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0956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docx

《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docx

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

2019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年9月10日,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班主任杨老师收到了同学们亲手制作的教师节礼物。

礼物虽然不那么昂贵、奢侈,但包裹着同学们对老师的深切祝福,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

这里的“教师节礼物”

A.不是商品,因为不是劳动产品

B.是商品,因为它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C.不是商品,因为没有用于交换

D.是商品,因为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2.古代希腊诗人荷马的诗篇中,曾提到这样的交换关系:

1个女奴隶换4头公牛,1个铜制的三角架换12头公牛。

对材料中的“公牛”理解正确的是

①公牛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

②这里的公牛就是货币

③公牛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④公牛在商品流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2017年5月13日,《中国移动网购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7年第1季度》数据显示,2017年第1季度,中国移动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10376.2亿元,同比增长38.8%。

成为世界最大的网购市场。

网购的交易方式主要有第三方支付和货到付款两种,在这两种交易方式中,货币执行的职能主要是

A.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贮藏手段

C.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D.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从2018年4月2日人民币汇率6.2764,到6月20日,报6.4586,6月2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继续下调,调贬120个基点,报6.4706,为今年1月12日以来新低。

这意味着

①同样数量人民币换得的美元变少②中国海外留学和出国旅游人数将强劲增加

③中国的出口商品以美元标价将降低④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将缺少价格优势

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购物消费、餐馆吃饭,打车出行、单车共享……大到连锁商超的买买买,小到早餐摊点的油条豆浆,都可以扫个二维码完成支付。

不带钱包的习惯在中国已经被慢慢普及。

电子支付普及的意义在于

①提升消费体验,催生经济新形态

②减少现金流通,预防通货膨胀

③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④减少消费支出,确保消费安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下列对货币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货币可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②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

③货币和商品是一对孪生兄弟,是同时产生的

④货币可以表现商品的价值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下列活动中,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是

A.一台彩电在商店里标价2800元

B.工厂财务人员向工人发放工资

C.用3999元可以买到一台笔记本电脑

D.张某在家电商场用2800元买了一台彩电

8.由于美联储宣布再次加息,在美国留学的小林三年前出国时1美元可以兑换6.2元人民币,现在1美元可以兑换6.9元人民币。

小林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A.前来美国旅游的国内朋友变多了

B.小林的父母持有的美元资产增值了

C.国内找他代购美国商品的同学增加了

D.小林的父母为他支付的人民币费用减少了

9.中国人民银行于2017年5月8日发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3枚,其中金质纪念币l枚,银质纪念币2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关于这些纪念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是商品,只能是纪念品、收藏品

B.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C.是由国家发行的,其面值和购买力都由国家规定

D.具有收藏价值,也可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10.2018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牌价是100美元兑换676.7元人民币,而2018年6月20日外汇牌价是100美元兑换645.8元人民币。

不考虑其他因素,人民币汇率的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①美国商人到中国投资设厂更有利

②中国留学生到美国的留学费用增多

③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更便宜了

④中国外汇储备的购买能力有所减弱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1.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是必然的,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应该在可以接受和控制的范围内。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有重大意义,表现在

①相同的人民币能购买更多的东西,从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②货币是财富的象征,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能增加我国的社会财富

③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④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2.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在投资产品和走向储备货币方面都有新突破,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在全球金融中心取得了重大进展。

有专家认为全球经济正向“人民币化”方向发展。

下列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民币的境外流通就是人民币的国际化

②人民币的境外流通促进了人民币的国际化

③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缓解我国政府经营外汇储备的压力

④人民币国际化会增强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13.《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捧红了一口章丘铁锅。

节目播出后仅几十分钟,“臻三环”章丘铁锅网店的2000余口库存卖光,后续产生10万口左右订单,甚至有人直接到现场翻墙进厂买锅,价格看涨,但铁锅的锻造是纯手工的,为维护品牌纯真性,每年产量只有几千口。

若用S、D分别表示供给和需求曲线,S1、D1为变化后曲线,下列图示正确反映上述经济现象的是

A.

B.

C.

D.

