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1311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docx

《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docx

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

 

图书馆

方案设计说明

中国图书馆方案设计说明

1.规划及建筑单体设计

1.1设计依据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中国图书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中国图书馆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

《中国图书馆可行性研究报告》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GBJ38-9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其它相关国家、地方政策、法规

该项目规划意见书

老图书馆相关图纸

周边建筑总平面图

农科院大院规划图

现状地形图

1.2综述

1.2.1项目背景

中国图书馆是1957年国务院确定的国家农业中心图书馆,在2000年被科技部确立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之农业图书馆。

目前该馆文献信息资源居美国和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之后,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作为全国最大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图书馆,处于全国农业系统的核心地位,担负国家赋予的全面系统收藏农业科技文献并为全国服务的总要任务。

但是现有图书馆面积不足,书库趋于饱和,阅览室拥挤,设施落后,难于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需要,对古籍善本更缺乏符合保存条件的客房,严重影响发挥国家农业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

1.2.2项目概况

新的农业图书馆在原有图书馆北侧进行了扩建,并同原有图书馆进行了统一的空间划分与改造,形成有机结合的整体。

改扩建后新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0950.8平方米,其中扩建地上建筑面积18518.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386.5平方米,扩建总面积21905.2平方米,改造原图书馆建筑面积9045.6平方米。

扩建部分地上5层,地下一层,原有图书馆无地下室,在原有四层的基础上在南侧非书库的部位加建一层,总建筑高度23.9米。

本工程建筑防火设计为一类,建筑耐火等级地上为一级,地下为一级;人防地下室的抗力等级为六级,防化等级为丁级。

战时用途为人防物资库,平时用途为汽车库

1.2.3周边环境关系

新农业图书馆西侧正对农科院大院正门,北侧为保留的院部办公楼,西北侧为新的办公主楼,西侧为花园,东侧、南侧均有保留和在建的建筑,用地空间非常狭小。

图书馆与研究生院相临近,便于研究生读者来馆利用,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有效使用效果,也使该区域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和独有的科研、教学环境。

图书馆正门外为广场和花园,环境优美,与单位性质相吻合。

1.3设计理念

1.3.1打破传统图书馆“库室分离”的模式,适应当今图书馆“全面开架,藏阅合一”及“藏阅一体化”的运作管理模式,通过公共的门禁进入借阅区后,读者可自由选择不同的阅览区,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的开放性布局也为图书馆今后的发展创造了灵活变更的条件。

1.3.2图书馆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正承担起日益综合的文化服务职能、教育职能与休闲娱乐职能。

这就使单纯意义上的图书馆逐步演变成综合的信息文化中心,内部功能的配置趋向复合化。

方案围绕图书馆的核心功能和空间,穿插布置相关的衍生功能,如休息空间、展厅、报告厅、电子阅览区、媒体演示区、学术交流区等相关功能。

1.3.3方案打破阅览空间的房间概念,提出流动阅览空间的概念,藏书区阅读区的界限弱化,不同主题阅览区的范围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阅览室及公共空间均有开敞的视野,为读者提供舒适的学习和休息环境。

1.4改造和利用策略

受到用地的限制,扩建部分呈倒“U”字形与旧馆连在一起,新建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和改变旧建筑,在改造的同时,利用原有建筑的特点,适当保留原有建筑的记忆成为设计的出发点之一。

从整体造型上,旧馆南侧部分和新馆密切结合在一起,为满足使用面积要求,旧馆除中央书库部分外加建一层。

旧馆的方形书库作为设计的重点通过环绕的中庭得以强化。

一层密集书库外墙采用透明玻璃,其内部的书籍和书架带来的文化气质从隐藏变为表象,带给公众最直接的“知识的海洋”的感受。

中心书库的方形体快成为整个建筑形式上和意义上的双重核心。

书库原有的矩形小窗的隐约印象在经过新的材质手法处理后在东、北立面上又鲜活地表达出来,既有历史文脉的隐含,又有新建筑的生命活力。

1.5总平面

1.5.1周边建筑相对关系

改扩建后的新图书馆,南侧保留了老馆的建筑界限未作变动,西侧外墙与北侧保留的院部办公楼西墙取齐,与南侧老馆西山墙统一;北侧西端与院部办公楼贴临,东端间距20.5米;新馆东侧以老馆东山墙为标准取齐,与东侧生物所办公楼间距11.96米,与信息楼间距11.69米。

