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水彩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2152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水彩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水彩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水彩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水彩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水彩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水彩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水彩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水彩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水彩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水彩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水彩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水彩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水彩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水彩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水彩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水彩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水彩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水彩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水彩画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光是一切物体的颜色的唯一来源。

光刺激人的视网膜时形成色觉。

通常见到的物体颜色是指物体的反射颜色,没有光就没有颜色。

色彩的基本原理

红、黄、蓝称为色彩三原色。

两种原色相调和称为间色。

两种间色相调和称为复色。

物体本身的颜色称为固有色。

光源的色彩称光源色。

周围环境的色彩称为环境色。

三者同时存在,互相影响。

色彩三属性色相:

指色彩的相貌明度:

指色彩的明暗程度纯度:

指色彩的强弱程度

色彩冷暖感、对比与协调

橙、红、黄为暖色,绿、蓝、紫为冷色。

处于相对位置的色彩,互为补色(或对比色)。

相邻色彩因含有较多共同因素,故为调和色。

色彩的轻重感这主要与色彩的明度有关。

明度高的色彩使人联想到蓝天、白云、彩霞及许多花卉还有棉花,羊毛

等。

产生轻柔、飘浮、上升、敏捷、灵活等感觉。

明度低的色彩易使人联想钢铁,大理石等物品,产生沉重、稳定、降落等感觉。

色彩的软硬感其感觉主要也来自色彩的明度,但与纯度亦有一定的关系。

明度越高感觉越软,明度越低则感觉越硬,但白色反而软感略改。

明度高、纯底低的色彩有软感,中纯度的色也呈柔感,因为它们易使人联想起骆驼、狐狸、猫、狗等好多动物的皮毛,还有毛呢,绒织物等。

高纯度和低纯度的色彩都呈硬感,如它们明度又低则硬感更明显。

色相与色彩的软、硬感几乎无关。

色彩的华丽、质朴感色彩的三要素对华丽及质朴感都有影响,其中纯度关系最大。

明度高、纯度高的色彩,丰富、强对比色彩感觉华丽、辉煌。

明度低、纯度低的色彩,单纯、弱对比的色彩感觉质朴、古雅。

无论何种色彩,如果带上光泽,都能获得华丽的效果。

色彩的热烈与沉静感其影响最明显的是色相,红、橙、黄等鲜艳而明亮的色彩给人以兴奋感,蓝、蓝绿、蓝紫等色使人感到沉着、平静。

绿和紫为中性色,没有这种感觉。

纯度的关系也很大,高纯度色兴奋感,低纯度色沉静感。

最后是明度,暖色系中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呈兴奋感,低明度、低纯度的色彩呈沉静感。

色调——调子:

调子在素描中是指明暗层次变化,在色彩中指各种色的明暗层次变化。

层次分的越多,调子越丰富。

色阶:

明度与纯度共同的层次变化关系称为色阶。

由于明度和纯度在色彩变化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两者的共同变化在色彩关系中有极大的普遍性。

色调:

在一定范围内几种色彩所造成的总的色彩效果成为色调,是色彩整体的总概念。

色调的形成时色相、明度、纯度、色性与色块面积等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其中某种因素起主导作用,便形成某种色调。

明暗素描——调子素描,红调子,蓝调子,,,,

9

8

7

6

5

4

32

1

【篇二:

《水彩画技法》教案】

《水彩画技法》教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水彩画的技法。

2.提高学生对水彩画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水彩静物的干画法和湿画法。

2、难点:

水分和时间的掌握与条件的观察方法。

三、教学方法:

欣赏、讲解、示范与写生练习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

1、教具:

(1)优秀的水彩画作品或教师习作。

(2)水彩颜色、水彩笔、调色盘、笔洗和水彩范画。

2、学具:

水彩颜色、毛笔、调色盘、盛水瓶、铅笔等。

五、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1.水彩画的基本技法2.水彩画特殊技法3.水彩画作品欣赏

六、课堂教学环节:

水彩画技法(板书)

导入部分:

前面,我们已经对水彩画的基本特征和审美特性进行过了解,本节课我们侧重对水彩画的表现技法进行分析和学习。

一.新课知识重点

第一讲:

