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1370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Word格式.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Word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Word格式.docx

当今世界上有好几百家社会主义,按相近的主张划分有九家,又可分为大、中、小各三家。

大三家是:

(1)共产党的科学社会主义;

(2)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

(3)民族主义政党的民族社会主义。

中三家是:

(1)绿党生态社会主义;

(2)无政府主义的社会主义;

(3)托洛茨基主义的社会主义。

小三家是:

(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

(2)西方学者的社会主义;

(3)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一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二者是可以等同的。

从狭义上讲,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基本框架。

三个组成部分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是:

哲学是起点——世界观和方法论

经济学是中介——基础理论

社会主义是终结——根本目的

本书中涉及科学社会主义,指的是狭义上的。

但是,了解它的广义上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内容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结论和落脚点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于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不可缺少的,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但马克思主义讲这么多道理究竟是要干什么呢?

很简单,就是要搞社会主义,要追求共产主义。

这就是画龙点睛,点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宗旨。

2、理论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用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这种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二,用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中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不可克服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

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第三,指出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道路和目标。

二.社会主义认识史上三次历史性的飞跃。

第一次飞跃: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第二次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进程

第三次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史上的历史性飞跃。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严重的挫折;

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又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指导,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对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本章内容和主要结构

本章内容非常丰富,但总体思路是比较简明的,包括三节的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主要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及其相关理论问题。

它包括一系列内容:

从历史过程来讲,它以浓缩的形式包括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以及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过程;

从理论内容上讲,它包括了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以及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包括了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贡献,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的历史意义等。

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主要讲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若干探索。

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这些认识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深化,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二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包括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合理性,以及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问题。

三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问题,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以及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问题。

四是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的问题,包括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讲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包括党的性质和领导作用两个方面。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一)中国儒家的“大同”社会与同时期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

人类自从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残酷的阶级剥削和压迫,使人们产生了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列宁讲过这样一句话:

“剥削的存在,永远会在被剥削者本身和个别‘知识分子’代表中间产生一些与这一制度相反的理想。

中国古代的理想社会观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500年左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就已经提出“大同”社会观。

中国古代孔子的大同思想。

先哲孟子: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

”“大同”社会观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直到近代改良主义者康有为还以“大同书”命名其著作来阐述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1902年,康有为写有空想著作《大同书》。

政治上,他认为大同社会要消灭阶级、废除国家和家庭,是一个绝对独立自立、没有人为束缚的共同体。

康有为认为家庭是一切私有观念及不平等现象的根源,所以,到了大同社会必须消灭家庭。

西方古代哲学家柏拉图也认为在哲学家和武士等级中取消私有财产和个人家庭,实行共产共妻共子。

除“大同”社会观外,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者又提出一种“太平”社会观,这在我国历史上也有很大的影响。

差不多在孔子提出“大同”社会观100年后,古希腊杰出的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问世,在理想国里,哲人治国,武士卫国,农工商负责生产和供应生活资料和生活资料,他们要服从统治者。

哲人、武士和农工商3个等级各司其职。

而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不能算是人。

这样的理想国是奴隶主的天堂,奴隶和广大劳动者的地狱。

他的理想共和国与孔子的大同社会观不谋而合,都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要求和愿望。

这些古代的理想社会观虽然并不是社会主义思想,但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却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

1516年,英国人莫尔《乌托邦》的发表,标志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

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第一阶段、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被马克思称为“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16世纪,资本主义家庭手工业时期。

著名的代表人物有:

英国人托马斯•莫尔(1478-1535),代表作品是《乌托邦》(Utopia)。

意大利人康帕内拉,代表作品是《太阳城》。

托马斯•闵(民音)采尔〔(德)1489~1525年〕,建设人间千载太平天国的理想社会。

他们仅仅是一些设想,没有行动。

他们的设想就体现在一些以游记、对话为体裁的文学作品中,仅此而已。

一些光辉的思想

(1)莫尔第一次提出要否定私有制,强调私有制是一切罪恶之源。

客观的私有制会导致主观上的私有观念,私有观念就会使人以“我”为中心来考虑一切。

资本主义制度纵容了人们的私有观念。

(2)康帕内拉第一次提出“劳动光荣”的思想。

康帕内拉说:

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无论分配他做什么工作,他都能把它看作是最光荣的任务去完成。

主要内容:

(1)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圈地运动:

羊吃人;

(2)指出私有制乃万恶之源,消灭私有制是保证劳动人民过幸福生活的唯一途径;

(3)未来社会――乌托邦或太阳城里,没有私有制、财产实行公有、彻底消灭了阶级、劳动是每个人的光荣义务、人人都既是富人又是穷人、教育制度完善、人与人之间没有商品关系,互敬互爱、人人都有很高尚的精神生活。

空想特点:

(1)缺乏理论论证,只是天才式的猜测;

(2)以文学游记的形式表达思想;

(3)带有浓厚的宗教神学色彩。

(4)带有小生产者的思想烙印,即(程度不同地)倡导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

这是由于当时资本主义还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所致。

第二阶段、17—18世纪中期平均的空想社会主义被恩格斯称为是“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