1.5.2交通组织

新馆西侧临花园方向为主要读者出入口,南侧为农业信息研究中心办公科研出入口,东侧南端靠近老馆一侧为图书运输出入口,北端以消防通道的形式延伸至内部庭院,同时兼作报告厅的疏散通道,北端为地下车库出入口。

新馆东、南、西三面均有消防车道,北侧与保留院部办公楼之间的半围合式庭院允许消防车进入,同时兼有少量地面停车。

1.5.3景观设计

图书馆西侧作为读者的主要出入口,门前结合道路作铺装设计,与办公楼前的主广场相得益彰。

同时,西侧毗邻的中心花园与图书馆建筑形成良好的景观互动关系。

西立面北端原院部办公楼西墙作巨型浮雕处理,与西大门形成强烈的视觉轴线关系。

建筑内部庭院也进行铺装及盆栽植物的处理,灵活,便捷,丰富了建筑物的空间层次。

1.6单体平面功能及流线

1.6.1地下层设计

在扩建部分设置地下室,东侧为设备用房,北侧及西侧为常6级人防物资库,平时作为汽车库使用,设置双层立体停车,车位96个。

设备用房为一个独立的防火分区,汽车库部分为一个独立的防火分区,各有两个直通室外的出口,两个防火分区之间有防火门联系,战时封堵。

1.6.2一层设计

西侧主入口设置共享大厅,沿大厅南侧布置咨询及服务空间,北侧布置展厅,东北侧为580人的报告厅,两层通高,多功能使用;中部为密集书库,西南端布置了一部分开架书库。

一层平面东部为网络中心机房,东南侧为采编及周转用房,方便新旧书籍的整理和出入库。

本层共设三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均有两个以上独立对外的出入口。

1.6.3二层设计

二层西侧中部为共享大厅上空,南北两侧均为开架书库,北侧设有电子阅览室。

南侧中部为教室,和三层该位置的教室、研讨室一起构成学术交流讨论区。

二层东部北侧为物业后勤辅助用房,中部为密集书库,南侧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用房。

本层共设三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均设至少两个封闭楼梯间作为疏散出口,疏散距离均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

1.6.4三层设计

三层西部及北部为开架书库,中部和东部为密集书库,南侧西部为开架书库,东侧为办公用房,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在空间上留有余地,同时为楼上的科研办公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本层分为三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设置至少两个封闭楼梯间作为疏散出口,疏散距离均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

1.6.5四层设计

四层西部及北部为开架书库,中部和东部为密集书库,南侧西部,中部为编辑部用房,东侧为产业发展中心。

防火分区的设置同三层。

1.6.6五层设计

五层东部为密集书库,用于非常用书籍的存放,西侧为科研用房,南侧为办公用房。

本层分为两个防火分区,书库为一个独立的防火分区,有两个独立的封闭楼梯作为疏散出口,其余办公科研用房为一个防火分区,有三个封闭楼梯作为疏散使用,疏散距离均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

1.7立面造型设计

国家农业图书馆这一命题直接表达了三重意思——“国家”、“农业”、“书籍”,作为中国主入口区的一部分,端庄、典雅的造型不仅是入口区轴线上景观的重要组成,也是国家农业图书馆身份的体现,应当成为具有标志性的建筑。

