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10000头奶牛机械化养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6200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9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祥县10000头奶牛机械化养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嘉祥县10000头奶牛机械化养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嘉祥县10000头奶牛机械化养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嘉祥县10000头奶牛机械化养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嘉祥县10000头奶牛机械化养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嘉祥县10000头奶牛机械化养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嘉祥县10000头奶牛机械化养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嘉祥县10000头奶牛机械化养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嘉祥县10000头奶牛机械化养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嘉祥县10000头奶牛机械化养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嘉祥县10000头奶牛机械化养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嘉祥县10000头奶牛机械化养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嘉祥县10000头奶牛机械化养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嘉祥县10000头奶牛机械化养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嘉祥县10000头奶牛机械化养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嘉祥县10000头奶牛机械化养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嘉祥县10000头奶牛机械化养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嘉祥县10000头奶牛机械化养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嘉祥县10000头奶牛机械化养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嘉祥县10000头奶牛机械化养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嘉祥县10000头奶牛机械化养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嘉祥县10000头奶牛机械化养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祥县10000头奶牛机械化养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嘉祥县10000头奶牛机械化养殖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经济评价附表15:

敏感性分析表

附图:

1.区域位置示意图

2.厂区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3.工艺方块图

附件: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申报表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3、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第一章总论

项目名称:

10000头奶牛现代化养殖示范牧场

建设地点:

嘉祥县

建设单位:

山东百利源乳业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侯玉斌

邮编:

电话:

传真:

第一节概述

一、企业概况

1、山东百利源乳业有限公司概述

山东百利源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利源公司)为济宁市首家民营规模化、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及乳品加工企业,始建于2007年5月,公司注册资金6000万元,通过自筹资金方式生产经营,主营方向奶牛规模型、现代化奶牛养殖及乳制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公司成立后,致力于现代牧业的“两高一优”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公司确立九个5000头以上规模型、现代化奶牛养殖场及配套一个年产量260万吨优质有机奶加工厂的“九+一”发展远景。

优质奶牛总存栏量达到六万头至十万头,乳品将开发鲜奶、酸奶、含乳饮料、功能性乳品四大系列产品。

企业将不断壮大经营规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公司将拥有高层管理队伍、高科技专业技术人才,确保达到全国第一家有机奶生产基地。

公司将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在乳品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狠抓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售后服务,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现持续的质量改进,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并通过了ISO9001:

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公司根据市场和顾客需要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将通过“专家+科研+企业+农户”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在乳制品市场竞争中做到“以不求最大求最好、不求最先求最强”新的企业理念。

二、项目背景

奶类食品是一种“最接近完善的食品”,具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是人类改善营养、增强体质不可缺少的最佳食品,牛奶已开始成为家庭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世界人均鲜奶占有量达到100公斤以上,超过了任何一种食品和饮料。

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都对乳及乳制品加工业高度重视。

由世界粮农组织发起,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1日定为“世界牛奶日”,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为“世界学生奶日”。

在我国,每年的6月6日起为全国“乳与乳制品宣传周”。

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

经济发展和收入的提高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营养、卫生、风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乳类的消费增加很快,1990年到2006年,中国原奶产量由475.1万吨增长到2618万吨,年均年增长幅度为15%,人均年产量达到24kg,但我国奶业仍处在加快发展阶段,由于起步较晚,奶业发展水平和牛奶消费水平还很低,与世界人均原奶产量100kg相比,差距仍很大。

山东省和兖州市是近年来我国牛奶消费增长较快的地区,2002年人均消费牛奶已分别达到18kg和20kg。

我国奶业发展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突出发展奶牛生产……”根据我国畜牧业“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经济调整规划,我国奶产量年增长速度为8%,在畜产品中增幅最大。

在《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指出到2010年我国人均牛奶消费量将达到26公斤,专家预计,我国奶业发展仍将高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而液态奶的发展速度在近5年内可保持15%~25%左右,奶业发展前景光明。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党“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小康社会是以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志的,而人均乳品的消费量更是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我省各级政府对奶业发展十分重视,实行鼓励和扶持奶业发展的政策,要求大中城市郊区扩建了一批奶牛和乳品加工基地,进一步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乳品加工为龙头的奶业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力求济宁市将发展奶业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农村经济竞争力,带动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措施之一,以此实现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8万吨乳品深加工项目的建设,可为社会提供更多数量、更多品种和更高质量的乳制品,提升居民生活档次。

