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溪小学课题结题成果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2064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溪小学课题结题成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三溪小学课题结题成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三溪小学课题结题成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三溪小学课题结题成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三溪小学课题结题成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三溪小学课题结题成果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三溪小学课题结题成果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三溪小学课题结题成果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三溪小学课题结题成果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三溪小学课题结题成果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三溪小学课题结题成果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三溪小学课题结题成果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三溪小学课题结题成果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三溪小学课题结题成果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三溪小学课题结题成果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三溪小学课题结题成果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三溪小学课题结题成果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三溪小学课题结题成果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三溪小学课题结题成果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三溪小学课题结题成果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溪小学课题结题成果报告.docx

《三溪小学课题结题成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溪小学课题结题成果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溪小学课题结题成果报告.docx

三溪小学课题结题成果报告

《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

研究(成果)报告

武胜县三溪镇小学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1.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了视野。

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正在影响和侵蚀着青少年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力下降。

2.青少年轻生现象严重,迫切需要开展热爱生命教育。

近年世界各国的少年暴力、自杀、杀人现象十分严重,我国也不例外。

3.学校教育要增强热爱生命意识。

审视当前的学校教育,缺少对人生命的尊重和关怀。

“人最根本的是生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当遵循人的生命规律”。

4.新课程的实施对生命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突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儿童发展最重要的目标列在前位,其核心问题就是生命观。

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心灵和个性,使学生知识的增长不以情感的盲目和责任感的丧失为代价,避免导致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怀疑、虚幻与破灭。

5.社会物质日益丰富,社会环境纷繁复杂,青少年学生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产生生理和心理及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尤其是农村学生,大多属于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得及时的指导。

导致了部分学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

需要学校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

6.目前,生命活力正在远离学生的学习生活。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教师是主宰者,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学生的成长被老师控制,教师可以决定学生如何发展,甚至恨不得代替他们去活,去成长。

这种无视学生生命发展、限制和剥夺学生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的学校基本形态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7.热爱生命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必然走向。

首先,人最根本的是“生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当遵循人的生命规律。

其次,教育只有遵循人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克服缺失与异化,走向健全与高效。

8.目前,国内外许多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把“生命教育”纳入课程之中,成为孩子的必修课,我校从2010年9月尝试了开展“生命教育特色”创建工作,而我们当地其他学校还没有这方面举措,所以,想借课题研究,初步尝试推介。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提出了《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顺应以下几方面的需要,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1.适应多变环境的需要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但各种危机却频频而至,无论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还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失落;无论是人类无序竞争所带来的弱肉强食、互相残杀,还是人们为了追求成功而遗忘的幸福,无不腐蚀剥落着人的生命感,威胁着人的生命存在。

面对着人类的问题和灾难。

国际上一些专家、学者指出:

人类若要避免经济上和生态上的祸害,就必须从生命教育做起,学校教育尤其要重视和加强生命教育。

2.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把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重视学生道德情操与情感教育,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因此,将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与功能定位在发展个体人的生命上,以回到人的生命之中,遵循人的生命发展规律,促进人的生命健康发展,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为宗旨,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所在。

3.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创建特色学校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建特色学校是时代的呼唤;创建特色学校是教育竞争的客观要求;创建特色学校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创建特色学校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三溪小学从2010年起,以“生命教育”为突破口,开展特色教育,启动了“生命教育”特色创建工作,以学生认识生命(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珍爱生命(自主管理、自主生活),敬畏生命(自强自立、坚韧上进),欣赏生命(无悔昨天、精彩今天、美好明天),善待生命(爱心永存、关爱他人、扶弱赶强)为主要内容的自主生命教育“新课改工程”。

做为学校特色建设主题,此主题内涵丰富,成为我校的办学灵魂。

经过两年多的创特工作,在此基础上,2013年3月我们提出《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课题,有了扎实的实践基础,已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案列。

4.课题的现实意义

生命作为一切活动的基础,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根本,让生命绽放精彩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因此,作为以人为对象的教育活动本身,重视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应贯穿始终,此课题的研究能帮助师生:

(1)全面理解生命内涵,提升生命认识水平

生命是什么?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生命对于自身、对于亲人朋友、对于社会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意味?