因而在建筑立面的设计,以厚重的实墙结合竖条状玻璃幕墙为西立面的主要元素,表现出纪念性建筑的特征,同时表达沉稳,健壮,蓬勃向上的主题。

竖线条的连续表达,如同一排厚重的书籍,有厚重的文化底蕴。

西立面南北两侧均有保留建筑,因此均以实墙面为主基调,中部以开架藏书为主,又是新建,因而产生竖向玻璃幕墙及实墙的有韵律变化,北侧实墙上的文字和巨大艺术浮雕更是对大院西门入口区轴线起到了强调作用。

南侧以阅览办公为主要使用性质,加之朝向较好,采用开大面积玻璃窗的方式,比例和形式与新的院行政办公楼协调。

东侧北侧以报告厅书库为主要功能,宜用均匀采光,因此采用小的矩形窗进行组合,整体还是统一在厚重感之中,含蓄,内敛同时反映出历史文化的积淀。

1.8.土建工程主要材料与做法

1)墙体材料选择

外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墙体厚度为250mm,并在墙体外表面作聚苯板保温,使外墙的传热系数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内隔墙分别采用以下3种墙体材料:

a、加气混凝土砌块墙或空心陶粒混凝土砌块墙,墙体厚度为200mm。

b、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采用C100龙骨,12mm厚纸面石膏板,内填岩棉。

c、配筋陶粒空心混凝土条板墙,板厚100mm。

2)外墙饰面

a、外墙采用干挂陶土板和陶土百叶;

b、外墙构件

主入口雨篷为钢架,钢化玻璃顶,周边包铝板;次入口雨篷为钢架,点式连接钢化玻璃顶。

c,中庭屋顶采光天窗采用上层钢化夹胶low-e玻璃,下层钢化玻璃的中空玻璃;内部庭院采用轻钢悬挑结构,钢化夹胶玻璃雨棚;

3)防水:

屋面防水等级II级,采用水泥珍珠岩砂浆找坡,高分子橡胶卷材2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地下工程防水工程采取结构用B8级钢筋混凝土自防水;水泥砂浆找平层,贴高分子橡胶卷材2层;贴50mm厚聚苯泡沫塑料板保护层;600mm厚2:

8灰土分步夯实;卫生间、开水间防水楼面采用聚氨酯涂层防水层。

4)电梯和自动扶梯

本工程设电梯五部,其中有二部为无障碍电梯,乘客电梯四部,客电梯兼书梯一部,载重均为1000kg,速度1.5m/s。

自动扶梯一部,倾斜角度为30度,梯级宽度1.2m。

1.9.节能设计

外墙采用2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墙,6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屋面采用采用现场发泡聚氨酯保温层,外窗选用采用断热铝合金窗,6+12+6双层中空玻璃。

1.10.无障碍设计

院内人行道设有盲道砖路面;主入口及部分次出入口设有轮椅坡道;

主楼首层设有残疾人专用卫生间;

残疾人专用电梯(南入口及西入口各设1台)内设有残疾人使用的控制按钮与声光信号装置。

1.11.室内装饰工程材料与做法:

室内装饰工程作法见下表

装饰部位

房间名称

楼地面

墙面

顶棚

墙裙

踢脚

首层门厅

2层交通厅

磨光花岗石

磨光大理石

纸面石膏板局部

微孔铝板

——

大理石踢脚

业务和办公用房

办公室

(1)

玻化砖楼面

高级涂料

复合硅钙板

——

大理石踢脚

办公室

(2)

橡胶地板

高级涂料

纸面石膏板

复合木墙裙

复合木踢脚

会议室

(1)

复合实木地板

高级壁纸

纸面石膏板

复合木墙裙

复合木踢脚

会议室

(2)

