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语文试题金卷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6106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3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列语文试题金卷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全国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下载.docx

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是“大家”风范,亦属常人能力所及。

内心的宁静,是最为深厚的修行。

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我们不必超脱凡尘,也一定可以专心致志、成就非凡。

(选自2019年4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浮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躁是当今社会上的一种风气,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它所困扰,也都无法逃避。

B.浮躁是人们喧嚣的本质,杂乱吵闹则是其表面现象。

C.浮躁是人们心中产生急躁,失去了定力,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表现。

D.因为人们面对浮华世界而欲壑难填,所以社会风气变得浮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人们都会有无可非议的各种各样的奢望,这奢望也会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

B.如果社会上浮躁风气盛行,那么这就会使社会中多个行业的人们变得急于求成。

C.一些地方的工程出现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又劳民伤财的现象,是因为工程负责方一心求快而忽视了施工的细节和质量。

D.有些人做事由于用心不专一,只顾着忙赶场子,看似在勤奋忙碌,可到头来往往也难成大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德经》所言“静为躁君,躁则失君”,呈现的是一种相互转换的辩证法。

B.无论是古代,还是日新月异的今日社会,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保证不被社会的喧嚣浮躁所裹挟,要静心定神、扎实做事。

C.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是一种能穿越世俗、撇开浮躁,进而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的宁静心态。

D.每临大事有静气,是一种“大家”风范,也是最为深厚的修行,虽然不是常人所能及,但是大家都要专心致志,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

【答案】

1.A

2.A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题干“下列关于‘浮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答题关键词“浮躁”。

答题时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问题。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所有人”扩大范围,原文第一节“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逸”。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答题关键“浮躁”,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问题。

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义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

寻求指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选项A项曲解文意。

2.

【名师点睛】答题时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得出答案。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D项“虽然不是常人所能及”表述错误,由原文最后一节“是‘大家’风范,亦属常人能力所及。

”可知,也是常人能力所及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然后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或者选项的内容与文章的信息是否一致。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

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

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

性好骑射,著韦衣①。

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年四十余,郡上计掾察孝廉。

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

舒曰:

“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

”于是自课。

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

除渑池长,迁浚仪令,入为尚书郎。

时欲沙汰郎官。

非其才者罢之。

“吾即其人也。

”襆被而出。

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

累迁后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②而已。

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

毓初不知其善射。

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

毓叹而谢曰:

“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岂一事哉!

”转相国参军,封剧阳子。

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

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

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

“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

”迁宜阳、荥阳二郡太守,甚有声称。

征拜散骑常侍。

出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简惠称。

入为侍中。

武帝以舒清素,特赐绢百匹。

迁尚书。

太康初,拜右仆射。

舒与卫瓘、山涛、张华等以六合③混一,宜用古典封禅东岳,前后累陈其事,帝谦让不许。

以舒为左仆射,领吏部。

舒有威重德望,禄赐散之九族,家无余财。

以年老,每称疾逊位。

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

太熙元年薨,时年八十二,谥曰康。

(节选自《晋书·

列传第十一》)

【注】①韦衣:

用皮革做成的衣服,为卑贱之服。

②画筹:

指用筹码计算射箭的成绩。

③六合:

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B.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C.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D.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A.台辅,指三公或宰相之位。

三公,指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

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为三公。

B.孝廉,“孝”是孝顺父母,“廉”是敬爱兄长,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

通过选举孝廉,在社会上造成“孝顺父母,兄弟和睦”的舆论和风尚,起到了一定的社会教育作用。

C.封禅,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封”多指在泰山顶上筑坛祭天;

“禅”多指在泰山南梁父山上辟场祭地。

D.九族,泛指亲属。

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

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

6.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舒不愿要虚名。

40多岁时,郡中上计掾访察孝廉,魏舒家族中人认为他没有学识,所以劝他不要去参加考试,这样就能留下高洁的名声,而魏舒却坚持学习并最终通过了考试。

B.魏舒为人坦诚。

朝中要淘汰不称职的郎官,魏舒自认为当属被淘汰的人员,便自行整理行装而离职。

此举也令平素没有高论的同僚们深感羞愧。

C.魏舒才华出众。

他的射箭本领得到后将军钟毓的高度评价;

转任相国参军后能够筹划决断那些众人不能决断的关于废除或是兴建的大事,也深得晋文帝的器重。

D.魏舒为官清廉。

无论是在宜阳、荥阳、冀州做官,还是在朝中担任侍中,均因清廉而被人称道;

他还把自己的俸禄赏赐赠给了九族中人,家中也没有多余的钱财。

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毓初不知其善射。

(5分)

(2)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

4.A

5.B

6.D

7.