有什么样的事值得让人的用生命去换取?

等等,对于这些问题,通过屡见报端的轻生实例,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学生缺乏对生命的正确认识。

(2)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生命是强大的同时也是脆弱的,对于生命的保护是生命教育的起点。

教育以人的发展为己任,而人的心智、道德、人格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生命的基础上,是自然生命的延伸和提升,所以,增强学生对生命的保护能力是所有一切的前提,而现实中,我们的学生也正面临越来越多危及生命的危险因素。

据有关部门统计,造成少年儿童意外死亡的危险因素有8类:

卫生、毒品、交通事故、抢劫绑架、触电、溺水、烧伤、窒息。

也有调查显示,就全国而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我国14岁以下未成年人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每年因意外伤害死亡的孩子有四、五十万,占这个年龄段总死亡人数的31.3%,是发达国家的3至11倍。

据有关部门统计:

2002年8月27日晚,沈阳市一名中学生回家途中遇两名歹徒抢劫,被刺身亡;2004年10月安徽一名12岁的小男孩把长达3厘米的桃核咽下去受伤;贵阳5岁小男孩在父亲办公室玩耍时将手伸进碎纸机内,右手两个手指断裂;2010年10月25日晚8时许,四川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小学4--6年级寄宿制学生下晚自习,在下楼梯时发生拥挤踩踏,造成8名学生死亡,45名学生受伤;2010年10月7日,重庆奉节一无牌无证客货两用车私自运送27名返校学生时翻坠于40米的高坡,造成奉节吐详中学、龙泉中学共5名学生死亡,3名重伤;2008年6月12日安徽长丰县吴店中学两名学生打架,其中一名学生不治身亡。

在短短的时间里有这么多人死于非命,让人不寒而栗,心情沉重。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曾对我校的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问题内容涉及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在意外事故的处理知识,如:

※你遇到过危险吗?

是什么事?

出现了怎样的后果?

※当时,你采取过怎样的解决办法?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的安全意识差,自护、自救知识严重缺乏。

不用置疑,缺乏自救知识和能力的人当遇到危险时,生命将受到严重地威胁。

因此学校和社会应逐步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包括饮食安全、运动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突发事件自救等。

通过生命教育,将知识传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我们期望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救能力。

3.培养积极人生态度,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

人作为高级动物,其存在不只是为了活着,而是活的快乐,活出意义和价值。

教育的任务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促进个体人生价值的实现。

而帮助个体培养起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积极乐观的对待生活是个体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经之路。

因此,生命教育基础层面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而更高层次在于教人感悟人生的意义,获得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综上所述,实施生命教育及其研究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本课题概念界定:

生命教育,即关于生命的教育。

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

从事生命教育的肖敬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

本课题中的生命教育是指在三溪镇小学多年来以爱为核心的“生命化特色创建”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内或课外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感悟生命、关爱生命、珍爱生命、绽放生命的教育。

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是指对三溪小学生命教育的办学理念、校本课程、生命课堂、系列实践活动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的联动等的研究。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美国

  美国的生命教育起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美国的死亡教育名为谈死,实则通过死亡教育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以正确的态度保持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死亡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形式。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思想,并且在美国加州创建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思想。

到1976年美国有1500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基本普及。

为推广生命教育,美国成立了各种专业协会,出版了许多专业及普及性的书籍和杂志。

2、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生命教育是TedNoffs先生于1979年在雪梨创立的,最初是供学校运用的反毒品教育资源。

一开始即强调每个孩子是“独一无二”的理念,对于孩子具有危险的行为,学校该预先教导孩子,加强其社交技巧,生命教育资源的重点在于吸烟和吸毒的预防,以及将酗酒和吸毒的伤害减至最低。

  3.日本

  日本于1989年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的自杀、欺侮、杀人、破坏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也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