18世纪,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

著名的代表人物是3个法国人:

一是摩莱里〔(法)1720~1780年〕,代表作:

《自然法典》等;

二是马布利〔(法)1709~1785年〕,代表作:

《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论法制和法律原则》;

摩莱利和马布利属于平均主义、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

三是格拉古•巴贝夫〔(法)1760~1797年〕,代表作:

《平民宣言》、《在高等法院的终审辩护词》,他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革命家,其思想可称为革命学说。

巴贝夫希望建立一个“没有任何差别绝对平等”的社会。

他们从理论上论证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并希望在现有条件下把他们的理想制度化和法律化。

这较前者前进了一大步。

1.从理论上论证了从私有制复归公有制的必然性,驳斥了资产阶级学者关于私有制是自古已有的永恒存在的谬论。

2.提出了由于财产地位的不平等使社会分裂为利益对立的阶级的理论思想萌芽。

3.以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主张通过立法改革去实现理想社会。

4.主张实行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

初步运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并论证社会革命。

5.主张在手工工场的基础上实行财产公有,用经济立法来安排生产;

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

6.制定了逐步消灭私有制,实现公有制的过渡措施和建立共产主义国民公社的方按。

1.用细致的法律条文来规定理想社会。

却没有认识到法律的阶级本性。

2.从抽象的理性论出发,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3.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倾向特别显著。

4.没有找到改造旧世界的现实道路。

第三阶段、19世纪晚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理论)来源。

可被称为共产主义的潜科学或科幻学说。

19世纪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时期。

著名的代表人物:

一是克劳德•昂利•圣西门〔(法)1760~1825年〕,代表作:

《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信》、《论实业制度》、《新基督教》等,他所设想的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是一种实业制度;

二是沙利•傅利叶〔(法)1772~1837年〕,代表作:

《四种运动和普遍命运的理论》、《经济的新世界或符合本性的协作的行为方式》、《论商业》等,他根据自己的情欲引力理论构思出了未来的美好社会是“和谐制度”;

三是罗伯特•欧文〔(英)1771~1858年〕,代表作:

《致拉纳克郡报告》、《新道德世界书》、《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等,他从自己的关于人的性格形成的理论出发,并且针对他所看到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设计了他认为能够培养人的优良性格的未来理想社会,即“公社制度”。

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以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一种“历史谬误”、“人世间的祸害”,必须尽快代之以最好的社会制度。

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

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

但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1.颇有见地的观点:

(1)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有规律地向前发展的过程――认识到了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

(2)认为经济发展是社会变革的原因,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前景表明:

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和“无可限量的新的生产力”不相适应,迫切需要巨大的变革。

――这是从大生产的发展趋势上去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卓越思想。

(3)揭露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实质是新的压迫制度。

(4)对无产阶级之所以贫困的原因作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分析和揭示。

2.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1)未来社会的根本目的是要努力满足人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的需要。

(2)未来社会在大工业的基础上实行协作化、有计划地组织整个社会生产。

(3)未来社会实行人人劳动的原则,实行包含有剥削收入的按劳分配。

(4)未来社会要消灭城乡、工农、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三大差别。

(5)未来国家的发展趋势是走向消亡。

(6)未来社会的人们是反对利己主义的,妇女获得了真正的解放,实行和平外交政策,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3.在实践中艰苦探索:

(1)欧文在英国倡导合作社运动,组织合作社生产部门。

(2)进行了共产主义公社的试验。

主要特点:

ⅰ.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ⅱ.理论直接来源于法国的启蒙学说ⅲ.对未来社会设想含有历史唯物主义萌芽因素ⅳ.着重于理论论证的形式阐述未来社会原则ⅴ.以机器大生产、生产力高度发达为基本前提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是一个不断减少空想色彩,增加现实主义因素和科学成分的过程

就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而言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

早期批判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和私有制

中期批判刚刚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共和国

晚期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对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经济基础和全部上层建筑

就对未来社会的设想而言,越来越趋于合理

早期原始地、粗线条地在小生产基础上构想未来社会的轮廓

中期把社会主义建立在自然法学说与理性论基础之上,现实感大大增加

晚期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描绘基本上建立在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一系列包含历史唯物主义因素的社会历史观理论基础上。

为什么说空想社会主义理想是空想。

第一,理想社会是什么

(1)差不多共同的理想。

希望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如没有私产,人人劳动,没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人人自由平等,等。

(2)一些有趣的设想。

康帕内拉天真的设想;

傅立叶可贵地提出一个人一天可以变换几种工作;

欧文大胆地提出有一天海水也会变成泞濛汁。

(3)未来社会叫什么,如:

圣西门称之“实业制度”,人们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可以随意去旅游,在这里,物质与精神可以都得到满足。

傅立叶称之“和谐社会”。

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各个领域,知识分子发挥充分的作用,让财富增加。

 欧文称之“共产主义公社”,在这里,财产公有,人们利益一致,一起劳动,劳动生产率非常高。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

