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吨酒精厂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1994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8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吨酒精厂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0吨酒精厂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0吨酒精厂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0吨酒精厂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0吨酒精厂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200吨酒精厂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200吨酒精厂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200吨酒精厂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200吨酒精厂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200吨酒精厂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200吨酒精厂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200吨酒精厂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200吨酒精厂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200吨酒精厂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200吨酒精厂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200吨酒精厂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200吨酒精厂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200吨酒精厂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200吨酒精厂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200吨酒精厂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0吨酒精厂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

《200吨酒精厂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吨酒精厂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0吨酒精厂可行性报告文档格式.docx

1.5项目报告编制人:

注册工业经济师、注册工商

管理经济师、工程师

1.6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7经济性质:

有限责任公司

1.8隶属关系:

1.9项目地址:

****工业园区

2.0联系电话:

概要2

年产200吨酒精生产和年养猪600头综合养殖场建设项目总投资及经济效益情况

2.1生产规模:

年产200吨酒精、年养猪600头

2.2经济效益:

2.2.1项目总产值:

280万元

2.2.2项目总收入:

2.2.3项目总利润:

135万元,其中:

税后利润85万元

2.2.4项目总税金:

50万元

概要3

3.1项目总投资:

650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

440万元,流动资金:

210万元。

3.2资金来源:

3.2.1引进资金:

650万元。

3.3还款计划:

前期1年,建设期

中期2年,预生产期还款100万元

后期6年,还款期还款550万元

其中:

年产200吨酒精生产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总产值:

200万元

项目总收入:

项目总利润:

85万元,其中:

税后利润35万元

备注:

酒糟的收入没有计入,由养殖场直接产生利润

项目总税金:

200吨酒精项目总投资:

500万元,其中:

350万元,流动资金:

150万元。

年养猪600头综合养殖场项目经济效益:

80万元

项目总利润:

50万元,其中:

税后利润50万元

第一章项目背景

为了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培育新兴产业,拓宽增收领域,增加税收,加大粮食的转化,发展酒精生产和年养猪600头综合养殖场生产。

酒精生产和年养猪600头综合养殖场,是一种经济效益好的产业。

酒精是我国酒类生产的主要原料,利用酒糟年养猪600头综合养殖场是一项综合养殖项目。

猪肉是食品领域里的重点产品。

综合养殖、加工、生产是国家扶持的产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符合西部大开发政策。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条件

2.1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和自然地理条件

****地处北纬39°

03′50″-39°

59′52″,东经98°

57′03″-100°

06′42″之间。

位于祁连山脉以北,巴丹吉林沙漠之南,河西走廊中段。

****是张掖绿洲的一部份。

境内地势平坦,黑河从东南至西北纵贯,河流沿岸水草丰美,土地肥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腰部。

沿黑河北上,经额济纳旗(居延)是古代去匈奴龙庭的必经之道,故称“龙城古道”。

因此,****一向是中原封建王朝设防的重镇,有“三秦锁钥”,“五郡咽喉”之称。

现在兰新铁路从县境南部通过,312国道高速公路与之并行,是我国东西往来的交通要道,是欧亚大陆桥中必经要塞。

明洪武五年(1372年)右副将军冯胜率军平定河西,在今县城地筑堡,置****站,隶属甘肃卫,因在7.5公里处有土台基,相传为西凉李景所筑,后人建寺其上,称台子寺,****因此而得名。

****南北宽约185公里,东西长约98.4公里,土地总面积4312.18平方公里,折合为646.83万亩,其中耕地43.85万亩,占6.7%,园林地11.8万亩,占2.5%,草地311.33万亩,占48.13%,水域9.50万亩,占1.25%,城镇居民点、工矿、道路占地7.6万亩,占1.17%,沙滩、山地、丘陵、荒地263.51万亩,占40.75%。

南部为祁连山,中部是走廊平原,北部是合黎山,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形若倒马鞍型。

****是北温带干旱气候,夏季炎热、日照辐射强,蒸发强烈,年日照3088小时,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7.8-8℃,由于夏季炎热,这就为酒精生产和年养猪600头综合养殖场的消费,形成了很大的市场。