近年日本流行的“余裕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余裕教育”的口号就是“热爱生命,选择坚强”,是针对现在日本青少年的脆弱心理和青少年自杀事件而提出的,目的是让青少年通过“余裕教育”认识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使他们能面对并很好地承受挫折,使他们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余裕教育者认为,热爱生命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热爱其他生命。

为此,“余裕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经常到牧场体验生活。

更有日本的专家建议,要把中小学体验农村生活变为“必修课”。

  4.英国

  英国的生命教育当初是由查尔斯王子鼓励TedNoffs先生将生命教育传至英国,他认为:

青少年吸毒所带给社会的负面结果,更显得生命教育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

后来TedNoffs还受邀至英国演说预防教育的议题,以及它在减低毒品问题上扮演的角色。

到了1986年初,英国第一个流动教室在VarityClub的赞助下产生了;到了1987年,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英国基金会,它是一种慈善信托机构,在RockGroupDireStraits的赞助下,于1987年3月诞生了第二个流动教室。

直至1995年时,20多个流动教室普及至英格兰、威尔士和贝尔法斯特等区。

  5.新西兰

  新西兰的生命教育始于1988年,其目标是将生命教育精神传送至每所小学和中途学校(intermdeiateschoo1)。

新西兰的生命教育基金会(LifeEduactionTrust),虽然和其他国家的生命教育中心(LEC,LifeEduactionCenter)名称不同,但两者所实施的生命教育,内涵其实是相同的,同源自于澳洲生命教育的哲学理念。

生命教育基金会所服务的对象是5~12岁的学生,其课程是连结学校教授的健康和体育课程,并在学校课程架构范围内,课程资料还会发给学生和老师,其中也包含回家功课,以延续对人类身体的认识,其内容是介绍学生身体的奥妙,重点是“如何照顾身体”(CaringfortheBody),例如保持干净、睡眠和吃早餐。

课程方向主要是积极取向,所坚持的原则是建立学生自我尊重,也教导学生拒绝的技巧和认识健康生活的好处及结果。

另外,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就学阶段,能够认识人类身体的功能及其被其他物质破坏后的失衡状态;证明身体滥用后生理、心理和情绪上的影响;发展生活中拒绝朋友同学的技巧,以及发展在身体环境对个人健康和日常生活冲击的正确理解。

  6.香港

  2002年12月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以社区和中小学为阵地开展生命教育,学校、传媒和非政府机构都成为生命教育的主要力量。

香港生命教育的发展似乎与民间教育与社会福利团体有密切关系。

香港“宗教教育中心”和香港“神托会”十分关注生命教育的推动,相关工作人员也先后去台湾参观及访问,也在返港后举办相关生命教育研习活动。

香港宗教教育中心发起了“亲亲孩子、亲亲书”的生命教育计划,并举办了“走出生命迷惑——谈生命教育的意义与实施成效座谈会”,引起社会很大的反响。

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处也提出“生命教育教师培训”,显示教育行政单位对生命教育的重视。

在培训活动中,学者、中小学教师、校长、教育署工作人员等交换宝贵意见,大家对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均给予肯定,但如何设计生命教育的课程及体验活动,则是大家最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香港尚未进行有系统生命教育课程的评估研究,主要原因是大家对于生命教育的定义及内涵尚未达成共识,相关课程尚未实施。

  7.台湾

  台湾的生命教育最早由民间团体于1976年从日本引入,主要由社会民间团体主动参与并逐步推广。

个别学校实施伦理课程,从中涉及一些生命教育的理念,但生命教育一直未能成为台湾的主流教育。

1997年台湾“教育部”成立“生命教育推广中心”。

台湾“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学校规划《生命教育实施计划》,设计生命教育课程、编写教材、培训师资等。

生命教育自1998年开始针对全台中学生实施,并得到台湾各级中等学校和辅仁大学、彰化师大等一批大学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引发了台湾对生命教育探讨的热潮。

进入21世纪以来为较完整成熟的阶段。

为推动生命教育的全面实施,台湾“教育部”于2000年2月宣布设立“学校生命教育专案小组”,同年8月又正式成立“‘‘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规定2001年为台湾的“生命教育年”,发布“生命教育先导计划”。

