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人民出版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0711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人民出版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疆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人民出版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疆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人民出版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疆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人民出版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疆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人民出版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新疆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人民出版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新疆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人民出版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新疆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人民出版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新疆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人民出版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新疆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人民出版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新疆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人民出版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新疆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人民出版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新疆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人民出版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新疆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人民出版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新疆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人民出版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新疆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人民出版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新疆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人民出版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新疆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人民出版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新疆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人民出版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新疆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人民出版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人民出版社.docx

《新疆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人民出版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人民出版社.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疆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人民出版社.docx

新疆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人民出版社

米粮泉乡中学教师电子备课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活动主题

变的魔力

活动时间

6课时

年级

六年级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变化,留意自身的变化,感受变化的魅力。

(二)由观察不同事物的变化体会时光的流逝、社会的进步和自身的发展。

教学重点

了解安全的相关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教学难点

增强安全意识,拟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教学准备

相关资料。

一、设计思路:

我们生活在一个千变万化的世界里,留意我们的周围,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一年有四季更替、一天有日出日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喜怒哀乐┅┅进入了六年级的学生无论生理还是心理也都在发生着奇妙的变化。

变化是经常的、无处不在的,怎样使我们的学生正确应对这些变化、适应这些变化、乃至通过人为的努力使某些事物随着人的愿望而发生变化,是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主题的初衷。

本次主题活动的内容包括“在变化中感悟”“在变化中成长”两个次主题、

活动目的:

(一)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变化,留意自身的变化,感受变化的魅力。

(二)由观察不同事物的变化体会时光的流逝、社会的进步和自身的发展。

三、活动计划

本次活动我们设计了两个次主题:

“在变化中感悟”和“在变化中成长”。

内容丰富而实践活动多,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要求学生先浏览一遍整个主题活动内容,从活动预设的问题入手,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形成自己或小组的活动计划。

我们希望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在制定活动计划时能主动地征求老师或家长的意见,使活动计划尽可能周密、完善、切实可行。

2、学生选择自己想了解的问题,然后组成活动小组。

3、各小组拟写小组活动计划,做好相关的准备。

如:

调查组的同学设计好调查问卷。

四、活动分析:

(一)在变化中感悟

1、四季的脚步:

这一活动引导学生欣赏和体会春夏秋冬的交替给我们带来的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观,感受四季转换中各种事物发生的变化,并要求学生各用一句话来描述四季,这个描述可以是赞美,也可以是喜爱、期盼和暇想。

2、小博士:

这个活动要求学生用图画的方式形象的描绘月亮在一个月中的变化情况。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物的变化,尝试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

3、眼观六路:

这一活动我们选择了两个视点,一个是学校的变化,一个是家乡的变化。

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如“城市的变化”,“家里的变化”等,这样可能有利于孩子的实际操作。

4、小调查:

这一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变化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心就能有很多发现,教师的任务是提出明确要求,再加上必要的提示。

5、探古访今:

这一活动给出的要求是查阅钟表的变化历史,其实只是一个引子,目的是让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寻找事物的变化。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查阅汽车,飞机等自己感兴趣的其它物品的变化历史。

6、谈天说地:

这是一个小小的讨论会,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时间的珍贵、懂得珍惜时间。

7、变的魔力一:

通过人为的努力使某些事物随着人的愿望而变化,是这个活动的亮点。

在生活中有很多日常用品不能尽如人意,通过人为的努力使它变一变,使用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如:

背景图所示的“凉衣架”。

这样的事例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的想象、创造。

8、变的魔力二:

上一个活动是通过人为的努力使物质的东西发生变化,这个活动则是通过努力让人发生变化。

如图片所示:

“怎样他(她)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体味“变的魔力”。

二、实践活动阶段

1、各小组展开实践活动。

调查组的同学展开调查,需要资料的小组通过多种渠道查找资料。

要求小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互相帮助。

2、小组长注意让小组成员将收集到的资料放好并妥善保管。

三、整理分析阶段

1、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将自己小组的资料进行整理。

2、分析整理后的资料,写出活动总结。

四、展示、汇报阶段

1、选择将自己小组的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展示给大家的方法和形式。

2、根据自己小组选择的展示形式,做好相应的准备。

3、拟定汇报的程序和人员。

教师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对于安全方面的知识,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你认为你的什么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活动的过程遇到了什么问题?