14.欧佩克(OPEC)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简称,其原油产量约占世界原油产量的1/3。

2016年末,欧佩克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一些产油国达成限产协议,协议有效期至2018年末。

不考虑其它因素,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国际原油价格下跌

B.国际原油消费增加

C.原油替代品的消费减少

D.主要原油进口国的工业品价格上涨

15.“会说话”的空调、“免清洗”的洗衣机、“会走路”的吸尘器……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产品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但智能家居的高昂价格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让智能家电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关键是家电行业要:

①提高家电的使用价值

②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③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④提高产品价值量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16.甲、乙两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以推断出

A.甲商品使用价值大于乙商品

B.甲与乙功能相同是替代商品

C.乙商品在市场上可能供过于求

D.甲商品的生产企业利润增长

17.2017年3月以来,我国部分城市房价再次飙涨。

假设下图中的P、Q代表房屋装饰服务的价格和需求量,其中D1和D2分别代表房价上涨前后房屋装饰服务的需求。

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四幅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8.2016年3月23日全国生猪均价为19.22元/公斤,较一个月前上涨10%,较去年同期涨超60%,已突破2011年6月的高点。

猪肉价格上涨,会引起

①鸡肉的需求量急剧下降②猪肉的供应量增加

③猪饲料的价格降低④鸡肉的需求量提高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19.需求弹性反映的是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下图中P表示商品的价格,Q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反映的是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的需求弹性为零

B.b反映的是随着价格变动,该商品的需求弹性无限上升

C.c反映的商品需求弹性较小,因而更可能是生活必需品

D.d反映的商品可能用途多,被需要的程度大,需求弹性较大

20.M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哪种情形可能导致曲线S1向S2平移.

①M商品是汽车,汽油价格上涨

②M商品是牛肉,羊肉价格下降

③M商品是商品房,房贷利率下调

④M商品是供给量不变,M商品供不应求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1.下图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某商品的供给量(Q)随价格(P)变化的情况。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选项中可能会引起曲线S向曲线S1变动的是:

①实施低价竞争策略 刺激需求扩大市场  

②加大了供给侧改革 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③提高贷款基准利率 控制银行信贷规模

④纳入营改增的范围 降低行业税收负担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2016年4月,NBA著名球星科比退役,引发球迷广泛关注。

在科比职业生涯最后一战之前,赞助品牌耐克在社交网站发布数十张照片微博、3支广告、14款纪念球鞋。

耐克推出纪念球鞋的决策,主要的判断依据是

A.科比退役将提高其代言球鞋的价值

B.科比退役将加剧球鞋行业的竞争

C.科比退役将带动整个球鞋行业的发展

D.科比退役将刺激其代言球鞋的需求

23.2017年,国内各类纸张的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

近阶段,纸价的大幅度上涨,使越来越多的资金和生产者涌入纸张生产行业,生产能力迅速膨胀。

这说明

①价格上涨扩大了纸张的消费市场②价格可以调节产量和生产规模

③经营者在利益驱动下改进技术④价格可以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4.根据下表中甲乙两种商品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下列关于乙商品的需求量(Q)说法正确的是

关系

甲商品

乙商品

互为替代品

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

Q1

互补商品

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

Q2

A.Q1增加、Q2减少B.Q1减少、Q2减少C.Q1减少、Q2增加D.Q1增加、Q2增加

25.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①待售商品的数量      ②商品的价格水平  

③货币的流通速度   ④居民货币持有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6.某国出现了罕见的灾害天气,导致该国玉米产量比常年下降53%,造成玉米价格大幅上升。

玉米价格的上升,不仅造成玉米需求量小幅下降,还造成小麦需求上升。

这说明:

A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互为替代商品

B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互为替代商品

C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互补商品

D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互补商品

27.漫画《选择不同》给我们的经济学启示是

①大米价格变动不受供求关系影响       

②黄金价格变化对人们的需求影响较大

③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小      

④黄金价格上涨主要受到

价值量的影响

A.①②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8.人民币升值将会

A.有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B. 有利于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

C.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                                  D.吸引外商在我国投资