同时,本项目的建设,将扩大对原奶的需求,公司同时配套建设9个千头奶牛机械化养殖基地,“9+1”工程项目将有利于促进省、市政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目标的实现。

2、促进实施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政策

乳品深加工项目将配套建设9个千头奶牛养殖基地,基地通过栽种高产优质畜草,既解决了奶牛的饲料问题,又可实现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3、促进提升乳品加工技术

乳品深加工项目是指通过先进的现代科技设备和工艺,以牛乳及牛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研制开发出营养丰富、多功能的各种营养保健食品及日用工艺品,满足市场需求,充分挖掘乳品深加工潜力,增加经济效益,从而推动我市奶业的健康发展,杜绝资源浪费,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基础薄弱、产品单一、生产设备老化的局面。

4、促进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

根据国家农业部、国家计委、财政部、教育部、卫生部、国家轻工业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出的《关于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通知》,“学生饮用奶计划”于2000年11月启动,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方式,向在校中小学生提供由定点企业按国家统一质量标准生产的学生饮用奶。

“学生饮用奶计划”将在全国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试点的基础上向城镇推广。

乳品深加工项目将批量生产该品种推向学生市场,促进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实施。

5、促进企业的发展

“9+1”工程项目,通过有机乳制品加工项目和规模化奶牛养殖项目,将使企业从优质高产奶牛的推广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提高乳品生产能力,使企业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速度,在与国内外乳品企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四、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奶业和乳品生产是我国产业政策中鼓励发展的产业和产品。

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2000年第7号令《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中第一节“农业”第18条:

“奶业”。

该项目建设符合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五、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奶业和乳制品符合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和产品,符合产业政策。

中国唯一有机奶生产加工的理念,将会得到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有关优惠政策的支持。

2000年,农业部、财政部、证监会、国家税务总局等8个部委曾联合下发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农经发[2000]008号),实施项目后,可申请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可得到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扶持农业产业化的优惠政策,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等。

项目产品符合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2000年7号令《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项目引进设备和技术按照海关总署、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署税(2000)620号文件,可以免征关税和增值税。

2002年2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提高农产品进项抵扣率的通知》,将农产品增值税进项抵扣率由10%提高到13%,乳品生产企业主要原料(生鲜奶)的进项抵扣率可提高到13%。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税字[1999]290号),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新增所得税中抵免。

由其三氯氢铵事件后,国家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奶业发展优惠政策。

中国奶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将改变中国传统落后的奶牛养殖模式。

建设规模型、现代化的奶牛养殖企业,取代“小、乱、脏”的个体养殖户,是改善奶业“散、低、差”的唯一途径。

百利源新的企业理念,应和了中国奶业现状,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化政策。

2、技术优势

公司组建的检测中心、乳品开发中心、奶牛技术研究所将吸纳乳品行业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先进设备消化吸收能力,对本项目有较强的技术支持作用。

公司与著名大学、科研院所、国内外知名专家已建立长期的技术合作,本项目技术依托力量较强,可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3、管理优势

公司创办人侯玉斌有一定特色的新理念,优化组合了优秀的团队,本团队有较高的企业管理水平;

并拥有完整的生产管理网络。

4、资金优势

公司发起人及发起企业以“诚信”为管理的宗旨,与各关联企业、部门、金融机构等以诚信为合作前提。

优越的项目优势和先进的理念,有利于项目融资和各种业务来往。

众多社会团体、国外裁团及知名乳品企业蜂拥前来洽谈投资和合作。

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资金优势。

四、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

2、《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

3、山东省农业发展规划;

4、山东省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5、国家计划委员会与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概要