你是退缩了,还是把问题解决了?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我相信同学们在活动中都有了一定的收获,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活动的全过程,你的实践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二)在变化中成长:

1、“童年的我”“现在的我”:

从这一活动开始,我们把活动主题由关注身边的变化转移为关注“自身”的变化。

表中需填写的内容应引导学生用心完成,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档案卡,反映自己的成长和变化。

2、照镜子:

亲朋好友是一面镜子,从他们那里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鼓励学生大胆去向别人了解自己吧,只有了解了自己,才能体会到自己成长过程中那种种不同的变化。

3、“对比”“寻找变化”:

这两项活动是第一项活动的延伸,要求学生通过一、二年级与“现在的我”进行对比,寻找自己在各个方面的变化。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注意把握,其中“我的变化”也可以看做是对我自己在过程中的一个评价。

4、“做一做”:

这一活动给学生提出了一些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并要求学生自我反思,哪些要求自己做到了,还有哪些要求自己没有做到,准备怎么改进。

5、“自画像”:

通过上一活动,让学生说一说对自己平时的表现是否满意,并给自己写一段鼓励的话。

这实际是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给自己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

 

评价与生成

1、总结评价:

本次活动是一个人与自我领域的活动,要求学生在整个活动结束后,能够就本次活动的主题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在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同时再次感受变化、成长带来的种种感觉。

2、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安排的活动内容是要:

给自己确定发展目标。

可以从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探索研究能力等几个方面去设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内容进行设计。

需要提示的是,实事求是,不说空话。

参考资料:

四季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一年四季,气候变化无常,自然界有一条法则,叫做适者生存,或者说适者健康。

人生活在大自然当中,那么人体的一切生理、心理活动就要与自然界常处在一种相对的和谐与统一之中。

因此,人类的健康与长寿就必然和大自然息息相关。

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是自然界的正常规律,亦是一切生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倘若违背这个规律,就要遭受灾害或疾病缠身。

四季气候变化的突出表现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生物随着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也逐渐产生并形成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相应规律,人也不例外,这是因为人类在其进化过程中,为了生存,也逐步具备了适应自然界的良好人体结构和生理上的应变能力。

谚语云:

一年之际在于春。

当春回大地,气候转暖,生机勃发的时候,应随气温而逐渐减衣,并调整作息,晚睡早起,多从事户外活动;夏季炎热,阳光充沛,体热熏蒸,汗淋如雨,体力消耗较大,因日长夜短,一定要保证睡眠;秋季有“一场秋雨一场凉”之说,植物逐渐凋谢,生物始眠,早晚温差悬殊;冬季寒冷,万物闭藏,人体也应该避寒就温。

气候阴晴冷热的变化,往往对人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气候的突然变化还可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而生理功能的改变又能影响人的精神状态。

每当秋高气爽、天气温和,人们的精神状态往往乐观豁达,心情舒畅;每当寒风阴雨、干燥闷热的天气,人的心情就会变得烦躁易怒或抑郁低沉。

春秋两季,当气温在18~22℃时,人们不仅感觉舒适,心绪稳定,而且学习和工作效率也特别高。

温度超出34℃时,则不仅令人大汗淋漓,酷热难受,而且心情也焦躁不安,当环境温度下降到10℃以下,人的情绪就变得沉闷而低落了;低于4℃时,就会严重影响大脑思维。

夏冬两季,虽然由于自然气温的热与冷,超过或不足于人体体温的正常界限,但人体为了与自然气温相适应,自身具有生理调节能力来与它相平衡。

除冷热气温变化外,诸如阴雨、潮湿、大雾、大风等天气,也都能影响人的思维及其注意力。

米粮泉乡中学教师电子备课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活动主题

纸的世界

活动时间

6课时

年级

六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2、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安全的相关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教学难点

增强安全意识,拟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教学准备

相关资料。

 

一、设计思路:

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2、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计划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所以,本学期我们开始重点关注学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和进行课题探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实践出真知”是一个以探究为主的实践活动,主要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来完成。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认识、了解新事物的基本的方法之一,这种学习方法是学生在不断的研究中逐步掌握的。

开展研究性学习,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研究的过程,获得对于研究的亲身体验,所以,本项主题活动中的三个次主题活动都是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这样的思路的设计的,希望我们的老师引导学生按照科学、规范地要求进行研究活动。

三、活动分析:

(一)纸的秘密

1、问题:

背景材料通过“问题”、“观察”、“想一想”,提出学生熟悉的几种烧水和盛水的生活用具中出现的“白色物质”问题,引出“水垢”。

现在的六年级学生,虽然有许多学生并没有烧水、做饭、打开水的经历,但“水垢”现象他们还是见过的,这里将学生熟知但都从未注意过的问题提出来,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它隐含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告诉学生:

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

 

2、实验一:

“实验”是本次主题活动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分别以“观察纸制作过程等进行实验。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

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这个过程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是一个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

在实验时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器材、物品、时间,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在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资源包中提供的表格,是给学生一个基本过程的提示,让学生能更明确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在活动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如为了发挥好小组合作的作用,可将能力强弱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当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操作中感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当学生实验不成功时,教师要正确引导,耐心、热情地帮他们查找原因,解决问题。

3、大家说: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后,要安排学生交流,说一说实验的过程以及在实验中的发现,水垢是怎样产生的等等,让学生初步对实验进行总结和深化。

 

4、实验二:

老师可以提出问题:

水壶产生水垢后,不仅会延长烧水时间,浪费能源,而且常期饮用对人体有害。

那么怎样消除呢?

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消除水垢的研究。

实验二是用食用醋和苏打水来消除水垢,这是一个验证性实验,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实验研究的过程,了解实验的基本程序。

5、讨论:

在学生进行了清除水垢的实验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

在实验中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的、得出了什么结论?

让学生回顾总结探究活动,体验成功。

6、调查:

消除水垢的方法除了用食用醋和苏打水外,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

爱动脑筋的学生必然会想到和提出这样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这里安排调查活动,希望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发现更多消除水垢的方法。

7、探究:

这里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方法再做一次实验,我们在这里设计了记录卡,要求学生把实验所用的材料、实验的操作过程、探究的结果详细的记录下来。

这个活动是以上活动的延续,同时也是巩固学生已掌握的实验技能的一种手段。

 

(二)惯性知多少

1、现象:

通过图示引导学生观察平时坐公共汽车时的各种体验,提示当人们站在快速行驶公共汽车上,司机紧急刹车,人们的身体就会不约而同地往前倒,分析原因,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

2、实验:

教师创设情境,拿尺子快速敲击一摞棋子最下面的棋子,让学生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随后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测。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关的证明惯性的实验方法,进行验证。

这个过程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先讨论,再实验,然后再总结,教师不要过多地“教”和“讲”。

3、探究:

以“你还知道哪些惯性现象?

”为问题,让学生找出更多自己想研究和验证的问题,进行研究。

这里出现的一个研究方法提示框,是为了提醒学生:

研究问题一定要有科学的程序,这样,学生的研究就更有章法和目的性。

4、游戏:

游戏是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的最初源泉。

这个活动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向学生渗透惯性的知识,了解惯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科学启蒙教育。

活动设计跑步距离为20米,既能收到较好的比赛效果,又不过于消耗体力,使学生有精力和时间去思考、讨论。

游戏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其中丢沙包时手臂平伸,与肩相平,使沙包自由落下,避免学生扔沙包行为。

游戏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投中目标的秘诀,启发学生体会惯性的存在。

当同学手持沙包跑动时,沙包随人体在运动,而沙包下落时,由于惯性,它还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会继续向前运动,而不是垂直下落。

所以在距指定目标一定距离时,就应投放沙包,只有这样才能命中,最后教师可对整个游戏过程进行总结,鼓励并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5、收获:

这里是让学生对自己活动作一个总结,并能举一反三,想出新的游戏,这是对学生思维的一个拓展。

6、链接: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调查活动,广泛收集生活中惯性应用的实例。

 

