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毕业论文范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1312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网络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网络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网络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网络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网络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网络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网络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网络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网络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网络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网络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网络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网络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网络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网络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网络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网络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网络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网络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毕业论文范文.docx

《网络毕业论文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毕业论文范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网络毕业论文范文.docx

网络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

 

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快速兴起,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跨入信息化社会,进入网络时代。

对传统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带来巨大的冲击,对现代企业提出严峻的挑战,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成为人类各种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政府施政、企业管理、商家经营的主要平台,成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

如何对日益庞大、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实施有效的管理也越来越成为政府、企业、商家和网络运营服务商所关注的问题,公司内部网的接入建设是工业现代化的生要标志,其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出来。

本文结合宏星建筑公司的实际网络需求,对内部网接入进行了规划和实施。

首先对宏星建筑公司的用户需求和技术需求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然后对目前流行的接入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选择了适合公司需求和经济成本的ADSL接入方式,接着对ADSL接入方式进行了具体实施,最后对网络进行了测试和维护。

关键词:

需求分析,ADSL接入,ADSL实施,网络测试

目  录

第1章需求分析...1

1.1设计目标...1

1.2总体需求...1

1.2.1项目概述...1

1.2.2用户需求...1

1.2.3技术需求...1

1.2设计原则及设计目标...2

第二章网络接入设计...4

2.1网络接入分析...4

2.1.1XDSL.5

2.1.2HFC.8

2.1.3ISDN.9

2.1.4ADSL.9

2.1.5以太网接入...9

2.1.6CableModem接入...10

2.1.7DDN接入...10

2.2接入比较与选择...11

2.2.1接入比较...11

2.2.2接入方式选择...13

2.2.3ADSL优缺点...14

2.3ADSL应用方式的选择...15

第3章ADSL安装与实施...17

3.1设备选型...17

3.2方案实施...18

3.3IP地址规划...18

3.4ADSLModem.19

第4章网络测试和维护...22

4.1网络测试...22

4.2网络维护...23

4.2.1网络维护安全风险分析...23

4.2.2网络维护方案...24

第5章结论...25

参考文献...26

致   谢...27

 

第1章需求分析

随着国内企业市场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面临分支机构、连锁加盟单位等新兴的企业架构扩展给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带来的压力。

办公的信息化、网络化尤其重要。

近年来,随着先进设备的引进,信息的增多,设备共享和信息的规范的管理越来越重要,在这信息化的时代中,如何构建安全、可靠并支持远端甚至移动办公的企业内部网络建立一个先进的信息网络系统已经刻不容缓。

1.1设计目标

为了与时俱进,满足市场供求,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是必然,以满足不断出现的对环境的要求。

同时为了促进公司内部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便于管理,架设一个高性价比、性能良好、基础且安全的网络。

1.2总体需求

1.2.1项目概述

宏星建筑公司占地80余亩,现有员工一千多人,有两栋办公大楼和有两个大型的生产部门。

办公大楼有四层,分别为一层为财务部门、人事部门;二层为销售部门、采购部门;三层为生产部门、后勤部门;四层为总经理办公室、客户部门。

1.2.2用户需求

为了能让公司更好的与现代社会接轨,更快获取市场信息为了让外界了解该公司最近的相关信息。

现要求对该公司的网络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使其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近年来公司已经发展到中等规模企业,设备共享和信息资源的管理越来越重要,因此公司需要一个实时、安全、高速、稳定的信息交换平台,来保证公司那频繁且庞大的信息传输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达到设备共享,缩小巨大的设备开支,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来提高企业的发展,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

1.2.3技术需求

从技术角度考虑。

一个好的网络应该从它多提供的服务和网络的安全性。

在设计网络时服务方面至少应具备以下几点:

(1)资源共享功能

网络内的各个桌面用户可以共享数据库。

共享、打印机,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所有功能。

(2)通信服务功能

用户能过通过代理服务器和广域网连接进行电子邮件的收发,实现web服务,接入互联网。

进行安全的数据访问。

(3)多媒体功能

支持视频点播和视频会议并具有教好的质量保证。

(4)通过VPN隧道访问公司内部资源

1.2设计原则及设计目标

根据宏星建筑公司的具体要求,基于以下原则来设计公司网络。

1.实用性:

根椐应用系统的要求确定整个系统的结构,即从系统功能和信息需求出发,拟建系统的结构必须满足系统的传输能力要求、信息安全要求、人机交互能力要求、信息处理要求,遵循面向应用,注重实效,急用先上,逐步完善的原则。

2.先进性:

以先进、成熟的网络通信技术进行组网,支持数据、语音、视像等多媒体应用,用基于交换的技术替代传统的基于路由的技术。

并且能确保网络技术和网络产品几年内不落后。

3.可靠性:

系统必须可靠运行,主要的、关键的设备应有冗余,一旦系统某些部分出现故障,应能很快恢复工作,并且不能造成任何损失。

4.开放性:

选择的产品应具有好的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并符合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工业标准。

5.可扩充性:

系统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应用环境,在系统结构、产品系统、系统容量与处理能力等方面必须具有升级换代的可能,这种扩充不仅能充分保护原有资源,而且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使整个网络系统是可扩展的,便于系统升级,改装。

6.可伸缩性原则:

网络的建设是一项持续性的系统工程项目,坚持网络建设规模的可伸缩性原则,将使得网络的建设费用降低,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也体现了网络建设的灵活性。

7.可维护性:

系统具有良好的网络管理、网络监控、故障分析和处理能力,使系统具有极高的可维护性。

8.安全性:

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中心任务是保证信息网络的畅通,确保授权实体经过该网络安全地获取信息,并保证该信息的完整和可靠。

网络系统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造成安全与可靠性问题。

一个系统的建设在实用的前提下,应当在投资保护及长远性方面做适当考虑,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资源,并且从用户的利益出发,一个好的系统应当给用户一定的自由度,而不是束缚住他们的手脚,从技术上讲应该采用标准、开放、可扩充的、能与其它厂商产品配套使用的设计。

根据用户的总体需求,结合对应用系统的考虑,我们提出网络系统的设计目标:

可靠的技术选型、标准的体系结构、高的带宽容量、安全的流控设计、用户互操作性、运行性能以及可扩展性。

第二章网络接入设计

2.1网络接入分析

网络接入方式的结构,统称为网络的接入技术,其发生在连接网络与用户的最后一段路程,网络的接入部分是目前最有希望大幅提高网络性能的环节。

对本地环路网来说这是一个瓶颈,全球拥有上亿条用户接入线,因其功能有限阻碍着网络用户业务的发展,而与用户线路另一端的高性能设备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随着电子技术和光电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电子系统(从个人计算机到网络交换机或路由器)以及信息传输设备性能都在快速稳步的增长,为解决这一环路瓶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由于在本地环路铜线上传输的仍然是模拟信号,人们仍然使用着狭窄的无线电频道穿越拥挤的无线电频谱。

目前如何大规模拓宽网络接入的瓶颈为全球现有的7.5亿条接入线提供超宽频带,已是当前网络技术发展的焦点,瓶颈是相对的,一对金属线可以提供支持双向交谈的足够容量,但传统的铜线所能提供的带宽,对高性能的数据网络的因特网来说的确有些勉为其难,数据用户不仅希望与对方交谈,而希望通过视频会议系统看到对方的虚拟影象,所以对传统的接入技术(接入方式、接入布线)提出高性能的要求,以突破网络接入环节的瓶颈。

