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2》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2170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2》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2》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2》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2》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2》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2》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2》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2》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2》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2》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2》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2》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2》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2》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2》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2》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阅读与写作

(2)》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解析

形考任务1

题目1

完成

获得40.00分中的3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一、          论述题(任选1题,共40分)

1.     比较消息和通讯的异同。

2.     谈谈文章修改的意义。

2、谈谈文章修改的意义。

   答:

修改是为了更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

其次,从文章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来看,修改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是社会交流的一种传媒,是写给别人看的,修改文章是作者对社会负责,对读者负责的表现。

修改是使文章完成的最后一项工作,只有认真修改、精心修改,才能使文章完成并获得成功。

否则,将会“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修改的过程是反复加工、反复提炼的过程。

只有通过反复修改,才能把曲折、复杂的客观事物反映得准确、恰当。

   修改是为了更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

其次,从文章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来看,修改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是社会交流的一种传媒,是写给别人看的,修改文章是作者对社会负责,对读者负责的表现。

   修改可以改正错误的、不当的字、词、句、段,达到去粗存精、改错为正、弃坏留好的目的。

评论

评语:

题目2

完成

获得60.00分中的5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二、阅读《凝视崇高》一文,根据读后感的要求,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认识或感受文章。

(60分)

凝视崇高

 

文学浮动于金钱与卑微之中,躯体已被淹没,只剩下一颗苍老的头颅。

这是一个崇尚“轻”的时代,从太太的体重到人生的信仰,从历史的评说到音乐的节奏,以“轻”为美已成为风范。

究其原因,我们的共和国虽说年轻,也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战争的瘢痕上已开满了鲜花,关于火与血的故事已羽化为神话。

世界上两大阵营的消弥,使我们在瞬间模糊了某种长期划定的界限。

当人们发现以往的沉重已无处附丽,调转头来寻觅久已遗失的“轻松”,是反叛也是回归。

更不要说文化大革命中的样板戏的“高、大、全”,让许多人以为那就是崇高。

 人心世道发生了大变化,人们在一个充满阴霾的早上发现金钱是那么可爱。

中国人喜欢矫枉过正,因为我们的人口多,大家同时发现了一个真理,同心协力人多力量大的结果就是把它逼近谬误。

一位研究历史的长者对我说,这一次金钱大潮对知识分子信仰冲击的力度,甚于以往历次政治运动。

那时是别人看不起你,这一回是叫你自己看不起自己……

 于是蔑视崇高成为一种“时髦”。

 人们不谈信仰,不谈友谊,不谈爱情,不谈永远。

人欲横流,物欲横流被视为正常,大马路上出现了一位舍己救人的英雄,人们可以理解小偷,却要把救人者当作异端……

 文学家们(请原谅我把一切舞文弄墨的人都归入其内)便有了自己的选择。

 于是我们的文学里有了那么多的卑微。

文学家们用生花妙笔殚精竭虑地传达卑微,读者们心有灵犀浅吟低唱他领略卑微。

卑微像一盆温暖而浑浊的水,每个人都快活地在里面打了一个滚儿。

我们在水中荡涤了自身的污垢,然后披着更多的灰尘回到太阳底下。

这种阅读使我们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原来世界已一片混饨,我们不必批判自身的瘰疬,比起书中的人物,我们还要清洁得多哩!

 崇高的侧面可以是平凡,绝不是卑微。

    福克纳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曾说,诗人和作家的特殊光荣就是“提醒人们记住勇气、荣誉、希望、自豪、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这些是人类昔日的骄傲。

为此,人类将永垂不朽。

    这就是伟大作家的良知。

    面对卑微,我们可以投降,向一股股浊流顶礼膜拜。

写媚俗的文字,趋炎的文字,将大众欣赏的口味再向负面拉扯。

一边交上粗劣甚或有毒的稗谷,换了高价沾沾自喜,一边羞羞答答地说一句“著书只为稻粱谋”。

其实若单单为了换钱,以写字做商品是最慢而且利益菲薄。

总觉得稿费的低廉未尝不是好事,在饿瘦了真正的文学家的同时,也饿跑了为数不少的混混儿,起到了某种清理阶级队

伍的作用。

    其实卑微并不是我们的新发现,它是祖先遗传给我们的精神财产,你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伴随我们整个历史。