目前,生命教育已成为遍及台湾地区的新的教育门类。

  8.国内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国家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和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开端。

1997年,叶澜先生从改革传统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号召。

2003年9月,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成立。

2004年清华大学开展了生命教育的拓展训练活动。

2004年11月辽宁省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在沈阳启动。

2005年3月,《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正式公布。

2005年12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在北京主办了中国首届青少年生育教育论坛,吴甘霖先生在论坛上作了题为“中华生命教育的前景与策划”的主题发言,提出了生命教育的九大策略。

2006年12月,“第二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在北京举办,北京大学还在论坛上发布了《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年度立项报告》,并决定自2007年起全面关注青少年生命教育并列入科研计划,争取尽快发布中国青少年生命教育白皮书。

(五)本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总结提炼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内涵和途径。

(2)为区域内其他学校实施生命教育提供参考。

(3)构建科学的、规范的“生命教育”实施机制,编写出学校实施“生命教育”校本教材,为各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室、德育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研究三溪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现状。

(2)提炼三溪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办学理念。

(3)探索三溪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

分为:

小学生生命教育状况调查与研究;小学教师生命教育观研究;

在班队活动中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

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

家庭社会学校三级联动实施生命教育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措施和过程活动

(一)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措施

1.文献研究法

课题组将文献研究法贯穿该课题研究的始终,通过书籍、报刊、网络资源对各种文字文献及非文字文献进行搜集、梳理、整理,并采用传统的文献分析法,对其分别进行了外部及内部分析,以对文献内容及可靠性作出正确评价。

2.调查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前后,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

通过在课题研究前期和后期对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对生命的珍惜情况,了解他们的自救自护能力有否提高,了解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是否提升等等。

2013年10月和2014年4月,学校课题组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中分两大题型,一共20题。

内容涉及对生命的认识、学生的安全意识、意外事故的处理知识、对待生活的态度、参与学校活动的喜爱度等。

课题组对有效问卷进行了整理,在对其信度和效度的分析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整理形成结论,并撰写了调查报告。

3.教育行动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遵循“目标—计划—行动—评价—反思—重新确立目标”的循环研究模式,通过日常教育教学发现与课题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拟定计划,予以实施并及时作出评价、反思,从而调整或重新确立目标。

在实施中发现的问题,除了在学校教师之间展开相关讨论,寻求解决办法外,还聘请相关专家给予指导,并进行实施。

通过这种循环的研究模式,达到使课题研究不断推动实践,在实践中提炼形成生命教育理论、策略的目标。

4.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组在二年多的研究过程中,通过研究在国家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案例、生命教育校本课程课例、在班队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中体现生命教育的案例,来探寻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5.经验总结法

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分析学生的生命教育现状,并通过研究如何在国家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如何开发并开设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如何在学校活动中体现生命教育,班队活动中生命教育的对策研究等方面总结出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内容、途径,形成了生命教育的课程体系。

(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3年3月):

学习生命教育的相关理论,了解生命教育现状;提出研究课题,论证课题的可行性;进行科研立项;成立课题研究组织;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课题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与科研培训。

 

2、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5年3月):

订阅有关生命教育书刊,继续进行理论学习,通过网络多渠道了解世界各国生命教育研究进程,并在实践中研究与探索生命教育策略,及时进行总结。

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观摩、研讨、交流活动,展示一部分生命教育优秀案例、教育感悟,专题网站,形成书面材料,写出研究论文,做好阶段总结;编撰生命教育校本教材《生命之美》,每月定期出版生命教育研究专刊《生命之花》。

 

3、总结阶段(2015年4月-2015年5月):

整理课题材料,进行验收总结,撰写结题报告,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三、研究成果

(一)摸清了实施生命教育的现状

课题组通过发放师生的调查问卷,走访,座谈了解,发现学生对生命现象已形成一定的认识,新课程中增加了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目标,但是生命教育的总体状况仍不容乐观。