29.气候、时间、地域、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

它们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因为改变了

A.该商品的供求关系         B.该商品的价值量

C.该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    D.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30.商品供过于求,购买者持币待购,这是_____的现象。

A.“货多不值钱”的买方市场                      B.“物以稀为贵”的卖方市场

C.“货多不值钱”的卖方市场                      D.“物以稀为贵”的买方市场

31.近些年,彩电的发展从“纯平”到“等离子”再到“液晶”,其质量和功能大大提高。

但大多数知名品牌彩电的价格却在下调

彩电价格下调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彩电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B.市场供给超过消费者需求

C.生产彩电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D.政府主导的价格机制逐步形成

32.作为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价格优势,就要努力

A.提高商品的价值量                      

B.注重市场信息,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C.减少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33.下列四幅图描述了某商品的价格(P)、需求量(D)、价值量(V)以及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L)之间的关系

A.①→③→④B.②→①→③C.①→②→④D.②→④→③

34.假设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价格总额为400亿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

而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亿元,这会引起

A.纸币贬值B.物价下跌C.通货紧缩  D.购买力提高

35.“商品—货币—商品”,这个公式说明

①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②买和卖两种行为在同一空间和时间进行

③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④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

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

 

第Ⅱ卷

36.材料一:

人民币外汇价格对照表

100单位

美元

英镑

欧元

日元

韩元

港元

2017年7月8日

620.73

959.69

683.606

5.07

0.55

86.21

2018年7月28日

666.12

882.71

737.59

6.354

0.5926

85.89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答2017年与2018年相比,上述外汇汇率的升降情况?

(10分)

 

(2)在上图的信息中,分析2017年到2018年英国汇率变化对于中国对英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10分)

 

37.2018年以来,全国各地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猪肉价格反映了我国生猪生产能力不足,供给增长速度跟不上需求的上涨,在当下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养殖效率不高、饲养成本上升、散户退出速度加快、规模养殖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其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

结合材料,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知识,分析2018年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

(10分)

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第一次月考政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5CACBA6-10BBBDA11-15DCADD16-20CDCCA

21-25DDBDC26-30ADBAA31-35CDDAA

二非选择题答案:

36

(1)答:

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的汇率提高,英镑、港元的汇率下降了。

 

(2)答:

从以上对照表中,可以看出2017年到2018年英国的汇率在降低,人民币的汇率在升高,有利于中国从英国进口商品,不利于中国向英国出口商品。

 

37:

答:

①价值决定价格。

饲养成本上升使养猪成本增加,导致猪肉价格上涨。

②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我国生猪生产能力不足,供给增长速度跟不上需求的上涨,促使猪肉价格上涨。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人类对色彩的研究,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过程的研究。

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前,人对色彩的认识更多来源于对自然界的感官认知,这是人类从自然界中提炼积累色彩经验的初级阶段。

形成人类社会以后,人对色彩的认知也逐渐融入了特定社会阶段的文化内涵,成为辅助指导和规范社会生活的文化理念。

据考古研究证实,人类在冰河世纪之前就本能地使用颜色了。

如在洞窟岩壁上涂绘猜物和狩猎场面;以赭土或鲜血涂抹身体以祈求力量;在陶器上彩绘动物或困腾标志等。

但那时的原始初民所使用的颜色只局限在从自然界直按得来的简单色彩,如从赤铁矿粉、血液里得来的红色,由碳化物得来的黑色和从大地土壤得来的黄色,再加上兽骨、贝壳等具有的天然白色,通共四色。

此后由于地理环境和宗教传统等的不同,同时古代原始部落又有各自热衷的颜色追求,色彩民俗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中国传统的“五色观”也正是在此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五色观”最早源于周王朝,《周礼》有载:

“画绩之事杂五色。

”这是我国最早关于“五色”的记载,自此我国传统的美学色彩观形成了。

这比源于西方古代哲学四元素说的“四色理论”要至少早一个世纪。

在“五色体系”的观念上,又产生了“正色”与“间色”的概念。

五色观最早源于人类的朴案色彩认识,被赋以中国阴阳五行理论的框架体系之后而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文化内涵。

自此开始,传统的色彩观真正融入了社会文明的发展,色彩的内涵不断扩展,使色彩文化不仅具有感官认识的作用,更成为“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也成为商周以后统治阶级有效的政治文化统治手段。

《白虎通》曰:

“圣人所以制衣服何?

