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1796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深入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大力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减负、创收、增投入。

“十五”期间共投入“三农”资金17.33亿元,年均递增14.6%,2005年达到4.46亿元,同比增长30.8%。

大力改善生产条件,五年新增灌溉面积13.1万亩、旱涝保收面积8.4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6万亩,“十五”期间年均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00万吨以上,确保了全州粮食自给和粮食安全。

积极调整种养业结构,重点实施外销蔬菜20万亩、生猪20万头计划,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330元。

大力实施劳务输出20万人的增收工程,新增外出务工人员13万人,劳务总收入6.3亿元,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

三七GAP种植面积5万亩,农户收入达11.1亿元;

烤烟由30万担增加到70万担,烟农收入由1.1亿增加到3.41亿元,烤烟农特税由2404万元增加到7524万元。

积极推进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完成制纸原料林基地造林30万亩。

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和农村能源建设,五年共投入林业建设资金7.36亿元,全州生态状况明显好转,森林覆盖率达37.1%,比“九五”期末提高了2.5个百分点。

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对文山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重要批示和云南省文山扶贫现场会议精神,紧紧抓住上海市、外交部、高检院及省级有关部门对口帮扶的机遇,采取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挂钩扶贫等形式,以整村推进为重点,集中力量开展扶贫三项工程建设大会战和小康及温饱示范村建设。

五年来,累计投入各项扶贫资金22.25亿元,建成小水窖8.4万口、沼气池11.4万口,改造茅草房3万户,全面消除了茅草房。

建成小康及温饱示范村、上海援建白玉兰扶贫开发重点村447个。

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九五”期末的710元提高到1372元,五年累计解决9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人口从139万人减少到50万人。

(三)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制定工业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出台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培育大企业(集团)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培育发展三七、冶金、电力、煤炭、建材五大重点产业,2005年五大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17亿元,利税10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1.13%和81.3%。

积极推进行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实施企业“倍增行动”计划,不断提升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全州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从“九五”期末的7户增至25户。

积极发展园区经济,文山三七产业园区和马塘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成效。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速都龙等矿区开发,增强了工业发展后劲。

“十五”期间,新建工业项目超过100个,总投资突破30亿元;

实施企业技改项目135个,总投资达22亿元。

实施矿电结合战略,加快电源点建设和电网改造,并积极引进大电,2005年供电量达到32亿千瓦时,比“九五”期末增长2.61倍,基本缓解了工业用电“瓶颈”问题。

开展了铝土矿、林浆纸一体化等一批工业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

工业经济年均以18%的速度递增,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8.4亿元,工业增加值34.8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快速上升,全州工业经济总量分别跃居全省第七位和非产烟州市第一位。

(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十五”期间,累计开工建设各类交通基础设施项目176个,竣工82个,在建94个,五年累计完成投资47.91亿元,其中地方完成投资19.46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4.9倍。

先后建成2条二级公路、12条通县油路及县际油路,一批农村公路得到较好改善,高速公路实现“零”的突破,罗村口至砚山、平远至锁龙寺高速公路建设及农村客运站建设进展顺利。

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1.8万多公里,比“九五”末增长51%。

文山机场建设已完工,正待总体验收,通航目标即将实现。

百色水利枢纽富宁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如期完成,富宁港前期工作有突破性进展。

以省实施“润滇工程”为契机,多方争取投入,新建、续建的暮底河、八宝、大丫口、清华洞、丁家石桥、团结、小桥沟等一批水利工程相继竣工,除险加固的听湖、马鞍山等水库按计划完工,丘北、平远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等水利工程继续推进,“五小水利”工程数量增多,水利化程度由“九五”期末的37%提高到41%,五年累计解决84.12万人、21.53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电力产业培育成效显著,电力装机容量由“九五”末的23.7万千瓦增至60万千瓦,文山电力成为云南电力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实现110千伏“云电送越”。

完成了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县城电网改造和一、二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顺利完工,实现城乡同网同价,五年共解决了22万无电人口的通电问题。

邮政业务覆盖城乡,城乡程控电话交换扩容、小灵通开通及机站建设、数字网络建设等一批电信重大项目建成使用,交换容量达30.7万门,电信电话普及率比“九五”期间增长7.3%,所有乡镇实现了光缆传输、程控交换和宽带上网等数字化通信,构建了州县门户网站,推进了电子政务的运用。

(五)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成功探索出一条贫困地区城镇发展的路子。

全州城镇建成区面积由“九五”期末的70.7平方公里增加到100.9平方公里。

城镇日供水能力达到9.1万立方米,比“九五”期末增加1.5万立方米。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九五”期末的22平方米增加到33.5平方米。

新建改造休闲广场8个,人均绿地面积由2.3平方米增加到3.5平方米,城镇绿化覆盖率由8.12%提高到19%。

一批特色小城镇逐步建成,剥隘新镇正在加紧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天保口岸,通关条件逐步改善。

