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经济常识部分计算题相关知识系统》梳理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0965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经济常识部分计算题相关知识系统》梳理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经济常识部分计算题相关知识系统》梳理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经济常识部分计算题相关知识系统》梳理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经济常识部分计算题相关知识系统》梳理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经济常识部分计算题相关知识系统》梳理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经济常识部分计算题相关知识系统》梳理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经济常识部分计算题相关知识系统》梳理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经济常识部分计算题相关知识系统》梳理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经济常识部分计算题相关知识系统》梳理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经济常识部分计算题相关知识系统》梳理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经济常识部分计算题相关知识系统》梳理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经济常识部分计算题相关知识系统》梳理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经济常识部分计算题相关知识系统》梳理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经济常识部分计算题相关知识系统》梳理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经济常识部分计算题相关知识系统》梳理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经济常识部分计算题相关知识系统》梳理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

《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经济常识部分计算题相关知识系统》梳理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经济常识部分计算题相关知识系统》梳理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高三政治《经济常识部分计算题相关知识系统》梳理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第一步,2008年某国M商品因增加劳动者10%,而其他条件不变,故该国M商品的数量应该是:

10亿件×

(1+10%)=11亿件;

而不论社会劳动生产率怎么提高,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

故2008年的M商品的价值总额是:

11亿件×

10元/件=110亿元;

第二步,某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说明2008年某国M商品单位商品的价格没有变。

2008年某国M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某国M商品的数量在劳动者数量增加10%的基础上,还要增加10%。

这样某国M商品的价格总额在其价值总额基础上,还要增加10%,即110亿元+110亿元×

10%=121亿元。

所以C项正确

二 

、关于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以及货币购买力的计算

1.相关知识

(1)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流通次数 

(2)价格总额=待销售的商品量×

价格水平。

2.相关例题及分析

1、如果某国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待售商品总量为4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150元/件,在这一年里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6次。

那么,该国在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亿元;

如果该国政府当年由于多发行纸币而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当年该国实际发行了亿元纸币。

A、10001250B、12001350C、10001200D、14001300

纸币发行有自身规律,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来确定。

根据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

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可知,这一年该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

(40亿×

150元)/6=1000(亿元)。

而这一年实际由于该国政府多发行纸币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这一年该国实际发行的纸币应为:

1000+1000×

25%=1250(亿元)。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纸币本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不能贮藏。

所以,无论发行多少纸币,它的总体购买力都只能与实际所需的金属货币量一致。

2、某国待售商品2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50元,若当年该国多发行了250亿元纸币,导致商品价格上涨25%,则当年该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应是亿元,该年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次,下列答案正确的是(C)

A、10006B、12003C、10003D、12006

3、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动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

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百分之十,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 

1.8万亿元 

B. 

2万亿元 

C. 

2.2万亿元 

D. 

2.4万亿元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流通次数,据公式 

2=16/x 

x=8(流通次数) 

因为商品价格总额增长百分之十 

商品价格总额为17.6万亿元 

今年流通中所需货币量=17.6÷

8=2.2 

4、一定时期,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3 

000亿元,纸币的发行量为6 

000亿元,则一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与货币的 

A.2元 

1元 

0.5元 

0.25元

该题意在考查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间的关系.由题干可知,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实际需要的货币量1倍,因而1元纸币只代表0.5元货币的购买力,由此可知该题选C项

三、关于分配方式的计算问题

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1、甲在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

甲利用空闲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1万元;

甲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

甲出租住房,年收入1万元。

甲一年的劳动收入为________。

A.4万元 

 

B.5万元 

C.6万元 

D.7万元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劳动收入”,即通过付出劳动而取得的收入。

试题中,甲的年薪是劳动收入,即4+1=5万元。

甲的红利收入和出租住房的收入都是非劳动收入。

该题正确答案为B。

四、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计算问题

所谓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分别是:

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1、下列情况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

①某企业占用资金100万元,获利40万元;

今年扩大资金上升到150万元,获利为60万元②某企业的投资规模缩小1/2,利润总量减小1/3③某企业占用的资金比以前减小20%,利润总量没有变化④某企业规模扩大了10倍,利润也增加了10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

企业的经济效益用公式表示就是:

而企业利润用公式表示则是:

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1+利润/生产成本。

可见,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不能只看利润是否增长,而要看利润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值。

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超过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

反之,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了;

如果二者的增长幅度一致,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变。

据此分析:

①项中利润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均为50%,所以经济效益不变;

②项中企业规模和利润都减少了,但后者的幅度没有前者大,这说明经济效益提高了;

③项中投入减少,但利润总量没有变化,这也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具体表现;

④项中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变。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有时应该把复杂数字抽象为简明语言,有时应该把抽象难懂的语言具体成直观的数字。

比如选项④,将规模和利润都乘以10,分式的值并没有改变,从而说明其经济效益没变。

2、某银行某年共发放贷款5000万元人民币,平均年利率是13%,在这一年中,共吸收存款4000万元,平均年利率9%,在这一年中银行共支付职工工资、奖金等40万元,其他开支130万元。

这一年银行利润是(B)万元。

A、360B、120C、170D、80

五、关于股票价格以及股票升贬值的计算

1. 

