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2078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佳木斯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佳木斯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佳木斯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佳木斯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佳木斯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佳木斯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佳木斯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佳木斯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佳木斯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佳木斯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佳木斯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佳木斯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佳木斯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佳木斯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佳木斯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佳木斯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佳木斯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佳木斯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佳木斯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佳木斯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佳木斯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

《佳木斯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佳木斯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佳木斯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 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

智能交通(车联网)产业迅速拓展,汽车产业从产前、产中到产后的智能交通人才需求未来5年约有20万的市场需求。

智能家居(楼宇自动化/现代物业管理)提供人性化与个性化服务低碳环保将是智能家居与家电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其未来5年人才市场需求将达到近百万人。

智能农业(精细化农牧业/有机农业/食品安全)的各类专业人才在现代农业“十二五”当中的缺口1000万人以上。

以上物联网应用领域主要紧缺能从事传感器、RFID、传感器网络、M2M设备的制造、应用、维护能力等工作岗位的人员;

能从事物联网技术、物联网系统管理及智能信息处理等工作的业务能力的人员;

具有良好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的系统集成技术员、工程现场管理员、项目主管及辅助设计等高端技能型人才。

这些人员的紧缺已经阻碍了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三)专业现状

本专业2010年开始筹建,2011年正式开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招生,实际招生人数达到32人,新生报到率达到96%。

现有专任教师10人,企业兼职教师4名。

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工程师5人。

在原有计算机网络实训室、网络组建实训室、PLC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扩建传感网与物联网综合演示实训中心。

通过校企合作,准备与中国联通公司佳木斯分公司、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无锡无线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公司佳木斯分公司合作,共同建设物联网技术应用实训室、温室物联网监控系统等校内实训基地,新建6个校外实训教学基地。

(四)存在差距

一是教学团队双师能力有待提高。

物联网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通信专业等多方面专业知识,专精于某个方向的教师较多,但是能够把这些专业都专精较少,因此在对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上就有所欠缺。

目前急需通过校企合作,在物联网企业一线实践,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使之能胜任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二是高职教材缺乏。

现今出版发行的物联网教材基本上都是针对本科学生设置的教材,其理论性大于实践性,侧重理论研究和开发。

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的性质决定其教材建设应该突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特色,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融入充分的实训内容,在理论与实践兼顾的基础上必须做到把实践放在首位,以此保证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高职教育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三是校企合作的长效尚在探索完善过程中,合作企业的范围还不广泛,合作企业的数量还有待增加,在将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聘请企业专家和行业专家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等方面都处在摸索阶段。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发展目标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教育为突破口,建立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实现校企无缝对接,与企业共建一体化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使之成为黑龙江省物联网应用技术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技术服务中心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深化“项目实战”、“订单培养”和“顶岗预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构建中高职衔接体系,探索系统培养模式;

完善教师评聘制度,打造一支师德好、专业实践能力强的专兼职教学团队;

通过重点发展建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的实施,引领和带动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训基地和教科研等方面相互支撑、相互渗透,实现专业群资源共享,促进专业群的整体建设与发展,形成专业群优势。

通过两年发展建设,全面提高专业水平、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把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办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水平的专业。

(二)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传感器、RFID、传感器网络、M2M、软件与系统集成、信息服务、信息安全等技术,具备一定的物联网系统管理与服务能力、物联网综合应用的能力,能够胜任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楼宇自动化/现代物业管理)、智能农业(精细化农牧业/有机农业/食品安全)等岗位的工作,具有良好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

以黑龙江物联网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确物联网产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聘请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专家和物联网企业(行业)专家,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职业素质进行分析,促进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再由学院教师与物联网企业(行业)专业共同确定“项目实战”、“订单培养”和“顶岗预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双证书”制度,引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认证项目(简称:

IOTT项目)和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为推进和规范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推出的职业教育项目网络工程师高级职业教育项目(简称:

NEACE),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积极引入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楼宇自动化/现代物业管理)、智能农业(精细化农牧业/有机农业/食品安全)等领域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物联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加强精品课建设和高职物联网专业教材建设;

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二)探索系统培养模式,推进中高职专业衔接

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注重中职和高职在培养目标、专业技术、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

采用模块化的课程形式、“3+2”的中高职学制模式,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上整体考虑,做好中职与高职阶段各模块中的课程设置,特别是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技能核心课模块,衔接好中职与高职的专业技能课程,同时要明确规定学生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取得职业资格证的要求,保证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办法,正确处理中职学生的升学问题和中职与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

(三)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育人

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健全“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和项目载体的CDIO教学模式,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目前已与中国联通公司佳木斯分公司合作建立校园一卡通项目,并且与中国联通公司佳木斯分公司、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无锡无线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公司佳木斯分公司的合作也初步达成协议,在原有计算机网络实训室、网络组建实训室、PLC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扩建传感网与物联网综合演示实训中心,共建物联网技术应用实训室、农业温室物联网监控系统等校内实训基地,新建6个校外实训教学基地。

