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美完善.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0571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美完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美完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美完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美完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美完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美完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美完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美完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美完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美完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美完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美完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美完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美完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美完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美完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美完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美完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美完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美完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美完善.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美完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美完善.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美完善.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美完善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课题:

明与暗

  课时:

4课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

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

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静物台

  4、投影仪

  5、范画两幅

  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

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

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

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

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

(出示课题)

  

(二)新授:

(设计意图: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

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

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

(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

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

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

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

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师总结:

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师: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师总结:

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

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

(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

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

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

暗部呢?

  总结:

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

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

(课件演示)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

(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四)主动参与(设计意图:

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

  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

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

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设计意图:

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四、欣赏讲评(设计意图:

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

  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六、拓展:

  观察其他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及明暗变化,并进行写生。

第二课课题:

寻找美的踪迹

  课时:

2课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

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

  2、技能:

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

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肌理的美

  2、合理构图

  教学难点:

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具学具准备:

数码相机、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宣纸等

  课件内容:

  1、不同数量花的欣赏

  2、长城远近照片的欣赏

  3、树林、沙漠以及树叶、沙粒的欣赏图片

  4、肌理图片的欣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1、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

  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

小结:

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

  2、揭示课题

  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小结:

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

  教师启发学生:

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

  2、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提问学生:

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

  小结:

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

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

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

  3、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

(设计意图:

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

  例如:

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

  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

  我们的学校很美丽,……也美丽。

  4、欣赏肌理图片。

(设计意图:

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找寻肌理制作的方法。

  自然界的肌理图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图片。

(制作的肌理图片表现点和线的各一张)

  在欣赏照片肌理现象中,提问学生:

你觉得它们象什么?

  在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中,提问学生:

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

  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然后打开后的效果。

  学生讨论

  小结:

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

  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作业设计:

  可以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

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

  四、作业评价:

  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五、拓展:

  

(1)用照相机记录事物的发展过程,如植物的生长、季节的变化、昆虫的演化等。

(2)比比,看谁的照片拍得好

 

第3课     记录色彩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色彩冷暖变化,通过色彩表达自我情感,提高审美认知水平。

学生通过趣味游戏和名画赏析,加深学生对色彩知识的理解,通过课堂绘画创作实践来体验自我情感表达。

 

2、通过色彩归类游戏、色彩知识学习、课堂绘画实验、作业交流、评价总结等环节

完成教学任务。

 

3、了解体验色彩带给生活的乐趣,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创作,学会自我表达,自我欣赏,培养学生擅于交流,健康乐观的态度。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运用、表现色彩的能力,初步掌握用色彩造型的方法。

掌握色彩冷暖变化规律,色彩传达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色彩冷暖变化规律,体验色彩传达带来的不同感受,并能运用到课堂绘画实验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画纸,颜料,画笔,风景或风景作品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开始今天新课之前呢,我们先来一起玩一个游戏在黑板上有十二张不同颜色的卡片,大家根据自己对每一张卡片的冷暖感受,请把它们分为暖色卡片一组和冷色卡片一组。

 

学生尝试按照色彩的冷暖对色彩进行分组。

 师小结。

 

一、 欣赏几张风景作品。

 

说说哪一张属于暖色风景色调?

哪一张属于冷色风景色调?

 

学生欣赏回答  

 

二、 色彩小知识:

 

师问:

通过刚才的游戏和作品欣赏,大家请告诉我,色彩可以分哪两大类色调?

 生答:

暖色和冷色。

 

师:

对!

这节课呢,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色彩冷暖变化规律,体验不同色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觉,把握住风景的主色调,运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描绘出自己的独特色彩感受。

  

三、 理解概念 教学活动 

师:

大家观察一下四季图片。

 

PPT展示四季图片,四季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生:

讨论回答 

师:

观察后我们发现,正是四季时间的变化,使得不同季节的景色有着不同色彩倾向。

好,那么我们再来观察一下印象时期大师的作品。

  

PPT展示莫奈的多幅《干草垛》 

莫奈的作品以色彩和光线的精巧运用著称,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

 

 

1890—1891年间,莫奈对同一干草垛,分别对在不同季节的早、午、傍晚的阳光下,物体所呈现出的不同色彩,绘制出系列组画《干草垛》。

又一次表达了对光与影的完美诠释,创造了梦幻般的色彩传奇,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艺术财富。

 

PPT展示《鲁昂大教堂》系列油画,这三幅描绘的是同一座鲁昂大教堂。

大家思考为什么同一个景物,在画家的笔下是不同的景色呢?

