,把全身整体感觉到了,就是见性。

当然这样见了性之后,虽然全身整体性感觉到了,里面内景感觉到了,但这个性见得还不真、不纯,还需要慢慢再培养。

“以前讲过船子和尚打药山徒弟,药山刚说要说话,“啪”一杆打到河里边去了,他刚露出水刚要说,又被按下水去。

因为一说出来就错了,又要说又被按入水中,要说不能说的时候,“噢,里边那个东西”,自我找着了。

自我就是明心见性那个性,我们所说的意元体自身。

“安静之后,门“吱”一响,或静的时候,“唰、唰……”的脚步声吓你一跳,若不往外反应,一向里,就出整体性反应了。

佛家讲:

“担水砍柴皆是道,洒扫应对尽通玄”--洒水、扫地、应酬的日常事物都可以通到玄上去--就是这个道理。

只要随时随地内向性运用意识就能解决问题,练气功反复强调意识内向,道理就在这点上。

实际上大道就是这么个问题。

当自我显现出来之后,意元体和生命运动就可以通过修炼起变化。

念头情绪都是自我发出去的,找到自我后就可以学会控制念头情绪的发生,真正意义的从源头消除,此时已经不需要“控制”念头和情绪,因此是活泼洒脱、无执无着的。

诚然,参照系里面沉淀的积习并非一下子可以清除干净,明心见性之后仍需认真修炼,不可癫狂。

混元气2011-5-29

明心明何事,见性见何物?

之三

——玄关是什么?

玄关,亦称“玄关窍”、“玄关一窍”、“祖炁(qi繁体字)穴”或“元始祖炁”等。

玄,深远、广大;关,门户。

“玄关”即通往大道的门户。

传统气功名目繁多,所指不尽相同。

如练吐纳者,以口鼻为玄关:

练经脉周天者,以丹田后合命门为玄关;练性功者以念头动处为玄关窍;练儒家心法者,以无形无象的“中”为玄关;道家清净无为功门,以虚灵无涯为玄关。

智能气功认为,所谓玄关窍,实际是意元体活动在人体混元气中的一种状态。

它虚天空洞,无固定位置,气足就感觉到它了。

正是“有气则成窍,元气则渺茫”。

由于意元体与混元气、与实体呈兼容,所以说“不在身中,不离身中”。

各家所指的玄关不同,是古人对神、气生化关系不明之故:

主张玄关无形无象、同于道体之说者,是从玄关体性特征上立论的;主张玄关有方所者,是从有形部位入手的,借有形之中而进无形之中。

神注部位不同,引起的反应往往不同,因而感受的景象也就不同了。

由上可知,玄关是“有气”的明心见性状态。

其中,从虚空虚无之气入手修炼的,玄关窍开跟明心几无区别,都是空空荡荡,玄关有气,但气也是虚无,玄关比明心更加“虚活”,玄关中有气而明心无气。

从躯体混元气入手修炼的,玄关窍开气感更强,而且有“虚明”之感,如果在意识里把气褪掉,则是明心境界。

从脏真混元气入手修炼的,玄关窍开的气感是“明亮”的,比躯体混元气更“虚明”,但要跟“性光”区别开,脏真之光是“可见”光,可有可无,时明时暗,而性光是“可用”之光,性光就是意元体自己,故无所谓“可见”“不可见”,本无差别。

躯体混元气玄关和脏真混元气玄关,皆是明心境界,而性光是见性境界。

到了见性的性光境界,就不存在躯体混元气玄关和脏真混元气玄关了。

到了见性,内外已经成为一体,在此玄关修炼,修性就是修命,修命就是修性,内外通达了无分别。

下面引用庞老师关于玄关的论述:

“智能功所选的混元窍(或神机宫)则与性功的玄关窍相近。

收视返听之结果,开始时可导致眼、耳、鼻、舌、身、意都集中于一处,达到意念专一。

尔后意念专一过渡到“明心”境界,有的一个质的变化,传统气功认为这是一个从事到理的变化。

即从收视返听这个有形迹的事入手,达到体认到空洞无涯的虚明之理的境界。

有两种情况:

一是上述的从渐变到质变。

收视返听的锻炼按意识指令进行,当视、听“收”、“返”到极点后,收返的意识指令对视、听即失去作用,若继“收”、“返”,就将返回发放意识指令自身。

因为意识发出去的收、返指令,与往回收、返的意识动作合二为一了,此即古说的“能收”、“所收”合一。

如果意念专一以后,不继续进行收返,则很难进入“明心”境界,然而此时的收返切不可着相着意,若着相着意于收返,则易出现幻觉,即古说之着魔。

如何恰到好处,既要收返,又不着相着意,首先是停止发放对视、听“收”、“返”的驱使意识指令,使视、听等功能进入自然状态,指令不再外入到各效应器官,使意元体恢复其本具之虚灵之体性。

尔后,意识发出的指令是指向指令自身,从而体认到“能发”、“所发”、“能收”、“所收”本是一如,了无二致。

此过程是从事到理的渐法。

另一种情况则属于顿法。

有一些素质比较好的人,听老师讲述“明心”的实质是意识收归意元体本身,当即体认到那种“虚灵”的状态。

这一过程不是经收视返听锻炼得来,而是当下开悟,所谓“一说即是”。

有收视返听的指令,就达不到这一境界,因为人已形成的旧习惯是意元体发放的任何指令都是指向意元体以外的,而“明心”却是要体察意元体自身。

只有在发放指令处与发放指令时,使意识指令受到控制不外放而是指向自身,只有意识活动在萌动的一刹那,就形成体察意识,而不是运动思维或逻辑思维,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有的人能在进入“明心”境界时,同时达到“见性”。

过去佛家讲“悟后方修道”。

在你还没有开悟以前的练功不叫修道,只是预备阶段,人没发生质的变化。

道家练功最根本的是玄关,当你还没有体察到哪是玄关,玄关是什么样子时的练功,过去讲是白练,你只有感觉到玄关,从玄关里面去练功,这才能进到大道里边去。

这时练功每前进一步,才是脱离凡夫一步。

悟就是悟出那个真正的道理。

性功的玄关窍开是一特殊情况,此玄关的“忽地一觉”本身,就是玄关窍开,但它是旋开旋闭的。

关键是在开的这一刹那,能够入得关去。

需知“忽地一觉”后,无论意识中呈现出的动态或静态都已不是玄关了。

只有“觉”的刹那间,才是意元体本身的体性,唯有于此时意识内向体察,才能入得其内。

这决非一般人(已形成意识外向运动的习惯)可一蹴而就的。

只有经过艰若卓绝的内向运用意识的锻炼后,才能在一定条件的促发下呈现出来,这与佛家的明心见性很相近。

禅宗练法即讲明心见性。

什么是性?

心即佛,佛即性,叫心性。

心性即佛性,佛性也即心性。

此即见性成佛。

佛性为性的根本功能。

能领悟到、感觉到性中的状况,即为佛性。

佛性无所不在,上至佛,下至虫蚁皆有佛性。

所以达摩说众生都是佛。

之所以不能都成为佛,是因众生被世俗所迷惑没有开悟。

佛不是修来的,只要能“始取自心,见自本性”,即把本来具有的佛性、心性找出来,就能成为佛。

所以达摩讲: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要练功就是个心,心是无形无象的,见不到心,可以给你一个,你意念一动就是心,此即直指人心。

就是说练功要在意念的最根本处练功。

譬如演驴皮影戏的,拉线的人即相当佛性。

练功不要光从影上练,要深进去到最根处。

道家的玄关也是如此。

到最高层次,佛道两家是一样的。

注意我们的玄关和太虚是一样的。

玄关和太虚怎么一样啊?

太虚又不在里边。

玄关一开怎么能和太虚一样呢?

想想看,玄关一开怎么能和太虚一样呢?

玄关开了实际上是我们的意识开了。

那个意识一开,意元体的体性和太虚是一样的,你看那个太虚有多大,你那么一想意念就冲过去。

什么叫心包太虚呢?