校内校外基地将满足专业学生主干课程的教学要求,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能够完成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技能考核及认证,并提供不少于半年的顶岗实习时间。

在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和项目载体的CDIO教学模式上,校内,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项目、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项目、岗位、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

校外,将课堂搬到企业工程现场,通过企业兼职教师在工程方案设计与实施、协同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讲授,完成教学任务中的讲授、指导与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学校通过为学生参保实习实训责任保险提供安全保障,教师通过实习实训考核进程表完成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跟踪。

(四)转变培养方式,推进模式改革

推行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和项目载体的CDIO教学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拿到企业真实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对项目进行分析、策划、完成,在完成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举办“技能节”活动,旨在通过技能节各项技能(设计、作品)赛事积极营造学生学技能、练技能、演技能、赛技能和爱技能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也为我专业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各项专业赛事提前练兵选拔选手。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在线教学管理系统,以课程为中心,集成网络教学环境,开设网络课程,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讨论、交流,实现基于课堂、网络辅助的教与学活动,实现远程教育。

(五)完善教师评聘制度,加强专兼职教学团队建设

整合完善现有专兼职教师评聘制度,通过有效的校企合作制度,提升专业教师中“双师”教师数量,打造一流“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

通过参与或主持专业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现场实践及培训等途径,使之成为具有较高专业视野,在物联网行业有一定影响力,能把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发展方向,并对专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和实施的专业带头人。

“双师型”骨干教师培养。

选拔基础理论扎实、教学能力较强、具有行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作为专业“双师”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

通过进修学习、下企业实践、参加学术会议培训等途径,提高职教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在建设期内培养“双师素质”骨干教师3-5名。

确定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和培养计划;

每人每年到企业现场挂职锻炼1个月;

进修学习或参加学术会议,每人开设专业讲座1次以上;

参与实训室建设规划,并主持单项实训室建设。

兼职教师队伍。

聘请企业技术骨干4~7名,担任兼职教师,开展讲座、报告,承担部分实训课教学和实习指导。

制定兼职教师聘请计划、聘请协议及讲课费等资料;

定期到学校开设讲座、报告,并指导实训课、指导实习。

优秀教学团队。

制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方案,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

以创建精品课程为出发点,大力推进课程建设。

在五年内,力争院级精品课程达到2~4门,省级精品课程达到1~2门。

努力开发创建以优质核心课程为基础的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确保专业主干课程达到优质核心课程标准。

针对高职教育培养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这一特性,和物联网企业合作编写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融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内容,在理论与实践兼顾的基础上必须做到把实践放在首位的高职高专教材,以此保证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高职教育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争取在未来两年内,出版实验教材2部,出版专业课教材1部。

(六)建立实施第三方评价,为专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在招生办、就业指导处的指导下建立由用人单位、学生及其家长、教育评价机构等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系统,对毕业生就业率、就业专业对口率、薪资水平、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毕业生创业成效等信息进行收集、调研和数据分析,建立信息反馈网,坚持对毕业生工作情况进行不少于5年追踪调查,为教学质量管理、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办学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四、改革举措

(一)建立保障机制

1、组织和人员保障

成立专业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由学院院长为组长,下设示专业建设办公室,同时成立建设项目工作小组、监控小组。

领导小组对项目建设工作实施统一协调、指导;

工作小组由系部及相关专业负责人组成,负责专业建设的具体实施工作;

监控小组由质控办组成,负责专业建设的信息收集、反馈,定期检查项目建设工作,对建设项目进行全程监督。

实行项目半年度、年度报告制度,年度资金预决算制度,项目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向省教育厅、上级主管单位汇报。

2、资金保障

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支持资金、行业企业投入资金和学院及主管部门自筹资金组成,项目资金主要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实习条件改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实训实习耗材补贴、实习意外伤害保险等。

项目资金严格实行院长“一支笔”审批制度,设立专门账户,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保证资金使用的规范与安全,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3、政策保障

为保障专业建设项目的实施,教育部、财政部教职成【2011】号文件制定了《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以下简称专业服务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高等职业学校(含高等专科学校,下同)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教育部、财政部决定重点支持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

为项目建设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4、质量控制

(1)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方案

专业建设项目的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要求和预期效益等必须以本方案为依据,不得随意更改,若确因客观原因需对原计划进行局部调整,须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批报。

(2)加强项目运行监控

项目建设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专家把关”的思路,将建设内容层层落实。

同时,制定项目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对项目建设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

对项目负责人实行年度、聘期绩效考核,实现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二)校企合作机制的改革举措

1.由企业专家、物联网技术人员和专业骨干教师成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小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明确各个成员的职责。

2.制定“校企合作小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工作章程、工作机制,规范管理校企合作项目的运行方式,保障校企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

