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常见金属材料及其化学性质和应用解题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0961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常见金属材料及其化学性质和应用解题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化学常见金属材料及其化学性质和应用解题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化学常见金属材料及其化学性质和应用解题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化学常见金属材料及其化学性质和应用解题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化学常见金属材料及其化学性质和应用解题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中考化学常见金属材料及其化学性质和应用解题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常见金属材料及其化学性质和应用解题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中考化学常见金属材料及其化学性质和应用解题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常见金属材料及其化学性质和应用解题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常见金属材料及其化学性质和应用解题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考点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反应越剧烈。

(1)镁、铝与氧气的反应:

①在常温下,镁条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而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但在点燃条件下,镁条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钵。

②在常温下,铝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

在点燃的条件下,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铝(Al2O3)。

(2)铁与氧气的反应:

①常温下,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很难与氧气反应;

②常温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③在点燃的条件下,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物质——四氧化三铁。

(3)铜与氧气的反应:

①常温下,铜在干燥的空气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

②铜在空气中加热时,表面会逐渐生成黑色物质——氧化铜;

③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形成铜绿(碱式碳酸铜)。

(4)金、铂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考点3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置换反应

(1)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作用:

①判断金属与酸的反应:

a.一般说来,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b.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因为它们有很强的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②判断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③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④判断金属跟混合盐溶液反应的次序。

(3)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可用式子表示:

A+BC=B+AC;

例如:

Fe+2HCl=FeCl2+H2↑,Cu+2AgAO3=Cu(NO3)2+2Ag。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

考点4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学科内综合考点)

(1)金属的化学性质:

①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②活泼金属(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之前的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③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金属。

(2)金属化学性质的应用:

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常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有关计算来分析溶液质量的变化,天平的平衡、不纯金属中杂质的判断以及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和剩余金属的判断等。

考点5利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解决实际问题(实际应用考点)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之一就是重金属污染,如铜、汞、铅等重金属。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因此向废液中加入一些无毒金属,这样既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可回收利用金属,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例题解析

例1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 B.有良好的导电性、传热性

C.是银白色的固体 D.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例2为验证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A.铜、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镁溶液

B.铁、铜、氯化镁溶液

C.镁、氯化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

D.铁、硫酸铜溶液、氯化镁溶液

例3日常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

根据你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作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木炭除冰箱异味

B.用肥皂区分硬水和软水

C.将用过的铁锅洗净擦干以防生锈

D.经常将用过的铝锅或铝壶擦试得光亮如新

例4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如下图),外体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优质有机材料加工而成,内部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

下列有关“祥云”中使用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丙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

B.铝合金比钝铝的硬度小

C.铝合金质轻且延展性好

D.火炬外体的制作材料均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

例5为验证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例6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埋在地下的输油铸铁管道被腐蚀的速度最快的是()

A.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B.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

C.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在含沙粒较多、潮湿透气的中性土壤中

例7可由金属与盐酸起置换反应制得的物质是()

A.CuCl2 B.FeCl3 C.AgCl D.A1C13

例8已知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

其中C是单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试回答:

(1)写出A、C、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

A、C、D。

浅绿色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

(2)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

例9将一个塑料小球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小球漂浮于液面,将足量的铁粉投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观察到铁粉表面有色物质析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塑料小球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跟原来相比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例10为了研究炼铁原理,我市某校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按如图所示装置,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进行实验,现请你一起参与。

(1)该实验开始时,要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其目的是。

(2)硬质玻璃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停止后,同学们对冷却后玻璃管内固体物质的组成成分产生了兴趣,大家纷纷

提出自

己的猜想。

请将你的猜想写出来。

猜想一:

猜想二:

例11钢铁的冶炼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下图是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图。

(1)请你写出冶炼生铁的化学方程式:

(2)请写出—种证明产物中含铁粉的方法:

(3)此装置有不完善的地方,请写出其中一种改进的方法:

例12学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测定某钢铁厂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在实验室中称取生

铁样品5.8g放入烧杯中(烧杯的质量为30g)。

然后再加入50g稀硫酸,使之充分反

应后,称量,烧杯及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85.6g(已知该反应中稀硫酸恰好反应完,杂质不参与反应)请计算:

(1)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2)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精确到0.1%)

(3)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例13

(1)“嫦娥一号”另一个目标是探测下列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

K、Th(钍)、U(铀)、O、Si、Mg、Al、Ca、Fe、Ti(钛)、Na、Mn、Cr(铬)、Gd(钆)。

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种。

(2)月球表面富含钛铁矿,钛因其硬度大、熔点高、常温下耐酸碱、耐腐蚀等优良的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

我国四川省有大型钒钛磁铁矿,由钒钛磁铁矿提取金属钛的主要工艺过程如下:

①钛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TiO3(钛酸亚铁),其中钛的化合价为价。

②TiCl4在高温下与足量Mg反应生成金属Ti,该反应属于(填反应类型)。

③上述生产过程中得到的金属钛中混有少量金属杂质,可加入除去。

例14某溶液中仅含有AgNO3和Cu(NO3)2两种溶质,某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将溶液分为A、B、C三份,各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分别得到滤渣和滤液。

(1)若将A得到的滤渣加入到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其滤液中的溶质是;

(2)若将B得到的滤渣加入到稀盐酸中没有气泡产生,则此滤渣中一定有;

(3)若向C得到的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四、考点专练

一、选择题

1.铝合金因具有坚固、轻巧、美观、易于加工等优点而成为多数现代家庭封闭阳台时的首选材料。

这与铝合金的下列物理性质无关的是()

A.较小的密度    B.较大的硬度 C.良好的导电性 D.较好的延展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B.金属的活动性:

Zn>Ag>Cu

C.合金属于纯净物 D.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3.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 B.有良好的导电性、传热性

4.分别用铁、铝、锌与稀H2SO4反应制得等质量的氢气,则消耗的三种金属的原子个数比为()

A.1∶1∶1 B.2∶3∶2 C.3∶2∶3 D.6∶3∶2

5.出土的古文物中,金器保存完好,铜器表面有锈迹,而铁器锈迹斑斑。

这表明金、铜、铁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A.金、铜、铁 B.铁、金、铜 C.铁、铜、金 D.铜、金、铁

6.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继“食盐加碘”之后,我国又将启动“酱油加铁”工程。

其意义是()

①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 ②预防缺铁性贫血病 ③改善酱油味道 ④增加黑色素

⑤减少厨房污染物 ⑥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7.将铁片浸入到下列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铁片质量减少而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稀硫酸 B.硫酸铜溶液 C.盐酸 D.硫酸亚铁溶液

8.向CuCl2、Mg粉和Fe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反应停止后,过滤,若滤出的不溶物中含有Fe,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滤渣中必定含有Fe、Cu,可能含有Mg

B.滤渣中必定含有Fe、Mg,可能含有Cu

C.滤液中必定含有Mg2+,可能含有Fe2+

D.滤液中必定含有Mg2+、Fe2+,可能含有Cu2+

9.用下列式子表示铁的有关化学性质,其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Fe+6HCl===2FeCl3+3H2↑ B.4Fe+3O22Fe2O3

C.Fe+CuSO4===FeSO4+Cu D.3Fe+2O2===Fe3O4

10.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如图15-1),外体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优质有机材料加工而成,内部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下列有关“祥云”中使

用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B.铝合金比纯铝的硬度小

D.火炬外体的制作材料均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图15-1

二、填空题

11.把一小包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铜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

请你对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1)猜想:

固体的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

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说明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铁粉末、少量的炭粉后,剩余的气体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把铁棒放入CuSO4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看到铁棒表面附有一层________色的物质,溶液由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色,铁棒的质量变________。

14.铜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会慢慢地生成一层铜锈[Cu2(OH)2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锯条、枪管、大炮上的烤蓝成分是________,这是一层________薄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利用图15-2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某氧化铁试样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采用稀硫酸代替盐酸,你认为能否省去B装置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试样中杂质不发生反应,且B、C、E装置吸收是完全的。

若试样为10g,完全反应后,E装置的质量增加了2.7g,则试样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若

(2)中实际所得数据是B、C装置颠倒后测出的,那么计算出的结果比实验试样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如果通过称量反应后________的质量进行计算,可以避免偏差。

17.在调整好零点的天平两边的托盘里,各放质量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放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等质量的稀硫酸,向左边烧杯中加mg锌,向右边烧杯中加mg铁,如图15-3所示,试回答:

(1)若天平保持平衡,且指针仍在0点,则:

A.反应物中一定没有剩余的是________。

B.一定有剩余的物质是________。

C.可能有剩余的物质是________。

(2)若天平失去平衡,则一定是盛放________的托盘下沉。

参考答案

1.C 2.A 3.B

4.C 一个铁原子置换2个H原子,一个Al原子置换3个H原子,一个Zn原子置换2个H原子,因为氢气质量相等,即氢原子个数相等,所以铁、铝、锌的原子个数比为3∶2∶3。

5.C 6.D

7.AC 该题是从量的角度分析铁参加的化学变化。

即通过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来分析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变化。

首先看A中铁与稀硫酸反应

Fe+H2SO4===FeSO4+H2↑

56981522

Fe(固体)和稀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解在水中)和氢气(逸出)。

即反应过程中,Fe片不断溶解,氢气不断逸出,最后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后溶液质量是否增加呢?

