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历史上知识点归纳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2188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知识点归纳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知识点归纳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知识点归纳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知识点归纳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知识点归纳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知识点归纳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知识点归纳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知识点归纳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知识点归纳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知识点归纳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一历史上知识点归纳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知识点归纳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汤(成汤,商汤)

盘庚迁都到殷

纣(酒池

肉林,炮烙)

汤任用伊尹,关心百姓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周武王

镐京(今陕西西安)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牧野大战

4、分封制:

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

内容

1、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2、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诸侯在自己的封土内,又将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所得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士。

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作用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考点5:

灿烂的青铜文明:

青铜器

1、原始社会末期已经出现;

2、夏朝时种类增多;

3、商朝是青铜文化灿烂时期。

(司【后】母戊鼎是最大的青铜器。

四羊方尊:

造型奇特。

4、西周时期,种类更多,主要用于祭祀。

三星堆文化

与商周同时期,四川广汉成都平原。

代表:

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瓷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china)

农业

五谷(稻、黍、粟、麦、豆)在商周齐备;

农业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就有了。

商业繁荣。

考点6: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东周(前770年—前221年)

春秋(前770—前476年)

齐桓公首霸。

1、经济上,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2、政治上,任用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政,组建强大的军队。

3、外交上,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

结果:

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成为第一位霸主。

晋文公: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城濮之战(采用退避三舍)打败楚军。

楚庄王:

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争霸影响:

①积极:

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②消极:

战争给社会带来灾难。

战国

战国七雄(战国:

前475年—前221年)

战国初年,三家(韩赵魏)分晋,后田氏代齐,形成齐楚秦燕赵魏韩七雄并立。

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减灶计;

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

纸上谈兵

考点7:

大变革的时代: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

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牛耕的使用,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四川成都平原岷江中游修筑的防洪

灌溉工程。

商鞅变法

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开始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考点8-9:

中华文化的勃兴

1、文字:

甲骨文

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

商周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铭文,比甲骨文规范。

大篆

小篆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又推广隶书。

隶书

李斯发明

楷书

魏晋

行书

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草书

文字演变:

字体越来越规范,越来越简洁。

2、天文、历法和医学:

天文

夏朝:

记载日食;

商朝:

甲骨文中有日食、月食的记载;

周:

哈雷彗星最早记载;

历法

夏历,即农历;

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十二个月。

战国:

测定出二十四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

医学

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望:

看气色;

闻:

听声音;

问:

问病情;

切:

切脉搏)

3、屈原和钟鼓之乐:

1、屈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世界文化名人。

创新体诗歌“楚辞”,代表作《离骚》。

充分表

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钟鼓之乐:

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4、思想

春秋时期

孔子

概况

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

政治思想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

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倡导“温故而知新”,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一书中。

老子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能够相互转化。

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主张“以柔克刚”。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孙武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3.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墨子(墨翟)

主张“兼爱”“非攻”;

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孟子(孟轲)

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

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还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提出自然资源持续利用思想。

(可持续发展战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荀子(荀况)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按自然规律去办事。

庄子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韩非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深受秦国国君赏识。

孙膑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代表作《孙膑兵法》。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考点10:

秦王扫六合(前221年—前202年。

建立

长平之战后,东方各国无力抵挡秦军的进攻,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

建立意义

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应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

1、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3、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文化

统一文字,把秦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隶书。

思想

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

(给我国古代的文化造成莫大的损失。

军事

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派兵统一东南、岭南,兴修灵渠(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秦疆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考点11:

伐无道,诛暴秦

1.秦的暴政:

①繁重的徭役(修阿房宫、骊山陵墓,修长城、驰道);

②赋税沉重(农民的收入2/3上缴国家);

③刑法残酷。

2.陈胜吴广起义

①根本原因:

秦暴政,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激化。

②直接原因: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后被镇压。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

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秦朝灭亡:

①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

②刘邦直逼咸阳,秦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③楚汉之争:

秦灭亡后,刘邦和项羽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鸿门宴),刘邦胜利,于公元前

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历史上称之为西汉,刘邦是汉高祖。

考点12:

大一统的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历经210年)

1、文景之治:

汉文帝、汉景帝,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

发展农业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②提倡节俭。

③重视“以德化民”。

2、汉武帝的大一统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领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五铢钱;

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这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