城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是“九五”期间的两倍。

城镇化水平由“九五”期末的15.2%提高到22%。

(六)改革开放成效明显

坚持招商促开放、改革促开放,突出工业项目招商,五年来,共签订国内招商引资项目672个,实际到位资金59.53亿元,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到50户,实际到位外资1214万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1.28亿美元。

“云电送越”、水泥熟料出口越南、采矿技术换资源成为2005年的外贸亮点。

五年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25亿美元,是“九五”期间的1.3倍,累计完成边贸进出口总额48亿元,是“九五”期间的1.7倍。

着力打造普者黑、坝美世外桃源两大精品旅游区,积极发展跨境旅游。

五年来,共接待游客1008万人次,年均递增13.2%;

旅游收入44亿元,年均递增27.5%。

全州315户国有企业,已完成改制308户,改革面达97.8%。

列入省考核的77户国有企业,已完成改制70户。

供销企业改革取得新的进展,乡镇企业改制286户,占实际考核企业总数的97.6%。

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实交税金四项指标比改革前同步增长,达到了省的改革目标,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成为推动全州经济增长和保持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力量,2005年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达46%,比“九五”期末提升了21个百分点。

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巩固扩大,惠农政策得到落实,农业税全面取消,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农民人均减负15.07元。

粮食购销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投融资体制、水管理体制等改革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成效,闯出了新路。

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清理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248项,取消21项,保留941项,清理规范性文件86件,废止和修订了10件,逐步建立完善了决策事项听证制度。

(七)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比“九五”期末分别增加2961元和408元,增长51.4%和42.6%,年均递增分别为8.7%、7.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以14.6%的速度增长。

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27.4万人。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五年共开发就业岗位1.87万个,安排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技能培训3万多人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近30万人。

继续对城乡特困群体给予基本生活及医疗、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的特殊帮扶,城乡共有84.14万户次、152.9万人次低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五年累计发放保障金9264万元,比“九五”期末增加3235万元,其中2005年3155万元,比上年增加728万元。

各县建成了残疾人服务中心。

广泛开展为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全社会帮弱助残、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积极开展抗灾救灾,全面完成了文山等县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任务。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方面,贯彻全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文山现场会议精神,全力抓好“两基”攻坚,“普九”人口覆盖率由“九五”期末的30.99%提高到77.27%,文盲率控制在5%以内,初中、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由“九五”末的75.86%、10.46%提高到98.42%、23.73%,全州人均受教育年限由5.83年增加到6.46年。

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民办教育逐步兴起,远程教育得到发展,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十五”期间共投入教育资金39.12亿元,比“九五”时期净增19.96亿元,年均递增18.3%。

其中2005年达到10.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大大改善了教育基础设施状况。

五年建成校舍面积327万平方米,生均面积达到5.2平方米。

坚持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取得实效。

五年来,全州共组织实施科技进步项目218项,获省州科学技术奖131项,申请专利209件,《文山三七标准》获得国家级标准认证,文山三七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和“文山三七”证明商标注册获国家批准。

2005年省州投入科技经费1127.5万元,比“九五”期末净增667.5万元。

科技进步对工业、农业和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分别达33.2%、44.3%和36.5%,比“九五”末分别提高5.8、4.7和4.4个百分点。

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特产文化节、文山州“一庆双节”,扩大了文山的知名度。

建设“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创作出了一批优秀剧目,《鼓舞七乡》等多次代表国家和省到俄罗斯、日本、越南、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并获得良好赞誉。

农村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体系和食品药品监督体系得到加强,“非典”、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

改扩建75个乡镇卫生院,新建336个村卫生室,病床数和卫生技术人员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12%和15.8%。

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广南、西畴、富宁三个试点县的覆盖人口达92.1万人。

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一批全民健身点建成使用,成功举办了文山州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推动了民族地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认真组织实施“西新工程”和“村村通”建设,兴建地面卫星接收站4135座,8县县城、88个乡镇、512个自然村通了光缆,全州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87.6%和88.29%,比“九五”末分别各提高2.5个百分点。

全面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人口、资源、环境逐步协调发展。

认真贯彻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大力推行“奖优免补”政策,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比“九五”末下降5.45和3.93个千分点。

大力整顿规范土地、矿业秩序,加强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确保重大项目和城镇建设用地,五年共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4个,投入资金1.22亿元,仅2005年就投入6760万元,共整理土地7.9万亩,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加大环境执法和监督管理力度,建成了文山、砚山县城污水处理厂和文山县生活垃圾处理厂等一批环保设施,投资5.4亿元的文山城市环保世行贷款项目已获批准,部分区域和流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环境总体保持稳定。

丘北旅游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有序进行,景区各项规划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正在积极开展。

(九)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深入开展政府及其部门“三为”、“三观”和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全州各级干部宗旨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