这个意念能把太虚都装起来,太虚在意念里边,一想到就给包起来。

一想,多大的意念都能跟过去了。

实际玄关一开就是意念冲破了人体的气的束缚。

玄关里边一开,外面念头沉伏,把意元体里边的东西暴露出来了,一暴露出来以后,它就内外相接了。

说心包太虚也可以,说与太虚同体也可以。

太虚里边有气,玄关里有气,把气往你玄关当中聚就行了。

咱们练捧气贯顶法:

推向天边,收回体内……也可以,也是这个意思。

就看你会不会往里收啊。

一收就收到玄关里边去,练捧气贯顶法也可以直入上乘。

混元气2011-5-29

明心明何事,见性见何物?

之四

——身体里面有个性

明心,是在一般念头日常意识层次认知意元体;见性,是感知到本体意识,真正的那个自我。

本体意识跟生命运动是一个整体,既可以从意识层次感知到,也可以从生命层次感知到,本来就是一个。

过去讲“当头棒喝”,往脑袋“咚”打一棒子,骂你一句,干什么?

那是心传。

如果这儿一打,你一激灵,把这从外边往里一收,好了,气就进去了,里面全是一个整的了。

这里“啪”(拍打桌子)一下,你的意念往外一放,坏了。

你不要往外放,要往里边收,可能很快解决问题。

这里一是老师的意识要进得去,一是你得有往里收的基础才行。

“当头棒喝”是佛家禅宗临济的东西。

凡是好的东西我们功都吸取进来了,要它起作用还要靠平时练。

你平时还没有这个基础,一动意念,啊!

散出去了,一散是外向运用意识。

要把平时的往外放,慢慢改成经常往里收,往里收,收、收、收,收到里面成了习惯了,这儿来一个刺激,一下进去了,起作用了。

你经常往外放,就不行。

过去的临济宗的当头棒喝是最高级的心传,它就怕你意念乱。

老师打你一下,你一激灵。

打你一下,一激灵,再打一下一激灵,老师打你,你又不能骂街,打一下一激灵一收就行了。

并不是说那我也打你一拳吧!

光会打人不行,打一拳得有用处,你意念没跟着进去。

但他们古人只会做,道理都没讲出来,只说这是佛性,什么意思?

就是通过意念给你注进去。

注进去接受不了怎么办?

这么一打使你一“激灵”,就是让你有个整体性,里里外外整了,一整如果你往里一收,好了,那就当下即是。

希望同学们对心传一定要加重认识,时时刻刻对什么都看得有心。

所以搞心传都象神经病一样,一看天阴了,就想,“噢,老天给我阴天了,别让我精神这样活跃,压一压”;今天晴天了,“噢,老天清亮了,脑袋要清亮了,别浑浊。

”一看一说一乐,飘飘悠悠的,“大自然给我气”,总是拿自己的意识去体会,经常联想,往里边想,不知不觉地就进去了。

你光那么想,“我想里边”,使劲“想里边”,这样你就根本想不进去。

要结合着很多事物形象,很自然地和自己联系起来。

搞组场的时候,得千方百计让他这个人意识得整,整啦整啦,统一了,意识里边没这么多矛盾了,整体化了。

真整体化了以后里面没有你跟我的矛盾、我跟他的矛盾,就省力气了,一省力气气就充足,一充足就舒服。

中国有句话叫“祥和”,很和祥、慈祥、安祥,这是里边气比较舒畅的缘故。

组场心传就得要达到这个作用。

一开始讲,心要宁静,宁静,然后里边一动,来个刺激,单个的,一个趔趄,拿冷水“哗”一浇你,当你不会内收时,一浇一激灵一害怕,也就白浇了;一浇很坦然,里边一动,好啦!

打喷嚏是个整体动作。

打喷嚏时,你有个什么动作,它把你那个动作加大了,全身哪儿都是一样,另外你什么动作也不能抑制打喷嚏,全身都给你冲一下,一般人这时候是向外放的,如打喷嚏时向里面收,就是整体性地收了。

对过去古人的东西与好多其他现象,我们要会找它的实质,把它现代化、科学化,讲出道理,然后使大家都领会它。

下边再讲个例子,说有个和尚练功修佛,修了好多年觉得不错了。

来了个女僧到这儿一转圈,一转圈。

他说“你坐下吧”,她说“你给我说说什么叫佛,能说出来我就坐,说不出来我不坐。

”说不出来。

说不出来人家就转啊转。

晚上了,他说,“你住在这儿吧。

”“你给我说说什么叫佛?

