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罗山高中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7 中外近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doc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1131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罗山高中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7 中外近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doc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7 中外近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doc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7 中外近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doc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7 中外近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doc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7 中外近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doc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7 中外近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doc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7 中外近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doc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7 中外近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doc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7 中外近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doc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7 中外近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doc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7 中外近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doc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7 中外近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doc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7 中外近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doc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7 中外近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doc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罗山高中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7 中外近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doc文档格式.docx

《河南省罗山高中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7 中外近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doc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罗山高中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7 中外近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doc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罗山高中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7 中外近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doc文档格式.docx

十四、十五世纪的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有一定发展。

两部作品都是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推动下反封建思想的体现。

《红楼梦》没有体现思想解放作用,排除A项。

5、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米兰多拉说:

“(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

‘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

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

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

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

’”材料表达的主旨是(  )

A.肯定人和人性B.否定教皇权威C.反对君主专制D.提倡因信称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

题中材料将“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人性可以升华,可知这段材料的主旨是A肯定人和人性。

6、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关于“新三民主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也是“民族”“民权”“民生”

B.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C.新三民主义是改造和发展了旧三民主义而来的

D.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与时俱进精神的体现

【解析】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也是“民族”“民权”“民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三大政策,二者间的关系是通过三大政策实现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思想与时俱进精神的体现。

7、19世纪50年代,长江流域尚有3000多艘旧式沙船,但十几年后,旧式沙船仅剩400余艘。

这种情况说明了()

A外国轮船独占中国的航运业B旧式沙船落后,被国人自已淘汰

C发展航运业无利可图D中国人自已的新式航运业诞生得较晚

【解析】19世纪60年代,外国轮船独占中国的航运业。

8、关于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生物学领域的状况,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和进化论是其中两项最重大的成就

B.这一时期,出现了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

C.克隆技术的出现是对人自身认识的一场革命

D.此时的生物学研究,已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解析】C项克隆技术是20世纪末出现的。

9、“知书达理”意为“有文化,懂礼貌”。

下列西方名言在内涵上与之最为接近的是(  )

A.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B.“认识你自己”

C.人生而平等

D.“美德即知识”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从材料可知,有文化就能有礼貌,这与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含义相近,故选D项。

10、有人这样评论康有为的教育行为:

“先生之诲人也,……非欲养成死啃章句之陋儒,故草堂相处,往往脱略行迹。

凡所以启发智慧者,先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术政治,表里相结合。

所谓坐而言,能起而行之者也。

”可见康有为()

A.反对儒学,注重培养实用人才

B.注重培养科技人才

C.注重言行一致

D.注重培养维新变法的政治人才

【解析】考查对康有为思想的理解。

关键信息是:

“学术政治,表里相结合”“所谓坐而言,能起而行之者也”,再结合康有为的思想即维新变法,其目的应是培养变法人才。

11、下列不属于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是()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根据地建设

D统一战线

12、从模仿追踪、重点突破到自主创新、引领未来,20世纪60年代以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中国科技界常有“惊人”创举。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一五”期间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③“文革”期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④涌现了诸如钱学森、袁隆平等成就卓著的科学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中说:

“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解析】考察辛亥革命。

分析材料这里的有识之士要推翻帝王之家,建立现代化政府,所以应该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即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14、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西方“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15、党的代表大会是党的一项根本性的组织制度,是党的各级组织包括中央组织、地方各级组织和部分基层组织讨论、决定党的重大问题和选举党的领导机关的会议。

下列图片是三次党代会的会场,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在①会议中,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B.在②会议中,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在③会议中,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在②③两次会议中,分别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十四大上提出的;

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十三大上提出的。

16、普罗塔哥拉曾说:

“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政治睿智……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拥有这一美德;

否则,便不会有城邦。

”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民众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

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A.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选项A、B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容,选项C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选项D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因此答案为C。

18、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

①喜欢画年画②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

③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④喜欢听京剧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能力。

本题可以排除法,京剧形成于清朝,因而在明朝不可能听京剧。

19、以下欧洲近代美术流派盛行的先后顺序是()

①现实主义②浪漫主义③印象派④新古典主义

A.④②①③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新古典主义美术诞生。

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19世纪中期,兴起了注重表现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美术。

19世纪后半期,印象派诞生。

20、据《与公肃甥书》记载:

“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解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特别是活字印刷术。

根据所学,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它既经济,又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本题分析材料,大意是说,崇祯十一年时朝廷的邸报开始采用活字印刷术来印制。

分析各选项,A项活字印刷术从明代开始使用说法错误;

B项活字印刷术发明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说法不符合史实,雕版印刷术自隋唐开始就有使用;

C项说法也不正确,最早的活字是胶泥活字。

本题应选D项,活字印刷术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造纸术在西汉时已出现;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活版技术从北宋开始使用;

活版之前传递信息并不是均用手抄,如雕版;

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泥活字。

A、B、C表述错误。

造纸术出现于西汉、指南针出现于战国、火药出现于东晋,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在四大发明中活版出现最晚。

21、材料一 正如艾赛亚·

柏林所说的:

“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恩《科学中的革命》

材料二 实际上,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做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做人类的成员。

他们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

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宣传的带有辩证法因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解放思想并敢于否定一切腐朽事物的勇敢精神,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这些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也为欧美的民主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牛顿的原理和方法”指的是什么?