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概述

1、拟建规模、化现代化的奶牛养殖基地方案

建设5000头现代化奶牛场养殖基地,通过繁育、饲养,年保持泌乳奶牛存栏量3000头,后备奶牛2000头,年繁育优良种牛2800头。

向“9+1”推广,合计年产生优质有机鲜奶24000吨。

2、工艺技术和设备

采用先进配种繁育技术和机械化饲养,引进国外先进的30位转盘式挤奶机1台、2乘24位并列式挤奶机1台及配套繁育、防疫、饲养、挤奶、冷藏、运输等设备、机械合计28台(套)。

3、主要原辅材料

主要原料为精饲料、青饲料等,年需25000吨,可在养殖基地邻近地区整合土地全部自产。

4、工程方案

本项目在兖州市新驿镇租赁土地322亩、征用土地50亩,建牛舍、挤奶厅、科研办公楼等,建筑面积约160万m2。

新增设备装机功率900kW;

新增生产、生活用水200吨/日;

水、电由当地市政工程提供。

5、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废气:

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

(2)废水:

废水最高允许排放量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534—2005);

水污染物最高日均排放浓度执行《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综合排放标准》(DB37/599—2006)一般保护区域标准要求;

(3)噪声:

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II类标准及《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4)固体废物

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标准及《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534—2005)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

6、总投资、资金来源及财务评价

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铺底流动资金)约19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000万元,项目申请银行贷款5000万元,其余由企业自筹。

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新增销售收入6900万元,利税4500万元。

其他指标详见表1-1。

二、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3。

表1-3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值

备注

1

新增生产规模、产品方案

1.1

有机鲜牛奶

吨/年

24000

2

主要原料—各种饲料

25000

3

建设面积

m2

16000

地372亩

4

建设期

5

人员

57

6

年运输量

万吨

4.9

7

新增装机功率

kWh

900

8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9000

固定资产投资+铺底流动资金

8.1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3000

含外汇850万美元

8.2

申请银行贷款金额

5000

8.3

项目流动资金

6000

9

年销售收入

6900

正常年

10

年总成本

2400

11

利税总额

4500

12

销售税金及附加

13

所得税

14

税后利润

15

税后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

23.68

16

税前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17

税后投资回收期

4.22

含技改期1年

18

投资利润率

23.6

19

投资利税率

21

盈亏平衡点

30.5

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

三、结论

1、奶牛养殖业是我国提倡的“秸杆畜牧业”,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该项目符合我国产业政策和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要求,对增强济宁市民营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有深远意义。

2、该项目建设地点条件较好,产品销售有一定的市场保证,项目技术较先进,环境污染小。

项目投资规模合理,资金来源已基本落实,项目经济效益符合资金回收要求,社会效益明显。

因此该项目在政策、市场、技术、效益等方面均是可行的。

第二章市场分析

一、国内原奶生产概述

中国乳业经过50多年的努力,已取得较大的发展。

1949年到1988年,中国原奶产量由21.7万吨增长到418.9万吨,1990年到1998年,中国原奶产量由475.1万吨增长到744.5万吨,1998年起出现了加速增长的势头,1998-2001年年平均增长14.7%,其中牛奶年递增速率为15.7%。

2001年,原奶的产量突破1000万吨,达到1122.9万吨,其中牛奶为1025.4万吨。

2002年,原奶产量达到1317.6万吨(其中牛奶为1185.9万吨),提前三年达到农业部“十五”计划制定的人均奶类占有量达到10公斤,总产量达到1350万吨的目标。

国内原奶中牛奶的比重不断上升,已由1980年的82%上升到2002年的90%。

我国原奶产量占世界原奶产量的比例很低,2002年世界产量59400万吨,我国产量仅占2.18%。

“十六大”党代会号召全面实施小康社会,各地政府均将“乳业工程”作为当地发展农业经济的重点之一,按照农业部“乳业发展战略”,到2030年,我国人均奶类占有量将达到25公斤,总产量将达到4250万吨。

我国1994-2006年原奶产量详见图2-1。

专家预测今后5年内,我国奶业生产将呈高速发展态势,继续保持15%的增长速度,高于我国GDP增速和食品中肉和禽蛋的增长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奶业生产与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且随着关税水平的降低,国外奶产品将对国产奶造成较大冲击。