你给我说出来我就住,说不出来我就不住。

”他说不出来什么叫佛。

女僧就走了。

说不出什么叫佛,还不如一个尼姑,不能在这儿呆下去了,就想出去云游了。

夜里他做个梦来了个老和尚找他谈。

第二天果然来了一个老和尚,(他已有预知功能了,还不会用,他有点教条)就问老和尚什么叫佛?

那个老和尚竖了个手指头,一竖,他一看,精神一集中,一个整体性过去了,老师的气一下冲过去!

他一下开悟了,行了!

以后有来问他什么是佛、什么是开悟?

都是这个(竖个手指头)。

世间本来就是这个。

“佛”就是这个样子。

这不是都有了嘛!

混元气也一样,什么都有了嘛。

你这里边有,够份量。

他一比,你接过去就行了。

“你会这个,我也会这个呀”,一个十四五岁送水的小和尚,他看多了,来了一个就问什么什么,他也就这个(竖个手指)。

一回来了一个问道的,老和尚没在家。

他问“你找老师干吗?

”“我问老师傅什么叫佛?

”“哦,这个。

”因为来的人水平不高,他也开不了悟。

第二天老师傅回来,问道的人问老师傅,“那送水的小和尚他也开悟了?

昨天我问什么是佛,他说这个(竖个手指),跟你一样。

”老和尚说好,就问小和尚什么叫佛,小和尚当即竖了一个指头。

老师傅拿了刀“叭嚓”一声把他手指头砍掉了。

哎哟!

一疼就跑。

“你回来!

站住!

什么叫佛?

”再一伸手,“喔”!

空了,没了!

好了他开悟了。

他跟老师多年了,问他什么叫佛,他一伸手指头,欸,原来一伸手指头是佛,现在一伸手指头没了,意念跟它一联通,跟空联上了,里边整了,开悟了。

过去这些都是属于心传的方法,这里面有很多内容。

过去心传属于复杂的、高级的层次,咱们现在心传只搞一般层次的,一般的能接收进去。

今天在心传上给同学们多说了几句,将来大家要从各个方面去领会。

说这些情况也让大家高兴点,一听有这么多玩艺儿(有些理论将来再说,现在讲那么深,说了也白说),挺高兴挺愉快,你们心里一收住是什么感觉呀?

虽不能明心,但可以把气收住了。

“庞老师你怎么不早说呀?

”早说就没用了,早说你们连愉快都愉快不了啦。

你光去体会里边,这还不能起作用。

所以得处处留心,老师讲的什么好的话都可以起作用,但是得内向性运用意识。

不会内向性运用意识,都是外向性运用意识,到时候进不到里边去,你也开悟不了。

所以以后给同学们讲课时,哪些同学会往里收的就经常注意收。

收老师的信息必须是从恭敬上搞起来。

恭敬外面,恭敬老师,恭敬自己,恭敬,敬、敬、敬……慢慢慢慢里面气统一了,老师一点,“叭”,气儿过去了。

要是专门让老师给你点一下,就这一句话,屏障挡上了,进不去了。

为什么过去心传都找个词儿、找个辙,就是把你的意识屏障打开来。

你跟他直接讲,有屏障进不去,打他一下,一打一紧张,把自己都忘了,脑子一紧张往里面一收解决了。

同学们想真长本事,搞心传,应该懂得这些道理,慢慢去体会、去做。

三传并用是智能功的一种最特殊的传功方法,讲道理本身就给同学们往里打信息,你要懂得怎么样接信息,怎么样练功夫,练功练什么。

现在讲的道理,领会不了没关系,有个概念就行。

你们脑子里有很多锈,磨掉一层,再磨一层,尽量磨、磨、磨,磨得锈很少了,里面通了,慢慢自己学理论看看书,学、学、学,看着看着忘了,不知干什么了,这一刹那不是忘了,而是往里面收,也可以解决问题。