相关知识

(1)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

(2)预期股息=投资额×

预期股息率。

某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种股票发行7200万股,当年每股预测收益0.48元,发行价7.34元,上市首日开盘价16.5元,最高价17元,收盘价15.2元,当年银行存款利息率为年息4%,

1.假如在该股票上市第一天就以最高价把100股原始股全部卖掉,可以获利_______,总收入为________。

A.966元 

1700元 

B.1200元 

966元 

C.48元 

1200元 

D.786元 

48 

元 

这一类主要计算股票收益。

一定数量股票以一定价格(如:

开盘价、最高价、收盘价等)卖出的获利情况,计算方法是:

收益=(卖出价-发行价)×

卖出数量。

依据公式获利=(17-7.34)×

100=966(元)。

一定价格卖出后的总收入,应该是总收入=本钱+收益,即总收入=7.34×

100+966=1700(元)。

2.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当年购买100股股票的价格为( 

A.12元 

C.48元 

D.4800元

3.如果每股票面金额7.34元不变,并预期每股每年获得4.8%的股息,那么一年后,某人购买100股股票的价格是( 

A.724元 

B.1650元 

C.1520元 

D.881元

这一类题是计算股票价格。

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在于把握股票价格的计算方法,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年利率,其中银行年利率是一定的。

预期股息是计算的重点,预期股息材料一般以两种方式告知:

一是直接告知,如解答第2题时,原材料直接告知“当年每股预测收益0.48元”,可以直接套用公式,100股股票的价格=0.48/4%×

100=1200(元),正确答案为B。

二是间接告知,第3题中的“预期每股每年获得4.8%的股息”就是间接告知。

这样情况要分两步计算,首先要算出预期股息,然后再套用公式算出结果。

预期股息=股票价格×

预期股息率,根据题设可知预期股息=7.34×

4.8%,那么100股股票的价格=(7.34×

4.8%)/4%×

100≈881(元)。

正确答案为D。

4、王某购买了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发行的每股面额为1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每年可得5%的股息,而当年的银行存款利率为4%。

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那么,一年后王某所持股票的总价格为()。

A、10000元B、12000元C、12500元D、15000元

股票价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

预期股息和银行利息率。

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成正比,与同期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用分式表示,就是:

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

按照上述公式,该股票每股的价格为:

10×

5%/4%=12.5(元),那么,王某购买的1000股股票总价格应为:

12.5×

1000=12500(元)。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既可先算出预期股息(股票面额×

预期股息率),再除以同期存款利息率;

也可先用预期股息率除以同期存款利息率,再去乘以股票总面额。

5、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2.5%降为2%时,他的股票会(B)。

A、升值35000元B、升值30000元

C、贬值25000元D、贬值20000元

6、(2006文综全国卷Ⅱ25)股票W的票面金额为1元,预期一年后可获得5的股息,同期银行存款年利息为4。

一投资者若以10000元购买股票W,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理论上最多能够购买股票W的数量为:

A.12500股 

B.10000股

C.8000股 

D.7500股

解析:

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

根据这一公式,股票W的价格=5%/4%.因此10 

000元理论上最多能够买股票W的数量为8 

000股,C项正确

六、关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的计算问题

社会总产值就是把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总和。

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1、某国物质生产部门一年内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5000亿元,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工资为1000亿元,上缴国家的税金为400亿元,企业利润为150亿元,那么该国在当年创造的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分别是。

A、6550亿元1550亿元B、5000亿元1550亿元

C、550亿元550亿元D、5550亿元1500亿元

社会总产值是社会总产品的货币表现。

用公式表示为:

社会总产值=C+V+M。

公式中,C表示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V表示支付给工人的工资等,M表示国民收入中支付给职工工资后的利润余额。

由此可知,题中C为5000亿元,V为1000亿元,M为(400+150)亿元。

因此,该国在当年创造的社会总产值=C+V+M=5000+1000+(400+150)=6550(亿元)。

而国民收入则是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现就是净产值。

国民收入=(C+V+M)-C=V+M,它表示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

因此,该国在当年创造的国民收入=V+M=1000+(400+150)=1550(亿元)。

关键是弄清国民收入的外延。

社会总产值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余下的净产值都属于国民收入,包括上缴的利税。

2、某国某年的社会总产值为3000亿美元,当年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1500亿美元,发放工资500亿美元,全国总人口为500万人,则该国当年的人均国民收入为(C)

A、20000美元B、40000美元C、30000美元D、10000美元

七、关于增值税的计算问题

增值税是将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作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本企业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个经营环节已纳税金

2.相关例题及分析。

1、某服装厂从纺织厂购进一批布料,服装厂应付的款项共计9945元,其中布料的销售价格为8500元。

纺织厂销售这批布料应缴纳的增值税为1445元(8500元乘以17%的增值税率)。

这笔增值税由纺织厂上缴国家,并在开具给服装厂的增值税发票上明示。

服装厂将这批布料加工成服装出售给百货商场,服装的销售价格为15000元。

服装厂应缴纳的增值税是( 

A.1105元 

B.1445元 

C.1200元 

D.2550元

解答此题有两种方法:

第一,找出增值额部分,即15000-8500=6500(元),然后用增值部分乘以税率,即6500ⅹ17%=1105(元);

第二,企业商品销售额乘以税率,减去上一环节已纳税金,即15000ⅹ17%-1445=1105(元)。

因此正确答案为A。

2、一般增值税税率为17%。

某厂购进一批蚕丝(假定这些蚕丝的生产者是第一个生产环节),支付货款850元,增值税款144.5元。

10天后加工成绸缎以1500元卖给某商场。

请问,该商场应为此支付_元增值税款?