****属黑河流域,全长800公里。

全县入境水量12.108亿立方米/年,地下水补给量3.2亿立方米/年,雨水量0.32亿立方米/年,按农业人口平均占有水量3250.7立方米/年,与全国相比,水资源量比较丰富的。

****境内沼泽湖泊较多,大小水库就有20多处。

因此,就农业而论是河西多年的亩年产双千斤县,是全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及综合养殖生产基地。

2.2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和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

2.2.1建设单位情况

********酒精厂和年养猪600头综合养殖场,计划于2008年筹建,建成年产200吨酒精生产线和年养猪600头综合养殖场。

计划总资产650万元。

主要生产酒精200吨,年养猪600头。

计划产品销住兰州、西宁、乌鲁木齐、张掖、酒泉等市县。

2.2.2酒精生产和年养猪600头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

我县地处北温带,这里日照辐射强,蒸发量大,夏季炎热,气候干旱,为酒精生产及猪肉的销费,形成了很大的市场。

经我们调查,河西三地区,每年需酒精15000吨,生猪15万头。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增高,对酒精生产及猪肉的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2.3劳动力资源充裕

全县有劳动力69717人,其中剩余劳动力10000人,具有大专、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员有4500人,发展酒精生产和年养猪600头综合养殖场加工业有充足的劳动力。

2.4电力供应富裕

刘家峡电网的供电线路直通厂区。

只要在厂区内新增1台250KVA的变压器,既可保证全厂的生产生活用电。

2.5交通便利

厂区距县城8公里,距高速公路1公里,距312国道1公里。

厂区公路可直通312国道,酒精生产厂和年养猪600头综合养殖场原料供应基地全程道路畅通,所以交通极为方便。

2.6通讯设备齐全

程控自动电话宽带网、移动通讯公司、联通通讯公司均已开通并网,信息畅通,移动通讯工具的投入为建厂提供了便利的通讯条件。

第三章酒精生产和年养猪600头综合养殖场

产品市场及其原料资源

3.1市场分析

3.1.1.酒精生产的重要性

酒精在白酒生产及食品行业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酒精生产和年养猪600头综合养殖场是特殊的食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消费量也会随之提高。

特别是白酒及猪肉在农村范围内的消费,其市场容量将会日与俱增。

因此,酒精生产和年养猪600头综合养殖场,是调整粮食转化生产及综合养殖业结构,促进人民消费的一项主要内容。

据有关资料统计:

酒精生产在我国年需365.万千升,仍有年10%的增长率,酒精生产和年养猪600头综合养殖场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据市场调查,该项目是市场最广阔、投资风险较小的项目。

3.1.2.白酒市场的统计

酒精是白酒的主要成分,据资料统计:

1992年-1994年,全国白酒生产处于稳定状态,每年产量在550万吨上下,其中1992年为547.43吨,1993年为543.42万吨,1994年为657.21万吨。

1994从数字上看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实际上产量仍是基本稳定。

这是由于统计方法改变后出现的现象。

过去白酒一律折为酒精含量55%(酒精体积分数。

下同)来计算产量,1994起改为按商品量进行统计。

另外,酒厂之间有再加的情况造成重复计算。

所以,显得1994年增幅大。

1995年白酒产量有所增长,达791.01万吨,比1994年增加21.29%。

产量在前10位的省份依次是四川、山东、江苏、湖北、安徽、河南、黑龙江、广东、辽宁和河北。

“八五”期间白酒的产品结构中,高度白酒的产量大为减少,低度白酒有较大的发展,形成高、中、低度白酒各量占1/3的局面,并且低度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几乎所有的名白酒厂都在开发和生产低度的名优白酒。

1996年我国白酒产量为801.3万吨,占饮料酒产量的30.2%,比1995年791.01万吨的产量增长3.49%,白酒是我国民族特产之一,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个性风格。

饮用白酒是我国人民普遍存在的一种饮食习惯。

近年来,白酒行业贯彻“四个转变”的方针,降低酒度,推广液态法,优质、低度的白酒受到消费者欢迎。

据统计,目前我国高度白酒(50度以上)占20%,中度白酒(40-50度)占40%,低度白酒(40度以上)占40%。

白酒在饮料酒中的比例由1949年的69.14%下降到1996年的30.2%,呈不断下降趋势。

2004年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986家,共生产白酒311.68万千升。

销售收入612..30亿元,完成税收100.08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59.30亿元,中国白酒产量仍然集中在主要产区和骨干企业,白酒产量前5个省区的生产量为173.44万千升,占全行业比重55.65%,这五个省份分别是山东、四川、江苏、河南和安徽。