复合木地板

高级涂料

复合硅钙板

——

复合木踢脚

贵宾接待室

复合实木地板

铺阻燃地毯

高级壁纸

纸面石膏板

复合木墙裙

复合木踢脚

资料室

玻化砖楼面

高级涂料

复合硅钙板

——

玻化砖踢脚

学术交流用房

学术报告厅

复合实木地板

高级涂料局部仿木饰面

微孔铝板及

纸面石膏板

复合木墙裙

复合木踢脚

休息室

复合木地板

高级涂料

穿孔吸音板

复合木墙裙

复合木踢脚

展览厅

磨光花岗石

磨光大理石

纸面石膏板局部

微孔铝板

——

大理石踢脚

阅览用房

大阅览厅

橡胶地面

高级涂料

矿棉吸音板

复合木墙裙

复合木踢脚

研究室

复合实木地板

高级涂料

复合硅钙板

复合木墙裙

复合木踢脚

信息加工用房

网络机房

抗静电架空

活动地板

高级涂料

铝合金方板

玻化砖墙裙

——

数字化工作用房

防静电环氧

自流平地面

高级涂料

铝合金方板

玻化砖墙裙

——

各层楼梯间、卫生间

地下1层至

地上层

玻化砖踏步砖

耐搽洗涂料

耐搽洗涂料

——

玻化砖踢脚

地下1层至

地下2层,

地上5层至

屋顶层

通体砖踏步砖

耐搽洗涂料

耐搽洗涂料

——

通体砖踢脚

人防出口

楼梯间

水泥砂浆楼面

外墙涂料

耐搽洗涂料

——

水泥砂浆

踢脚

各层卫生间开水间

防滑地面砖

防水楼面

玻化砖到顶

铝合金条板

——

——

各层电梯厅

首层,2层,地下1层局部

磨光花岗石

高级涂料

纸面石膏板

磨光大理石

大理石踢脚

3至5层

玻化砖楼面

高级涂料

铝合金方板

玻化砖墙裙

大理石踢脚

地下1层局部,地下2层、

屋顶层

通体砖地面

耐搽洗涂料

耐搽洗涂料

——

玻化砖踢脚

各层走廊

首层,2层,地下1层局部

磨光花岗石

高级涂料

铝合金方板

纸面石膏板

磨光大理石

大理石踢脚

3至5层

玻化砖楼面

高级涂料

铝合金方板

纸面石膏板

——

大理石踢脚

设备用房

水泵房

排风机房

进线室

环氧自流平

耐搽洗涂料

耐搽洗涂料

——

水泥砂浆

油漆踢脚

变配电室

值班室

环氧自流平

耐搽洗涂料

耐搽洗涂料

——

水泥砂浆

油漆踢脚

UPS室

环氧自流平

环氧耐酸漆

环氧耐酸漆

通体砖墙裙

——

制冷站

空调机房,

排风机房,

细石混凝土

楼面

耐搽洗涂料

穿孔吸音板

——

水泥砂浆

踢脚

热交换站,

强弱电小室,

库房

细石混凝土

楼面

耐搽洗涂料

耐搽洗涂料

——

水泥砂浆

踢脚

新风机房

空调机房

细石混凝土

穿孔吸音板

穿孔吸音板

——

水泥砂浆

踢脚

强弱电小室

电梯机房

水箱间

细石混凝土

耐搽洗涂料

耐搽洗涂料

——

水泥砂浆

踢脚

地下车库

地下车库风机房、库房

细石混凝土

耐搽洗涂料

耐搽洗涂料

——

水泥砂浆

踢脚

配电室

值班室

通体砖地面

耐搽洗涂料

耐搽洗涂料

——

通体砖题脚

车库坡道

耐磨混凝土

外墙涂料

耐搽洗涂料

——

水泥砂浆

踢脚

1.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建筑面积:

30950.8平方米

新建建筑面积:

21905.2平方米

地上建筑面积:

18518.7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

3386.5平方米

改造旧馆建筑面积:

9045.6

建筑占地面积:

6341.6平方米

建筑密度:

0.19(整个B4地块)

容积率:

1.3(整个B4地块)

绿化率:

39%(整个B4地块)

停车数量:

需甲方书面提供周围现有停车数量

2.结构

本建筑物分为新建部分和扩建部分。

新建部分由东楼馆舍和西楼馆舍组成。

均为地上五层和地下一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抗震等级:

框架二级、剪力墙一级。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柱距11.4m、10.8m、8.1m。

层高5.1m、4.5m、4.2m。

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

扩建部分为在原图书馆四层装配式整体框架结构上加层和书库改建。

需由有相应资质的鉴定单位对老建筑物主体进行结构鉴定。

扩建部分为地上五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抗震等级:

框架二级。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柱距6.3m、7.2m、6m、2.4m。

层高4.5m。

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3.给排水、消防设计方案

3.1用水量

3.1.1生活用水量

办公人员生活用水定额取50升/人.d,读者用水定额取25升/人.d,小时变化系数为1.2。

办公人员按200人、读者按2000人设计。

则最高日生活用水量60m3/d。

3.1.2消防用水量

1)消火栓系统用水量,室外消防用水量:

30L/s

室内消防用水量:

20L/s

灾延续时间2h。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

24L/s。

火灾延续时间1h。

3)一次灭火设计用水量447m3。

3.2给水排水系统

本建筑物室内设有生活给水系统(含空调、循环冷却水补水系统)、中水给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生活污、废水排水系统、屋面雨水内、外排水系统。

3.2.1生活给水系统

地下一层~地上四层由室外管网供给,建筑物进口要求水压0.25MPa;四~五层加压供给(加压设备设于地下一层)。

室内均采用枝状管网。

3.2.2中水给水系统

a.采用市政水源,当建筑物进口供水压力≥3.0MPa时,室内供水不分区,采用枝状管网敷设;当供水压力<3.0MPa时,一~三层采用市政供水,四、五层采用加压供水(加压设备设于地下一层),室内均采用枝状管网。

b.采用自备水源,室内供水不分区,采用枝状管网敷设(中水处理装置、加压设备设于地下一层)。

3.2.3消火栓给水系统

a.室外设置消防水池,其容积视室外给水管网的管径及敷设(环状还是枝状供水)情况确定。

b.消防加压泵房设于地下一层,设置消火栓加压泵两台(一用一备)、消防稳压装置一套。

c.消防加压泵房采用两路出水管与室内消火栓环状管网连接,环状管网采用水平与竖管相连接。

d.室外设置两组消防水泵接合器。

3.2.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a.室外消防水池与消火栓给水系统共用。

b.消防加压泵房设于地下一层,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加压泵两台(一用一备)、消防稳压装置一套与消火栓给水系统共用。

c.地下一层汽车库、书库(二层古籍书库除外)按中危险级Ⅱ级设计,设计喷水强度为8L/min.m2,作用面积160m2。

d.走道、办公室及公共活动用房等处按中危险级Ⅰ级设计,设计喷水强度为6L/min.m2,作用面积160m2。

e.设置喷头的楼层和每个防火分区均设信号蝶阀和水流指示器,以发信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喷头采用普通吊顶喷头,喷头温度级别为68℃。

五层最不利点喷头处设末端试水装置,其它层末端设试水阀。

f.室外设置两组消防水泵接合器。

3.2.5细水雾灭火系统

一层网络室中心机房、二层古籍书库设置细水雾灭火系统。

3.2.6生活污、废水排水系统

a.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至室外污水管道,最后排至市政污水管道。

b.空调冷凝水排至室外散水或排至室外雨水管道。

c.中水若采用自备水源时,室内的生活废水、空调冷凝水作为中水原水,室内的生活废水应设独立的排水管道。

3.2.7屋面雨水内、外排水系统

采用内、外排水系统分别排入室外雨水管道。

3.3饮水供应

开水采用电加热开水炉,为保证饮用水水质,开水炉采用净化电开水机。

3.4灭火器配置

本建筑内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要求配置灭火器。

3.5管材

室内生活给水管采用采用衬塑复合钢管,丝扣连接;室内消火栓管、自动灭火系统管道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DN<100时丝接,DN》100时采用卡箍连接。