(三)用途广泛的磁

1、扫描:

通过图示,让学生初步了解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2、寻觅:

活动前,让学生查阅资料,收集磁在生活中应用方面的资料或图片,使学生对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用途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有关“磁”的研究活动。

3、交流:

可以召开一个以“磁的应用”为主题的小小交流会。

教师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资料,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全班交流(如讲述、展示实物、模型、绘图说明、信息发布、演示操作等)。

教师要注意启发、指导和调控。

首先要启发学生谈出通过什么途径收集的资料,然后指出磁铁在物体中的部位,指导学生讲述或演示磁铁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发现和看法。

对磁悬浮列车有关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可以以问题的方式导入活动,如:

目前比火车还要快的车是什么车?

你能给同学们介绍磁悬浮列车是怎么回事吗?

引导学生将查到的有关信息资料与大家一起交流,说出磁悬浮列车的优点,以及中国制造磁悬浮列车的情况。

建议:

话筒、音箱、小电机里都有磁铁,教师可以提供实物,让学生检验,检验的方法由学生自己选择,增强学生对磁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理解。

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音像资料展示给学生,参与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开展活动,丰富活动内容。

4、小制作:

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小指南针。

让学生根据资源包上提供的制作方法,制作一个指南针,并思考针总是指向南的原因,从而感受磁的力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5、链接:

首先引导学生举出磁性材料在记录文字、声音和图像方面的应用实例。

然后以“录音机怎样记录声音”的问题引入,启发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发表意见,对多种磁记忆的实例进行描述和交流,从面丰富学生对磁记忆的认识。

六、评价与生成

1、总结与评价

本次活动的总结评价从活动回顾入手,要求学生认真回顾自己在研究问题的提出、计划的制定、资料的收集、实验的操作、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在活动中进行了哪些调查?

从信息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通过这次活动有什么收获?

等等。

教师要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填写评价表,以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

2、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活动是让学生利用磁的特性自己设计一种玩具,目的是学以致用,把学到的关于磁的知识结合到实践之中。

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磁应用的图像和实物,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入手,大胆想像,勤于动手,设计生活用品、文具、玩具等产品。

 

参考资料:

惯性定律:

当静止的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是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它的速度优质不变,永远沿直线运动下去。

由于自然界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所说的不受外力,是指物体所受诸力的合力为零,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这就是惯性定律。

因为这一定律是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发现的,所以又叫牛顿第一定律。

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采用无接触的电磁悬浮、导向和驱动系统的磁悬浮高速列车系统。

它的时速可达到每小时500千米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

有速度快、爬坡能力强、能耗低、运行时噪音小、安全舒适、不燃油、污染少等优点。

并且它采用高架方式,占用的耕地很少。

磁悬浮列车意味着这些火车利用磁的基本原理悬浮在导轨上来代替旧的轨道列车。

磙悬浮技术利用电磁力将整个列车车厢托起,摆脱了讨厌的摩擦力和令人不快的锵锵声,实现无燃料、与地面无接触的快速“飞行”。

米粮泉乡中学教师电子备课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活动主题

寻访传统民俗文化

活动时间

8课时

年级

六年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

2、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情结,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传统习俗。

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情结,拟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教学准备

相关文化艺术及渊源资料。

一、设计思路:

传统民俗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发展自己,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点的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传统文化虽然在一定成程度上得到保护和传承,但有些已逐渐被淡忘或流失,所以,设计寻访传统文化这一主题活动就是要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本次活动分为:

传统民俗文化、龙的文化与艺术、寻访家乡民俗文化三个次主题。

二、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

2、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情结,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民族自豪感。

3.通过了解近几年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励学生“为中华之腾飞”而努力学习。

4.通过调查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名胜古迹、地名由来、传统工艺和特色产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活动计划

本次活动我们设了三个次主题活动:

“传统民俗文化”、“龙的文化与艺术”、“寻访家乡民俗文化”,内容丰富而实践活动多,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要求学生先浏览一遍整个主题活动内容,从活动预设的问题入手,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形成自己或小组的活动计划。

