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1186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

优势: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

问题:

对食品、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的需求量巨大,给我国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压力。

(2)人口政策:

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我国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特点:

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2)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

由自然条件、开发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3)西部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不适宜大量移民,应努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第三节 民族

1.我国民族的数量及分布

(1)我国有56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是汉族,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数在500万以上的有:

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2)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状况

汉族遍布全国各地,集中在东部、中部;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全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民族最多的省是云南省。

2.我国的民族政策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少数民族在自治区域内行使自治权。

设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3.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文化传统

蒙古族——那达慕节,藏族——雪顿节,回族——开斋节,傣族——泼水节,高山族——丰收节,彝族——火把节,壮族——三月三歌节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1.我国的地形

地形类型:

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

地形区:

指具体区域地形单元的名称,如东北平原、青藏高原等。

(1)四大高原

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②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

③黄土高原(沟壑纵横)④云贵高原(崎岖不平)

(2)四大盆地

①塔里木盆地〉②准噶尔盆地〉③柴达木盆地〉④四川盆地

(3)三大平原

从北向南依次是:

①东北平原②华北平原③长江中下游平原

(4)三大丘陵:

我国丘陵在东部地区分布广泛,自北向南依次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

2.我国的山脉

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的骨架。

山脉的走向是指山脉总体延伸的方向。

(1)主要山脉及其走向

①东西走向:

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大别山,南岭

②东北—西南走向: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③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祁连山脉,小兴安岭

④南北走向:

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⑤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

(2)山脉与地形

山脉

两侧地形区名称

西侧

东侧

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北侧

南侧

天山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

秦岭

燕山

3.山地的开发

(1)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通过把山地、丘陵、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2)不利:

山区多,平原少,交通不便,耕地资源不足。

有利:

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4.我国地势特点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阶梯等级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第一、二级阶梯界线: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第二、三级阶梯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3)我国西高东低地势特征的优越性

①气候:

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②交通:

西高东低的地势,许多河流自西向东流,可以发展水运,便利东西交通。

③水能: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4)

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5)我国大型水电站主要分布在:

河流上中游,阶梯交界处。

原因:

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量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第二节 气候

1.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气温的差异

季节

气温差异

差异原因

极端气温

冬季

南北气温差别很大,1月0℃等温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纬度位置、冬季风

冬季最冷:

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

夏季

除青藏高原外,我国大多数地区普遍高温

地形因素,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夏季最热:

新疆的吐鲁番(火洲)

夏季最冷: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向南可分为5个温度带

主要农作物/水果

作物熟制

寒温带

春小麦

一年一熟

中温带

暖温带

冬小麦、苹果、梨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亚热带

水稻、柑橘

一年两熟到三熟

热带

水稻、芒果、香蕉

一年三熟

青藏高原区

青稞、豌豆和小麦

2.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4~10月。

受夏季风强弱影响,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2)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

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干湿状况。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植被

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800毫米 

降水量>蒸发量

森林

耕地为水田

分界线: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 

森林和草原

耕地为旱地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400毫米 

降水量<蒸发量

温带草原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毫米 

沙漠和戈壁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月0℃等温线

该线以北冬季河流结冰,以南河流不结冰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800mm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该线以北为北方——旱地(小麦),以南为南方——水田(水稻)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4.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我国气候两大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地域辽阔,气温和干湿状况的空间差异大,气候类型多样。

此外在一些高大山地,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受地形因素影响。

东部地区从北向南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

分布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

西北内陆地区

如:

吐鲁番

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

漠河、郑州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温和少雨(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

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

武汉、上海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滇、粤、台三省南部和海南省

海口

高原山地气候

高寒气候,全年低温,降水稀少

五道梁

5.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候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1)季风影响

冬季风

夏季风

风向

偏北风(西北季风、东北季风)

偏南风(西南季风、东南季风)

风源地

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和太平洋

风的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带来影响

加剧北方严寒,南北温差加大

雨热同期、增温增湿

(2)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为什么被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我国东部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丰富,所以呈现山清水秀的景观特点。

(3)受季风的影响,我国比世界其他纬度相近地区,冬季气温更低,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

第三节 河流

1.外流河与内流河

(1)P42

分类

定义

分布

内流河

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所在的区域为内流区

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区

外流河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所在区域为外流区

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区

我国主要外流河:

黑龙江、辽河、淮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注入太平洋)

怒江、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主要内流河:

塔里木河、弱水

(2)

河流

河水补给

汛期

影响因素

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夏秋季

气温

天然降水补给为主

夏季风和降水

(3)我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

东南部地区气候比较湿润,多为外流河;

西北部地区气候较干旱,多为内流河

(4)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5)我国夏季降水集中,河流水位高,流量大,形成汛期(我国汛期由南向北逐渐缩短);

冬季降水少,河流水位低,流量小,形成枯水期。

2.长江

(1)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注入海洋——东海,全长6300千米。

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

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

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上、中、下游分界线:

宜昌(湖北省)、湖口(江西省)

水文特征:

汛期长,水量大,无结冰期

(2)长江的开发

上游: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被称为“水能宝库”。

建大型水电站,如三峡工程和葛洲坝水电站。

航运便利,黄金水道

中游:

地势低平,河道弯曲。

荆江河段“九曲回肠”。

下游:

地势更低平,江阔水深。

(3)长江的治理

①治理川江

川江:

四川宜宾至湖北宜昌之间的河段

滩多流急

解决措施:

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养殖、供水)

②治理荆江

荆江:

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河段

九曲回肠,水流不畅,易水灾

加高加固堤坝、建蓄洪区、裁弯取直

(4)长江的生态建设

长江上游与中下游面临的生态问题有联系吗?