以增加网络最后一段路程中的带宽,在大范围达到并满足用户在家庭或小型办公室的通信要求的基本前提。

而局部环路的瓶颈是由今天提供的较低比特率造成的,事实上,除了本地环路的带宽限制外,当前的数据网络技术已足以保证提供运动图像和其它高带宽服务。

数字用户线路(DSL)用户在两个方向并非需要同等的带宽,相反他们希望更多的带宽用于接收视频或因特网服务,为满足这一非对称的接入要求,工业界已开发出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技术(ADSL)。

在现时中,为了满足电视会议或建立Web主机的需求,对数据服务要求不多的用户也可能仍需求对称的高速支持。

采用ATM无源光纤网(PON0)的光纤到家庭(FTTH),以及无线接入回路等多种接入拓扑结构。

AnyMedia的设计允许随意将一个应用插入应用框架内,并具有以下多种强化接入功能:

1.内置宽带容量,允许系统采用ATM技术支持目前的高速数据网和因特网及视频接入。

2.ADSL功能,可将系统配置在现有远程交换或其它接入系统,提供基于ATM宽带能力的数字用户专用线接入多路复用器(DSLAM)。

3.可缩扩性能,用户可灵活构建从可容20-40网络单元的小型网络到可容多达600个单元的大型网络。

4.语音内和数据分离,系统可将先融入ATM业务流的语音与ADSL数据分离开来,并在不同的信道上将其路由,以减少网络的阻塞。

AnyMedia接入系统是面对未来基于ATM宽带服务提供基础的同时,又支持低成本窄带服务,为用户的应用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

PathStar接入服务器PathStar接入服务器是为AnyMedia接入系统提供的特性与优势分组交换方案需求而开发的技术创新产品,其独特的设计可在IP网上提供低价可靠的本地和远程服务。

PathStar接入服务器是建立在AIP接入接口平台上的,将诸如Inferno操作系统和LineCard操作系统等贝尔软件与朗讯的互联接入技术集成为一体。

PathStar接入服务器满足了对集成化的语音及数据网的用户接入的需求,将传统电路交换的功能和特点与高级分组路由技术相互集成,使端对端数据解决方案与IP上的语音解决方案(VOIP)同时得以实现。

PathStar接入服务器是一种完全的多功能装置,它可终止本地用户回路,处理呼叫、路由,包括语音和数据的TCP/IP分组,提供路由与交换功能,交互连接数据和语音网络。

2.1.1XDSL

一、xDSL技术概述

xDSL是各种类型DSL(DigitalSubscribeLine)数字用户线路)的总称,包括ADSL、RADSL、VDSL、SDSL、IDSL和HDSL等。

xDSL是一种新的传输技术,在现有的铜质电话线路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及相应调制技术,即利用在模拟线路中加入或获取更多的数字数据的信号处理技术来获得高传输速率(理论值可达到52Mbps)。

各种DSL技术最大的区别体现在信号传输速率和距离的不同,以及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的对称性不同两个方面。

迄今,xDSL采用的调制解调技术仍未形成较为集中的统一标准,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均未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和推广,仍仅应用于特殊场合下。

如专线大用户要求高速(2Mbps以上)接入附近的电信局端。

由于xDSL是以现有的铜质电话线路为基础,其采用了更好的调制解调传输码型,故xDSL具有以下特征:

1、与话音工作于不同频段,基本不影响电话的正常使用,话音所占频带为0-4KHz;xDSL调制频带为4.4KHz-1MHz。

2、在以办公室和家庭为中心一定距离范围内可以提供较高的数据传输率。

3、铜线的具体条件、天气和片断对话可能将影响传输性能。

根据以上特性可以看出,采用xDSL优点有:

用户可以花费比较低的费用获得较高的通信带宽;降低企事业单位的中心办公室交换机上的负载;允许服务提供商为用户提供新网络服务等。

但xDSL要求电信服务提供商有更大和更有效的骨干网数据网络支持,需要定义新的服务模式和价位。

二、xDSL分类和应用

xDSL中“x”表任意字符或字符串,根据采取不同的调制方式,获得的信号传输速率和距离不同以及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的对称性不同,xDSL可以分为以下若干类型:

1、ADSL(AsymmetricDigitalSubscriberLine,不对称数字用户线路)

ADSL是一种上行和下行传输速率不对称的技术。

在一条电话线上,从电信网络提供商到用户的下行速率可以达到1.5Mbps至8Mbps,而反方向的上行速率为16Kbps至640Kbps。

ADSL最大传输距离为5.5Km,主要适用于用户远程通信、中央办公室连接。

以上特性使得ADSL技术将成为网上冲浪(NetSurfing)、视频点播(VOD)和远程局域网(RemoteLAN)的理想方式,对于大部分Interent和Intranet应用,用户下载的数据量远大于比上载量。

ADSL技术的优势是其以标准形式出现,只使用一对电话线路,传输距离长;其不足为目前调制解调器昂贵不便推广、传输速率和距离相互制约。

2、RADSL(Rate-AdaptiveDigitalSubscriberLine,速率自适应数字用户线路)

RADSL除能与线路条件自适应外,提供的传输速率及距离范围和ADSL基本相同。

RADSL能够根据双绞铜线质量的好坏和传输距离的远近动态地调节用户的访问速率,这使得用户可以用不同的速率将不同的铜线连接起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通信资源。

的传输速率是对称的,即为上行和下行通信提供相等的带宽,传输速率可达到T1/E1,一般采用两对电话线进行全双工通信,有效传输距离只有5km,其典型的应用是代替现有的T1方式将远程办公室连接起来。

与一般的基带调制解调器相比,HDSL是各种DSL技术中最成熟的一种,互连性好,传输距离较远,设备价格较低,故HDSL技术已经在一些电信公司和校园内联网使用。

虽然HDSL的有效传输距离只有5km,但是可以通过安装信号转发器来扩展其传输距离。

由于HDSL使用两对电话线进行双向传输,故它很适合连接PBX系统、数字局域环路、Internet服务商和校园网等应用场合。

HDSL的缺点是用户需要第二条电话线,并且目前产品可选厂商比较少。

3、VDSL(Very-high-data-rateDigitalSubscriberLine,极高速率数字用户线路)

VDSL和ADSL一样也是一种上行和下行传输速率不对称的技术。

VDSL使用一条电话线,获得下行传输速率可达到13Mbps-52Mbps,上行速率为1.5Mbps-2.3Mbps,同时传输距离不超过1.5km,其主要用于视频和多媒体等相关场合。

可以看出,VDSL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得到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但其传输距离短,传输速率不稳定,并且没有标准。

4、SDSL(Single-pair/SymmetricDigitalSubscriberLine,单对线路/对称数字用户线路)

SDSL可以说是HDSL的分支,SDSL只使用一条电话线(即一对铜线)进行全双工通信,支持传输速率达到T1/E1对称的上行和下行信道,同时传输距离可达到3km。

SDSL技术的特性基本与HDSL相同,其标准正在制定当中。

5、IDSL(ISDN-basedDigitalSubscriberLine,基于ISDN数字用户线路)

IDSL可以认为是ISDN技术的一种扩充,它用于为用户提供基本速率BRI(128Kbps)的ISDN业务,但其传输距离可达5km,其主要应用场合有远程通信和远程办公室连接。

三、xDSL调制技术

xDSL关键是其采用的调制解调技术,一般均使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性能更佳的传输码型,以获得传输高速率和远距离。

目前ADSL调制解调技术仍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但主要技术可分为两种:

1、CAP调制(CarrierlessAmplitudeandPhaseModulation,无载波幅相调制)

2、DMT调制(DiscreteMultiToneModulation,离散多音调制)

四、xDSL接入方式

下面以ADSL为例说明xDSL的接入方式,其它xDSL技术与ADSL相似。

ADSL设备连接分为两端:

用户端设备和服务提供端设备。

其中用户端设备包括POTS(PlainOldTelephoneService)分流器和ADSL调制解调器(MODEM)。

POTS分流器用于将话音和数据传输分开,使得将话音传向电话机,将数据送到ADSLMODEM,以便同时传输话音和数据。

ADSLMODEM用于将需接收和发送的数据转换成相应的传输码,以获得高速率和远距离传输,它必须与网络服务接入端的MEDEM兼容。

五、xDSL发展现状和趋势

由于信息网络的迅速普及、光纤的昂贵以致。

不适合于大规模使用的因素,使得xDSL技术重新引起业界的注意。

在美国,1996年政府批准的《电信改革法案》允许电信领域自由竞争,这大大地推动了xDSL技术的发展。

尽管xDSL技术有许多优势,但是在它们得到广泛的商业应用之前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

首先最重要的问题是须形成较为集中的统一开放的标准;其次还有交互操作性、安全性和干扰等问题。

最后网络服务提供商能否成功地从现有的技术转换至xDSL技术等非技术因素也是影响xDSL发展的问题。

各种xDSL技术中,ADSL技术目前是最诱人的。

ADSL为获得高传输速率,使用频分多址复用FDM和回波抵销两种方法将一条电话线可用的带宽划分为多个信道。

ADSL技术的开发的实验主要集中在北美和太平洋附近的国家,目前正处于大规模实验的阶段。

ADSLMODEM已经成功地由30多家公司进行了实验,另外在北美和欧洲已有成千上万条线路供试验使用。

目前关键的问题是要形成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并且解决将商业应用和消费者应用混合在一起所产生的问题,如管理和计费等方面的问题。

2.1.2HFC

HFC网(光纤同轴电缆混合接入)是从有线电视(CATV)网发展起来的。

有线电视网经过近年来的升级改造,正逐步从传统的同轴电缆网升级到以光纤为主干的双向HFC网。

利用HFC网络大大提高了网络传输的可靠性、稳定性,而且扩展了网络传输带宽。

HFC数字通信系统通过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Modem)系统实现Internet的高速接入。

卫星通讯和计算机等一系列新的技术发展,使一种新的VSAT系统实现构架成为现实,这种新构架称作DirecttoPC或称PCVSAT,卫星通过点到多点连接方式将ISP服务器直连到用户计算机,使各种公司无论大小,甚至个人用户均可利用空间数据通讯的强大功能。

国际上,单向卫星Internet接入在中小企业和家庭应用比较成功,美国的DirectPC公司、日本的DirectInternet、加拿大Telesat、澳大利亚Telstra、印度的NICIndia等都在本国及周边国家采用DirePC系统提供这种业务。

德国也推出了类似的称作skyDSL的服务。

随着这些著名公司的大力推动,卫星联网服务逐渐开始成为一种上网的新选择。

宽带卫星通信市场今后十年将会有快速的增长,会给业务提供商带来巨额收入。

卫星是通信系统的特殊单元,具有特殊的优点,特别是在多点宽带接入和分布式业务方面。

对于宽带接入,卫星提供可支持Gbps速率传输基本带宽。

主要优势:

使用灵活、方便。

2.1.3ISDN

ISDN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英文缩略词,它以纯数字方式进行语音、数据、图像的传输,可在一条普通电话线上提供以64Kbps速率为基础的端到端的数字连接,可开展上网、打电话、视频会议等多种业务,是传统电话的升级换代产品。

虽然ISDN有着众多的技术优势,但由于其设备较复杂和昂贵,速度上与56Kbps调制解调器的竞争优势也不大,而且ISDN的适配器无法同普通调制解调器互联,从而使其不能得到较大范围的应用。

2.1.4ADSL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是一种利用现有电话传输线路以高带宽传输数字信息的技术,其最高速率下行信号(从端局到用户)为8Mbit/s,上行信号(从用户到端局)为1Mbit/s。