1.生命意识较为淡薄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课题组了解到学生们的生命意识具有以下特点:

(1)对生命现象有所认识,但对于如何看待学生自杀事件这个问题,大部分的学生能认为“他们太傻了,是不珍惜生命的表现”,“对不起父母,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但他们同时也认为这些自杀的学生一定有苦衷,表示同情。

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虽然在感情上对自杀者表示惋惜,但在理智和道义上还是不赞成这种行为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中,有近一成的学生表示“自己在烦恼时也想过死”。

还有极小部分学生表现出不太关注生命的态度,认为事不关己,无须在意。

(2)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对生命价值有所体验与感知,但视野较窄,缺乏自觉、主动意识和对生命主体性的认识。

在这里提到了生命价值,那生命价值是什么呢?

简单地说,生命价值就是活得有意义。

本调查对“生命价值”的定义首先在于肯定自身存在的价值,然后是肯定自己从事的活动的价值,最后是肯定自己对于他人的价值。

主要涉及:

是否自信、人际交往及生活主体性。

是否喜欢自己是自信的基础。

调查显示,近两成的小学生不置可否,还有近一成“不喜欢自己”。

 同时经过交叉分析发现,在这个问题上,男女存在着性别差异,喜欢自己的女生占80.05%,男生则只占63.35%,从中可以看出女生比男生更欣赏自己。

一个人自信与否,还体现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能否相信自己并愿意努力克服困难。

数据统计结果表明,76.2%的学生态度比较积极,认为“没关系,下次会努力做好”。

23.8%的学生因此否定自己,认为“我真没用,这也做不好”。

体现自身存在价值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人际交往。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有3个以上的好朋友。

拥有好朋友,但不意味着知道自己在朋友心中的地位,当被问及25.5%的学生表示不知道朋友是否需要自己。

(3)低中年级的学生在很多项目上的表现好于高年级学生

调查显示,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有更广泛的人际关系;年级越高,拥有好朋友的人数越少。

二年级学生拥有好朋友的人数最多,达到10个。

到了六年级则只剩下3个。

在回答“当你没把老师、家长交给你的事做好或作业出错时,你会怎样想?

”这个问题时,从年级比较来看,低年级的学生态度比中年级的学生积极,高年级中有部分学生则趋向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消极对待挫折。

上述调查分析告诉我们,在某些孩子的内心深处,还比较缺乏对生命本身的关注,他们不理解生命的构成,生命的价值、生命的责任、生命的脆弱以及生命的短暂,当学习、情感等方面出现问题时,欠缺积极的处理方式。

因此,使教育承担起拯救生命、唤醒生命意识的责任和使命,加强对小学生的生命教育,让他们珍爱生命、热爱生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变得十分紧迫也十分必要。

2.生命教育途径单一

近年来,有些教育行为和措施体现了一定的生命意识(如新课标开始重视生命教育,增加了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目标),但基本的现象还是生命教育依靠学科教学来进行。

很多老师在一定程度上认为可以把生命教育附属在品德与社会课上。

而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是人文性,它决定了语文与生命教育具有天然的联系,因此它高居第二。

数学等学科由于其本身学科性很强的特点使教师常常会忽视它与生命教育的联系,失去了进行生命教育的平台和契机。

更别说班队活动、学校文化建设、家庭社会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了。

3.生命教育内容零散

据课题组文献检索了解,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增加了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赋予了生命教育必要的人文关怀。

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标中,也出现了许多旗帜鲜明的生命教育内容。

例如在“健康、安全地生活”的“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中,针对学生在自然、社会等方面有伤害性可能的实际,要求学生要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认识常见的安全和交通标志;“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诚信”,“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

但分析以上课程内容及目标后,不难发现小学教材在生命教育方面还存在着有待解决的问题:

(1)编排不成体系,没有系统的生命教育内容,没有明确提出据此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2)生命教育的内容比较零散,偏重道德教育、安全教育。

(二)提炼出三溪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办学理念

课题组在研究中从建校六十年来文化积淀的基础上,通过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