 生:

思考回答  

师:

正是不同的天气环境影响使得同一景物有着不同的变化。

这样,我们可以总结出,色彩冷暖变化是受季节时间和环境影响的。

  

师:

现在,我给大家拿出一些独立的颜色, PPT色彩传达,大家可以告诉我你对每种颜色的感受吗?

  生:

回答。

  

师:

每种颜色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我们不仅可以把这些知识运用的绘画创作中,通过丰富的色彩来表现我们自己独特的感受,而且,我们也可以把这些知识运用的生活中,在生活中感受色彩带给我们的变化,去发现美,体验美。

  

师:

那么在了解这些知识后,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呢?

为此我们先来赏析一下大师们的作品,体会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吧!

 PPT展示,作品赏析。

 四、作业练习 

在看过大师的作品后,你想亲自动手实践一下吗?

我给大家安排了两种练习要求,大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其一。

 作业要求:

 

(1)选择一张风景照片或者绘画作品,感受画面色彩,用画笔记录自己的色彩感受 。

 

(2)自选一幅风景图片或绘画作品,发挥创造力,可以改变原有画面色调,表达自我感受。

 范画演示:

 

播放教学小视频。

 

五、教学评价和作业交流 

把自己作业相互展示一下 ,自评互评,谈谈对自己、对其他同学作业的看法。

 

教师点评。

 六、小结 

我们了解了色彩的冷暖变化并认识到了其中的规律——受季节时间环境变化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色彩的情感传达并体验了将其运用到了绘画创作中。

色彩具有打动人的视知觉、表现和影响人的精神和情感的特征,因而赋予了绘画以生命和力量,增强和丰富了绘画作品的艺术效果。

 

风景画就是用来表现人们对大自然审美感受的一种良好的艺术形式,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学会欣赏风景,理解色彩,在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

 

第4课    雕与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

知道雕刻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了解雕刻的表现形式和与基本方法, 初步掌握刻直线、弧线、阴阳线的基本技能,雕刻的简单物品。

 

2:

通过欣赏、感受、体验不同材质不同种类雕刻的形式美和表现方法,运

用铲、削、刻等简单的方法,选择一种合适的材料,完成一件雕刻作品。

 

3:

显性:

感受中国秦砖汉瓦、木雕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体会雕刻艺术和生活的密切,体验雕刻的乐趣,激发对雕刻的喜爱。

 隐性:

享受成功的快乐,激发民族自豪感,尊重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学会从内容、形式、表现手段的雕刻。

 

教学难点 掌握刻直线、弧线、阴阳线的基本技能;雕刻作品的构思设计和表现语言。

 

教学准备 各种雕刻作品、雕刻材料(南瓜、橡皮、肥皂、萝卜、石头等)、刻刀、画笔、图案资料等等。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石雕作品,很多人称中国是石头文化,石雕石刻艺

术折射出中国独特的文化。

 

教师出示各种雕刻作品或是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出示不同的材质的雕刻,让学生欣赏后了解雕刻材料的多样性。

 

如果你来雕刻会选择什么材料?

 3、 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我们能作什么样的雕刻品  

 

二、新授  

1、 浮雕与圆雕 

展示浮雕和圆雕作品图片,让学生知道雕刻的种类,试

着找出雕刻的特点?