Fe与H2的质量比为56∶2。

即每溶解56份质量的铁,就会放出2份质量的H2。

由于进入溶液的铁的质量大于放出的H2的质量,因而使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

C项中盐酸情况与上述相同。

Fe+2HCl=FeCl2+H2↑

562

由于溶解的铁的质量大于放出的氢气的质量,反应后溶液质量也增加。

B项中硫酸铜溶液

Fe+CuSO4=FeSO4+Cu

5616015264

反应后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金属铜,即反应过程中,铁片不断溶解,金属铜单质不断从溶液中析出,Fe和Cu的质量比为56∶64,即每溶解56份质量的Fe,就会析出64份质量的Cu,即溶解的量小于析出的量,造成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

D项中硫酸亚铁溶液与铁不发生反应。

铁与某些溶液发生反应,如铁能置换出硫酸中的氢,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同时生成硫酸亚铁。

实验事实本身说明铁与硫酸亚铁可共存,它们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溶液质量不变。

8.AC 在Mg、CuCl2、Fe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HCl,首先反应的为Mg,其次是Fe;

当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固体中含有Fe时,说明混合物中的Mg、Fe已部分与盐酸、CuCl2反应并生成了相应的Mg2+(Fe2+),同时所得固体应为Mg(Fe)置换出的部分铜(或全部Cu),即固体(滤渣)中一定含有Cu。

由于滤渣中含有Fe,所以滤液中一定不含H+及Cu2+(Fe与CuCl2或HCl均可反应,不共存)。

由于HCl及CuCl2的量未知,因此Fe可能参加反应,也可能根本没反应,则滤液中可能含有Fe2+(不是一定含有),而Mg则一定与HCl、CuCl2反应,无论是否有Mg剩余(都有可能)其滤液中一定含Mg2+,滤渣中可能含有Mg。

本题关键要以Fe为标准对参加反应的HCl、CuCl2的量作三种假设。

(1)Mg只部分反应;

(2)Mg恰好反应;

(3)Fe部分参加反应(Mg已耗尽)。

其共同点为:

滤液中一定含Mg2+,但固体中不一定含Mg,故B错,滤液中也不一定含Fe2+,故D错。

(也可由Fe有剩余,滤液中必无Cu2+来证明D错)

9.C 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要看是否遵守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

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写出事实上存在的化学反应;

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 当铁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时,一般生成+2价铁的化合物,而在选项A中,铁与盐酸反应生成了+3价铁盐,不正确。

在选项C中,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铜,符合客观事实。

当铁在纯氧气中点燃时,能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选项B不符合客观事实;

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或在纯氧气中,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常温下与氧气不可能发生反应,选项D也不符合客观事实。

10.B

11.

(1)铜(或铁和铜的混合物)

(2)向固体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固体不溶解,原来的固体是铜。

(或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固体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则原来的固体是铁和铜的混合物。

12.CO、CO2

(1)Fe2O3+3CO2Fe+3CO2

(2)CO2+C2CO

13.红   蓝   浅绿   大

14.2Cu+H2O+O2+CO2===Cu2(OH)2CO3

15.Fe3O4  致密的氧化物  防止生锈

16.

(1)能 B装置中NaOH溶液是为吸收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而设置的,而稀硫酸难挥发,所以可以省去 

(2)80% (3)偏大 D装置中硬质玻璃管内固体剩余物

提示 

(1)用锌粒与盐酸反应制氢气时,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氢气流中混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而B装置中盛NaOH溶液,其作用是与氯化氢反应:

HCl+NaOH===NaCl+H2O而除去HCl。

若采用稀硫酸,由于稀硫酸无挥发性,所以氢气流中除含水蒸气外,基本不含其他气体,故B装置可以不要。

(2)由于进入盛Fe2O3粉末的玻璃管内的氢气是经过浓H2SO4干燥了的,不再含有蒸气,所以E中无水硫酸铜增加的质量应为H2与Fe2O3反应所产生的H2O的质量。

设试样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x

Fe2O3+3H22Fe+3H2O

1603×

18

10g×

x2.7g

=x=0.8=80%

(3)若

(2)中B、C装置颠倒后测出上述数据,则氢气经过NaOH溶液后直接进入盛Fe2O3粉末的玻璃管中,氢气流中含有的水蒸气没有去掉,必然导致E装置测出的水的质量偏大,导致Fe2O3的质量分数偏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称量D装置中硬质玻璃管内固体剩余物的质量,用差量法求出反应前后固体减少的质量(即Fe2O3中氧元素的质量),作为已知条件求出Fe2O3的质量,则可以避免偏差。

17.

(1)稀硫酸 铁 锌 

(2)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