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574件,政协委员提案746件。

加强了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众团体的联系,支持群团组织依法依章开展工作。

完成自治州自治条例的修改,法制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得到加强,全面完成了全州“四五”普法规划和五年依法治州规划任务。

深入贯彻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方针,认真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自治州自治条例。

扩大基层民主,顺利完成村民委换届工作。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平安文山”创建初见成效。

深入开展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有效遏制毒品和艾滋病蔓延势头。

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完善社会矛盾调处机制,保持了社会稳定。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州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顺利完成全国经济普查任务。

发挥物价、审计、工商、质监、药监、银监等部门作用,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述廉制度。

强化行政效能监察,积极推行政务公开,促进了政风、行风的好转。

气象、防震减灾、人防、档案、地方志、残疾人事业协调发展,新闻、妇女、儿童、老龄工作取得新成绩。

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卓有成效。

深入开展“双拥”活动,五年共接收安置退役士兵4944人,老山作战纪念馆建成投入使用,文山、麻栗坡、富宁、马关县被评为云南省双拥模范县。

加强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在抗灾抢险等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军政、军警、军民团结,边疆繁荣稳定。

刚刚过去的2005年,我们按照州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的决议,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各项任务,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亿元,同比增长13.1%,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27%、10.6%;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09亿元,增长28.5%;

一般预算支出30.78亿元,增长19.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4亿元,增长75.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亿元,增长19.4%;

进出口总额3310万美元,增长16.4%;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2亿元,增长18.4%;

各项贷款余额109亿元,增长12.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18元,增长5.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65元,增长9.5%;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8.47‰。

2005年又是文山经济社会发展又快又好的一年,为“十一五”经济社会追赶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

这是州委正确领导,州人大、州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

是全州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的结果!

是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和建设者,向为文山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老前辈、老领导、老同志,向驻我州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文山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十五”,我们感到有这样几点体会值得总结和继续发扬。

一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把上级党委、政府的大政方针和政策与文山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是始终坚持把脱贫致富、追赶小康作为全州工作的主旋律和重点,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三是始终坚持抓住制约文山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把基础设施、扶贫攻坚、产业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常抓不懈,为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是始终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开放中转变思想,在改革中转变观念,在实践中完善思路,为加快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是始终坚持经济和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确保了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

六是始终坚持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军政军民之间的团结,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及各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七是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八是始终坚持发扬“老山精神”、“西畴精神”和“文山精神”,激发了各族干部群众极大的热情和干劲,全州上下形成了思改革、谋发展、重实干的良好局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州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

回顾五年特别是2005年的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

基础仍然薄弱,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

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

人口压力加大,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压力增加,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繁重;

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环境仍需改善。

这些问题,建议下届政府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十一五”的主要目标及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我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为建设小康社会继续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是全州缩小与先进地区发展差距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通过“十五”期间的发展实践,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未来五年,州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要始终保持强烈的发展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各位代表,根据《中共文山州委关于制定文山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的建议》,州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文山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本次人代会审议。

《纲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更加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更加注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紧紧抓住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文山州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三个重点,构建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打造通道经济、特色经济、工业经济和旅游文化经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把文山进一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进步、边疆安宁、山川秀美的边疆民族自治州。

今后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1.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控制在104%左右;

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递增15%。

2.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劳动就业相对充分,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3.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2:

45:

33左右,支柱产业竞争能力明显增强,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0%左右。

4.生态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城乡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全州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地覆盖率分别达44%、25%以上。

5.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

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年以上,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4%以下。

6.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今后五年,我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是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到“十一五”期末粮食总产量达到110万吨,年均增长0.6%,全州农业增加值年均递增5%。

要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到“十一五”末,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2100元。

要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实现75%以上的行政村通等级公路,全部乡镇和75%以上的行政村通客车;

开展36.47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在干旱地区建设20万口农灌小水窖;

基本解决全州无电地区通电问题;

实现行政村全部通电话,农村电话普及率达到8.2%;

着力抓好农村教育、文化、科技、卫生建设等重点工程,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

要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五年建设3000个脱贫小康示范村,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0万人以上,到“十一五”末基本解决人均纯收入625元以下的50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要深化农村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

二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实施“工业强州”战略,积极扶持发展壮大以三七为主的生物资源健康产业集群,以冶金、煤化工为主的矿业产业集群,以“大电地电”相结合的能源供给产业集群,以林浆纸循环经济为主的生态产业集群,以水泥为主的建材产业集群,以农特产品加工及畜牧养殖为主的富民产业集群。

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降低物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

到“十一五”期末全州工业实现增加值100亿元,年均递增20%,工业增加值占全州生产总值的33%左右。

三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扩大就业为取向,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抓好旅游、房地产、物流、文化、金融五个方面。

“十一五”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9%,2010年达到100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