相比之下,液态奶受的冲击要小一些,奶粉市场将受到更多的压力。

目前中国原奶生产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1)人均产量增速快,但仍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006年我国人均原奶产量已达20kg,比1998年人均产量5.97kg提高近两倍。

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原奶产量与农业大国不相称,世界人均原奶产量100kg,人均产奶量较高国家和地区如新西兰(2939kg)、澳大利亚(502kg)、欧洲(395kg)和北美洲(263kg)相比,差距巨也有较大差距。

(2)优良奶畜分布较集中,比大,与世界人均产量最低的亚洲地区(不含中国)47kg相比,例少、整体单产水平较低。

中国良种及改良种奶牛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工矿区以及大型奶源基地;

奶山羊主要分布在陕西、山东、河南、河北等中部地区。

中国荷斯坦牛品质最佳,年均单产达5000公斤以上,乳脂率可达3.6%,但国内真正的良种荷斯坦奶牛总数大概180多万头,在全国奶牛存栏中所占比例仅30%,其余大多数是改良牛,产奶量较少,导致全国奶牛平均单产较低,2002年我国存栏奶牛总数600多万头,牛奶总产量达到1186万吨,年平均单产不到2000kg,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远低于发达国家4000-5000kg的平均水平。

(3)原奶生产区域分布不平衡。

全国原奶生产中牛奶占90%以上,奶牛产业带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大中城市郊区,牛奶产量前七位的省、市是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山东、新疆、北京、山东、陕西。

八省市产量占全国总量比重达到69%,见图2-2。

(4)养殖规模低。

改革开放前饲养方式基本上都是国营奶牛场,1978年后集体奶牛场迅速增加,1990年后个体饲养规模迅速膨胀。

1996年全国农户个体饲养奶牛数量占全国奶牛饲养总量的76.8%,平均每户饲养7.6头。

近几年,饲养奶牛的农户不断增加,户均养殖量进一步减少。

个体养殖户生产原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7%,规模在百头以上的大型奶牛场主要分布在大城市郊区,其单产和奶乳脂率、干物质含量要普遍高于农户散养奶牛。

二、乳品生产和消费。

1、国内乳制品生产概况

从1998年起,国内乳制品生产出现了加速增长的势头,乳品行业已进入成长期,产销两旺,企业效益快速增长。

在乳品中,增长最为迅速的是液体乳,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快报,2002年规模以上乳品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58.3亿元,比上年增长22.8%;

工业销售产值346.9亿元,比上年增长23.4%;

销售收入340.3亿元,比上年增长25.2%;

利税总额36.4亿元,比上年增加13.8%;

利润完成19.7亿元,比上年增加15.2%;

乳制品产量增长25.6%;

液体乳产量增长65.8%。

国内乳品生产主要特征:

(1)乳品生产总量显著增长,但存在地区间供给与消费的不平衡。

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四川是消费大省(市)。

而乳品生产按产量排名分别为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山东、北京、江苏、陕西。

由于乳品特别是液态奶的保鲜要求高,这种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导致了在一些地区产能过剩。

奶源分布地区集中度的差别,还导致各地的原奶价格差距十分明显。

这种不平衡也促使有实力的企业增加产能、增设公司、争夺奶源和市场。

(2)国内乳品生产企业竞争激烈,龙头企业高速扩张,产业集中度逐渐提高。

国内乳业的竞争侧重点从对奶源基地的争夺,逐步过渡到对主要消费城市的控制。

龙头企业不断增加投资增加产能、通过兼并联合实现快速扩张,扩大市场份额。

国内乳品生产企业前四位依次是伊利、蒙牛、光明和三元。

从2001-2002年各月市场集中度指数来看,液态奶市场的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行业进入壁垒越来越大。

预计未来奶制品行业的竞争格局将会更加趋于集中化和集团化,企业间的并购合作行为将会越来越广。

但国内乳业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提高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程度仍我国乳品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3)乳品企业平均规模小,加工能力低,大多数企业竞争力不强。