希望教师引导学生,在制定活动计划时能主动地征求老师或家长的意见,使活动计划尽可能周密、完善、切实可行。

 

四、活动分析:

(一)传统民俗文化

1.浏览。

活动背景几幅图片分别呈现的是春节、端午节、赛龙舟、踩高跷、生肖等传统文化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浏览时,教师还可以再提供一些有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的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传统节日、传统活动、传统习俗。

2.交流。

这一环节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把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华民族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交流活动可以先在小组内进行,然后再在全班进行。

3.搜寻整理。

在交流活动中,学生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甚了解和不理解的问题,或者会对一些问题产生兴趣,教师应抓住时机,引导和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到书店、图书馆和在互联网上查找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内容包括:

节气、节日、生肖、姓氏、文字、艺术等多个方面,选择感兴趣的进行整理,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小比赛。

设计这一活动意在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进一步拓展、深化,使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二)龙的文化与艺术

1.画龙点睛。

活动开始,让学生认真观察一下“龙”,说一说它的外形都具有哪些动物的特征,初步感知一下中国龙的“神韵”。

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教师引导学生仔细的观察,看看从龙的形象中可以看到那些动物的形象?

如果学生能看得出来,他们也就知道的龙是一个虚构的、集多种动物的威猛特征与一身的形象。

2.欣赏。

“龙”的文化与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内容。

这里展示了几幅有关“龙”的艺术字、剪纸、图画等让学生欣赏,目的在于使学生体会“龙”文化的“艺术魅力”。

活动前,教师可以多搜集有关“龙”的艺术作品、图案(图片),也可以让学生分组搜集,向全班展示。

同时可以组织同学开展以“龙”的魅力为主题的诗歌、民谣、歌曲小超市,让学生通过朗读、诵唱,了解“龙”这一形象的恰当运用。

3.点歌台。

听录音,一起学唱《龙的传人》这首歌,可能有的学生在课前已经会唱这首歌了,可以让他教全班同学唱。

4.交流。

让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关于“龙”的故事,如与“龙”有关的民俗活动、歌曲、诗文、民谣等。

5.小论坛。

龙——作为我们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已扎根和深藏于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里。

龙文化的视角,龙文化的审美已渗透到了我国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通过讲“龙的传人”的“龙的精神”,可以促使学生体会和思考什么是“龙的精神”?

进而激发学生向英雄人物学习,团结奋进、为国争光的情感和精神。

6.小竞赛。

这是一个“龙的文化”大比拼活动。

我们设计的活动是“说一说带龙字的成语”,实施活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其它的相关活动,如唱有关“龙”字的歌曲,写、画、剪有关“龙”字的艺术作品等。

活动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要太在意比拼的结果,而要充分感受到比拼中的快乐。

7.巨龙腾飞。

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我国近年来在航天、外交、经济建设、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的信息,填在设计的表格中。

收集信息时也要关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近年来交通、石油、旅游、城市建设等各方面的发展成果,如果有必要可以再设计一个自治区近年来各方面发展成果的表格,让学生整理填表。

 

(三)寻访家乡民俗文化

1.探寻。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爱好,流传着许多精彩的民间故事、民歌、谚语,例如《阿凡提的故事》在全中国乃至世界都广为知晓。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家乡特有的文化形式、传统习俗、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考察。

考察前要引导学生事先写好活动计划,包括时间、地点、人员分工、考察内容、准备收集资料的相应工具等,要争取家长的支持,特别要注意安全问题。

这项活动需要一些时间和相关的资料收集准备,教师可以把它作为一项考察活动、在一段时间内由小组集体来完成,最后用调查报告的形式来汇报交流,这对于学生的交际、考察研究、资料收集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

3.调查。

民间工艺品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新疆的民间工艺品享誉海内外,所以,了解民间工艺品可以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民族传统文化。

活动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进行“调查”。

4.小编辑。

让学生把家乡特有的文化形式、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进行整理,“办一期有关家乡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艺术的板报”,这是本项活动的深化。

我们设计的是“以班级为单位”办板报,因此,活动时,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做好办板报计划,使每个小组、每一名学生都明确要求和具体任务,另一方面教师又要注意不要过多地干预学生的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