3.校企对接,展开各项合作

(1)走访企业,调研岗位需求、职业标准,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岗位标准开发专业课程。

课程运用多种开发方法,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

(2)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针对企业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3)定期对课程体系、开发课程等合作项目的效果进行反馈,并形成总结报告,以供修订用。

(4)每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推行“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三)推进中高职专业衔接的改革举措

1.探索建立企业、中职、高职集团化办学,形成利益共同体,以现有合作企业为纽带建立中、高职之间的联系。

2.加强为中职服务,为中职学生提供理论辅导,为技能提升提供支持,调动积极性,为中职升高职奠定基础。

3.探索实训基地共享,为中高职衔接提供保障,为中职提升就业质量服务。

(四)强化实践育人的改革举措

1.本着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吸引企业入校建厂。

2.发挥专业技术教师的技术优势,为企业提供项目研发、技术培训等社会服务。

3.利用学校的人才和资源优势,成立技术研发中心,与企业合作开发新项目、新产品、解决企业技术难题,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互利共赢。

4.校企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在对外培训与服务等方面进行长期有效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培训的相关制度,形成双向兼职、双向培训、共同对外服务、互利互惠的合作培训机制。

(五)转变培养模式的改革举措

1.将“技能节”活动和参加各级各项专业赛事纳入人才培养过程,将学生竞赛成绩作为奖学金评定的一项重要指标。

2.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开设网络课程,制定计划并逐步实施,鼓励教师、学生参与网络课程建设。

(六)教学团队建设的改革举措

1.引导广大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实施校企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机制,掌握国内外物联网专业的最新动态,提升职业教育理念,引领专业发展,确定专业建设方向。

3.实施专兼职教师的互导制,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4.通过执行教师去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及“一师双岗”改革,使具有企业生产工作经历的“双师型”专任教师达到100%。

每年寒暑假安排教师去企业开展实践锻炼活动,了解企业文化、岗位需求及最新的技术发展方向,将其纳入日常教学环节。

5.实施精品课建设和教材出版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七)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价的改革举措

1.成立招生办、就业指导处为主体,企业、教师及学生和教育评价机构为辅助的第三方评价组织机构,实施建立第三方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撰写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监督毕业生发展轨迹跟踪制度的执行、获取第三方研究机构统计信息等工作。

2.建立专业学生就业信息资源库,落实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处理的人员责任制,对历届学生就业信息进行分析,每年形成一份专业就业情况分析报告。

五、绩效考核指标

(一)教学质量目标及其监测指标

1.以专业项目工作室和企业项目为基础,进行“项目实战”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其监测指标为项目完成度达到95%以上。

2.课程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和项目载体的CDIO教学模式,以项目为切入点,阶梯式能力推进。

其监测指标为合格率达到95%以上,优秀率达到30%以上。

3.实施严格的“双证书”制度,学生在毕业时必须至少拿到一种物联网类职业资格证书。

其监测指标为学生获得证书比例达到100%。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本专业的各级技能大赛,其监测指标为学生获得各种奖项比例达到30%以上。

5.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100%,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90%以上,用人单位对我专业毕业生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二)预期绩效

建设项目

2011.10~2012.9

2012.10~2013.9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专业发展目标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教育为突破口,建立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实现校企无缝对接,与企业共建一体化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

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的实施,促进专业群的整体建设与发展,形成专业群优势。

大力培养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把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办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水平的专业。

运行机制

1.成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小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2.制定“校企合作小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各项章程、细则、管理办法及制度。

1.调研合作效果;

2.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修订各项规章制度。

人才培养模式

1.组织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2.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模式方案进行论证;

3.继续深化与物联网企业的合作,探讨新形势下的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4.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5.按方案实施。

1.组织专家论证、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模式;

2.按方案实施。

课程体系

1.进行专业调研;

2.分析软件技术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3.构建适合社会需要的课程体系,形成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4.实施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1.组织专业调研;

2.组织专家论证、修订课程体系;

3.实施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4.实施“双证书”制度,力争毕业生双证率达到100%。

课程建设

1.组织调研;

2.制定相关核心课程建设标准。

制定相关核心课程建设标准。

专业教学资源库

1.启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

2.核心项目实践训练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建设核心项目实践训练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中高职衔接体系建设

总体建设目标

探索与中高职院校的合作模式,力争实现与中职院校的教育衔接,畅通人才培养通道。

教学衔接

强化实践育人

优化校内资源配置,创新实训教学模式,全面促进教学和社会服务。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和企业共建物联网技术应用实训室、农业温室物联网监控系统等校内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

基地建设

新增企业工程现场,进行现场教学

校企联合新建6个校外实训教学基地。

转变培养方式

教学模式

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和项目载体的CDIO教学模式。

专业活动

举办“技能节”活动,旨在通过技能节各项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