在文学作品中,它也始终存在,只是从未做过主角。

好比鲁迅先生鞭挞过的“二丑艺术”,就是一种形象的卑微。

二丑什么都明白,表面上唯唯喏喏,背后里指点江山,但他依旧为虎作伥。

    对抗卑微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人是一种构造精细又孱弱无比的生物,对大自然和对其它强大生物的惧怕,使人类渴望崇高。

    我很小的时候到西藏当兵,面对广漠的冰川与荒原,我体验到个人的无比渺小。

那里的冷寂使你怀疑自身的存在是否真实,我想地球最初凝结成固体的时候大概就是这样。

山川日月都僵死一团,唯有人,虽然幼小,却在不停地蠕动,给整个大地带来活泼的生气。

我突然在心底涌动奇异的感觉——我虽然草芥一般,却不会屈服,我一定会爬上那座最高的山。

    当我真的站在那座山的主峰之上时,我知道了什么叫做崇高。

它其实是一种发源于恐惧的感情,是一种战胜了恐惧之后的豪迈。

    也许是青年时代给我的感受太深,也许我的血管里始终涌动军人的血液,我对于伟大的和威严的事物,有特殊的热爱。

我在生活中寻找捕捉蕴涵时代和生命本质的东西,因为“崇高”感情的激发,有赖于事物一定的数量与质量。

我们面对一条清淡的小河,可以赞叹它的清纯宁澈,却与崇高不搭界的。

但你面对大海的时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它的澎湃会激起你命运的沧桑感。

我这里丝毫不是鄙薄小河的宁静,只是它属于另一个叫做“优美”的范畴。

    我常常将我的主人公置于急迫的矛盾变幻之中。

换一句话说,就是把人物逼近某种绝境,使他面临选择的两难困惑之间。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都会遭遇无数次的选择。

人们选择的标准一般是遵循道德习惯与法律的准则,但有的时候,情势像张开的剪刀刈刻着神经,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处置眼前的窘境。

在这种犹疑彷徨中,时代的风貌与人的性格就凸现出来。

人们迟疑的最大顾虑是害怕选择错了的后果,所以说到底,还是内在的恐惧最使人悲哀。

假如人能够战胜自身的恐惧,做出合乎历史顺乎人性的抉择,我以为他就达到了崇高。

日新月异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层出不穷的“选择”场地,这是我们这一代作家的幸运。

    我常常在作品里写到死亡。

这不单是因为我做过多年的医生,面对死亡简直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因为崇高这块燧石在死亡之锤的击打下,易于迸溅灿烂的火花。

死亡使一切结束,它不允许反悔。

无论选择是正确还是谬误,死亡都强化了它的力量。

尤其是死亡之前,大好大恶,大美大善,大彻大悟,大悲大喜,都有极淋漓的宣,成为人生最后的定格。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是说人临死前,爱说真话,死亡是对人的大考验。

是死到临头还不说真话,那这人也极有性格,挖掘他的心理,也是文学难得的材料。

    我常常满腔热情地注视着生活,探询我不懂的事物,对世界充满好奇。

我并不拒绝描写生活中的黑暗与冷酷,只是我不认为它有资格成为主导。

生活本身是善恶不分的,但文学家是有善恶的,胸膛里该跳动温暖的良心。

在文学术语里,它被优雅地称为“审美”。

现如今有了一个“审丑”的词,丑可以“审”(审问的审),却不可赞扬。

    当年我好不容易爬上那座冰山,在感觉崇高的同时,极目远眺,看到无数耸立的高峰,那是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界的地方。

凝视远方,崇高给予我们勇气,也使我们更感觉自身的微不足道。

因为山是没有穷尽的。

 

要求:

  1.主题明确,有自己要表达的基本思想观点。

  2.思路清晰,全文要浑然一体。

  3.材料充实,要力争真实经历的事情,而不拾人牙慧。

  4.表达清楚,语言流畅。

  5.议论要要素齐备。

   答:

《凝视崇高》读后感

   今天,读《凝视崇高》一文感受颇深,其中深刻的哲理让人思绪万千,仿佛日渐消沉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又像是昏暗的丛林中看到一缕旭日之光,一种热乎乎的感觉油然而生……   

  作者那犀利的文笔让我汗颜,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他让我对什么是崇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

“崇高的侧面是平凡,绝不是卑微!

