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国际班地理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6150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国际班地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国际班地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国际班地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国际班地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国际班地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国际班地理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国际班地理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国际班地理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国际班地理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国际班地理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国际班地理1.docx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国际班地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国际班地理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国际班地理1.docx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国际班地理1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2014级第二学期半期考试(国际班)

地理试题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单选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本大题共包括30个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最适合题目要求的选项,请选出并在机读卡相应位置填涂正确

1.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决定

A.人口数量B.人口出生率C.人口死亡率D.人口自然增长率

下图是某4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

读图,回答2~4题:

 

2.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1%B.1.5%C.4%D.3%

3.④国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4.下列四国中,与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相似的是

A.德国B.瑞典C.印度D.美国

以下资料摘自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回答5~7题: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5.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B.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6.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优的自然环境D.更高的收入

7.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B.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

C.减轻迁入地的就业压力D.加重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8.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的消费水平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人口容量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10.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区功能用地B.住宅区功能用地C.工业区功能用地D.文化区功能用地

城市土地租金主要受距市中心距离和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能正确表示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的一般趋势的曲线是

A.a曲线B.c曲线C.b曲线D.d曲线

13.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B.工业区C.住宅区D.文化区

14.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是

A.城市地理位置B.城市人口规模C.城市用地规模D.城市经济规模

  不同等级的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是不同的。

据此回答15~17题:

15.我国某省区分布的城市有三类:

①省会,②地级市,③县和县级市,其数目多少关系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①D.③<①<②

16.如果a、b、c为不同等级的城市,下列四图能正确反映出城市等级体系的是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C.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18.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

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

读图,回答19~20题:

19.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A.K2线B.AC曲线C.AD曲线D.AB曲线

20.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②控制城市化进程 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 ⑥分散城市职能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⑤

区位选择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首先考虑的问题。

据此回答21~23题:

21.影响农业的最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土壤D.水源

22.河西走廊地区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脉以北,因在黄河以西得名。

分析影响其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土壤D.水源

23.图中阴影所表示的农业区域属于

A.种植园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混合农业

图中阴影为某农作物的分布图。

据此回答24~26题:

24.该农作物是

A.油菜B.水稻C.亚麻D.玉米

25.图中A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 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⑤国际市场大,交通运输方便 ⑥农业劳动力充足

A.①③④B.①③⑥C.②④⑤D.②⑤⑥

26.B区域为

A.印度半岛B.中南半岛C.马来半岛D.朝鲜半岛

27.下列国家的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上的是

A.美国B.新西兰C.阿根廷D.澳大利亚

28.影响乳畜业的两个重要因素是

A.市场和饲料供应B.市场和机械化水平

C.交通和气候条件D.劳动力和饲料供应

29.西欧乳畜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①劳动力丰富 ②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适合多汁牧草生长 ③城市化水平高,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④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0.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2014级第二学期半期考试(国际班)

地理试题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班级:

姓名:

二、综合题:

(共40分)

3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该城商务区位于A、B、C三处中的   处,理由是  

 

(2)工业区位于A、B、C三处中的   处,理由是  

 

(3)高级住宅区位于A、B、C三处中的   处,理由是  

 。

 

32、读“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回答问题:

(12分)

(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

A    ;B    ; C    ;

D    ;E    。

 

(2)C、D、E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类型和规模的是    。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在图中A、B、C三地填出下列序号所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

(填序号)

①混合农业 ②商品谷物农业 ③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A、B、C、

(2)B处农业地域类型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针对特点分析)

 

(3)A处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地形区为    ,主要特征有 

 。

参考答案

DBACBDACBBBBABBDDBDAADDBBADABB

31.

(1)A 地处市中心,交通方便,且接近最大消费人群

(2)B 位于城市外缘,紧邻交通干线且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既有利于工厂组织生产,又利于保护城市环境

(3)C 位于城市外缘且临湖,环境优美

32、

(1)地形 土壤 政策 交通运输 市场

(2)E

(3)①地形 ②气候 ③土壤

33、

(1)A—② B—③ C—①

(2)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兴修水利,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商品率。

(3)美国中部平原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