 圆雕:

强调立体造型,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

 

浮雕:

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

 

2、阴刻与阳刻 

阴刻为凹形状。

 

阳刻为凸起形状,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上的立体线条。

 

——分类:

平面雕刻称浮雕,立体雕刻称圆雕 ——以刀代笔、凹凸感、纹理感、层次分明  

3、播放雕刻作品小视频:

雕刻品是如何作出来的。

 

演示过程:

 a、选择素材 

b、在规定的形状中描绘图形 

c、先雕大形的再刻小形,先整体,再局部 d、修改完成  

三、练习 

1、首先要选择一块雕刻材料,根据其形状设计出一个动物形象,画好之后用刀将墨线以外的部分刻去,再由大到小修正其形象同时注意它的完整性,最后作细节部分的雕刻,完成作品。

(画稿子、雕刻、调整) 2、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外形,选择雕刻内容,设计好花纹。

一开始可以选择简单一些的花样或是做浮雕形式的作品。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制导。

 

期间按步骤出示较好作品,及时提出不足。

   

四、展示与评比 

开展《我设计的雕刻品》评比活动。

我们可以把长方形和椭圆形的普通肥皂变成动物、汽车、房屋或是其他形状。

多彩的颜色加上别致的造型一定会吸引人。

 教学评价: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注重雕刻作品的整体完整。

 2、请学生自己介绍设计思路。

 

3、展示较好作品,教师归纳小结。

  

五、课后准备:

 

下节课《浮雕》,我们准备进行泥浮雕练习,同学们提前准备相关物品。

 

第五课课题:

泥浮雕

  课时:

2课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

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技能:

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3、情感:

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具学具准备:

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陶泥、泥塑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1、欣赏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

  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

  如:

中国唐朝的《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雕、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学生的浮雕作品

  师:

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

  教师拿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生答:

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

  2、揭示“浮雕”的概念

  师:

我们知道,从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雕。

根据凸出的程度不同,还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浅浮雕。

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

为什么我们说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呢?

  生:

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

  

(二)新授:

  学习制作泥版浮雕(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看书和师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总结出制作的方法)

  1、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

(生答:

动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

  2、制作步骤:

  

(1)揉泥

  

(2)拍泥板

  (3)割边

  (4)画形象:

用铅笔或者自己的泥塑工具在底板上画上形象。

  (5)堆出大的形体:

  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制作方法?

  生答:

用搓、捏、压、剪、刻、画等方法制作出泥版浮雕大的形体,并将他们按照刚才画出的形象,利用水作为粘合剂,将他们粘在底板上。

  (6)塑造形象局部:

  利用泥塑工具或者手指,将自己已经制成的大的形体进行仔细的描绘,也要用到压、剪、刻、画等方法进行装饰最后形成制作好的泥版浮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评析作业:

小组互评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各小组的作品不仅创意好而且制作的也非常精美,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所学过的陶艺制作方法,做出更多更出色的作品来!

  六、拓展:

  1、尝试创作一件带有主题性的浅浮雕或高浮雕作品。

  2、尝试用其他方法制作浮雕作品。

  

第六课课题:

扇面画

  课时:

2课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

通过各种扇子的欣赏,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不同的扇面形式。

  2、技能:

尝试运用山水或花鸟画技法作扇面绘制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扇面作画的特点及步骤。

  3、情感:

通过学习、欣赏,了解我国丰富的扇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体验扇子的实用性,增强学生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1、通过各种扇子的欣赏,走近祖国传统扇文化,了解并掌握扇面的各种不同形式。

  2、扇面的构图与布局。

  教学难点:

  1、了解扇面画的装饰作用,体会扇面画之美

  2、用水墨技法绘制扇面,注意扇面的构图与布局,题字的方式,要注意利用扇面纸质和宣纸吸水性不一样的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

课前收集各种各样的扇子。

笔墨纸砚、国画颜料、裁纸刀、剪刀等工具。

(可带造型各异的白坯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

绕口令和谜语是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通过绕口令比赛和猜谜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内容——扇面画。

  1、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绕口令,咱们来一个比赛,看谁读得最顺畅。

  出示绕口令:

“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

  学生在小组间内展开读绕口令比赛。

  2、师:

这段绕口令实际上是个谜语,你知道它说的是什么吗?