水彩画的基本技法

干画法和湿画法

1.干画法是一种多层画法。

用层涂的方法在干的底色上着色,不求渗化效果,可以比较从容地一遍遍着色,较易掌握,适于初学者进行练习。

表现肯定、明晣的形体结构和丰富的色彩层次,是干画法的特长。

干画法可分平涂、层涂、罩色、接色、枯笔等具体方法。

平涂画法

这是美国水彩画家主要使用的画法之一,就是将颜色非常平均地平涂在物体造型所约束的范围之内,一块色彩基本上没有笔触和明暗变化,通过多块色彩平涂后产生物体的造型变化和光影变化。

是扩大了绘画面积的并置干画法,干叠画法。

层涂:

即干的重叠,在着色干后再涂色,一层层重叠颜色表现对象。

在画面中涂色层数不一,有的地方一遍即可,有的地方需两遍三遍或更多一点,但不宜遍数过多,以免色彩灰脏失去透明感。

层涂象有色下班重叠,事先预计透出底色的混合效果,这一点是不能忽略的。

罩色:

实际上也是一种干的重叠方法,罩色面积大一些,譬如画面中几块颜色不够统一,得用罩色的方法,蒙罩上一遍颜色使之统一。

某一块色过暖,罩一层冷色改变其冷暖性质。

所罩之色应以较鲜明色薄涂,一遍铺过,一般不要回笔,否则带起底色会把色彩搞脏。

在着色的过程中和最后调整画面时,经常采用此法。

接色:

干的接色是在邻接的颜色干后从其旁涂色,色块之间不渗化,每块颜色本身也可以湿画,增加变化。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表现的物体轮廓清晰、色彩明快。

枯笔:

笔头水少色多,运笔容易出现飞白;

用水比较饱满在粗纹纸上快画,也会产生飞白。

表现闪光或柔中见刚等效果常常采用枯笔的方法。

干画法不能只在“干”字方面作文章,画面仍须让人感到水分饱满、水渍湿痕,避免干涩枯燥的毛病。

总结:

干画法以平涂方法为基础,必须第一遍或第一个色干后再覆盖第二遍或第二个色,便于水分控制,可以多遍重叠。

画分坚实厚重,可以在塑造坚实形体或局部刻画时运用。

2.湿画法可分湿的重叠和湿的接色两种。

湿的重叠:

将画纸浸湿或部分刷湿,末干时着色和着色末干时重叠颜色。

水分,时间掌握得当,效果自然而圆润。

表现雨雾气氛、湿润水汪的情趣是其特长,为某些画种所不及。

湿的接色:

邻近末干时接色,水色流渗,交界模糊,表现过渡柔和色彩的渐变多用此法。

接色时水分便函用要均匀,否则,水多向少处冲流,易产生不必要的水渍。

画水彩大都有干画、湿画结合进行,湿画为主的画面局部采用干画,干画为主的画面也有湿画的部分,干湿结合,表现充分,浓淡枯润,妙趣横生。

湿画法水色交融,用笔灵活多变,效果妙趣横生,多用来表现大面积,远处较虚的自然形体。

水彩画湿画法所形成的水色韵味多似中国画中写意画的水墨效果,和中国人民的审美趣味相近,所以深受我国水彩画家喜爱。

第二讲:

水彩画特殊技法

湿底洒水法

在第一遍色将干未干的时候,根据画面需要,把握时机,侧看画面无反光时,洒一些清水,或者用喷水器喷水,水与未干的底色互相渗透,而且水渍的轮廓很微妙,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水彩趣味。

湿底洒色法

和湿底洒水法一样,把色洒在第一遍未干的底色上,色与色之间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水色交融的水彩效果。