(1)钟毓起初不知道他(魏舒)善于射箭。

魏舒射姿优雅(容貌风范清闲优雅),射出的箭没有不射中的,满座之人(露出)惊讶的样子,没有人能与他匹敌(相当)。

(“其”“中”“坐”各1分。

句意2分)

(2)当时的舆论认为晋朝建立以来,能够辞掉荣耀有个良好结局的三公大臣,不曾有过谁(这种人)。

(“时论”“善终”“宾语前置句”各1分,句意2分)

4.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题目可以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然后抓住虚词“曰”和主语“卿”“吾”“舒”。

断句抓虚词看位置:

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

(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本题中的“对曰”我们可以抓住“曰”来断句。

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

“曰”后冒(:

),“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

或句(。

)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5.

【技巧点拨】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孝廉科就是察举孝子廉吏。

汉惠帝吕后都曾有诏举孝悌力田之举。

汉武帝确立了独尊儒术的基本政策,选拔统治人才特别重视人的品德。

根据儒家的思想,强调为人立身以孝为本,任官从政以廉为方,因此,察举孝廉被确定为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科目,成为汉代察举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典型科目。

察举孝廉原为两个科目,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就是举孝一人,察廉一人。

然而终两汉之世,孝廉往往连称而混同于一科。

被举者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儒经的儒生,被举后,没有官职者授以官职,原为小官者升为大官。

汉代举孝廉定为岁举,即各郡每年按规定人数举荐人才,送至朝廷,成为汉代选拔官吏和任用升迁的清流正途。

自汉武帝之后,至于东汉,从地方官吏到朝廷的名公巨卿,有不少是孝廉出身,对汉代政治影响很大。

通过举孝廉,在社会上造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舆论和风尚,起了化元元,移风俗的社会教育作用。

察举孝廉在西汉时考核比较严格,吏治也较清明。

东汉中期之后,考核松弛,察举不实,有不少滥竽充数者,竟闹出察孝廉父别居的大笑话,这和吏治腐败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D项中,“均因清廉”表述错误,由原文可知,以偏概全。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

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即可发现问题所在。

7.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

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

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魏舒,字阳元,是任城樊地人。

年幼时父亲死去,被外祖父宁氏家收养。

身高八尺二寸,体形容貌秀美伟岸,能喝一石多酒,然而迟钝质朴,不被乡亲们看重。

生性喜好骑马射箭,穿着韦衣,进入山中沼泽地,以捕鱼打猎为业。

只有太原王乂对魏舒说:

“你最终将成为宰相,然而如今不能让妻子儿女免去饥寒,我应当帮你经营生计。

”时常赈济魏舒生活上的不足,魏舒接受并不推辞。

他四十多岁时,郡中上计掾访察孝廉。

宗族人认为魏舒没有学业,劝他别去赴试,可以此表现高洁。

魏舒说:

“如果赴试而考不中,那责任在我,怎能以不赴试窃取高洁的虚名来作为自己的荣耀呢!

”于是自学功课。

百天学习一部《经》,因而对答策问并考中。

朝廷授他渑池长,又升迁任浚仪令,后入朝任尚书郎。

当时要挑选淘汰郎官,不称职的要罢免。

“我就是该淘汰的人。

”卷起被褥就走。

一向没有高论的同僚中人都面有愧色,谈论此事的人称道魏舒。

逐渐迁任后将军钟毓的长史,钟毓经常和部下射箭,魏舒常常为他计算射箭成绩而已。

后来遇上友人不足,让魏舒凑数。

钟毓起初不知魏舒善于射箭。

钟毓起初不知道他(魏舒)善于射箭。

钟毓感叹着道歉说:

“我没有充分发挥你的才能,有如此好的射艺,难道仅限于射箭这一件事吗!