以为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

”到了春秋时期,“正色”与“间色”的色彩观念进一步强化和扩散。

《礼记·玉藻》记载道:

“衣正色,裳间色,非列采不入入公门。

”自此,五行、五色的观念和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政治、军事、天文等各领域,并不断在华夏历史的沉淀中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使色彩的发展融入中国文化的精髓,塑造和形成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独特的民族色彩审美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人类提炼积累色彩经验的初级阶段,人对色彩的认识都来自于对自然界的感官认知。

B.冰河时期之前的人类已能本能使用颜色,这些颜色全都是从自然界直接得来的简单色彩。

C.色彩的内涵在五色观出现时进一步扩展,成为了一种社会分辨阶级的工具和政治文化统治的手段。

D.五色观融合并发展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理论的框架体系,因而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文化内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原始初民对色彩的使用写到五色观的形成及内涵的扩展,展现了中国民族色影观的发展过程。

B.文章第二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指出了冰河世纪前的人类就能使用来自自然界的色彩。

C.文章引用《周礼》的记载,是为了说明五色观比西方的“四色理论”至少早一个世纪。

D.文章引用《礼记·玉藻》,证明了“正色”与“间色”的观念在春秋时期进一步强化扩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始初民在洞窟岩壁徐绘狩猎场面、用鲜血徐抹身体时,只有红、黑、黄、白四色可选择。

B.周朝之前的传统色彩观并未真正融入社会文明发展,五色观产生后色彩文化才逐步渗入政治文化领域。

C.我们在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探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

D.地理环境和宗教传统等方面影响了人们对色彩的审美追求,使得色彩民俗的内涵不断发展和丰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外婆的世界

李娟

之前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一段时间。

在阿勒泰时,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

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后来我买了一只小奶狗陪她。

于是每天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一人一狗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张望。

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

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

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

“长得极好!

老子今天晚上要来偷……”

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

“这是骗钱的!

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眯眯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

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

“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

“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

她居然听懂了:

“晓得晓得,我又不是小娃儿。

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

“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每次逛完回到家,她累得一屁股坐到床上,一边解外套扣子,一边嚷嚷:

“累死老子了,老子二回再也不出去了。

可到了第二天,就望着窗外蓝天幽幽道:

“老子好久没出去了……”

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

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

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

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

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

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

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仿佛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每天她趴在阳台上目送我上班而去,回到空空的房间开始想象火车之旅,那是她生命之末的最大激情。

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已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

她走丢过两次,一次被邻居送回来,还有一次我在莱市场找到她。

那时,她站在那里,白发纷乱,惊慌失措。

当她看到我后,瞬间怒意勃发。

似乎正是我置她于此处境地。

但却没有冲我发脾气,只是愤怒地絮絮讲诉刚才的遭遇。

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破布,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

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

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系得有。

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

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

于是她便做上记号。

这几块破布,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我很恼火。

我对她说:

“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

摔跤了怎么办?

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

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碎布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

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

地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响大哭。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介入她的世界太深。

她已经没有同路人了。

她早已迷路。

她在迷途中慢慢向死亡靠拢,慢慢与死亡和解。

我却只知一味拉扯她,不负责地同死亡争夺地。

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

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的迎接。

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

我便依仗她对我的爱意,抓牢她仅剩的清明,拼命摇晃她,挽留她。

向她百般承诺,只要她不死,我就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

想尽一切办法回。

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破布。

终于痛哭出声。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三自然段写外婆在阳台上张望的情形,表现出外婆对我的依赖。

B.外婆虽然年迈,但是内心仍保有对生活的热爱,这一点从作者带她外出时对她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

C.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外婆的深深的依恋,哪怕我把外婆“狠心”地反锁在家里,也是出于对外婆安全的考虑。

D.作者是四川籍人,在进行语言描写的时候,多用四川方言,这样不仅贴近生活,也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