一要把握洒色的时机,二是洒色的多少,三是洒色的深浅浓度。

洒水吸干法

在完全干透的画面基础上,喷洒一些清水,待清水把底层湿润后,用吸水纸吸去未干的水,

能吸出特殊的色点效果。

干底洒色法

为了使画面更加丰富,在已干的画面上,弹上一些不同色彩的的色点与色团,能产生丰富的效果。

喷枪上色法

把调好的较稀的色彩水倒在喷枪或喷水壶里,喷出色彩雾点,能产生一种轻松透明且朦胧的艺术效果。

洒酒精法

用医用酒精,和洒水法一样,洒在未干的底色上,或者先洒酒精再上色,通过酒精排水的原理,产生特殊的画面效果。

要把握好喷酒精的时机,太早太晚都不行。

洒盐法

用较细的食盐,撒在快干未干的画面上,盐能很快地将水吸干,产生班驳的水彩画效果。

涂蜡法

先用蜡笔、蜡烛、油画棒等蜡性材料画出相关图形或色带,再上色。

由于蜡笔或蜡性材料的排水性,因而产生一些空白所达不到的效果。

留白液画法

留白液是种特殊的胶状物,涂在纸上干后形成一种保护膜,水彩色渗透不进去,利用这种原理,在需要空白的地方,先涂上留白液,然后再画色彩,完成色彩表现后,用橡皮擦去留白液,能露出白底,避免水彩画留空白的难度。

这种画法比较流行,但是材料很贵,浓度不好把握,涂抹留白液很容易坏笔,还有吐沫留白液不太好理想地造型,大面积使用留白液,不太好整体把握画面的色彩关系。

对压法

在未干的纸上,用纸、树叶或者其他的东西涂上颜色,对压在画面上,待干后揭下来,由于对压物肌理不同,能产生特殊的画面效果。

纸布团扑压法

用揉掐起皱的纸或者布,蘸上水彩色,在湿底画面上轻轻地扑压,掐纸纹和布纹能产生特殊的肌理效果。

做底料效果

用丙稀颜料或者白乳胶加水粉白色颜料做底料,根据画面需要,先用油画笔、牙刷按表现对象的要求,做出凹凸肌理效果,然后上色。

完成色彩塑造后,用砂纸轻轻擦掉已上底料的地方,凸出的地方便亮起来了,凹下去的地方仍然积有深色,能产生一种浑厚而丰富细腻的效果。

揉纸画法

在水彩纸没有打湿之前,故意揉皱纸张,上色和喷水后,折叠的痕迹颜色较深,能体现特殊的效果。

刀刮法

在上色后,趁颜色快干未干时,用刀子刮去部分颜料,露出白底,到达画面需要亮起来

的效果。

反之,如果水未干透,用刀刮或笔杆去刮,能制造深色的肌理效果。

七、水彩画作品欣赏

目的:

根据所讲知识,选择国内外优秀水彩画若干,通过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欣赏,启发学生能将所学技法在将来的写生和创作中运用。

【篇三:

水彩画教案】

水彩画教案

第一章水彩画概述

(1)

第二章水彩画基本知识(10)

第三章水彩静物(20)

第四章水彩风景(25)

第五章水彩人物(32)

第一章水彩画概述

一、授课名称:

水彩画概述

二、教学目的:

了解水彩画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以及现代水彩画的现状和流派。

三、教学要求:

掌握水彩画的发展规律。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水彩画的特点;

2、水彩画的演变以及代表画家。

五、学时分配:

4学时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

七、教学手段:

以理论讲述为主,并辅于图片和多媒体教学。

八、教学内容:

a、水彩画的概念

什么叫水彩画?

它的概念的内含和外延是什么?

画顾名词义即用水调彩作画,可分广意和狭意两种。

广意的水彩画是指用水调彩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形式。

如果以此为定义,那么水彩画会由于自身外的广泛性而把多种不同手段画成的作品都包括进来,如中国古代的壁画和以后的彩墨画、水粉画,西方的某些湿壁画、蛋彩画作品,甚至史前文化中的岩洞画等。

西方将我们所说的水粉画称作不透明水彩画,而我们所说的水彩画则被称作透明水彩画。

狭意的水彩画是用水调特制的颜料。

(大多为透明和半透明的),在特制的纸上进行描绘的一个画种。

这种意义上的水彩画,是近代从欧洲发展起来,其历史不过三、四百年左右,传入中国只有百余年之久。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水彩画已形成一整套完整而又独特的技法,它以其轻快、透明的色彩效果,淋漓酣畅的技法特点而有别于与它同时发展起来的油画及其它画种,并以其特有的审美价值而独立存在,从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本章我们所学的正是这种意义上的水彩画。

b、水彩画的特点

水彩画的特点,即其与水粉画、油画等其它色彩画相比较,其特殊的、突出的不同之处。

水彩画用水作为调色的媒介,通过“水”和“色”的相互作用,使画面具有清淡、透明、轻快、流畅和润泽等特点,能获得特殊韵味的效果。

关于水彩画的特点,曾有不同的描述

(1)