  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940家,吸纳从业人员30.24万人。

2005年白酒总产量349.37万千升,同比增长15.03%。

白酒经济效益实现较大增长,规模以上白酒生产企业累计销售收入722.65亿元。

  2005年白酒总产量349.37万千升,同比增长15.03%,实现了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最大的增长幅度。

拥有市场知名品牌的白酒骨干企业生产量同比均有所增加,产量较大的10家知名企业完成产量53.29万千升,占全行业总产量15.27%,

  2005年白酒行业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同比增长,主要源于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市场消费需求稳定。

由于白酒行业税收负担过重,生产中低档产品的企业仅能获得微利或亏损,2005年,企业又受到能源、运输和原辅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为消化涨价因素,企业加大了产品结构调整力度,许多企业新开发了中高档产品投放市场,或加大了原有中高价位产品的营销投入,一些供需旺盛的名优产品也先后调整了出厂价格,剑南春、五粮液、茅台、国窖、水井坊等出厂价先后上调了十几至五、六十元不等,使白酒骨干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2006年开局白酒销售延续良好局面,一季度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100万吨,2005年同期为82万吨,同比增长21.95%,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43.1亿元,同比增长22.45%,实现利润总额33.58亿元,同比增长29%,产品销售税前利润率13.82%,同比增长接近一个百分点。

2007年对于白酒企业来说是一个利好年。

3.1.3.白酒食品工业发展趋势

  消费市场的逐步理性、成熟及销售市场愈演愈烈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延缓中国白酒经济的复苏,但决不会阻其发展。

中国白酒行业会迎来真正属于自己的春天。

  白酒工业是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重要税收来源。

从总体趋势来看,虽然最近几年白酒产量有所降低,规模相对有所缩小,已经由快速扩张时期发展到相对稳定期,但近几年来,产量、产值、税收、销售收入、企业数量、基建投入等仍在持续增长。

3.2资源丰富

我们依托当地酒精生产及养猪原料---粮食资源丰富,原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呈现出高势位的前瞻性,加大投资额度。

由原料收购到酒精生产、综合养殖场养猪系列生产,前景十分可观。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及实施进度

4.1建设标准

本项目引进先进的酒精生产及养猪生产技术和装置,本着集中规划、统一设计、生产资源、环境优化、协调发展、高标准、高效益经营的指导思想,建设年产200吨酒精生产线、年养猪600头综合养殖场。

本项目建成后将以市场为导向,努力疏通渠道,推行和实现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和制度,充分发挥当地粮食原料资源的优势,培植成地方酒精生产及养猪600头综合养殖场的龙头企业,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4.2建设规模

本项目为********酒精厂新建的酒精生产线和综合养殖场。

项目建成后,该项目年生产酒精200吨,年养猪600头。

根据产品的市场需求,选定设备的生产能力及原料供应条件。

工作日为二班制,连续生产,酒精厂年生产300天左右。

4.3酒精的性质及生产工艺

4.3.1.酒精-乙醇的性质

酒精-乙醇的分子组成是C2H6O。

其分子结构有两种可能,相对分子质量46.07。

乙醇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有辛辣味,易燃烧,沸点为78.5℃,为11.7℃,能与以任意比例混溶。