(扇子)

  虽然空调、电扇早已面世,可是扇子因其经济实用、小巧玲珑、携带方便,更因扇文化的历史悠久及扇面画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为人们所喜爱。

  3、揭示课题:

  咱们今天就一起来体会扇面画的魅力。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交流讨论,了解扇子种类。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比较、发现扇子多样的外形与材质。

  师:

同学们,请将你自己带来的扇子拿出来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看扇子的形状、材质、画面有什么不同。

  每组选一位代表代前面来介绍。

  我们常见的扇子有这么三种形状:

  

(1)折叠扇面形

  

(2)圆扇面形

  (3)鹅毛扇面形

  师总结:

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随手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以障日引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的初源。

后来的扇子取材广泛,有竹、木、纸、草编等等。

  2、听故事,了解扇面画的装饰作用。

(设计意图:

通过听故事,了解扇面画的装饰作用。

  (出示空白的和绘画的扇面)

  师:

同学们,这两把扇子的大小、形状、材质完全一样,扇出的风也一样凉爽。

如果要你选择,会要哪一把?

为什么?

  师:

中国古代的文人、艺术家也喜欢在扇面上画画、写字,即用来美化、装饰,又可抒发自己的情感。

有一个故事还与扇文化有关呢,现在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题扇桥》的故事:

  传说在王羲之家门前东边有条小河,河上有座石头砌的拱形小桥。

这一天,天气很热。

王羲之经过这座桥回家,看见有位头发花白的老婆婆抱着一大包扇子在桥上叫卖。

走近一看,是一大包制作粗糙质量低下的纸扇。

虽然便宜,但没人买。

老婆婆站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满脸是汗,愁眉苦脸地叫着:

“要扇子吗?

买扇子吗?

”王羲之见了很同情,问道:

“老婆婆,你这扇子卖几文钱一把呀?

”老婆婆说道:

“三十文,少两文也卖给你。

”王羲之听了,向旁边店家借来一支笔,就站在桥头,把扇子一把一把都题上字,说道:

“老婆婆,这题上字的扇子,要八十文一把,少了你不要卖。

”哪晓得这时桥上已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大家一看王羲之题字的扇子,人人争着要,一下就卖光了。

  请问:

为什么没有王羲之题字的扇子卖不出,而被王羲之题过字的扇子出高价都有人买呢?

  (说明扇面被赋予一定的艺术字迹或画面,就具有了一定的艺术收藏价值)

  3、通过欣赏体会扇面画之美。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课件,引导学生注意扇面的构图与布局。

  不少的艺术家也在扇面上落下了精彩的一笔,咱们现在就来欣赏一下大师画的扇面作品。

  展示四幅古代山水、花鸟扇面画。

  引导学生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

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今天欣赏了这么多的扇面画,你想不想自己设计一把扇子?

你想设计一把什么形状的,用什么材料来做?

准备在扇子上画什么?

(讨论汇报)

  这节课我们先来完成扇子的制作,可将宣纸或图画纸裁成各种扇面形状,并简单的装饰一下边框。

下节课我们来画扇面画。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白胚扇的制作。

提醒学生下节课带国画工具。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展示完成的形状各异的白胚扇。

  这节课我们也来学学王羲之在扇面上作画,让我们的扇子也充满艺术气息。

  2、教师指导

  

(1)根据扇面形状构图构思、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山水或花鸟水墨画。

  在不同形状的扇面上,需要不同的构图。

  提出建议:

折扇一般由左右两条直线和上下两条弧线组成四边。

在扇面上绘画要考虑扇面的形状,画景物时可先在扇面上画出浅浅的水平线,以免景物随扇子弧线歪斜。

但在特殊情况下,画的景物随弧线弯曲也别有风味。

  

(2)示范在扇面上作画:

  今天咱们都在提前准备好的白坯扇上作画,需要利用扇面纸质和宣纸吸水不一样的特点。

如果想表现出国画中洇开的效果,笔中的水分可适当多一点。

  (3)在扇面上题字方式:

通常在作画完毕之后要提上诗文或画名、作者的姓名,再加盖印章。

题字分横竖题两种:

竖题依斜线斜写;横题则依弧线曲行。

  (4)运用水墨形式创作扇面画,不要将画面安排得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