”魏舒转任相国参军,被封为剧阳子。

在官府朝中细碎的事务上,未曾看出魏舒(治政)的好坏;

至于关系到国家废兴的大事,众人没有能作出决断的,魏舒慢慢筹划它,往往超出众议之外。

文帝深深器重他,每逢朝会完毕,用目光送走他说:

“魏舒容貌堂堂,是众人的领袖。

”迁任宜阳、荥阳两郡太守,很有好名声。

征入朝中担任散骑常侍。

出任冀州刺史,在冀州三年,因简明仁爱而有名声。

又入朝担任侍中。

武帝因为魏舒清廉朴素,特地赐他百匹绢。

迁任尚书。

太康初年,官拜右仆射。

魏舒与卫罐、山涛、张华等人认为天下统一,应按照古代典章在泰山封禅,前后多次陈述此事,皇帝谦让不同意。

任命魏舒为左仆射,兼管吏部。

魏舒德高望重,俸禄赏赐分送给亲属,家中没有多余财物。

因年老,常称病辞职。

当时的舆论认为晋朝建立以来,能够辞掉荣耀有个良好结局的三公大臣,不曾有过别人。

太熙元年去世,时年八十二岁,谧号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听流人水调子①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②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

流人即流落江湖的艺人,“水调子”即《水调歌头》,属乐府商调曲,曲调哀切。

②分付:

交给,安排。

8.有人说首句与元朝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的手法极其一致,请指出该种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9.诗评中说:

第三句描写的不仅是视觉形象,又是听觉形象。

请简要赏析。

(6分)

8.借景抒情(连用多个意象创设意境——列锦、列词、白描)的手法。

(1分)作者并列运用了“孤舟”“微月”“枫林”三个意象进行写景,枫林暗示秋天,此时作者乘坐孤舟在月夜前往被贬之地。

(3分)借此凄清之景抒发被贬之愁情。

(1分)

9.(6分)视觉角度看是写秋雨中的岭色,处在烟雨迷茫之中,表现的是迁客内心之迷茫;

听觉角度是接续第二句写古筝之音,犹如千重万重雨那般繁复急促,表现的是流人心绪之复杂(或:

凄凉不断)。

(3分+3分)

8.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这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比兴等)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

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

(注意:

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

)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例如本诗中就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

9.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第三句描写的不仅是视觉形象,又是听觉形象。

”这是考查诗歌的写景角度,该以角度为主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

视觉角度看是写秋雨中的岭色,处在烟雨迷茫之中,表现的是迁客内心之迷茫;

听觉角度是接续第二句写古筝之音,犹如千重万重雨那般繁复急促,表现的是流人心绪之复杂。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技巧点拨】写景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有以下几个

(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比如本题就是从视觉听觉角度来写景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

(3)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有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分)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分)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1分)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题。

民政干事回到区政府,从头到脚都是笑眯眯的。

区委书记杨民高是本地人,很注意培养本地干部。

在区委会、区政府二十几号青年干部里,他最看重的就是民政干事黎满庚。

小黎根正苗正,一表人材,思想单纯作风正,部队上的鉴定写得好,服役五年立过四次三等功。

当时,县委正在布置撤区并乡,杨民高要被提拔到县委去管财贸。

他向县委推荐,提拔小黎到山区大乡——芙蓉乡当乡长兼党总支书记。

县委组织部已经找黎满庚谈了话,只等着正式委任。

这时,杨民高书记那在县商业局工作的宝贝外甥女,来区政府所在地调查供销工作。

当然啰,三顿饭都要来书记舅舅宿舍里吃。

杨书记不知出于无心还是有意,每顿饭都派民政干事到厨房里打了来一起吃。

民政干事隐约听人讲过,区委书记的外甥女在县里搞恋爱像猴子扳苞谷,扳一个丢一个,生活不大严肃。

饭桌上,不免就多打量了几眼:

是啊,穿着是够洋派的。

就连杨民高书记这种长年四季板着脸孔过日子的领导人,吃饭时也不免要打望一下外甥女的一对白胖的手巴子,嘴角也要透出几丝丝不易被人察觉的笑意。

杨书记的外甥女究竟是位见过世面的人,落落大方,一双会说话、能唱歌似的眼睛在民政干事的身上瞄来扫去,真像要把人的魂魄都摄去似的。

黎满庚从来没有被女同志波光闪闪的眼睛这样“扫描”过,常常脸红耳赤,笨手笨脚,低下脑壳去数凳子脚、桌子脚。

总共就这么在一张饭桌上吃了四顿饭,彼此只晓得个“小黎”、“小李”。

第三天,杨书记送走外甥女后,就笑眯眯地问:

“怎么样?

嗯?

怎么样?

”黎满庚头脑不灵活,反应不过来,不知所问:

“杨书记,什么事?

什么‘怎么样’?

”真是对牛弹琴!

一个二十好几的复员军人,这么蠢,这么混账。

明明刚送走了一位花儿朵儿的人儿,他却张大嘴巴来反问舅老爷“什么‘怎么样”’?

当晚,区委书记找民政干事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

这在杨民高来讲,已经是够屈尊赏光的了。

杨民高书记以舅老兼月老的身分,还以顶头上司的权威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