什么都可以开悟,意识打开里边那个关窍不是都一样的。

临济宗搞出个最简单的唤出你本性的方法,叫“当头棒喝”。

即有时老师突然打你一下或骂你一句,你一“激灵”,往里边“激灵”,里边会收,那就能够开悟。

当这样一“激灵”时,你能感觉到自己身体里那个整体性,即全身一致了,能感觉到这种状况那就是个开悟。

临济宗的祖师们都没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不懂得“当头棒喝”的实质是个什么东西。

他们不懂得,一打你是让你自己悟,不过得有平时的基础。

过去讲,一言、一动、一举、一行,生活当中任何事情都可以让你开悟,就看你自己能不能捉住它,风花雪月都可以。

有的人独觉,自己觉悟了:

看树叶一落,开悟了;看风一刮,开悟了;听一个声音一响,开悟了。

像这些情况都是修持到一定程度,内向性运用意识,外界事这么一碰,意识活动一下整了,自我意元体、偏执意元体,连同生命活动连成一个整的了,自己一下感觉到:

“噢!

原来这么回事情。

”禅宗一千多年来没能把这个问题讲清楚,这就使得禅宗非常难学。

说禅学只能悟,没有文字。

它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心传(也叫直指见月)”。

实际上也可以立文字。

内向性运用意识,里面有个内力,内力碰到一个剌激——你不注意时冷不丁地一打。

如方才我敲桌子,有的人激灵一下子全身都动弹,是整体性的,但没从里面收进来。

你从外面感觉到一动弹,没有从里边感觉它,更没有感觉脑子里边那个动弹。

它是几层的动。

一激灵,一整,外边感觉到了;如果从里边感觉形体,气就整了;如果感觉意识里边,到一定程度,它上下这么一穿,“噢!

这个样子,整体的。

”那就是开悟——明心见性。

一下子整体地感觉到那种状况,那是见性,就不是简单的明心了。

所以临济宗上层次快。

老师对有的上根人讲“让你见性、让你见性”,有的让多看看公案。

当他能把自己的神收住,会内向性运用意识了,老师一点就过去了。

佛家的临济宗当头棒喝就是这个意思。

这叫唤出你本来面目,杂东西没了,一下子非常清亮。

有时练站庄或者练静功,练着练着忽然一愣,心里一激灵;或有时晚上坐着,好象犯困了,身子一“忽愣”,感觉激灵一下。

那一“激灵”就是从自我意元体出来的。

有时练功安静了,觉得身上激灵一动弹,意识里面那种感觉(不是身体动触)是从自我意元体发出的。

我们要经常想,经常琢磨。

平时正聊着天,忽然有人喊“小李”。

你就“哎!

”这一答应就是从里边出来的。

你精神集中干某件事的时候,一开始叫你,你听不着,再叫你,当你听着的时候,里边激灵一下子,这一“激灵”,就是里边自我意元体动弹了。

别人一叫你,你马上产生反应的时候,里面是什么样的感觉。

这样去体会,去支配练功,那作用就不一样了。

这是高层次运用意识的根本内容。

这样练功夫就上得更快,能直接走形神合一。

这也可以讲是从开悟认识自身,也是“当头棒喝”而明心见性的道理所在。

如果我们平时总能守着自己,一动念都从里面出来,将来一旦受个大的刺激,周身一反应,神没出来,收回去感觉到里面的整体性了,那最少是“明心”。

有的人气足到一定程度,当时就能见性了。

一般在冷静、清静的时候感觉不到人的“性”。

当急促地反应,全身一动,气、神联合在一起了,就感觉到它了。

见性有个特殊的情况,就是周身一体了。

有些人敏感一些,骑着自行车,前面来了一个人,车赶紧向边上一闪,一下子觉得里面的气“呼”往这边一闯。

坐汽车有时也能感觉到这种情况。

如果你能把神收住,全身气非常整、非常足的时候,意念里面一动,一收,把全身整体感觉到了,就是见性。

当然这样见了性之后,虽然全身整体性感觉到了,里面内景感觉到了,但这个性见得还不真、不纯,还需要慢慢再培养。

混元气2011-5-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