雨水、污水管采用UPVC管,承插粘接。

3.6节能、节水和环保

a.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及配件;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道。

b.室外人行道采用渗水砖铺砌,排至散水的屋面雨水流入地面、绿地尽量渗入土壤回灌补充地下水,减少地面径流。

4.暖通方案设计说明

4.1设计依据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1-621-200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

4.2.外部条件

农科院为院区锅炉房集中供暖,管沟位置在馆址北面便道上,现有DN100热力管道可接入。

4.3.设计参数

4.3.1室外气象参数: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9℃;

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12℃;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5℃;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0℃;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3.2℃;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26.4℃;

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45;

冬季室外风速:

2.8m/s;

夏季室外风速:

1.9m/s;

冬季最多风向及频率:

NNW;

夏季最多风向及频率:

N;

冬季大气压力:

1020.4hPa;

夏季大气压力:

998.6hPa。

最大冻土深度:

85cm。

4.3.2室内设计参数

序号

名称

设计温度℃

相对湿度%

新风量m3/h.p

噪声标准dB(A)

夏季

冬季

夏季

冬季

1

一般办公室

26-28

20-22

≤65

≥45

≥20

40-45

2

个人办公室

26-28

20-22

≤65

≥45

≥35

40-45

3

会议室

24-26

18-20

≤65

≥45

≥30

35-40

4

报告厅

24-28

18-20

≤65

≥45

≥30

35-40

5

阅览大厅

26-28

18-20

≤65

≥40

≥30

30-35

6

研究室

24-26

18-20

≤65

≥40

≥35

30-35

7

网络机房

24-28

20

≤60

≥40

≥30

45-50

8

电子阅览室

24-28

18-20

≤65

≥40

≥30

30-35

9

计算机房

26-28

18-20

≤65

≥40

≥30

30-35

10

善本储藏间

24-28

18-20

≤65

≥40

≥30

30-35

11

普通书库

18-20

4.3.3室内通风换气次数

序号

名称

换气次数(次/h)

1

地下车库

5-6

2

制冷站

4-6

3

变电室

5-8

4

生活及消防水泵房

4-6

5

卫生间

10-12

6

普通书库

1-3

4.3.4特殊场所的温湿度控制,根据工艺要求设计。

4..4冷热源

4.4.1冷源

本工程采用水冷螺杆式电制冷作为冷源。

本工程估算空调负荷1860kW。

制冷站设在地下一层,选用螺杆式制冷机2台,每台制冷量1300kW。

冷冻水供回水温度6℃/14℃,冷却水供回水温度32℃/37℃。

选用冷冻水循环泵3台,2用-备。

选用冷却水循环泵3台,2用-备。

选用冷却塔2台,设在屋顶。

屋顶设置膨胀水箱一个,配备软化水装置1套。

4.4.2热源

本工程外部市政管线较完备,热水可接入本楼。

本工程估算热负荷2500kW。

空调用热水通过制冷机房选用水-水板式热交换器2台,每台换热量1200kW。

一次热水(院锅炉房供热水)供水温度60℃,回水温度52℃;二次热水(空调热水)供水温度55℃,回水温度47℃。

一次热水进水管上设温控电动调节阀,通过调节一次热水量维持二次热水供水温度不变。

选用热水循环泵3台,2用1备。

和空调系统合用膨胀水箱。

另一部分不经过热交换,直接接入本楼采暖系统。

4.5.空调

4.5.1普通办公室、会议室、报告厅等均采用全空气系统和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每层设组合式空调机组2~6台,空气处理过程为:

新回风混合→中效过滤→表冷(加热)→加湿(仅冬季)→送风

或者新风→中效过滤→表冷(加热)→加湿(仅冬季)→送风

室内风机盘管处理循环风

过渡季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