说明牛顿的成就对启蒙运动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中所说的“哲人们”指的是哪些人(至少写出三位思想家)?

这些“哲人们”发现了哪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3)据材料三,说明启蒙运动对欧美政治文明的影响。

【答案】

(1)原理:

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方法:

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影响:

为启蒙思想奠定了哲学基础。

(2)哲人:

康德、卢梭、狄德罗、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运动思想家。

法则: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法律至上。

(3)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为近代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22、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的变化发展日新月异,从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得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主观因素不断压倒,以至全部取代客观因素的过程。

——朱狄《当代西方美学》

(1)新古典主义绘画兴起于何时?

其风格特点是什么?

举出其代表画家和作品。

(2)举例说明现实主义绘画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任举一例)。

(1)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风格特点:

偏重理性,追求形式完美,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

代表画家及作品:

大卫的《马拉之死》。

(2)米勒的《拾穗者》描绘了劳苦大众同贫穷和大自然的严酷斗争;

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表现了俄国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任举一例即可)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世界美术的辉煌。

(1)问应围绕新古典主义作答;

(2)问要以举出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说明反映的社会现实。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恩格斯在评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时说,“巴尔扎克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

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材料二 列宁在《列夫·

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中说:

“他一方面是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另一方面,是一个发狂地信仰基督的地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恩格斯为什么如此评价巴尔扎克?

2举例说明材料二中列宁为什么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3从恩格斯和列宁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两位作家作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答案】1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的《人间喜剧》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罪恶方面入木三分,被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2《战争与和平》通过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把众多人物与事件组织到一起,描写了俄罗斯社会的整整一个时代。

3都是现实主义作品,都反映了各自国家的整整一个时代的历史。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孕育出一个新的思想流派——智者学派。

普罗塔戈拉是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他不朽的名言。

材料2:

14世纪时,意大利人对古希腊罗马文化非常热爱,这是(下图)匠人在修复挖掘出的残破雕塑……1535年,某画家写道:

“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3: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

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1)结合材料1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普罗塔戈拉名言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

(2)材料2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

试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其实质。

(3)材料3中“新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什么?

(1)这句名言肯定了人的价值,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它适应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需要,促进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

(2)文化现象:

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原因:

随着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一方面极度厌恶宗教神权及其禁欲主义主张,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

另一方面又没有成熟的文化以取代教会文化。

实质: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文化运动。

(3)新的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知识的进步;

受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西方世界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贯穿在其中的是产生在古希腊时代的人文主义精神。

要注意比较古希腊时代和后两次的异同,尤其是根本性质的不同,从而加深对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理解。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恩格斯在评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时说:

“巴尔扎克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

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他(指托尔斯泰——引者注)一方面是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另一方面,是一个发狂地信仰基督的地主。

——列宁《列夫·

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请完成: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恩格斯为什么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历史地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列宁为什么说“列夫·

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3)从上述材料恩格斯对巴尔扎克和列宁对列夫·

托尔斯泰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位作家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1)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揭露了金钱社会中的罪恶与丑陋,为恩格斯研究法国的社会经济等提供了重要信息,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

(2)托尔斯泰一生写了200多部作品,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顶峰,在《安娜·

卡列尼娜》等作品中揭露了当时俄国上流社会的腐败以及道德的沦丧,充满了战斗力;

同时,托尔斯泰作为“一个发狂地信仰基督的地主”,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反映了沙皇专制统治下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说明了俄国革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3)两位作家都属于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反映了各自国家整整一个时代的历史,深刻揭示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

【解析】第

(1)问需要在说明“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的基础上,结合材料一中“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等信息,从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等方面进行归纳;

(2)问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的同时,结合材料二中“发狂地信仰基督的地主”等信息进行分析;

第(3)问可在结合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从作品流派、主要内容、文学成就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说明。

26、19世纪以来世界美术是如何发展的?

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有何成就?

(1)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美术兴起,代表人物是法国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和德拉克落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2)19世纪中期以后,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兴起。

其中现实主义代表是法国的库尔贝的《石工》和《奥尔南的葬礼》。

印象派绘画代表有莫奈的《日出·

印象》、凡·

高的《向日葵》等。

(3)20世纪以来现代美术中的立体派出现,主要代表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4)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行动绘画,主要代表是杰克逊·

波洛克,其作品是《3》、《第十号》;

同时后现代主义美术在欧洲出现,主要有欧普艺术、大地艺术、观念艺术等。

【解析】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需要学生对单一历史事件的产生发展概况准确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