现有市话铜线网用户数目十分庞大,而ADSL能充分利用现有市话铜线。

ADSL在干线传输层可以利用原有SDH传输系统进行数据传送,也可以与原有窄带业务共用传输系统,另外,也可以通过在线升级和扩容原有设备实现传输。

ADSL能够在现有普通电话线上提供高达8Mbps的高速下行速率,远高于ISDN速率,而上行速率有1Mbps,传输距离达3km~5km。

其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铜缆网络(电话线网络),在线路两端加装ADSL设备即可为用户提供高宽带服务,由于不需要重新布线,降低了成本,进而减少用户上网的费用。

2.1.5以太网接入

以太网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组网技术。

IEEE制定的IEEE802.3标准给出了以太网技术标准。

它规定包括物理层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在光纤到大楼或小区后采用以太网接入(即FTTx+LAN)是被广泛看好的宽带接入手段。

以太网因接入系统构造简易、扩展灵活且速度能不断提升,成为构建企业网络首选技术之一。

采用以太网作为企事业用户接入手段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已有巨大的网络基础和长期的经验知识、目前所有流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等都与以太网兼容。

目前全球企事业用户90%以上都采用以太网接入,已成为企事业用户主导接入方式。

然而,由于认证计费、服务质量、可管理性、信息安全、可靠性和实装率低等多种因素影响,以太网接入方式尚需进一步改讲。

2.1.6CableModem接入

线缆调制解调器(CableModem)利用已有有线电视的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系统接入Internet,其接入速率高,能共享接入传输总线。

CableModem接入采用同轴电缆,抗干扰能力强。

有线电视系统所用的CableModem上/下行速率为对称的10Mbit/s,有较大带宽优势,这在Internet接入应用方面具有特殊优势。

不仅CableModem接入速率高,有线电视网络中的接入同轴电缆带宽也达几百MHz,在上下行通道中具有极好的均衡能力。

这种带宽优势使接入Internet过程可在瞬间完成,不需要拨号和等待登录,计算机可以每天24小时停留在网上,用户可以随意发送和接收数据。

不发送或接收数据时不占用任何网络和系统资源。

利用CableModem在有线电视同轴光缆混合网上传送数据具有成本低、频带宽的优势,用户可以获得最高为30Mbps的传输速率。

目前,大多CableModem还只是单向传输,即只能获得高速下载和浏览的好处。

而双向传输的最大障碍是双向线缆连接要求除了在用户端要安装线缆Modem之外,在有线电视公司的服务端也要安装特定的“前端(Head-end)”设备,改造成本较高。

2.1.7DDN接入

DDN是利用数字通道提供半永久性连接电路,向用户提供端到端的中高速率、高质量的数字专用电路,全程实现数字信号透明传输的数据传输网。

DDN可以在两个端点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数字通道,通道的带宽可以是n×64bps,一般0

当n为30时,该数字通道就是完整的E1线路,实际带宽可达到2Mbps。

DDN专线在租用期间,用户独占该线路的带宽。

除传输设备外,DDN干线主要采用光缆、数字微波与卫星信道,所提供的信道是非交换型的半永久电路,其路由通常由电信部门在用户申请时设定,修改并非经常性的。

由于DDN采用脉冲编码调制(PCM,PulseCodeModulation)的数字中继方式,因而传输距离远,可以跨地区、跨国家,与模拟信道相比,具有传输速度快、质量好、性能稳定和带宽利用率高等优点。

DDN网通常由4个部分组成,分别是:

(1)本地传输系统。

主要包括用户设备、用户环路(用户线和用户接入单元)。

根据接入DDN的方式(结点机)的不同,用户接入单元可以是频带型或基带型数据传输设备,也可以是多路复用器。

如在远程局域网互联时,通常使用基带Modem和路由器。

(2)复用与交叉连接系统。

DDN的复用方式可采用频分多路复用(FDM,FrequencyDivisionMu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