”深深地打动了我。

文章始终围绕崇高而论,“于是蔑视崇高成为一种'时髦'”“人们不谈信仰,不谈友谊,不谈爱情,不谈永远。

人欲横流,物欲横流被视为正常,大马路上出现了一位舍己救人的英雄,人们可以理解小偷,却要把救人者当作异端……”的确,当今社会有人蔑视崇高,但毕竟是少数。

我认为只有崇高心胸的作者,才会写出令人敬仰的作品。

   

  如今一些颇具文学功底的文人在论坛上互骂,指责对方的“不是”。

不知道他们是大练“骂功”帮人家“改过”,还是想借此吵作,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我认为他们不过想以此赚些稿费罢了。

还有那些娱乐界的明星,故意制作花边新闻,与那些专找人家“不是”的“评论家”没有什么区别!

追求崇高,坚守崇高,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老老实实做人,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维护着社会的公德,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应做的事情。

“对抗卑微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人类是一种构造精细又孱若无比的生物,对大自然和对其它强大生物的惧怕,使人类渴望崇高。

”当然,在和平年代里,想如鲁迅先生那样以笔杆子征战的机会没有了,文学家们或许叹息:

“我们没有了崇高的机会。

”但是你们想想,崇高有一个很大的关联词叫“平凡”你们能否在平凡的生活中做一些不平凡的事?

   

   高尚的事情在我们身边不难发现,如一位出租车司机发现一位乘客的钱包丢在车上,他把钱一分不少的交还给失主;一位妇产科护士默默地把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养大,想方设法为孩子寻找亲人;一个刚满20岁的青年,为救一个落水儿童而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举动让人肃然起敬!

所以崇高是给人一种感觉,而不是自己说的。

   

  但愿所有读过《凝视崇高》的读者记住一句话“崇高的侧面可以是平凡,绝不是卑微!

”希望作者给我们创作出更精美的文章,更希望我们身边的崇高的人越来越多!

形考任务2

题目1

完成

获得100.00分中的8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阶段性学习测验:

写作理论与实践思考(100分)。

 

 要求:

 1.根据下编:

写作论第七章《文章写作过程》教学内容作思考论述。

 2.篇幅不低于500字.

 3.同班或同学习小组的同学不可选择相同题目的文章,更不可有相同的分析文字,否则均无分数。

答:

本章以文章写作的自然进程为依据,将文章写作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并分别论述之。

第一节讲写前准备,讲了三个问题:

一是材料准备,二是思想准备,三是情绪准备。

其中前两个比较重要,它们是一切写作的基础。

第二节是本章的重点。

在这一阶段中,文章实际上已经基本成型,只是还存在于作者的头脑里,没有落实到纸面上,但几个写作基本要素——主题、文体、材料、结构、表达方式、读者对象和语言都已经确定了,提纲也拟定完毕,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拟定的提纲撰写。

在执笔写作阶段,需要注意的主要是语言和文脉,文脉实际上可以看做是结构层次、内容逻辑关系的另一种说法,它决定思维的流畅,语言则决定行文的质量。

同时,本节还介绍了起草方式和文面的基本要求及做法。

最后是润色定稿。

需要注意的是修改的顺序,一定要从大到小,从主要到次要,否则事倍功半。

具体步骤和修改方法也做了介绍,可参照进行。

理论是指导行动的方针,实战中,唯有不断修正,以实际情况为前提,务实决策和切实行动,实现最有效的目标,才有真正的意义。

1、理论解决本质问题,是实践的眼睛,是实践的指导方针,理论体系的好坏,对实践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比如:

证券交易,写作等,均有相应的理论书籍,这些理论对实操有很大的影响。

理论是思考的基础,是实践的精髓,比如《孙子兵法》,他是用兵的经典著作,是历代军事家学习的理论作品。

故学习与研究专业理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理论与实战只有达到高度的融合,真正推动实际生活或工作的进程,才能产生实际的价值,否则只是纸上谈兵。

人生的方向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故学习的理论要有所针对性,不能人云亦云。

人生中,必须具备的相关理论应根据实践需要来决定选择,以做好主要工作或行动为中心,围绕核心点进行理论研究与学习,通过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在手段方法方面占有优势,进而达到相应的目标或是实现人生各个阶段的基本任务。