“清淡、透明、清新、明快”;

(2)“空灵、明净、流畅、洒脱”;

(3)“善于表现朦胧美”;

(4)“水和色交接的谐趣”。

这些都从不同方面阐述了水彩画的特点,且都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将油画艺术比作交响乐,那么水彩艺术则好比是轻音乐;

将油画艺术比作文学作品中的大本小说,那么水彩艺术则好比抒情诗歌。

19世纪美国著名水彩画家和理论家拉斯金曾对水彩画做过这样的描述:

“水彩在画家的处理下,水滴和它明快性质所形成的幻想与造化,溅泼的痕迹,凝结的色块,以及斑斑的粒状虽然对于画面的表现没有什么意义,但由它偶然产生的梦境似的造化,清新的趣味,明丽的色调与松柔的感觉,是其它材料所没有的”。

这完全阐明了水彩画的特点。

实践证明不少成功的水彩之作,都是有着随意性,并且产生了偶然的效果,所以水彩画的过程即“寓画于乐”。

另外,水彩画与油画和水粉画等相比,其工具轻便,携带方便。

中外有不少画家外出写生或搜集创作素材,喜欢用水彩画这种形式去表现。

加上水彩画材料价廉,所以世界上不少国家和我们国家的中、小学、中等师范学校及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学专业、高等美术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和国画专业等,都把它既作为色彩基础课,同时又作为专业课。

当然,由于工具、材料等因素,水彩画与油画等其它色彩画相比较,也有其局限性,如画幅不宜很大,颜色衔接困难,不宜多遍修改,要求下笔前做到胸有成竹,这些也是水彩画的难度之所在。

c、水彩画的起源与发展

1.水彩画的起源

水彩艺术起源于欧洲,这个观点已被美术史学家们所公认。

古埃及时代就有人以水为媒剂调合颜料在草纸上作画,中世纪的欧洲人也曾使用类似的方法,绘制祭祀的手抄经本里的插图。

14世纪欧洲已开始用水墨单彩的形式来起壁画稿,佛罗伦萨教堂里的壁画就是见证。

(图1)美术史学家们认为这是水彩画的初级阶段,还不能算是完全的水彩画,因为它不能完全体现水彩画中“水”和“彩”的特点。

15世纪之前,欧洲的画家们已经使用水和胶调合透明、半透明的颜料在羊皮纸上作画。

那时的色彩颜料种类不多,画家们用水彩颜料也多以单色为主,当时的水彩和素描是不分家的。

文艺复兴时代,有些画家开始尝试用多种水彩颜色作画。

由于当时的画家正热衷于油彩绘制架上油画及宏大人物场景的壁画,只是在素描或画稿中才偶而使用水彩,颜色也很单调,主要是为素描画高涂一点明暗调子,作为一种素描技法的补充。

这是因为16世纪的欧洲,虽说商业资产阶级已经崭露头角,但整个社会的经济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世俗的需要决定艺术商品市场的繁荣,这样,水彩画的发展就缺少了有力的支柱。

另外,水彩画又受技法所限制,无法适应当时巨幅画作的特定要求,所以,到了17世纪甚至18世纪初,水彩画在欧洲的发展还是相当有限的。

尽管如此,在15世纪未至16世纪初,水彩画已经脱颖而出,并逐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这一史实,是应当肯定并给以一定评价的。

德国美术大师丢勒(1471—1528)利用水墨技巧发展为比较完整的水彩画,被公认为欧洲第一个作水彩画的。

作品有《大草坪》、《阿尔卑斯山》、《一簇樱草》等。

(图2)其水彩画精细、工整,并略施以粉质。

虽然他的作品在技法与色彩的运用上还比较简单,但作为独立的水彩画作品与世人见面,无颖是开日后水彩画之先河。

在德国画家中,霍尔因(1497—1543)和克拉那赫,以及意大利的彼罗西奥都曾作过水彩肖像和其他题材的水彩画。

2.尼德兰诸画家的水彩画

这些水彩画家,包括著名的沙维利(1576—1639),亚维甘蒲(1585—1634),奥斯达特(1610—1685),埃沃汀根(1621—1675)等,他们现存的作品有《冰上高尔夫》、《在室内玩棋的农民》、《山路》等。