据中国奶业协会统计,我国现有乳品生产企业近1500家,但其中90%属小型企业,日产量20吨以下的乳品企业占55%左右的比重。

日产量100吨以上的乳品企业仅约占总数的5%,而大部分欧美国家的乳制品加工企业日加工规模均在2200吨左右。

上海“光明”为目前我国最大的乳品供应商,但其年销售额却只占市场9%的份额,大约15亿元,世界20大乳品生产企业全部在发达国家,年销售额达2000多亿美元,其中“雀巢”一家的年销售额即为130亿美元,比我国整个乳业销售收入还多得多。

我国乳品加工企业平均生产规模偏小,大多数企业鲜奶加工、储存及输送设备落后,科技人才不足,研制与开发薄弱,企业竞争力不强。

目前,世界乳业前20强都已通过三资企业进入我国乳业。

外资品牌从功能性奶粉扩大巴氏杀菌奶,瑞士雀巢、意大利帕玛拉特、法国达能、美国圣乔治等乳业大鳄纷纷进入国内,以合资、租赁、收购等形式投资奶源基地和乳品加工,更加剧我国乳品市场竞争。

(4)乳品市场向产品细化和多元化发展,品种不断增多,但保鲜奶产品同质化显著,价格竞争较突出。

国内乳品中各种功能性液态奶、奶粉,各种口味和包装形式品种繁多,乳品市场产品更趋于细化,单一产品向多元产品发展。

但保鲜奶由于同质性显著,因而价格成为最有力的促销手段,北京、江苏、浙江、福建、山东、上海等主要消费城市,保鲜奶市场的价格战更是异常剧烈,从2001年开始,价格下滑明显。

(5)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日益重视,将进一步健全我国乳制品质量标准体系。

食品安全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和各级政府的重视,2002年乳品行业认真抓了原料乳抗生素残留的问题,并从奶牛饲养,包括饲料、饲草、饮水、饲养环境、防疫治病,到挤奶、收奶、加工、运销、卖场等各个环节切实抓好产品安全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今年发生的三鹿等大型乳品公司三聚氰胺事件说明了我国乳品生产还需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质量标准,建立国家第三方的质量监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

加快中国奶的质量标准和国际标准相一致。

HACCP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控制食品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其要求远高于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国内仅有“伊利”等企业通过了HACCP认证,其他乳品企业也应导入HACCP,使乳业竞争从价格层面转向质量和品牌竞争,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2、国内乳品的消费市场

中国居民乳品消费量呈快速增长趋势,1998年全国居民乳品消费总量756万吨,2002年国内生产1316万吨,进口26万吨,出口5万吨,表观消费量约为1337万吨,人均乳品消费量约10kg,比改革开放前增加一倍多,但与世界乳品平均消费水平相比,中国的人均消费量仍然很低,世界年人均奶消费量约100公斤,发达国家(地区)的消费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人均消费量为381公斤;

西欧国家319公斤;

北美洲国家260公斤,我国乳品的人均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

我国乳品消费主要集中在城镇居民,城镇人口是全国总人口的30%,消费量占65%,乳品农村消费较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平均人均乳品消费量(包括鲜奶、酸奶和奶粉)为21kg,比2001年增长了28%。

从乳品消费结构分析,人均消费鲜奶16kg,奶粉0.6kg,酸奶1.8kg,均比2001年有所增长,见表2-1。

全国城镇居民消费乳品量情况

单位:

公斤/人.年

年份

平均合计

鲜乳品

奶粉

酸奶

2001年

16.8

11.9

0.5

1.3

2005年

21.5

16.0

0.6

1.8

增长%

27.9

30.3

25.0

36.4

乳品各品种消费情况:

—液态奶:

液态奶的消费增长大,目前我国液态奶品中,巴氏处理奶占60%,超高温灭菌奶占21%,乳酪占19%。

其中,UHT超高温灭菌奶明显呈上升趋势。

屋型,利乐包,利乐枕等纸包装奶品种因保质期长,贮存、携带、开启饮用方便,备受消费者青睐。

功能奶包括强化奶、低脂奶、高钙低脂奶等消费量上升与人们对保健和补钙的意识提高有很大关系。

—酸奶和LAB:

人们对到酸奶的营养价值认识提高,消费增长最大,且潜力较大。

凝固型、搅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