   

3、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见到”的基础向前追寻“原点”。

用理论指导实战,在实战中应用和提炼理论,再用其指导实战,如此不断循环,必将成为某一个特定领域的高手。

脱离实践验证的一切理论都是空洞的理论,是需要删除的内容。

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是没有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

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

 

形考任务3

(专题讨论,7-13章,权重20%,需辅导教师评阅)

专题研讨(100分)

(一)讨论题目

    1.谈谈你的写作经历。

    2.谈谈你对记叙类、议论类和说明类文体在教学和生活实践中运用的理解。

    3.谈谈你对日常应用文作用和意义的理解。

    4.谈谈你对电脑写作的地位、作用以及未来发展的意义的理解。

    5. 谈谈你对本门课程如何开展实践教学的想法。

    6.你是如何进行写作(作文)教学的?

(二)要求

  1.从上述6个问题中选择其中2—3个题目发言。

  2.不许照抄教材,否则为零分。

3.网上进行,教师以讨论发言文字为准评定成绩。

答案:

谈谈我对日常应用文作用和意义的理解。

 应用文的出现,是社会生活的需要,是社会管理活动的需要,是任何社会都不可缺少的,是任何阶级都使用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应用文对社会的发展进步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任何一种社会都希望是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都需要出台宣传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道德法律等有关文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共同遵守,最终实现社会的管理。

应用文作为文书的载体,它发挥着指挥管理、宣传教育、沟通协调、凭证依据的作用。

形考任务4

 

题目1

完成

获得100.00分中的9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小组学习(100分)  

 

要求:

由学生组成3人以上的学习小组,经过讨论形成个人学习总结(1000字左右)。

经过和3名同学讨论,最终形成我个人学习总结,内容如下:

《阅读与写作

(二)》学习小结

   按照学习计划的规定,本学期我学习了《阅读与写作

(二)》这门课程,《阅读与写作

(二)》的内容是写作,经过自学教材和网上自主学习,我按要求完成了学习任务。

本次的学习,我的写作素养,写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写作教学的能力也得到了同步提高。

收获还真是不少。

   一、我明白了《阅读与写作》课程的重要性。

阅读和写作是人一生中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流的两项基本能力。

人们的社会交际方式,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口头和行为方式;二是书面交际方式。

书面交际的内容可以长久地保存下来,成为一种文献资料,它是现代社会人类交际的主体和主要方式,是社会交际的基本工具。

书面交际扩大了人们交际的范围和领域,几乎可以延伸到世界的所有地方。

因此,学习掌握《阅读与写作》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十分重要,尤其对一个小学教师来说,意义尤为重大。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提高写作素养的同时,锻炼写作能力。

写作的实践性非常强,系统的理论知识需要掌握,而写作实践必不可少。

我们所学习的教材,写作部分并没有十分高深的写作理论,只是从写作过程这个角度入手,阐述了相关的写作理论,然后有针对性的讲解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这种取舍编排,较为科学、合理,适合我们学习。

平时的学习中,我注重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又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写作完成和写作教学。

和过去相比,我的写作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三、我掌握了作文教学的技能。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难点,尤其对年轻教师来讲更难。

过去,我一在苦苦思索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但效果不明显。

学习了《阅读与写作》的第十三章“作文教学论”后,我豁然开朗,掌握了作文的指导和评论和方法,教学水平提升了一个层次,作文指导要以学生为主体,语文教师要改观念,不能以教师为主。

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应该就是让学生没有任何束缚,完全自由发挥。

老师在指导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潜力起命题时,要宽松命题,不要限制过多,而且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写作个性。

按照这些理论和方法,我在作文教学中我指导学生作文,收效明显,学生觉得作文不难了,我也感到指导作文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四、作文教学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教会学生写作是我们的职责,过去在这方面,我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但效果不明显,学生的写作的能力难以提高,我自己也十分苦恼。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的一些观念得到了转变,又掌握一些科新颖的方法。

后来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我就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由此,再在写作方法,表达手法上予以指导,学生的进步很快,我的作文教学也变得轻松自如了。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阅读与写作

(二)》这门课程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这些知识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良好的、长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