(1)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2)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3)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他们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如莫尔骂英国的“圈地运动”(变耕地为牧场)是“羊吃人”,指出:

“羊是温驯的动物,在英国这个奇异的国度里,羊能吃人。

”他们对理想的追求非常执着,如莫尔的大胆直言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康帕内拉人生76岁,坐了30多年牢,坐了50座监狱。

可是,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正确方法,所以,说他们是空想。

他们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第一,抨击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特征是私有财产受到法律保护,没有私有财产的人而受雇佣被剥天经地义。

“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在这种制度下,穷人要翻身难上加难,改变命运不容易。

第二,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之上的国家政权,无论议会制或是选举制,它是保护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和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工具。

这种制度对是对有钱人的保护,这种政府是世界上极端罪恶的政府。

第三,抨击了资本主义冷酷的利已主义道德观。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利已是最大的道德。

“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

“人不为已,天诛地灭。

”人们为了有钱,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认为什么东西都可以没有,就是不没能没有钱。

★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马克思最厉害。

“它(资产阶级)使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没有别的任何联系了。

”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可以蔑视大众道德,并且可以舍弃生命,当利润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

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第三、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方法和手段。

他们否定阶级斗争,幻想通过说教、示范、呼吁等手段来实现理想,有的人还仅仅是想想而已,有的人有实践,可实践没有科学理论武器作指导,找不到正确方法,也找不到运用方法的人。

第一,坚持唯心史观,认识不到资本主义灭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结果,认为社会的改变是人为的结果。

所以,他们希望统治阶级良心发现,动了“恻隐之心”,来帮助穷苦人。

伯爵出身的圣西门后来一贫如洗,他把理想的实现寄托在开明的帝王将相身上,他去劝说法国的矮个子皇帝拿破仑,被骂成是“疯子”。

傅立叶宣称每天中午一定在家,为的是等人来帮他实现理想。

可是,望眼欲穿,到死也没有等到。

第二,同情无产阶级,却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和伟大力量。

第三,没有找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主张以和平示范和宣传教育来建立社会主义,反对暴力斗争。

(1)为什么反对暴力斗争。

(2)巴贝夫主张用暴力,但是,不占主流。

巴贝夫于1797年武装起义,叛徒告密而失败,之后,被捕被杀。

(3)欧文进行有限的实验。

欧文是一个善良的资本家,他担任英国一家大纺织厂经理有钱后到美国进行的实践是天真的实践。

他带领自己的4个儿子于1825年来到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了3万英亩的土地,宣称建立“共产主义公社”。

在这里,财产公有,人人享有平等权利和义务等。

后来,到英国建立了一个示范性的共产主义公社,都失败了。

总之,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是不具备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

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变化。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1、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的创立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意义:

(1)根据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这就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从抽象的理性和正义的观点出发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的缺陷,科学地证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样就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从头脑中构思社会改革的蓝图与和平实现社会主义的幻想,提出了从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中去寻找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冲突的途径,说明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结局。

(3)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在个别天才人物的出现上的错误,说明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解放自己。

唯物史观说明了资本主义的灭亡社会发展的客观结果,任何人力也不能改变这样的现实结果。

①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

认识到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以中国大陆写的《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为例。

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

当生产关系的外壳包容不下社会生产力的极端发展时,生产关系被打破,社会革命发生,激烈的阶级斗争来临。

第二,阶级斗争是社会前时的直接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表现就是阶级斗争,处在生产关系中的人不满意于这样的生产关系,进而进行阶级斗争。

②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

第一,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不可以克服。

(1)生产是为了交换。

生产是个人的,所以,生产是有序的;

交换是社会的,也即生产必须社会化。

不可克服的“悖论”:

交换需要有序,可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使生产不可能有序。

矛盾的发展就是经济危机。

(2)经济危机会周期性的出现,增加了社会的无序。

为什么会有经济危机?

生产过剩。

为什么过剩?

主要是生产盲目。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来到。

(1)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说明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

(2)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所有苦难的承受者,他们不满意于这样的社会,就要起来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到来。

第三,最终建立公有制。

从无序到有序,那就是建立一个公有制的社会。

第四,唯物史观说明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必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今天,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计划经济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有所缓解。

今天,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的发展,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这对今天的资本主义进行了一定的调节。

☆有人因此对唯物史观倍加责难,说它有“严重缺陷”,即“忽视作为社会主体人及其实践活动”――我们对此不能苛同。

2、剩余价值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理论基石。

空想社会主义者只是痛斥资本主义的罪恶,但却不能说明产生这种罪恶的经济根源,从而也就不能科学地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必然性。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生活进行分析,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秘密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经济学论证。

根据剩余价值学说,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就在于对工人进行的“无偿劳动的占有”,随着资产阶级占有的剩余价值越来越多,就会导致资产阶级的财富不断积累和无产阶级的日益贫困化,从而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并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最终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就阐明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过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历史规律。

①什么叫剩余价值。

②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使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异化的社会。

第一,什么叫“异化”:

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