一时期的水彩画,继承前人之开端,向独立发展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在运用色彩方面也有所突破,但从水彩技法的角度看,还未臻完善,也由于以伦勃朗为代表的众多油画巨匠的作品的夺目光辉,它们几乎完全为历史所湮没,以至后人对荷兰这一时期的水彩画作几乎一无所知。

十七世界的荷兰绘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可谓奇峰突起,对后来的欧洲绘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而就水彩画的发展来说,他们的水彩画对继之而来的英国水彩画的兴起,其意义是应予肯定的。

3.英国水彩画的兴起

水彩画取得长足发展,始于十八世纪的英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使它在以后的两个世纪里逐步上升,为欧洲主要的资本主义强国。

工业革命、军事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英国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和发展的根基。

英国较早的水彩画,主要是在地形景物测绘方面的实际应用,以适应科学研究、航海、军事需要为目的地讠志学的发展。

有关机构都雇用了专职画工从事地形图的绘制工作。

这种地形图是以素描加水彩的形式,将某地的环境、地貌精确地描绘下来。

最初的地形图毫无艺术性可言,但随着画工们不断改进、完善他们的地形图,多种多样的水彩颜画也随之带进了画面。

这种地形图也因为在绘制过程中,渐渐地被注入了画家的感情而各具特色,因而,除了作为工具而应用外,这些图画也同时兼备了具有相当欣赏价值的美丽风景画了。

十八世纪英国的水彩画坛,其始可分为写实与浪漫两大派。

写实派的代表当推桑德比,而浪漫派则以柯岑斯(1752—1797)开其端倪。

前者对景物以如实描写为本,且着重英国本土的风光。

而后者则以想像力纳入他们理想的构图中。

而他们的作品,亦多仿照十七世纪的理想画面。

柯岑斯始受其父老柯岑斯的画风影响,后在旅游欧洲大陆时眼界开大,与瑞士的水彩画家接触并受到阿尔卑斯山的雄伟风景和意大利风光的熏陶,使其具有独特诗意的创作风格得到了发展。

在他的作品中,阳光和天空的描绘极富浪漫的戏剧性效果,他的阿尔卑斯山的风景画充满动人的神秘气氛,他善于在小小的画幅里,表现出崇山峻岭的万千气概。

他喜欢用蓝绿、蓝灰的沉着色调,在迷离的山川水色中自然地流露出一种莫名的伤感。

小柯岑斯名噪一时,其后的泰纳和格尔丁均深受其技巧之感染。

4.水彩画的繁荣时代

从十八世纪中叶起,英国水彩画日益趋于完美的境地;

到了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的水彩画在世界画坛上放出了异彩。

英国水彩画之兴盛,自有其内在因素。

一是英伦三岛气候湿润,经常笼罩在雨雾弥蒙之中,大自然的光线及色调变化迅速而微妙丰富。

水彩是表现这种自然景色最具长处的恰当而轻便的工具。

尤其是十八世纪末叶,英国有了专门制造水彩画纸及颜料的工厂,工具材料的改造使画家们如虎添翼;

再者,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崭新面貌,激发了画家们的爱国热情,他们试图以水彩画创造出一种表现英国风景的艺术形式以抒发自己对时代的感受,画家们以当时英国的铁路、火车、工厂和桥梁工业化的产物作为主题。