答:

有直接联系。

上游各省区地表坡度大,森林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频发,就会引起中下游的河道泥沙淤积,洪涝灾害。

生态问题

解决措施

上游

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

植树造林、还林还草

中下游

洪涝灾害

退田还湖、加固堤坝、

兴建水利、裁弯取直

入海口及沿海

水污染

净化污水、节约用水

3.黄河

(1)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海洋——渤海,形状:

“几”字形

流经9个省级行政区: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流经的干湿区:

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

河口(内蒙古)、桃花峪(河南)

水量小,径流量小,有结冰期,凌汛、含沙量大,汛期短

(2)黄河的贡献

①在上游,黄河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

下游塑造了华北平原。

②为黄河沿岸地区提供灌溉之利,提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③黄河上中游水能资源丰富,建大型水电站,如龙羊峡水电站、万家寨水电站、三门峡水电站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3)黄河的治理

①黄河上游

土地荒漠化

气候干旱、过度放牧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②黄河中游

水土流失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多暴雨,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植树造林、还林还草、修建水利、调水调沙

③黄河下游

地上河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淤积,使河床逐渐抬高。

加固堤坝、修建水利

(4)黄河的凌汛

受纬度位置影响,高纬度河段结冰,阻塞来自低纬度河道来水,导致水位猛涨,河水泛滥。

时间:

初春或初冬

发生河段:

黄河的上游和下游,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即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

炸开冰坝,疏通河道

第四节 自然灾害

1.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

台风、洪涝、寒潮、干旱。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旱涝灾害。

2.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泥石流。

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3.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1)台风: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台风从低纬度海洋侵入,登陆后逐渐减弱以至消失。

(2)干旱:

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少,尤其春季降水少,易发生干旱灾害。

(3)洪涝:

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雨季长,降水多且集中。

(4)滑坡和泥石流:

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山区。

中西部山区多山,坡陡;

夏季多暴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5)地震: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西部。

西南地区多地震的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多地震。

4.防灾减灾

灾害预报:

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提前预知灾害,做到早预防。

灾害预防:

修建了大量的防灾工程,如防护林。

灾害救援:

建设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灾害发生时及时调动救灾人员。

避灾小方法:

①地震发生时,如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

如果不能及时撤离,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②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注意】

①自然资源有两个基本属性:

一是存在于自然界,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

②由于受技术水平的限制,自然界中有些物质和能量,还不能为人类所用,如地震、海啸、闪电、风暴等,目前还不属于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合理利用

概念

举例

资源利用态度

可再生资源

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

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风能

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

非可再生资源

用一点就少一点,短时间内不能再生和更新

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核能

更应当珍惜和节约使用

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

3.如何保障自然资源的供给?

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增值使用;

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

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

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4.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如何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①在学校:

随手关灯、双面使用纸张、不用或少用贺卡、节约用水

②在家里:

垃圾分类处理、一水多用、少使用洗涤剂、少用塑料袋、节约粮食

③在社会:

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拒绝精美包装、绿色出行、保护环境

第二节 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的利用

(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a农业用地:

耕地、草地、林地

b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

c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

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

(2)土地资源的现状

我国土地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副、渔、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

不足:

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的占有量少,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

2.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不仅比例构成不合理,而且分布不均。

(1)耕地的分布

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西部耕地面积少,分布零星。

(2)林地的分布

我国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人工林主要在东南地区。

东北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西南林区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

(3)草地的分布

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牧业。

土地利用类型

所在的干湿地区

耕地

水田

湿润区

旱地

半湿润区、半干旱区

平原、高原、丘陵

林地

湿润区、半湿润区

山地、丘陵

草地

干旱区、半干旱区

高原、山地

难以利用的土地

高原、山地、

3.合理利用土地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

①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②在农耕地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

③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

④在易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防护林,治理沙化、盐碱地。

第三节 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

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

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1)空间分布不均:

南丰北缺,东多西少,水、土资源分配不合理。

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引黄入晋、引滦入津。

(2)时间分布不均:

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原因是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兴修水库,如三峡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

2.南水北调工程

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分为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1)东线工程:

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

(2)中线工程:

目前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北达北京。

(经过郑州)

(3)西线方案:

把长江上游的水引入黄河,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我国缺水的原因:

①水资源供应紧张,缺水状况日益加重;

②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惊人;

③水污染严重。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1)农业节水:

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

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2)工业节水:

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

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

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3)家庭节水:

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推广节水器具;

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的作用

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运量

运费

运速

其他

水路运输

最低

受自然条件限制大

铁路运输

较大

较低

较快

投资大、建设周期长

公路运输

较高

较慢

机动灵活、便捷

航空运输

最高

最快

受天气影响大

运输气体、液体的还有管道运输。

(2)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

运距远、贵重、急需、量小的货物,适宜选择航空运输。

鲜活的或易变质的货物运距较近,多采用公路运输

长途且数量大,采用铁路专用车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运或铁路运输。

3.中国的铁路网

我国铁路网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受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影响,东部地区地势平坦,经济较发达,人口和城市密集,对交通运输需求量大,所以建设早,发展快;

西部自然条件差,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铁路建设比较晚,发展慢。

(1)我国主要铁路干线——“三横五纵”

五纵:

南北干线

三横:

东西干线

京沪线

京包—包兰线

京九线

陇海—兰新线

京哈—京广线

沪杭—浙赣—

湘黔—贵昆线

太焦—焦柳线

宝成—成昆线

(2)我国主要的铁路枢纽

铁路枢纽

所属省(市)

经过该枢纽的铁路干线

北京

北京市

京哈线、京包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

上海

上海市

京沪线、沪杭线

郑州

河南省

京广线、陇海线

徐州

江苏省

京沪线、陇海线

兰州

甘肃省

包兰线、陇海线、兰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