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3、评价:

汉武帝是我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4、东汉的统治:

①公元9年,西汉灭亡。

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

不久被推翻。

②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刘秀是光武帝。

“光武中兴”

考点13:

两汉经济的发展

治理黄河

西汉时期,汉武帝治理黄河,80年,没发生过大水灾;

东汉时期,汉明帝令王景治理黄河,800年,没有改道。

农具改进,西汉的耕犁,已安装了犁壁,提高了效率(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牛耕普遍使用:

二牛抬杠;

北方种植小麦,南方种植水稻;

桑麻种植范围广。

丝织业

使用提花机。

染色技术高。

冶铁业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水力鼓风冶铁。

商业

①东西二京:

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规模宏大,人口众多。

②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市”;

考点14: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匈奴的兴起:

匈奴是我国北方蒙古草原古老的少数民族。

秦汉之际,杰出的首领冒顿单

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2、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公元前119年。

3、昭君出塞:

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考点15: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1)西域:

两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称为西域。

(2)两次通西域:

时间

意义

第一次

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交往的愿望;

第二次

前119年

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交往

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西域的葡萄、核桃和良马等传入内地,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西域,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

(3)西域都护: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

始隶属中央,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东汉:

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经营西域。

(5)欧洲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166年,大秦(古罗马)安敦王朝的使臣来到东汉。

2、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

(2)海上丝绸之路:

汉武帝以后,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3)作用:

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至今仍

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考点16: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

发明

西汉早期

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甘肃天水出土)

改进

东汉

蔡伦

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数学

《九章算术》

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到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

张衡

地动仪,测定地震方向,不能预测地震。

华佗

擅长外科手术,制成“麻沸散”(=麻醉剂);

五禽戏(虎、鹿、熊、猿、鸟的活动姿态编成)

张仲景

医圣,《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后人整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

考点17: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

宗教

佛教

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时,佛教进一步传播。

主张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

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洛阳,白马寺,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

道教

东汉兴起

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得以传播。

(张陵,四川青城山)

无神论者

王充

代表作《论衡》,批判迷信鬼神思想。

史学

司马迁

西汉汉武帝时期

《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雕塑

秦兵马俑

发现于陕西西安临潼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考点18: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以少胜多在官渡打败袁绍

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

208年

刘备、孙权联军(周瑜)以少胜多在赤壁打败曹操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说的是诸葛亮

220年

曹丕

洛阳(今河南洛阳)

史称曹魏

修建许多水利工程,生产得到回复和发展。

221年

刘备

成都(今四川成都)

史称蜀或汉

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三国

222年

孙权

建业(今江苏南京)

造船业发达。

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的联系。

孙权称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曹操不属于三国时代)

考点19:

江南地区的开发

西晋266年-316年

司马炎

洛阳

280年,西晋灭吴,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316年,内迁的匈奴族的一支灭掉了西晋。

东晋317年-420年

司马睿

建康(今江苏南京)

2、五族内迁:

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陆续内迁。

促进了民族融合。

3、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

苻坚任用王猛为丞相,统一了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

383年,前秦战败,东晋以少胜多。

(成语: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

2、前秦淝水之战失败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新混战。

南方420年,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史称“刘宋”。

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南朝”

3、江南地区的开发

4、

原因

①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

②南方战乱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③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④南方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

表现

①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②以种植水稻为主,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

③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开发。

影响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启示

①发挥当地自然地理优势;

②引进资金、人才、技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③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支持。

考点20:

北方民族大融合

孝文帝改革

背景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拔部建立北魏。

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分裂的局面。

各民族共同生活,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

措施

①迁都洛阳;

(为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 

年从平城迁都洛阳;

②实行汉化政策: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官员和家属穿汉族服饰;

改汉姓,把皇族由拓跋改为姓元;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学习汉族的立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5、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代替。

历史上统称为北朝。

考点21: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魏晋时期文化的特点是:

承上启下)

南朝

祖冲之

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①据“割圆术”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7位。

(3.1415926-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②数学著作《缀术》。

北朝

贾思勰

著作《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地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记载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载的河流。

【描写三峡: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书法

东晋

王羲之

书圣。

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代表作《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绘画

顾恺之

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无神论

范缜

《神灭论》,阐述无神论思想。

石窟艺术

目的:

为了宣传佛教。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