他们勇于突破前人因袭这古典主义构图、优美典雅的背景、古典神话的主题三者合一的虚假的成规及矫饰的画风,从而直接走上研究和表现自然之路。

他们历尽艰辛,契而不舍地探索,使英国的水彩画从形式到内容都开创了新的面目。

这一时期的英国水彩画坛名家辈出,他们在前辈水彩画家的成果的基础上,创造了多样的新的水彩技法,大大地丰富了水彩画的表现力,并使之日臻完善和成熟。

因为不满于皇家画院对水彩画的歧视,水彩画家们于1804年成立了水彩画会。

华里(1778—1842)是创始者之一,他是一位敏捷的画家,根据一定的形式作画,清新趋时,以应市场需求,但其作品缺乏一定的深度。

其后,觉斯(1783—1859)和荣特(1784—1849)等人的加入,使水彩画会逐渐成为一个有实力的艺术群体。

觉斯擅长以水彩画法捕捉自然界倏忽间的变幻,笔法强劲,色彩丰富透明。

荣特则善以朴素平凡的乡野景色表现宁静的诗意的美。

他的画被认为是能充分显示英国水彩多次重迭画法的特色的作品。

科特曼(1782—1842)生时并无盛名,死后则被认为是天才。

他的画有独创性,把对象简化成图案式,以抽象观念观察事物的趋势,当时被认为违犯常规,但无可否认他有杰出的艺术技巧和灵感,简明概括,富有表现力,如其作品《玛尔坑》(图3)等。

尽管水彩画在那时已经很受公众欢迎,但对于保守的皇家画院来说,水彩画只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小品而已;

官方的皇家画院从没有为水彩画举办过任何专门的公开展览,而在综合的展览会大厅中,水彩画在夺目的巨幅油画的映衬下,显得如此的微不足道,以至往往被看惯了大油画的观赏者所忽略。

因此,为了争得自己应有地位的水彩画家们,除了组织水彩画会与之对抗之外,一些有志的水彩画家在受到排斥和压抑的逆境中,举起了要使水彩画在展览会中与油画分庭抗礼的大旗。

格尔丁和泰纳等人,向油画展开了挑战。

他们在画面效果上向油画看齐,力求水彩画画得像油画一样厚重、丰富而有深度。

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巨幅而低调的水彩画大量涌现。

在技法上,他们主要是采用反复层层叠加的办法,对景物进行细致深入的描绘,用这样的办法画出来的水彩画,色彩和谐而丰富,并且呈现出一种浑厚、深沉的画面效果;

但与此同时,却使水彩画出现灰暗污浊的弊病,失去了颜色透明,运笔酣畅的特点,而这点正是水彩画较之油画的最大优点。

水彩画家们很快醒悟到自己走了弯路,于是不断探求和改进,使水彩画

达到既能发挥轻盈明快之所长,又兼得浑厚而丰富的生动效果。

经过画家群体的共同努力,他们终于在英国画坛上,将水彩画推向能与油画相抗衡的殿堂,成为当时世界艺坛上一枝独放异彩之花。

与此同时,英国也就产生了一批才华洋溢,声名昭著的水彩画家。

主要有:

格尔丁(1775—1802)其水彩画多描写古代建筑和广阔的原野,起伏的田畴以展示无限的空间。

他与泰纳等画家共同开创英国水彩画的新路,可惜未能尽展才华而年青早殁,只活了27岁。

他的水彩画直接影响着同辈画家如泰纳以及后来者。

在这个意义上,他是十八世纪的素描染色水彩和十九世纪以色彩为主表现对象的水彩画之间的桥梁。

泰纳(1775—1851),自幼喜爱绘画,1789年进入皇家美术学院学习,翌年,以他的第一幅水彩画在皇家美术学院展出,1802年,年仅27岁的泰纳,被选为皇家美术学院正式院士。

泰纳是一个勤勉而多产的画家,一生中作过许多水彩、素描、油画。

年轻时起,便蜚声世界画坛。

他与同时代的另一位画家康斯太勃,对英国美术的发展,特别是对英国风景画独立风格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后来法国的印象派绘画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们被认为是英国最伟大的画家。

泰纳一生创作了数以万计的水彩画作品,最初以传统的地形景物画法画风景,后受十七世纪荷兰风景画和古典派风景画的影响。

尔后,游历欧洲,并且画风渐变,一反意大利风景画的矫饰之风,面对大自然,画出质朴的作品来,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他的作品,摆脱了过去色彩受素描限制的束缚,致力于用色彩表达光的效果。

康斯太勃说他是以“有色的光流”作画。

他中期以后的作品,抛弃了前期作品中那种四平八稳,记录详尽的画法,到了晚期则更强调绘画性和写意。

从《着火的房子》、《日出》两幅水彩中,可以看出他以极其洗练的笔法进行写意的高超技巧。

他画水彩,非常注意恰到好处地利用在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