市售医用乙醇体积分数一般不低于94.58%。

乙醇属于中效消毒剂,其杀菌作用较快,消毒效果可靠,对人刺激性小,无毒,对物品无损害,多用于消毒以及临床的消毒。

乙醇是良好的有机溶剂,并具有较强的渗透作用。

一些消毒剂溶于乙醇中,杀菌作用可增强。

因此,乙醇还常用于一些复方消毒剂的配制。

4.3.2.酒精的制造流程

淀粉经细菌或酶发酵,亦即将淀粉分子分解为葡萄糖等低分子量的糖类,然后再进一步分解为酒精分子。

一些不能分解的物质就形成酒糟。

将含酒精成分的酒糟加热,温度超过78℃酒精就变成气体逸出,用一个冷却器将这种气体冷却下来,就得到酒精。

刚出来的时候,酒精含量可达95%,到后来,随着水出来越来越多,酒精含量就会下降。

达不到95%的酒精,用精馏塔进行精馏,就可得到95%的酒精了。

在常压下,酒精和水的共沸点是95%的酒精+5%的水,如要得到无水酒精,就必须加入某些物质,破坏这种平衡,才能馏出95%以上的酒精。

酒精生产和年养猪600头养殖场以粮食为主要原料。

粮食经生产酒精后,酒糟可做为综合养殖场的饲料,用来综合养殖场养猪生产。

玉米、小麦、高粱是制酒精的主要原料。

驰名中外的几种名酒多是用玉米、小麦、高粱做主料或做佐料酿制而成。

用玉米、小麦、高粱酿造的是蒸馏酒,一般又称为白酒或烧酒。

明朝李时珍曾说,“烧酒并非古法,自元时始创其法”。

但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

“荔枝新热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北宋田锡所著《趟本草》、南宋吴悮所著《丹房须知》、张世南所著《游宦纪闻》中都有关于蒸馏器和蒸馏技术的记载。

可见中国制造蒸馏酒的历史似应在唐朝中期以前。

至于用玉米、小麦、高粱酿酒,胡锡文(1981)认为“粱醴清糟”(《礼记·

内则》),当是中国玉米、小麦、高粱酿酒的最早记载。

据此,中国是最早用玉米、小麦、高粱制造蒸馏酒的国家。

  4.3.3.酒精生产的原理和工艺

  

(一)酒精生产和酿酒微生物:

玉米、小麦、高粱酿酒是借助微生物所产生的酶的作用,使子粒中的淀粉转化为糖继而产生酒精的过程。

微生物主要是借助于霉和酵母菌。

整个酿酒过程的。

环境和工艺条件,都应适合所用微生物的代谢特点,促使它们活力强、作用大,将淀粉充分分解为糖,再将糖转化为酒精。

霉和酵母靠料培养和携带,因此,培养并携带霉菌、酵母菌的料(大、小、麸和酒母等)的好坏与玉米、小麦、高粱洒的质量关系极为密切。

  用于糖化的霉,主要有黑霉类和白霉类。

常用的黑霉类菌种有乌沙米、巴他他、轻研2号及东方红2号,uv—11等。

白霉类是黑霉的变种。

大部分用于麸优质酒,常用的有河合白(泡盛霉的变种)、Bll号(乌氏霉的变种)等。

用于酒精发酵的酵母菌主要有南阳酵母和拉斯12号等。

它们适用于淀粉含量较多的原料。

另外,古巴2号和204等适用于含糖分较多的原料,常用于高粱制糖残渣和废稀的制酒发酵。

  

(二)子粒的化学组成和酿酒的关系:

玉米、小麦、高粱子粒的化学组成成分与酒的产量及品味关系密切。

选取什么样的玉米、小麦、高粱品种或杂交种作制酒原料,主要依据子粒的化学组成。

  淀粉即是生产酒精的主要原料,也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热源。

玉米、小麦、高粱淀粉含量依品种和产区而异。

一般檑性高粱直链淀粉含量少,支链淀粉含量多,有些几乎全为支链淀粉。

支链淀粉含量多的出酒率高,对提高高梁酒的质量有密切关系。

纤维素虽屈碳水化合物,但在发酵中没有什么作用。

子粒中的蛋白质在发酵过程中,经蛋白酶水解生成氨基酸。

氨基酸又经酵母作用转变为高级醇类。

高级醇类就是白酒香味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蛋白质尤其是含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较多的蛋白质及蛋白酶与酒的优美风味密切有关。