A、110.5B、1610.5C、255D、175.5

增值税的计税方法是:

企业商品销售额×

税率-上一环节已纳税金。

故该商场为此应纳增值税款为:

1500元×

17%-144.5=110.5元。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增值税要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所以会扣除前面环节已缴纳的增值税款。

3、若某制衣公司以2000元从该商场购得“上题”中的那批绸缎,请问该公司应为此支付多少增值税款?

(B)

A、229.5元B、85元C、195.5元D、340元

八、关于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的计算

(1)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任职、受雇的其他所得。

个人所得税主要采用累进税率,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

(2)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3) 

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率以及速算扣除数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 

率 

%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500元的

5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1375

2.相关例题及分析

1、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农民工收入也逐年上升。

在成都某大型建筑工地当焊工的民工老许2006年11月缴纳个人所得税218.5元,请算出他该月的个人收入是(B)元?

A、2290B、3890C、4370D、1818.5

2、(2008年南昌模拟)根据新修改的个人所得税法,2008年3月1日起,我国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某电厂职工月收入6000元,他从2008年3月起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A.900元 

B.450元 

C.475元 

D.600元

方法一:

根据公式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可知他从2008年3月起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 

=(6000-2000) 

×

15%-125=600-125=475

方法二:

先用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应纳税额,再在数轴上标出应纳税额值,然后再根据各个区间段的数额和税率计算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500 

2000 

4000 

50006000-2000=4000。

在0到500有500元,税率为5%。

在500到2000有1500元,税率为10%。

在2000到5000元有2000元,税率为15%。

所以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500×

5%+1500×

10%+2000×

15%=475(元)

3、如果某工程师的月工资为5000元,则其个人所得税为_____ 

全月应纳税所得税

税率(%)

X≤500元

500<X≤2000元

2000<X≤5000元

A.385元 

B.505元 

C.480元 

D.750元

首先确定应征税额:

收入扣除费用。

依照《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去费用1600元后的余额,为应税额。

所以该工程师的应税额为:

5000-1600=3400元。

次明确税率(题中已经给出)。

关键是分段计算:

不超过500元部分:

500×

5%=25元

超过500元至2000元部分:

1500×

10%=150元

超过2000元至5000元部分:

1400×

15%=210元

累计税额:

25+150+210=385元,这是该工程师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因此正确答案为A。

九、关于银行利润和存款利息以及存款风险的计算

(1)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其他费用;

(2)利息=本金×

利率×

存期

(3)税后利息=本金×

存期×

(1-利息所得税率)

利息是借款人因使用借入的货币而支付给贷款人的报酬。

它是根据利息率来计算的,一定时期存款或贷款利息的多少,取决于利息率的高低。

计算公式是:

利息=本金×

利息率×

存(贷)款时间。

注意:

储蓄存款在1999年10月31日前的利息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在1999年11月1日至2007年8月14日的利息所得,按照20%的比例征收个人所得税;

在2007年8月15日至2008年10月8日的利息所得,按照5%的比例征收个人所得税;

储蓄存款在2008年10月9日后(含10月9日)的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1、某居民将3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一年,年利率为2.70%,到期扣除利息税(税率为20%)后,该居民可得到的利息为。

A、306元B、810元C、360元D、648元

根据公式:

税后利息=本金×

(1-20%)=3000×

2.70%×

(1-20%)=648(元)。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一定要明白,利息税是指利息收入的20%,而不是本金的20%。

2、20051124日,财政部发布公告,决定发行2005年记帐式(十三期)国债。

本期国债期限7年,年利率为3.01%,利息按年支付,2012年11月25日偿还本金并支付完所有利息。

如果某人购买此7年期国债10000元整,利息每年支付一次,那么2012年11月25日到期,7年间本金与利息合计总额应为(B)

A、13010元B、12107元C、17000元D、10301元

3、(2008年山西统考)某银行某年对外贷款共计人民币5000万元,平均年利率是13%,共吸收存款4000万元,平均年利率是9%。

在这一年中,银行共支付职工工资、奖金等40万元,其他开支130万元。

这一年银行的利润是 

120万元 

B.80万元 

C.360万元 

D.170万元 

根据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其他费用可知,这一年银行的利润=5000万×

13%—4000万×

9%—40万—130万=120万(元)。

所以A正确

4、假如某年物价上涨4.8%,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是4.14%,利息税为5%。

假如张某存款10000元,存期一年,那么,一年的实际收益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