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灰雀听课评语.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126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灰雀听课评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灰雀听课评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灰雀听课评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灰雀听课评语.docx

《小学语文灰雀听课评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灰雀听课评语.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灰雀听课评语.docx

篇一:

课堂教学评价意见表13

 金川区

第二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意见反馈表

  篇二:

《灰雀》教学反思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灰雀》教学反思

 保亭二小王春南用

 《灰雀》这篇课文讲述了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

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 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  2和爱护。

于是,我把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作为课文的教学难点。

 教学中,我先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首先是灰雀“惹人喜爱”,“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婉转地歌唱”,这是灰雀让人喜爱之处。

其次是列宁的言语和行动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

他欣赏灰雀的歌唱,给它们带来食物。

我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体现了列宁对灰雀喜爱的程度。

当灰雀消失之后,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这表明他对灰雀的着急和担心。

在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如“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它怕冷”和“可惜”这两个词语,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关心。

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相关的词句的同时,要求他们一定要将这种感情读出来。

接着,列宁和孩子的对话,耐心而又得体,表现了列宁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

当列宁询问孩子是否见到灰雀时,孩子回答“没……

我没看见”,从这种吞吞吐吐中,可以猜测到灰雀的消失与孩子有关。

但是列宁没有去批评、斥责孩子,而是通过表达对惹人喜爱的灰雀的担心,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感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 列宁与孩子的对话和神态体现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正  3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当中,我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句子、段落,以及文中的提示反复朗读、感悟,并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因为本课课后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这一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他们讨论:

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为什么列宁不直接要求男孩将灰雀放回来效果良好。

篇三:

听课心得体会

 听课心得体会

 王新来

  2011年9月26日,我到小塘中心小学去听课。

听了两节优质课,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此听课的心得体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听完两位老师的优质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但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

这位老师在教学《灰雀》时,她首先检查学生的自学识生字方面,这样不仅引导学生积累了生字,又使学生在识生字中,连贯课文,且感受到课文中有何特点,为学生学习新课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课中,她抓住文章

第一自然段三只灰雀的胸脯进行分析。

 4在这一环节,她还注重了引导学生的朗读,最后,激发了学生的无限乐趣。

整节课在老师优美生动语言中层层展开,使听者回味无穷。

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

这位老师上的《爬上

虎的脚》时,更是充分的做到了这点。

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这两位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

这两位老师在上《灰雀》、

《爬山虎的脚》这课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并找出描写灰雀、爬山虎的脚的语句,体会那三只灰雀的胸脯的颜色及它们的婉转歌唱再读课文,让学生找出三只灰雀的不同之处配乐读,让学生深情并茂的体会文中的感情深华。

学习

中还穿插着齐读、开火车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

老师就要求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迅速找到所讲的内容。

她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  5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还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

还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 通过此次听课,我对语文教学应是动情去读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

认识。

培养学生去有意识的修辞炼句,善于发现、善于反省和领悟情感。

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多种形式,但要求实效。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