矿物质(灰分)如磷、硼、钼及锰等,是构成菌体和影响酶活性所不可缺少的成分,它们对调节培养基的酸碱度和渗透压也有一定作用。

通常高粱子粒中的矿物质含量足够酿酒所需。

酿酒玉米、小麦、高粱的脂肪含量不宜过多。

脂肪过多,酒有杂味,遇冷易显混浊。

高粱子粒的单宁含量较高。

含有微量的单宁对发酵过程中的有害微生物有一定抑制作用,能提高出酒率。

单宁产生的丁香酸和丁香醛等香味物质,又能增强白酒的芳香风味。

因此,含有适量单宁的高粱品种是酿制优质酒的佳料。

但是单宁味苦涩、性收敛,遇铁盐呈绿色或褐色,遇蛋白质成络合物而沉淀,妨碍酵母生长发育,降低发酵能力,故单宁含量过高的品种也有损洒品,风味。

单宁可为单宁酶水解成没食子酸和葡萄糖,可降低对酿酒发酵的危害性。

因此,选育和应用单宁酶作用强的霉和耐单宁力强的酵母,使单宁充分氧化,是克服单宁含量偏高的重要途径。

有些杂交种高粱种皮较厚、质地坚硬,果胶质和生物碱含量较高,使用它们酿酒时,必须严格破碎,适当掌握蒸煮条件,要求做到熟而不粘,内无生心,才能保证酿酒质量。

  (三)制酒工艺:

酿制白酒大都采用固体发酵法。

中国酿酒的传统工艺,因用麯方式不同可分为大麯法和小麯法两大类。

  大麯法是以小麦及豌豆等谷物做为制麯原料,依靠野生菌种自然繁殖发酵。

麯块中主要含有根霉,毛霉,曲霉,酵母菌,醋酸菌及乳酸菌等。

此法制成的白酒有特殊的麯香,酒味醇厚,产品质量较好。

各种名酒多采用此法。

不过大麯制酒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用麯量大,出酒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

在白酒的总产量中,此法生产的酒量所占比重较小,但因酒精较高,仍有发展趋向。

  小麯制酒法古时就有。

所用麯常配以药材,故又称为药麯或酒药、酒饼。

药麯中主要微生物为根霉、毛霉和酵母菌等。

四川和贵州多采用固体发酵。

江苏和浙江则多采用液体发酵。

近来,巳从自然繁育菌种过渡到纯种培养。

用小麯生产的酒虽然所占比重很大,但产品香气较差;

口味淡薄,此法有日益减少的趋势。

  为节约使用粮食,生产上逐步推广麸麯加酒母的麸麯法。

此法用人工培菌发酵,发酵快,生产周期短,故也称为快麯法。

由于出酒率较高,成本较低。

  上述各法除用麯有不同之外,酿制过程和操作方法都基本相同。

故以大麯法为例简要说明玉米、小麦、高粱制酒的主要工艺流程。

  1.原料、品味不同的玉米、小麦、高粱酒使用粮料不同。

如清香型的山西汾酒,完全使用高粱子粒。

浓香型的四川五粮液,除用高粮子粒外还佐以粳米、糯米、小麦和玉米。

制麯的原料虽多以大麦和小麦为主,但因酒的品味不同,制麯原料也略有差异。

清香型的制麯原料多用大麦和豌豆,它们是香兰酸和香兰素的来源。

浓香型的则多用小麦。

此外,名酒还常掺以低脂肪的豆类,如豌豆、绿豆及赤小豆等,也有掺以荞麦或玉米的,目的是利用适量的脂肪和蛋白质培制所需麯种。

  制酒很讲究用水,“名酒产地必有佳泉”。

水中的有机物影响酒的风味,无机盐影响,微生物的繁殖和发酵。

因此酿酒用水必须纯净。

传统名酒对水的要求更高。

据传统经验,要求水质无色透明,清澈不浊,无悬浮物和邪味,无碱不咸,略有甘甜味,质地较软,沸后不溢,不生水锈,无沉淀物等。

白酒制造指以高粱等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制成的,酒精度在(体积分数)18%~60%的蒸馏酒产品的生产。

  2.制麯:

制麯的目的是培养优良菌种,使其接种到酿酒原料上能健旺繁育。

为此需创造营养丰富、温度适宜和水分适量的条件。

  制麯时不人为地接入任何菌种,仅依靠原料,工具和空气中传入的自然菌种进行繁殖是大麯法制麯的特点。

不同厂地和麯房固有的菌种不同,所以不同名酒所用麯块内繁殖的菌类也不一样。

菌种的差异,造成酒品风味有明显不同。

制麯原料的配合比例,应与季节和气候相适应。

冬季要适当减少性质粘稠、容易结块,升温降温较慢的豆类。

料配好以后,首先经过粉碎,然后放入麯模中压成砖形,再放置在麯房内,控制适当温度和水分。

一般需30一45天,经过长霉,凉霉,起潮火、起干火和养麯等阶段完成培菌过程。

制好的麯可贮藏备用。

  3.发酵:

酿酒原料需先经破碎。

高粱子粒一般破为4-5瓣后,加水20%左右拌匀,润湿浸透,再蒸煮糊化。

蒸热之后置于场地上,再加适当水分于20-25℃条件下加入20%左右的麯粉,依季节不同趁适当温度入窖发酵。

入窖时要压实并把窖顶封严,以免有害微生物侵入。

经3-4日后窖温增至30℃左右,原料逐渐液化,液化愈充分则酒醅愈益下沉。

用高粱子粒酿造名酒的发酵时间较长,如泸州老窖酒为一个月,宜宾五粮液为70-90天。

茅台酒需经8次下麯,8次发酵,每次发酵期为一个月,一个生产周期共需8-9个月。

发酵期长,生成的酯类较多,能增强香味。

  4.蒸馏:

蒸馏的目的是利用酒醅中所含各种物质沸点不同,将易挥发的酒精、水、杂酯油及酯类物质蒸发为气体后再冷却为液体,将酒醅中4-6%的酒精浓缩到50一70%。

蒸馏过程能将酒醅中的微生物杀死和再产生一部分香味物质。

为了使酒醅疏松便于蒸馏,常加入少量谷糠。

但用糠量过多会有邪味。

一般酒头的酒精浓度较大,醛、酯及酮等沸点物质都聚集在酒头里,接近洒尾时,酒精浓度急剧下降。

杂醇油的沸点虽然较高,但由于它的蒸发系数受酒精度的影响,在酒头和酒尾的含量均较多。

因此,蒸馏出的新酒头常有邪味。

但经长期贮存以后,由于醇类发生转化,反而能增强香味。

  5.操作方法:

酿酒的操作方法可分为清和续两大类。

清渣法是经数次发酵以后,将植全部弃去。

汾酒、茅台属于此类。

发酵两次清

渣者称二遍清,三次者称三遍清,余者类推。

续楂法是圆排后,每次蒸酒添加一部分新料,弃去一部分旧料,连续进行,糊化和蒸馏并用。

续植法甲又可分为四甑法及五甑法等不同工艺。

老五甑是中国应用最久和最广泛的方法。

它极适于高粱等淀粉含量较高的酿造加工原料。

  老五甑法的用料量,依甑的大小而不同。

一般圆排后,每次投料750kg左右。

窖内有四甑材料,即为大渣、二渣、三渣和四糟。

出窖时加入新料成为五甑材料,即为大渣,二渣,三渣,四糟和扔糟。

扔糟即为一般酒,糟。

其余四甑仍下窖发酵。

正常的出酒率为高粱重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以酒精度65%,计算),大约为淀粉原料出酒率理论值的,40—50%。

  小麯酿造法的用麯量,仅为投料量的0.5—1.0%。

麸麯酿造法用麯量一般为投料量的10%,酵母用量为4—5%,发酵时间为4—5天。

麸麯和酒母因容易寄生杂菌不宜久存,否则糖化和发酵能力下降。

小麯法与麸麯法的酿造过程和大麯法大致相同。

勾兑:

白酒在生产过程中,将蒸出的酒和各种酒互相掺和,称为勾兑,这是白酒生产中一道重要的工序。

因为生产出的酒,质量不可能完全一致,勾兑能使酒的质量差别得到缩小,质量得到提高,使酒在出厂前稳定质量,取长补短,统一标准。

勾兑好的酒,称为基础酒,质量上要基本达到同等级酒的水平。

勾兑酒的作用:

主要是使酒中各种微量成分配比适当,达到该种白酒标准要求和或理想的香味感觉和风格特点。

勾兑的做法就是把生产车间的酒逐一品尝,分析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将它们互相掺和,使各种微量成分按比例配合,酒体更加谐调。

好酒与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